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新与发展
16812400000036

第36章 海西建设要坚持特色,走科学的跨越发展之路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重大项目(部省合作)“基于国家区域战略部署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特色发展研究”(2010GXS1D116)2010年阶段性成果,执笔人:郑庆昌等。

基于国家区域战略部署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特色发展研究课题组

摘要:特色,是事物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代表着活力和竞争力。只有谋求特色,不断培育特色、形成特色,海西的发展才能赢得活力和竞争力,才能在更大的空间和持续发展的时间中占领先机和主动。海西战略实现从地方战略向国家战略的提升,既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海西这几年发展实践探索的肯定,也是对海西走特色发展道路的期待。审视海西现实发展基础、条件,贯彻落实国家对海西建设的战略部署,关键在于坚持海西的特色发展,走科学的跨越发展道路。

关键词:特色;海西建设;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一、突出特色,形成新优势

(一)正确认识特色发展的价值

对于海西而言,特色之价值与贡献,在于能够相对稳定地支撑区域在更大空间、更长远发展进程中保持和提升区域发展的活力与竞争力,形成新的发展优势。《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对海西发展的四大战略定位,从根本上说,是引领海西特色实践的重要指向。特色,是海西发展的核心元素。只有谋求特色,不断培育特色、形成特色,海西的发展才能赢得活力和竞争力,才能在更大的空间和持续发展的时间中占领先机和主动。特色化发展,不仅要成为海西发展的重要谋略与方法,更要作为海西科学跨越发展的生动实践与“四求作为”的体现。

(二)在服务全局中突出特色

需从根本上深刻领悟党中央、国务院对海西建设的三大战略性期待:一是以海峡西岸经济区对台的合作突破,促进两岸交流合作的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事业;二是以弥补沿海经济发展的“短板”,完善全国沿海经济战略布局;三是以海峡西岸的发展增强对东岸台湾的吸引力,加速两岸经济的融合。新时期、新的责任与要求下,海西的发展路径,必须注重在全局中谋划发展的机会、资源与空间等,在更直接、更有效服务全局中凸显海西的特色,为海西的跨越发展积蓄和形成新的优势。海西主体福建,包括九个设区市都要融入全局中找定位,突出自身的发展特色。

二、坚持特色,科学发展

(一)着力培育形成特色

海西今后特别是十二五期间,要乘势而上,按照省委“提升思路求作为、精心谋划求作为、突破重点求作为、艰苦奋斗求作为”的要求,努力培育形成海西的特色,保持和提升海西发展的活力与竞争力:一是凸显、巩固和提升对台优势,在服务全局中打造海西发展的制高点。加快平潭综合试验区建设;打通由台湾进入太平洋的东出大通道,推进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到海峡经济区构建的进程,形成海西发展的新优势,推动海西发展形成新格局。二是以先行先试,构建综合通道,形成以港口等交通通道为骨架,带动物流通道、产业通道、信息通道、人流通道、旅游通道等相互促进的综合通道形成,促进新的产业发展方式建立,加快城市群发展,走出通道、产业、城市三位一体互动发展的海西特色工业化路子。三是在先行先试和综合通道基础上,大力发挥海洋、生态、旅游等优势,培育新兴经济,拓展发展新空间。四是培育形成科技创新优势,进而支撑转化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后发优势和独特优势,引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跨越发展。

(二)持续创新优化提升特色

海西的特色发展是一个整体协调、创新优化的过程,关键在于解决不同发展阶段海西面临的突出的主要矛盾。现阶段,加快海西的特色发展,重中之重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是要以人为本,引领海西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把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与促进就业有机结合。二是要及时判断、把握两岸关系积极、深入推进发展的先机,用好用足国家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西的政策,为海西坚持特色发展创造条件。三是提升创新驱动的比重,解决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资源开发利用结构的优化升级问题,突破传统发展路径依赖,推进海西在持续基础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四是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解决发展要素不能在海西集聚的问题,增强海西不同层次的区域合作,城乡互动,拓展资源的产业配置空间。

三、做好“海”的文章

“海”、海峡,是海西先行的特色、优势与潜力所在。两岸关系的重大积极变化,更加凸显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独特战略地位和综合优势。当前要着力做好连接两岸“海”的文章。围绕台湾海峡,念好新“山海经”,整合集约利用好“海”、“陆”资源,以“海”的先行,引领海西内部以及西向中西部的“陆”的联动,通过“海”、“陆”互动协调发展,增强海西的辐射力与吸引力,推进海峡经济区的形成。

(一)“海”的先行:新形势下海西先行的制高点

与“小三通”相比,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后,在经贸合作方面,台商投资的区域将进一步扩大,投资热点逐步转向长三角甚至中部地区;投资的产业层次会进一步提高,加快了向资金技术密集的电子、机械、石化及基础设施领域产业以及物流、零售、金融、房地产等第三产业的转移;对资金技术的要求更高,提升了对所投资产业的配套、上下游供应链的体系要求。海西依靠空间临近所形成的一些投资领域的优势正在弱化,特别是福建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经济腹地、经济基础以及投资软硬环境等若干结构性的不足,有可能加剧海西一些优势的弱化。然而,一些优势特别是综合优势将进一步显现:闽台农业合作依然是个亮点,在以往的农产品生产上的分工与合作基础上,将可能上升到根据农业资源优势差异来有效整合与优化配置的层面,以加速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集约利用,提升闽台区域农业的生产力与竞争力;金融方面的合作,将可能在海西先行先试,实现突破;闽台文缘的独特性,将在巩固两岸精神纽带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地缘上的优势,将使海西成为两岸共同生活圈的先行区域;尤其是,以海上直航所形成的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大枢纽,将成为大三通后海西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的最大优势,成为推进海西先行的带动点。

“海”的先行是新形势下海西综合优势发挥的制高点。海洋在资源跨区域流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载体作用。台湾海峡是世界黄金水道,每天有200多艘万吨船舶进出。两岸直接“三通”与和平发展,使台湾海峡在两岸关系中的战略通道地位日益从潜在变为现实,显现出巨大潜力。福建港口资源丰富,大多分布在台湾海峡的重要位置,“海”将成为海西先行中一个具有综合优势的战略资源,是海西先行的潜力与活力所在。

(二)“海”的整合,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立

随着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航运中心的出现将呈现从单个港口形式转向港口群形式的趋势,以适应其高效率的货物集散功能和高度的综合资源配置功能的需要。包括海西与台湾在内的台湾海峡港口资源条件,具有以港口群形式发展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可能。台湾海峡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近期可以高雄港为中心,以厦门港、福州港为次中心,台湾海峡其他港口为储备辅助构架予以组团推进。当前切入点是要充分发挥两岸三通的效应,积极推进与台湾港口的合作,从单个港口对单个港口之间的合作向多个港口之间的组团合作的提升,共同走资源集约型、经济效益型的合作发展之路。

在中长期的规划目标中,要把湄州湾港和宁德港的开发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厦门港和福州港目前虽已发育相对成熟,但受港湾的自然条件所限,大型货船停靠困难,腹地发展也有限。湄州湾港和宁德港都具有建国际深水大港的条件,有可能成为台湾海峡国际航运中心将来的主要中心港。现阶段要加快推进湄洲湾港口的一体化进程,实现湄洲湾南北两岸港口资源整合和港口行政管理体制的统一高效;科学布局临港产业与项目,为今后发展国际深水大港预留空间与条件。宁德港在推进大型码头、深水航道建设同时,要着力培育和拓展腹地,做强做大福建的北面经济。要做好台湾海峡港口群内各港的发展定位,形成以海峡东、西两岸诸港口功能明确、协调有序的港口群,共同发挥国际航运中心的作用。

(三)海陆联动,念好新“山海经”

以“海”的先行促进海西先行,就是要大念新“山海经”,从80年代初主要以发展大农业为背景的“山海经”转向现今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为背景的新“山海经”。以建立国际航运中心为目标的台湾海峡港口群整合,必将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通道、物流、临港产业、腹地和城市产生联动的、综合性的影响。由海及陆,海陆互动,将带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促进海峡经济区的构建。

为促进台湾海峡港口优势向中西部延伸构建起东南沿海至中西部地区的大通道,要着眼多种方式畅通集疏运网络,早日形成连接海峡两岸“大通道”。要加快形成以福州和厦门两个国家级交通运输枢纽为中心,涵盖整个海峡西岸的半日交通经济辐射圈,涵盖江西、浙江西南部、广东东北部、湖南南部等地的一日交通经济辐射圈。铁路建设要考虑纵深腹地的拓展问题,在强化东部沿海发展纵轴的同时,建设打通西部出口的铁路干线,开辟经济正在快速发展的中西部地区腹地。要围绕台湾海峡港口群的整合,加快对台产业的分工与承接,打造支撑港口群经济的产业体系。既要使各相应港口的发展适应三通后港口所依托城市的经济贸易、金融、旅游等产业发展和扩张的需求,又要以港口群的建设,加强与国内外经济往来和技术交流,引导和促进临港产业、城市、腹地的联动发展。要通过港口物流核心业务向港口周边地区辐射,带动海西以及中西部地区的进出口贸易,进而促进港口物流的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总之,以“大通道”支撑“大港口”的发展,以“大港口”支撑“大物流”的发展,以“大物流”促进“大腹地”的拓展,以“大腹地”进一步提升港口群的竞争力。

(四)以“海”的先试,推进两岸经济合作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福建省要在推进两岸经济的综合性合作特别是在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合作机制上,先行先试,努力争取中央把海西或是福建省整体辟为对台合作的综合改革示范区,作为全面加强两岸经济合作、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先行试点,开展政策协调、资源整合和产业对接,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为海峡经济区的构建和两岸最终和平统一探索出新路。

为实现这一目标,可先以“台湾海峡港口群”的整合及“台湾海峡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为切入点,根据两岸港口群结盟发展的功能需要,充分发挥闽台港口对接与合作的优势,争取在功能具备、条件成熟的区域试点,如厦门或福州,或是整个福建沿海港口区域,或是海峡东西两岸的诸个港口所在区域城市划出一些地块,作为两岸经济合作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加快推进台湾海峡港口联盟,突破双方开展港口合作的制度障碍,加大两地临港工业和港口物流建设的力度,并不断加强双方港口货物集疏运系统建设,增加对腹地货源的吸引力。在该试验区范围内,可以允许成立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实施自由贸易特殊政策,开展金融合作试验等。试点区的建设工作,要尽量让两岸双方的企业、民间、官方、地区共同对等参与合作,共建共管。海西内部要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在若干体制上与台湾接轨,使经济经营环境尽量与台湾接近,促进双方港口的整合、产业的转移对接和城市的互动。

通过以港口合作切入的试验区的探索,发挥海西在两岸三通下经济全面合作中的先行作用,促进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的建立和两岸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海峡经济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