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新与发展
16812400000117

第117章 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规模与合理布局的若干思考(2)

(1)办学规模的大小和学校布局的调整,必须充分考虑教育的社会效益,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考虑教育教学质量的稳定与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得到极大地提高,人们的价值观发生很大的变化,很多家庭都愿意把一定收入投入到教育领域,使子女受到良好的高质量的教育,这使得所谓优质教育资源日益紧缺。因此,适度扩大被称为“优质教育资源”的名校的办学规模是大势所趋,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愿望的。但是,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不是盲目扩张,不是无序扩张,不是把校园面积、校舍建筑面积扩大就可以实现的,它必须充分考虑学校的承受能力,考虑规模扩张后教育教学质量能否稳定提高。我国现有的所谓重点学校,是在20世纪新中国成立后特殊的年代里,在社会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情况下,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办教育的产物。进入21世纪,重点学校的设置和存续、扩大,是对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严峻挑战。因此扩大所谓“优质教育资源”,是人为地对社会进行割裂,是对走向共同富裕的反动。盲目扩大名校规模,优秀的师资、生源及其他办学条件更加集中,易导致人民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体对政府和社会的信任危机。所以,扩大学校办学规模不应只是扩大名校的办学规模,而是应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规划,有意识地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使之形成规模效应,并在办学规模的扩张过程中,加强管理,深化改革,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2)办学规模必须考虑适度原则。学校规模对学生学业成绩,对学校氛围,对学生参与度、归属感,对校内人际关系、平等性等都有相关影响。学校规模过大,教师学生人数众多,难以形成统一共识,学校内差异性大,教师、学生归属感弱。很多超大规模学校,教师之间很少往来,甚至共事数年时间相互还不认识,这让师生如何产生归属感?学生人数过多,学生之间的疏离感强,不利于学校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的形成。超大规模学校,校园氛围往往不如规模适中或规模较小的学校,学校举办的校级活动虽然数量繁多,但真正能够参与的学生比例远较规模适中或规模较小的学校的学生比例小,而且由于层层选拔,真正能够参加校级活动的学生少,使相当数量的学生无形中加重挫败感。规模超大学校教师不易形成教学团体,喜欢“单打独斗”,虽有部分教师会出类拔萃,但大多则易进入平庸状态。超大规模学校学生则因为有较多的参照对象,在学习上进取心不够强,学业成绩的提高幅度不如规模适中或规模较小学校的学生大。曾有外国大学校长说,如果按中国学校这样的规模扩张,几百年也恢复不到原有的教学质量水平。因此,在调整学校布局时,必须尽量控制超大规模学校的出现。

(3)办学规模必须考虑成本,必须考虑投入产出比。超大规模学校是对规模效益的误判,它不符合资源合理配置的若干原则,不利于实现教育资源配置最优化、效益最大化,是教育资源的一种严重浪费。近几年来,随着教育布局调整力度的加大,通过撤销、关闭、停办、兼并、合并、共建、联办、划转等形式进行布局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使许多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有效地解决了办学规模过小的问题。过去办学规模小,在校学生少,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凡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办学条件都必须具备,如基本教学设施并不因规模小而减少,必须配备的领导、教师、教学辅助人员、职员、工勤人员也不因学生少而减少,造成办学成本高昂与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而且办学规模过小的学校,管理水平差,教育教学质量低,教师积极性不高,学生也不愿到这种学校就学,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扩大办学规模势在必行。但是,规模过大,也会增加许多不必要的成本,如一两千亩的中学校园,教学区与学生生活区相隔数里,学生通行问题如何解决,步行显然浪费时间,采用公交车又大大增加成本。校园面积大,安全保卫工作如何做,保安需要配备多少人,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因此,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由于学生年龄小,生理、心理处于逐渐成熟过程,是非判断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弱,如果学校规模过大,管理难度必然加大,管理成本也就水涨船高。因此,从成本控制角度来说,学校规模过大的趋势必须予以遏止。

(4)办学规模大小与学校布局均应因校、因地制宜。一般来说,人口密度大、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学校规模可以大一些,以利规模效益的充分发挥,而人口密度小、地广人稀、自然条件较为恶劣、人口居住地较分散的地区,则应因学段不同而适当集中、有所分散。如高中、初中及小学高年段学生,相对来说生活自理能力较强,可依生活自理能力程度情况、交通情况、地理条件情况等的不同,适当予以集中,适度扩大办学规模,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物力、财力的利用率,以达到提高办学效益、办学质量、办学水平的目的。但对小学低年段学生和学前教育学生,在偏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交通极不方便地区、自然条件极度恶劣地区、经济很不发达地区,从教育均衡角度来说,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不要急于或盲目撤并学校、撤并教学点,国家应从扶持这些地区经济、教育发展的角度给予特殊政策。从经费来说,可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来解决办学经费问题;从教师编制来说,不能全国都按统一的生师比,更不能向什么九年义务教育的所谓示范学校倾斜,不能向城市学校倾斜,应该向老少边穷地区倾斜。这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做得到,我们讲求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国家更应该做到。

(5)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规模及学校布局不能由市场配置,必须由政府从办好社会公益事业的角度来确定学校办学规模和学校布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流动正以前所未有的形式由农村向城市流动,城市化进程发展迅猛,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仅仅只有一些不具法律约束力的政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针对那些招收流动人口子女的民办学校,更多的是打压,常常以场所不达标、消防不达标、安全不达标等为借口,强行关闭那些不符办学要求的民工子弟学校。从行政管理角度来说,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无疑是正确的,但从人民政府必须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的角度来说,仅仅只是关停民办学校,而不是合理布局学校,从根本上解决民工子女的就学问题,对广大流动人口是不公平的。目前,我国流动人口密集的城市,在流动人口居住地区,多数并无学校布局规划,而对自发建立的一些民工子弟学校,又更多以不符办学条件为由拒绝审批,这是严重违背学校布局原则的。

综上所述,学校布局与办学规模问题,事关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能否健康、稳定、持续、科学发展,事关中华民族素质能否不断提高,事关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人人享有受教育权利的获得,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必须认真、全面、细致进行调查研究,必须扎实、稳步、循序渐进地处理出现的问题。

参考书目:

1.《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张平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第一版

2.《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著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9年11月第二版

3.《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钟启泉崔允漷张华华师大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

4.《校长与教育家》殷爱孙周川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一版

5.《治校之道》陶继新著华师大出版社2007年3月第一版

6.《新课程与学校管理创新》湛启标余文森叶信沾涂怀京编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

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作者单位:厦门市杏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