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闽赣万重山——向莆铁路建设纪实
16827600000018

第18章 建设篇(18)

虽然长年在外与亲人聚少离多,整日又都与钢梁钢轨打交道,但在繁忙工作之余,这些“吉卜赛”人有时也会表现出儿女情长的一面。33岁的肖晓荚是焊接长轨队的负责人,已经在铁路建设工地上工作了十多年。两年前公司领导把这位年富力强的业务骨干从广西洛湛铁路施工现场调到向莆铁路铺架工地。肖晓荚告诉说,他已经有两年时间没有回贵州与亲人团聚了,非常想念父母、妻子和小孩。由于工期紧张,领班人员少,想请假却总开不了口,只好把对亲人的思念深埋在心里,靠电话来表达思念之情。像肖晓荚这样的情况,在六公司铺架队中普遍存在。然而,为了铁路建设,他们无怨无悔。

在六公司,铺架工不管成家还是没成家,都在宿营车上过着集体生活,他们几十人同住一节车厢,相互关照和谐共处。局里和公司也记挂着这些在一线工作的“吉卜赛”人的生活,为改善他们艰苦的生活环境,项目部给每节车厢配备了两台空调,并配了一台电视机,以丰富铺架工的业余生活。在宿营车上还有加挂的食堂车和生活用水罐车,让铺架工下了班能有热饭吃,有热水洗澡,这一切,都给一线员工很大慰藉。

勇立潮头的“吉卜赛人”

向莆铁路是条一流的山区快速铁路。为把这条铁路打造成精品工程,上级有关部门调整变更了部分工程设计,根据工程需要和质量要求,向莆铁路总工期可能还会提前,六公司的铺架工作任重道远。面对艰巨任务和重重困难,中铁五局和六公司上下齐心,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各项相关工作抓细抓实。

六公司向莆铁路JX-3标项目部首先在临川区抚北镇设有铺架基地和制梁场,铺架基地轨排单班生产能力3.5公里,双班6至7公里,场内能存放成品轨节47.6公里,存放轨枕6至7万根,存放扣件50公里。制梁场最大生产能力月达200孔,最大存梁能力达345孔。这些都为向莆铁路JX-3标铺架工程的顺利铺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由于工期紧,劳力紧张,公司除上满员、干满点外,工期紧张时,项目部的管理人员也上阵。2012年7月,铺轨进入攻坚阶段,现场人员骤紧,项目部20多位管理人员全部上阵,与员工一道并肩作战,留下了难忘的一页页感人画面。

这是7月4日其中一个镜头。这天,江西抚州市室外气温最高摄氏38度。下午2点,向莆线抚州北站工地,骄阳似火,气温则高达42摄氏度。在这样的高温酷暑下,却有一支特殊的“铺轨工班”在抢铺车站三道的轨排。他们是由26名项目部管理人员组成的临时“铺轨工班”。

新建的向莆铁路经由原向乐线抚州北站,因工程需要对抚州北站进行技改。由于铺架队的劳务工前往大岗车站打增援去了,铺架机组的铺轨配合人员急缺。然而,工期不能耽误,铺轨又不能停下。项目部研究决定,抽调项目部各部门管理人员组成临时“铺轨工班”,进行抢铺抚州北站三道600米轨排。

项目部经理刘育明、党工委书记冯宝平、副经理罗向东、局指挥部驻铺架基地副指挥长曾旭平、返聘干部付育华等领导与项目部各部门20多名管理人员加入了这个特殊的“铺轨工班”,一同并肩作战,刘育明经理亲自担任铺轨的工班长。

烈日炎炎,铺轨工地气温高达40多摄氏度。这种气温别说干活,就是在工地上走一走,也会是一身汗水直淌。在这个特殊的“铺轨工班”里,大多数人是平时主要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

他们在曾旭平、刘育明、付育华、冯宝平等领导、老铺架能手的带领指点下,边学边干。管理人员有的在挂钩、对轨头、顶压机,有的放夹板、紧螺栓、对边线,道道工序都做得有条不紊,配合默契。大家头顶烈日,冒着酷暑,挥汗如雨,将轨排一节又一节地向前推进。这里说他们挥汗如雨一点也不夸张。这一天,他们每人平均喝了6瓶水、3斤绿豆汤、2斤西瓜,一直到晚上10点,26人中竟无一人解过一次小便,喝下去的水都化成了汗水!

夜幕降临,直到晚上7点半,大家才吃上晚饭。稍歇一会儿,便接着继续抢铺,因为当天的任务必须要完成!此时,工地上灯火辉煌。管理人员和员工们仍然汗流浃背,咬紧牙关,背水一战。临近凌晨2点,24节轨排终于铺到了道岔的接轨处。他们累了,但人人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就是这支善打硬仗的“吉卜赛”人,从他们身上体现出当今铁路人的精神风貌和时代风采。

专业引领追求卓越

--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向莆铁路大跨度项目管理纪实

李华坤陈勇王进志

从武夷山上空俯瞰,层峦叠嶂的群山之间有一条蜿蜒的铁道从武夷山的奇秀群峰腹部穿越而过,在这大山的深处有六支雄壮的队伍在为向莆铁路的早日贯通而日夜兼程地施工。

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向莆铁路隧道群工程有雪峰山隧道等4座隧道和白沙斜井等8座斜井的施工任务,包括长17842米的雪峰山隧道、长11550米的宝台山隧道、长9814米的泰宁隧道、长6400米的夏茂隧道。该项目是中铁隧道股份承担的第一个多工区大跨度综合性项目,管理跨度大,履约压力大,施工难度大,协调难度大。从不惧怕挑战的隧道专业企业,从全国各地调集6个专业化隧道公司,在武夷山下展开了一场向莆铁路的大会战,从而树立了我国长大隧道群快速施工的典范。

吹响号角,拉开向莆铁路隧道会战帷幕

中铁隧道股份承担的施工任务全部为隧道工程,且工程均位于施工工期控制的主线上,工期非常紧张,几条隧道工期全都在27个月左右。“要确保按期完成全部任务”,中铁隧道股份公司拉满了弓弦,吹响了向莆铁路隧道大会战的号角。

他们首先把目标放在了抓好前期策划,跑步进场,快速形成大干快上局面。公司迅速组织召开了集团公司和公司两级总经理现场办公会和快速进场专题会,从组织形式、资源配置、关系管理、资金需求、设备成本、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全面部署,为向莆铁路项目向布好局,开好头,形成大干快上态势打好了基础。第一时间发布上好向莆铁路的宣传提纲,做好战前动员,确保快速进场。向莆铁路项目部严密梳理节点工期,优化施工方案,发挥集中优势,在多工区之间实现资源共享。本着“因地制宜、便于管理、方便施工”的原则,指挥部政令畅通,工区过程管理,从进场到形成开挖作业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六个工区均提前完成了进场作业的第一阶段目标任务。

当问及是如何实现快速进场的,项目机械总工唐运华说:“以临时用电为例,项目部6个工区总工和1个项目总工汇集到一个工区解决临时用电问题,相当于是一个工区有7个机械总工,不快都不行!”项目和工区的努力得到了管理单位、建设单位等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有进度、有形象、有气势、有状态”,四个词是对项目前期工作的高度评价。

全速突击,武夷山上显威名

向莆铁路项目从进场开始就如一辆全速行驶的列车,没有预热,没有磨合,没有加速,一直保持着全速疾驰的状态。项目经理周嵩给我们展示出了一个工程建设重要节点时间表。

2008年10月1日,向莆铁路项目进场1个月即实现斜井洞口施工。

2009年9月21日,向莆铁路项目累计开挖顺利突破万米大关。

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向莆铁路项目连续9个月实现每月成洞2000米以上。2009年12月份,项目创造了月成洞3712米的纪录,占据全公司月成洞量的三分之一强。

2010年12月26日,向莆铁路项目14个隧道面陆续实现了安全贯通。

2011年12月1日,宝台山隧道无砟轨道施工全部完工,施工期间保持了单洞双线日均182米的施工进度,并在2011年11月份创造了单洞双线铺轨5980米的施工纪录。

2011年12月31日,雪峰山隧道无砟轨道施工完工,期间在2011年11月份创造了单洞单线铺轨3700米的施工纪录。

“进场快,开挖快,铺轨快,为什么能做到全过程的快速施工呢?”项目总工岳晓伟调侃地说,“我们用的是‘化零为整’和‘化整为零’大法!”以物资采购为例,6个工区单独的物资采购就是6件事情,项目部集中统一采购,6件事情就变成了1件事情,这就是“化零为整”。

彰显实力,频频捷报传四方

2010年7月,中国南方大部,特别是福建地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连续性暴雨袭击,福建地区灾情严重,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没有忘记作为央企肩负的社会责任。向莆铁路项目部迅速组织了数支抗洪抢险突击队,立即奔赴光泽、顺昌、泰宁、漠源等地区,出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为福建人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保驾护航。抗洪抢险结束后,项目部得到了福建当地政府的表彰。

自2008年10月,项目部成立至今,三年有余。从前期策划到跑步进场,从正洞施工到斜井施工,从标准化建设到无砟轨道施工,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步履铿锵,彰显了隧道专业施工的威名,在付出了艰辛之后,也收获了累累硕果。向莆铁路项目部获得了中华全国总工会的火车头奖杯,有两人次获得了火车头奖章,多次被向莆铁路股份有限公司评为优质样板工程,数次被南昌铁路局评为“标准化工地”、“标准化项目经理部”等称号。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方案、现场施工等都成为整个向莆线的标准,成为向莆铁路股份有限公司考察其他标段的准绳。这得益于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超一流的专业技术实力,铁道部副部长卢春房在检查工作时,对项目部的工作给予了很高评价。

解开谜团,大跨度项目管理是关键

“6件事情当成1件做,一个工区7个领导班子,化零为整和化整为零的管理方法让整个项目管理收放自如,”项目经理周嵩说,“对于向莆铁路项目来说,这是一个项目管理组织模式的有效探索。”

此次承担的向莆铁路项目有4座隧道和8条斜井的施工任务,且工期时间要求非常紧张。按照常规的管理模式根本无法满足工期要求、完成履约。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反复讨论,慎重抉择,决定尝试用多工区综合性项目管理,这是一次摸着石头过河的大胆尝试。“我们本着‘六个工区一盘棋’的思路盘活了项目部整个盘子,并结合项目管理,反复摸索,终于形成了一套适合项目管理的《多工区项目管理办法》,可以说,项目成功的最大因素就是得益于这一套项目管理办法的制订和实施。”

多工区管理实现了从资源共享到人员调配,从技术方面的相互支持到你追我赶的竞赛,在七个工区之间相互支持、互相竞赛的管理氛围。从单工区的管理方面,规避单兵作战风险,实行集团规模作战,集中全项目优势解决单个工区中的难题。同时项目部坚持“不失位、不占位,有作为,有不为”的原则,在重大事务决策上加强对各工区的管理,又大胆放手让各工区发挥自主权,这样既保持了项目部对工区把控,又保证工区工作全面快速开展。从全盘考量,6个工区又可在需要集中管控的方面实现化零为整,做到统一部署。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技术的“可复制性”,一个在一工区已经成熟运用的技术方案可以直接复制到二工区稍加改动即可应用,这样为项目的各工区少走了许多弯路,节省了大量时间,大大提升的施工进度。

随着国家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逐渐承建了更多的多工区、大跨度的工程项目,向莆铁路项目的多工区综合性项目管理经验对企业项目管理水平提升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也证实这种管理方式创新成为我国长大隧道群快速施工的典范。

励精图治筑精品八闽大地续辉煌

--中隧集团FJ-2标雪峰山隧道无砟轨道施工侧记

杨开洪

中隧集团隶属于中国中铁,是我国山岭隧道施工的生力军和排头兵。集团公司领导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集团公司日益蓬勃的发展离不开党和人民的关怀。万里曾为集团公司题词:“开路先锋”。寄语公司广大干部员工为祖国铁路建设打头阵,当先锋,当好排头兵。一代代中隧人不忘党和人民的嘱托,勇于跨越,追求卓越。在我国乃至国外的铁路、公路等项目建设中不断开拓进取,奋力拼搏。本着“铸造精品,巩固品牌,互利双赢”的原则,不断地刷新一项项新的施工记录。承前启后的中隧人不断地抒写着壮丽的诗篇,延续着不朽的辉煌。

我国的无砟轨道起步较晚,起先借鉴于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但后来经过广大建设者刻苦攻关,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创新,后来居上,逐步形成了与国际接轨,适合我国国情的一套完整的无砟轨道铺设体系。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这套体系是可行的,是经得起历史与时间检验的。

一场务实的动员誓师会

时间追溯到2011年7月2日夜10时许,中隧集团项目部办公室,指挥长周嵩,项目经理金鹏,无砟轨道生产经理王宗林,项目部各部门主管、施工队、班组负责人齐聚一堂。这里正进行由王副经理主持召开的向莆铁路雪峰山隧道无砟轨道施工筹备动员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