书城文学红消香断——李家宁品《红楼》
16811400000072

第72章 三生石上

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自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红楼梦》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了不起的作品,这都应该归功于曹雪芹。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它世世代代影响了无数个中国人,乃至国外。《红楼梦》是个悲剧,了不起的悲剧。它本身就是一个大观园,各人有各样,那么明显地活跃在纸上,为世人所谈笑。

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情爱脱离世俗,又死于世俗,初见时的明眸浅笑,却成了一曲最后的《枉凝眉》。《葬花辞》中,最爱“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及“似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林黛玉多愁善感,为情而死,是她葬了花,还是花葬了她?她和贾宝玉打情骂俏,为贾宝玉亲近薛宝钗而吃醋,这些,可曾留在她死去时最后的记忆里?当年的青涩与爱恋,融进了她的泪帕里,怪是宝玉不懂,才使她娇羞低泣,待他懂了,斯人却逝了。人世间,红楼绿阁,香织罗帕,终究不过是一场梦,美丑善恶,到头来也不过是“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鸳鸯的恨,金钏的冤,晴雯的死,袭人的嫁,丫头们的境遇,倒更是比主子们的悲。其实,看遍文中,谁又得到了完满?读至最后,才觉着所有,不过皆是海市蜃楼,虚幻彩虹,一场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围墙里的兴与衰,谁说得清。万事终有尽头,华贵至富,百年老宅,来自尘土,也归于尘土,就好像,太阳,地球,也终有死亡的一天,茫茫苍穹,谁赢得了永生。

物尽人散,在书中,已是尘埃落定。

宝钗的金锁不过是薛姨妈为了攀富贵凭空自造的,史湘云的金麒麟也不过是张道士的世俗玩物罢了,而宝黛之间却是三生石上注定的姻缘。

宝玉自是“任他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贾府的当权者却选择了恪守礼教的宝钗终其一生,宝黛之间只有一个转身的距离,然而也是他们之间无法逾越的距离,是封建礼教竭力维护的距离。

春意融融,新人礼成,却不是林妹妹与她的春闺梦里人,痴傻的宝钗同结百年之好,拉着宝钗的袖子,一声声叫着“林妹妹”绛珠仙子却在潇湘馆中焚烧诗稿,魂归离恨天。在一次次临风洒泪,对月长吁,挑灯夜叹,顾影自怜之后,林妹妹终是泪尽而亡,抑郁而终。宝黛之间终是镜花水月,咫尺天涯。

有些人生来是只能流泪的,她们注定与快乐缘悭一面。上苍给她们细腻的心思和空灵清澈的思想时,也给她们一个哭泣的灵魂,譬如颦儿。

潇湘竹的点点泪斑和幽咽的琴声是培植痛苦的温床。总是有一个纤丽清瘦的身影浮现,在眼前弥漫起一天一地的忧愁。

是的,她不好,亦不完美。爱哭,小心眼,爱刻薄人,颦儿都占全了。可若让我在颦儿和娴雅大度的宝钗的性格之中选一个作为自己的个性,我仍会执著地选择颦儿。纵是终生不展眉,仍是不悔。即便是一片痴心空换一生泪印,我依然虔诚地感谢上苍,因为它让我真正活过,用的是真性情而不是空皮囊。

世间可以有无数个宝钗,却只能有一个颦儿。

《竹枝词》“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亦枉然”,可见《红楼梦》对中国影响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