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弦歌盈耳
16816000000016

第16章 师尊风范忆(15)

当时的丁汉波教授已经是我国成就卓著的生物学家,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时任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被教育部聘请为全国高等学校理科生物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繁重的行政、教学、科研任务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不分白天黑夜,无节假日地忘我工作。

在丁先生身边学习3年多,我亲身感受到他孜孜不倦追求真善美的科学态度和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从中受益匪浅。

一天,他看到生物系某角落有一张废弃的单人书桌,就来告知我们:“谁扔掉不要了,很浪费,你们去把它抬回实验室用。”我们到他指定的地点,捡回那张破旧书桌,进行废物利用。丁先生这种珍惜公共财物的精神永远铭刻在我心中,影响了我一辈子。

丁先生对国家下拨给他的各种经费也从不乱花,十分注意节约,更不会慷国家之慨。记得,我在他指导下做泽蛙雌核生殖单倍体研究的时候,需用许多性成熟黑眶蟾蜍和泽蛙活体材料,1980年上半年总共用了20多元的材料费。我原以为这是一笔开支不大的小钱,对一个时任副校长的他是不值一提的小事。没想到,找他签字去报销时,他详尽地询问了价格、数量并认真查看每一张收据,然后签字,并说,材料要尽可能节省,既可保护野生动物,又可节约经费。丁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处处节约国家经费,又十分重视资源保护的良师和领导。但是该用的材料,他一点也不吝惜。研究生毕业前,他在显微镜下,检查我所做的精子入卵细胞学研究的连续切片时,很高兴地说,那是他过去在美国做研究时没有看到的图像,很好,要每隔一张切片,拍一张照片。当时我有些疑惑,可他接着说,不该节省的别节省。过几天后,他还来督办,问我是否按他的意见拍照片。这时的丁先生显得有些慷慨。丁先生节俭搞科研的事,随时随处可见,这正是他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一个侧记。

丁先生对待我们这些研究生可谓爱生如子。我是外地人,在福州举目无亲,他既关心我的学习和研究工作,也关心我的生活。每逢大节日,只要他知道我还在实验室工作,总会邀请我去他家吃饭,共度节日,他那和蔼可亲的模样和诚恳的语气使我怎么也无法婉拒。回忆起那情那景,他是多么慷慨和体贴人。我有这样一位慈父般的导师是多么的幸运。

研究生课程中,丁先生教我们实验胚胎学和发育生物学,传授现代生物学知识和技术,还亲自给我们讲解两栖类杂交的许多经历和经验。他平易近人,平等待人,常和我们讨论各种问题,帮我们选择毕业论文的题目,并一起研讨实施的方法和步骤。就这样,在他的精心指导和督促下,我顺利地完成学位论文并获硕士学位。毕业后,我将学位论文整理成系列论文,3篇发表在《动物学报》,1篇发表在《动物学研究》。论文发表前,他曾对我说过,他在燕京大学和美国的学位论文也是单独发表的,他不赞同指导老师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发表时署名为作者。因此,我的这些论文,每篇都在首页注脚中注明丁先生是论文指导者,实验是在他的研究室进行的。这些论文渗透着丁先生的心血,发表后,丁先生从不计较论文作者是否有他的名字,相反的,他写信祝贺和鼓励我。丁先生这种不图名、让利于学生的高尚品德使我周围的同事赞叹不已,也为后人所赞颂。

丁先生的逝世是我国生物学界的一大损失,使我们失去一位德高望重的导师,我们深感悲痛。我们将永远怀念他!

(吴仲庆生命科学学院1978级硕士研究生,集美大学生物系教授)小事见丹心——纪念恩师丁汉波教授◎蔡明章

恩师丁汉波教授虽已离开人世,但其人品文品皆上品的光辉形象给人们留下永久的敬仰与怀念。我怀念丁师对我培养和关爱的恩情(具体事例见《丁汉波教授纪念册》第69页,不再赘述)。我敬仰丁师屡受冤屈却以德报怨、矢志不移爱国为民之忠心;我敬仰丁师业绩辉煌仍然严谨、治学锐意进取的敬业精神;我敬仰丁师身居要职而能严于律己、真诚待人、廉洁奉公、毫无私心……丁师的高风亮节展现在各个方面,举不胜举。下面两件小事可见丁师人品之一斑。

1979年,福建省科委组织省科技人员进行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丁师担任动物考察组组长,我协助他处理具体事务。当时,福建省科委为了科考人员的安全,购置一批鞋子和护腿等劳保用品分发给各个考察组。别的考察组都把这些物品分给组员,由个人支配使用。我也建议丁师仿效而行。丁师却认为科考用品应该专物专用,不宜变相成为私人的生活用品。于是就将这些物品寄存在武夷山科考接待站,供本组成员进山考察时领用,用后归还。丁师身体力行,1980年他上黄岗山考察时就照此办理。我组成员也都跟着这样做。当时我觉得丁师此举过于较真,有点不近人情。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才慢慢领悟到这不仅是丁师公私分明的表现,也是丁师为培养晚辈成器而严格要求的良苦用心。

1988年春的一天上午,丁师召集动物考察组全组成员到师大生物系开会,讨论科考总结事宜,共有15人出席。因会议内容较多,时已过午,于是就请与会人员在生物系食堂吃饭,每人一碗面条。午餐费45元,我先垫付,食堂开给一张收款收据为凭。会后,我拿这张收据请丁师签字,拟将这笔午餐费从科考经费中报销。丁师说:“科考经费要专款专用,只能用于科考不能用来吃饭,这顿饭钱我来付。”我说:“我们动物组的科考经费用不完,何必自己掏腰包。”丁师严肃地说:“科考经费用不完就上交归公,不能化公为私。”后来这45元的午餐费就由丁师掏钱支付了。事虽小,钱虽少,却再次展现出丁师廉洁奉公、公而忘私的一片丹心。

丁师廉洁奉公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使我在经办学术活动时能做到不滥用公款,不化公为私;也曾于1990年自己掏钱为一位从湖南来榕参加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学会学术会议的年轻助教支付会务费;还于1997年荣获“福建省第二届科普奖”时,拿出部分奖金(500元)作为会费交给福建省动物学会充当活动经费之用。这些都得益于丁师的谆谆教诲,才能有此之所为。值此纪念丁师诞辰100周年之际,我将铭记丁师43年的言传身教,遵循丁师为人的轨迹,继续努力修炼自己,以告慰丁师在天之灵。

(蔡明章生命科学学院1956级,副教授)廖志高书记帮助了我

◎庄兴无

1978年,福建师大校园也和全国其他高校校园一样,发生了巨大的令人炫目的变化。这一年,已停止10多年之久的高考恢复了。大学破例连续招收了77级与78级两批学生。校园里教室和图书馆久违的夜晚灯光现在每晚都灯火通明。我到教室去上辅导,每次都拖到下自修钟敲响很久之后才回家,学生们追根究底地请教各色问题,让我这个当老师的感到既兴奋又有压力。这一年的秋季,福建省举行了“十年动乱”之后首次出国英语统一考试,福建师大有两位教师通过了这次考试,我很荣幸属于其中一位,并很快被上级拟定到罗马尼亚留学。

有机会出国留学,在当时对于我是梦想不到的事。我既激动又为难。能出国学习最新科学知识,这正是形势所需要的,但那时我整天忙于家务烦琐之事。家里小孩不到两岁,身体不好,经常生病,前不久还开刀动过手术。我的妻子工作在郊区一所学校,上下班十分不便,工作和生活很辛苦。我试着向当地教育局领导申请能否将我妻子调到靠近我父母家的学校去工作,以使我能安心出国留学。尽管我费尽周折,还是无果而终。我对于出国留学一事内心犹豫了,想放弃这个机会。但我的领导和朋友都力劝我不能放弃,说是人生总要奋斗,人生能有几回搏,先出国之后再想办法。我夜不能寐,辗转反侧,最后下定决心,还是出去闯一闯吧!

当我乘着伊尔—62飞机在晴空万里之下飞过祖国西部时,在万米高空看着下面红褐色的祖国大地,左边远处是莽莽昆仑山脉,右边是皑皑白雪的天山,再次深感这是祖国送我到异国之乡去学习,我一定要为夺回失去了的10年时光而努力。我到达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市,进入布加勒斯特大学作访问学者。这个多瑙河之滨的城市,不乏有许多拉丁民族特色的城市建筑和引人入胜的美丽公园,但我却无心观赏和享受。我心里还时刻挂念着万里之外的故乡和家庭。每逢星期天我总是往我国驻罗大使馆跑。那时,通信并没有现在这么方便,只靠大使馆特别渠道与家里通信来往,每月大约往返一次。每次一到大使馆我都迫不及待寻找有没有家里来信。很幸运的一天,我听到大使馆人讲,福建省委第一书记廖志高同志亲自率代表团到罗国访问,这让我心中不由一震,难得故乡的父母官来到这里,而且还是最高长官。我能跑去向他申诉我心中的苦处和要求吗?我犹豫不决,最后觉得机会实在难得,硬着头皮也要试一下。

我通过大使馆的朋友帮助,终于联系上廖志高书记。得知他同意见我一下,我感到惊喜也感到十分紧张。我事先把要讲的话反复默念几遍,并准备了文字材料。在大使馆人员带领下,我在二楼一间办公室见到廖志高书记。廖书记父亲般慈祥和蔼的态度大大缓解了我紧张心情。他询问我从哪一所大学来,学习什么专业,生活上有什么困难等问题,我都尽量简练回答。我叙述了自己心中苦楚,希望能帮助解决家里实际困难,把我妻子工作单位从郊区调到她父母家附近一所学校,以便能照顾好两岁多的小孩。廖书记当时并没有回答会解决问题,只是静静地听着,不时点点头,微笑着。前后见面仅20分钟,当临走时,我留下书面材料,他收下并语重心长对我说:“要珍惜在这里留学的机会,祖国需要人才。”

3个多月之后,我在大使馆接到我妻子来信,告知她的工作已从郊区调到她父母家附近一所学校,是省委办公厅一位秘书同志直接到郊区教育局帮助办理此事。当时我心里觉得有一股暖流流淌过全身,长期来凝结在我心头的一块沉重石头落下了。那天刚好正下着一场漫天大雪,由于城市公交停顿,我步行十多里路回宿舍。尽管一尺多厚的雪地很难走,我仍然轻快地走着,不时还高兴地在雪地上滚着。尽管无际的田野上雪飘得越来越大,我心里却暖烘烘的,口里不断念着,一定不能辜负廖书记的期望,珍惜机会,珍惜机会!

此件事至今已过了32年,但我一直铭记在心。那次留学有两年半之久,我回国了解到廖志高书记已调到北京,成为中顾委成员。我没有恰当机会表达自己谢意。明年正好是廖书记诞辰100周年纪念之时,我借此文深深地缅怀廖志高书记,怀念他在“十年动乱”的后几年带领福建人民在粉碎“四人帮”的斗争中所做的卓越贡献,感谢他在我教育工作生涯转折的关键关头,伸手帮助了我。(庄兴无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1958级,

教授,曾任数学系副主任、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院长)永远的怀念——衷心感谢曾鸣书记的关爱◎陈恒青

我是福建师范学院化学系1956级学生。回首往事,半个世纪前的一次特殊经历,常会从珍藏我历史记忆的“电子邮箱”中闪亮而出,那就是我在四年级上学期得到校党委书记曾鸣的大会口头表扬,这无疑是我大学青春年华的一份殊荣,弥足珍贵,注定要成为我发展进步、持之以恒的宝贵精神动力。

喜出望外。1959年深秋的一天,校党委曾鸣书记来化学系检查指导工作。在化学系党总支书记胡琼、系主任林仁穆教授等陪同下,视察了我们年级教育实习成果展览室。随即,曾鸣书记便在全系师生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其中,他全面点评了化学系的教育实习工作,高度赞扬化学系多年来一直都十分重视教育实习,出色地做了大量组织领导工作,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指导经验,为福建省中学化学教育做了突出贡献。之后,曾鸣书记在赞扬我们年级的教育实习获得了大面积丰收时,突然把话锋一转,不等人回话,一连说了3句:“哪位是陈亨琴(作者原名),请站起来,向你学习!”寥寥数语,语重心长,深寄厚望。当时,我虽坐在最后第二排,但曾鸣书记做报告时特有的、略带粤腔、声如洪钟的话语,我听得真真切切。这的确是一次喜出望外,作为那个年代淳朴的大学生,我从未见过这种场面,以致窘然不知所措,顿时局促不安,连个“谢”字也没说。时过境迁,52年后,曾鸣书记对我的当众口头嘉奖,言犹在耳,情意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