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红消香断——李家宁品《红楼》
16811400000097

第97章 “红楼”十大名联鉴赏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是《红楼梦》中第一联。

对联本身的含义是:把假的当作真的,真的也成了假的。把没有的当作有的,有的也就成为没有的了。但是,此联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此。此联的背后,隐藏着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意图。曹雪芹为了避免在政治上因《红楼梦》引来的祸害,逃避打击。他把揭露封建社会的没落,为封建王朝唱挽歌的真实意图隐蔽起来。为小说被上佛教的色空观念。太虚幻境本身便是空的。在佛教中,真、有便是色,假、无便是空。书中写的“好了歌”便是一个色空歌。好即色,了即空。好是真,是有,了是假,是无。好了歌是这副对联的最好注解。对此,曹雪芹还怕人们不理解,又借士隐的口,作了“解”,其良苦用心由此可见。我们当然不能说曹雪芹没有一点色空观念。或者说曹雪芹思想中没有中国古代的辩证观念。如阴阳转化之类的认识,但是,曹雪芹的此联,重点是在让人们相信色空,把统治者的视线引到色空上来,以达到其避祸的目的。

佛教和道教是来历不同的两种宗教。曹雪芹有意让和尚与道士同行,明显地带有调侃的意味,以增加小说的幽默感。况且用了“太虚”、“茫茫”、“渺渺”字样,就明明告诉读者这是凭空虚拟的“假语村言”。

但是这种虚拟有它的根据,就是佛道两教都对社会人生抱着虚无否定的态度,认为世人对物质、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由此导致的扰攘纷争,全是虚幻无意义的,只有清净无为,靠精神力量去寻求精神的解脱---成仙成佛,才是有意义的。这副对联就反映了这种崇尚虚无的理论。

曹雪芹要批判否定他所厌恶的那个社会现实,不可能有更先进的理论,而佛道两家也是否定现实社会的,就自然成了曹雪芹现成的理论武器。须要辨明的是,作者并不是要通过其著作来宣扬宗教教义,而是根据他的需要把某些宗教观念拿来为我所用。曹雪芹是极其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的,否则他就不会竭一腔心血来写这样一部五彩缤纷的《红楼梦》了。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贾雨村吟完那首单相思的诗后,兴犹未尽,“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及搔首对天长叹”,又吟出这联联语。

贾雨村是个利欲熏心的人,同时又才干优长,不是草包。这种人正是封建社会名利场中富有竞争能力的好手。即便在穷困落魄之时,他也按掐不住勃勃的野心。在万家团圆的中秋月夜,他站在寂寞的葫芦庙里,对着冷月清浑,想着倾心的美人;又想到尚无出路,前程茫茫,念出这样联语,抒发自己大志难酬的情绪。这副联语恰合他的身份。这种“按头制帽”(清人张新之语)的手法,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才能。

这副联语的高明处,还在于把贾雨村的“姓”和“字”自然巧妙地嵌了进去。“求善价”的“价”,谐“贾”的音;“待时飞”的“时飞”恰是贾雨村的字。

有人以为,上联的“玉”字隐指贾宝玉,隐喻宝玉后来被捕坐牢,黛玉忧忿而死,宝玉理想落空;下联的“钗”字隐指薛宝钗,隐喻宝钗安分守拙,但总想“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是否就是如此?可以聊备一说。又有人据“钗于奁内待时飞”句说,将来贾家败落后,宝钗要落到贾雨村手里,给他做妾。这种猜测倒是很有趣,可是嫌太牵强、武断了。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此联在第二回中。贾雨村的知府老爷没当上一年,就被革职。心中虽然惭恨,表面仍嬉笑自若,把当官搂的钱财和家小送回原籍,自己就担风袖月去游览天下胜迹。后来到维扬(今扬州)在林如海家做了林黛玉的老师。一天偶游郊外,在破庙智通寺山门上看到这副对联。

这副联语是对那些在名利场中贪求不已的人的一种讥刺和棒喝。贾雨村以为它“文虽浅近,其意则深”。他自己就是因为“忘缩手”才被革职的。书中说他当知府期间“未免有贪酷之弊”,虽没说出具体情节,但从他后来“乱判葫芦案”推断,肯定是见钱眼开,而且心狠手辣,干了些不可告人的勾当。

贾雨村在官场中已经翻了一个小筋斗,作者从他眼里写出这副对联,就显得更有意思。然而他这种人是不会从中受到启示而回头的。书中同类的人还有许多,如贾赦、贾琏、王熙凤之类,在他们得势时恨不得把一切能到手的东西都据为己有,直到弄得家败人亡才不得不罢休。

寺名智通。佛家把立刻斩断烦恼而证佛果叫“智增”。“智通”含有悟道之义。《红楼梦》确是精心之作,随便一副对联也赋予它一种耐人寻味的寓意,同全书的主题息息相通。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第三回书中写林黛玉在贾雨村护送下,来到荣国府外婆家。见过贾母等人后,又去拜见其舅父贾政,中间经过荣国府正堂---荣僖堂,看到这副对联。

荣禧堂是荣国府的中心建筑。“荣禧堂”斗大的三个大字是皇帝亲笔“书赐荣国公贾源”的,下面是皇帝的印章:“万几还宸翰之宝”,这在当时社会是至高无上的荣耀了。第七回书里,尤氏说焦大“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出来,得了命”,可见贾家的先人着实为皇帝老倌卖过命,立过大功业,所以才被封为“国公”。对联下面;行小字:“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王爷给题对联,还要客气地称“弟”,可以想见贾家当年势力多么煊赫。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

孽海情天联语。这副联语写在“太虚幻境”的宫门之上,横批是“孽海情天”。

佛教把罪恶的根源称为“孽”,并认为男女情爱也是一种罪恶的根源;世上俗人都陷人情爱纠葛带来的无尽烦恼中,所以称之为“孽海情天”。

《红楼梦》写了荣府内外大大小小无数矛盾纠葛,男女问正当和不正当的关系也是其中一部分。这副对联从虚无观念出发,不分美丑对之一概否定,这表现了作者一股愤激和悲观的情绪。警幻仙姑的“警幻”二字就是警告人们从梦幻中醒来之意。她领宝玉看见这副对联,是要用它来告诫宝玉。宝玉当时究竟是孩子,看了似懂非懂,想道:“原来如此。但不知何为‘古今之情’,何为‘风月之债’?从今倒要领赂领赂。”你瞧,不但没能使他“觉悟”,反倒引发了他的好奇心,启发了他性意识的觉醒。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宝玉到了太虚幻境,看见两边配殿挂着许多匾额,其中之一是“薄命司”,两边的对联就是这一副。警幻接受宝玉请求,让他进去游览一番。

“薄命司”,取“红颜薄命”之意。大观园所有女子的“生死簿”,即《金陵十二钗正册》、《金陵十二钗副册》、《金陵十二钗又副册》都藏在这里。这就预示着她们无论地位高低、品质优劣、才智大小、容颜美丑,一概都没有好命运。这副对联就是对这些女孩儿命运的叹息。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过即文章。

此为宁府上房中的联,尚有一幅《燃黎图》,这一画一联,正寓意宁府在追求和向往“仕途经济”。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这是秦氏房中的对联,还有《海棠春睡图》一幅,在香艳故事之中,预示秦氏将堕落。此联在第十一回,宝玉探望秦氏时又重复出现。

不离不弃,芳令永继;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第八回中,宝玉和宝钗的玉及锁上的字,便是一副很好的对联。

烟霞闲骨骼;泉石野生涯。

这是探春房内的对联,小说说这是唐代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墨迹,中间是宋代名画家米芾的《烟雨图》。此联寓意探春的思想观念。一方面想做一番事业,一方面又有着追求闲游的山林赏吟烟霞的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