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闽赣万重山——向莆铁路建设纪实
16827600000042

第42章 建设篇(42)

地路人有时笑称自己是“抢险队”,哪里出事了,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地质专家。搞这行的风险大,责任也大。

2009年5月28日,丹金山隧道冒顶,造成较大事故。事故调查组开始认为铁四院施工图未能准确反映地表金矿尾矿池中尾矿的厚度,负有一定的责任。

铁四院配施人员不卑不亢,他们现场勘查、拍照,与相关人员耐心沟通、解释,明确指出:“四院的地质资料比较准确,对尾矿池的位置,可能存在的风险等都有详细的交代。”

他们找来尾矿池的勘察资料,设计图中反映的尾矿厚度与现场实际情况比较吻合。最终与调查组意见达成一致,维护了四院的声誉。

2010年5月、6月,福建、江西遭遇百年不遇特大暴雨,既有铁路损毁严重。

险情就是命令!端午节的前一天,铁四院地路处副总陈占带领邢中晓连夜赶到南平处理外(洋)南(平)线K7公里处滑坡病害,自此拉开了铁四院在福建铁路抗洪抢险的序幕。

随后,铁四院副总顾湘生、地路处副总周清爽、刘府生、陈华明……向莆所有地路配施人员就地全部投入到抢险一线中。50多个日日夜夜,现场踏勘,制定抢险加固方案,连夜绘制施工图,经常是夜不成寐,饥肠辘辘。冒大雨、战高温,排险情、出方案,南平、龙岩、永安、鹰潭、武夷山、福州、资溪……闽赣大地到处留下了铁四院男儿奋战的足迹,危难时刻亮出了铁四院的风格,显示了铁四院人的身手。

永不懈怠

2008年10月,向莆铁路全线开工建设以来,铁四院高质量的勘察设计、及时的施工供图和优质的配合施工服务保证了向莆铁路建设的有序推进,也得到了原铁道部、南昌铁路局和各参建单位的一致好评,并在近五年连续九次施工图考核中名列第一,荣获了南昌铁路局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设计现场配合机构、铁道部火车头奖杯等荣誉。

2010年6月和11月,在向莆铁路经过三年的紧张建设,线下工程已初具规模的情况下,铁四院副院长田要成、副总工程师方国星、顾湘生、肖明清等两次赴向莆铁路开展设计回访,重点研究了隧道涌水、隧道进出口排查、弃碴场防护、排水系统完善、桥梁边坡防护、边坡绿色防护等问题,确定了解决措施。

设计回访中,这样的“现场答疑”很受欢迎,建设和施工单位亮出高分。

从确保施工供图、强化设计质量、规范配施管理三方面入手,我们全面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指挥部和总体组成员团结协作,处理现场问题时把握好了原则性、实效性、敏感性、灵活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时任铁四院向莆铁路指挥长王新对他的团队给予了以上评价。

全力确保控制工程、复杂工程、铺架起始工程的开工建设,指挥部规范作业表管理,开展各专业供图劳动竞赛,加大赶工力度,至2009年9月参与向莆施工供图职工,累计加班11.5万多小时,基本完成了向莆铁路站前工程的施工图。

向莆铁路的施工图设计是在十分短暂和紧张的时间环境内完成的,指挥部建立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如要求配施人员对照规范标准,全面熟悉和研究图纸,工程各项措施宁强勿弱;专业负责人复查图纸的同时,还要关注专业间的接口对接,化解各种潜在的风险。

一系列”标准化配施动作“,为向莆铁路建设加油,也使向莆指挥部2010年捧回了南昌铁路局”铁路建设标准化设计现场配合机构“的奖牌。

总体王海松是全院长大铁路干线最年轻的总体。2012年10月,为解决莆田特大桥与既有福厦铁路并行接轨问题,他带人顶风冒雨,连续数天利用晚上11点以后的”天窗“时间上线测量,取得了宝贵的测量数据。而他带领总体组有关人员,在全线7段大的改线以及棋盘石、雪峰山等隧道的方案比选上,较好地满足了质量控制和投资控制,受到建设单位的称赞。

2009年5月28日晚21点20分,丹金山一号隧道发生塌方,龚彦峰和时任隧道专册徐文俊立即驱车赶往现场。

向莆线交通不便,武汉前往泰宁只能乘汽车,乘车时间需8个小时。到达现场后,龚彦峰、徐文俊马上查看现场情况,研究处理方案,制订防止事故扩大的措施。在随后的10天时间里,三次驱车前往现场,配合有关方面进行调查处理,使事故得到了妥善处理。

还有那些长年坚守偏远现场的设计组配施人员。尹士清,作为尤溪设计组地路专业工程师,配施数年,中秋、元旦全部在工地度过,老婆不理解,女儿有意见,但是对尹士清来说,工地的事,就是天大的事。许建,沙县设计组组长,一个满脸阳光的帅小伙子,29岁的他在工地步入婚姻殿堂,他希望向莆通车后能给爱人一个安稳的家。还有江西设计组组长黄继友,平常说起话来有一套,采访时让他出一出镜,他却笑嘻嘻地躲开了。

一次认真的现场交底、一次细心的技术指导,就可能弥补工程建设的缺憾;一次负责的设计优化,一次及时的设计回访,提升了工程建设的质量。铁四院向莆铁路全体参建人员始终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积极协助建设单位,出谋划策,不辞辛苦,奔赴现场,为施工单位排忧解难,解燃眉之急,充分体现了铁四院设计人员的大局意识及服务意识,展现了认真负责、科学严谨、高效务实的优秀工作风范。向莆铁路成为铁四院承揽的各阶段勘察设计时间跨度最短、最为顺利、经济效益最好的一条长大干线铁路之一。

打造精品

全长635.861公里的向莆铁路,是铁四院继武广和京沪高铁后开工建设的又一条长大干线,也是继宜万铁路后勘察设计的又一条复杂山区铁路,全线10公里以上长大隧道有9座,地形最困难的尤溪至永泰段隧线比高达82.43%,多项指标创全院乃至全国第一。

青云山隧道全长22公里,是目前铁四院勘察设计的最长铁路隧道。它穿越12条碎裂岩、5条大涌水地质断层和”4A“级国家名胜风景区,重重障碍,考验着设计者的耐力和心智。

“为了保护景区环境,设计时我们精心选取辅助坑道的位置和洞口的位置,尽量减少辅助坑道的长度和个数,避免地下水流失。”铁四院城地院副总工程师龚彦峰介绍。

而在隧道下穿景区地段,防排水设计采用“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采用全断面帷幕注浆和径向注浆堵水的措施;施工阶段对地表水进行水文监测,判断地表水与地下水可能产生的联系,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谨慎谨慎再谨慎,小心小心再小心!但风险仍随时逼进。2010年3月,隧道发生多次涌水,导致正洞和2号斜井被淹150米,总涌水量达到六十余万方。

事故发生后,铁四院副总肖明清以及龚彦峰、张建等及时赶往现场,了解事态发展,并制订了涌水期间抽排水及安全措施,洞内加强超前地质预报、注浆堵水、结构加强、防排水系统优化等措施,化解了施工风险。

“好在我们有应急预案,几次都化险为夷。”历经风雨考验,回忆起那些险情时,内敛的龚彦峰更多了份从容淡定。

2011年9月16日,用时三年零一个多月,青云山隧道全线胜利贯通。潜龙出渊,美丽的青云山却波澜不惊,青山依旧在,绿水仍长流!

不仅是青云山隧道,金瓜山、棋盘石、戴云山、淘金山、雪峰山、西城、武夷山等近十座高难度隧道,虽然是战天斗地场景壮观,但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一切都是那么从容镇定,一切都是那么轻车熟路。

事实上,暗河、断层、涌水、溶腔、软弱围岩,这些隧道也遭遇过不少风险,但是设计者们都沉着稳健地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

--初步探索了特长隧道掘进机法施工方案。根据特长隧道地质地形情况,完成了青云山、高盖山、戴云山、金瓜山、宝台山、武夷山等特长隧道的掘进机法初步设计,后虽由于投资体制等原因,该施工方案未予实施,但开创了我院隧道掘进机施工设计法的先河,填补了空白。

--形成了特长隧道修建方案。国内外对特长隧道单、双洞建设方案一直存在不同的意见。向莆铁路隧道设计中,深入研究了欧洲和日本的建设方案,并通过技术、经济、工期、防灾救援等方面比较,制定了长度15公里以上隧道采用双洞单线隧道、15公里以下隧道采用单洞双线隧道的方案,既能满足特长隧道防灾救援需要,也能较好地控制投资。

--破解了重点控制隧道工程技术难点。如青云山隧道生态环保的施工修建难点、全线唯一一座I级风险隧道棋盘石隧道的涌水及突水难题、全线第二长隧道雪峰山隧道进口段软岩大变形导致的支护及衬砌变形难题。

随着一座座隧道的顺利贯通,这条穿山越岭的钢铁巨龙,也将成为铁四院山区铁路隧道成套修建技术走向成熟的另一种注脚。

横跨木兰溪、福厦高铁、沈海高速、福厦公路324国道、201省道,引入莆田火车站的莆田特大桥,全长16.99公里,是向莆铁路福建段最长的桥梁。迎着落日的余晖,在莆田特大桥与大尖山隧道相连处,俯视跨越莆田市荔涵大道的一长排30多米的高墩,惊叹由心而生。

从大尖山隧道引出后,莆田特大桥几乎全桥高架跨越莆田市区,线形流畅、大气恢弘,宛如巨龙横卧云空。全桥共有19处采用特殊结构,主跨从40米到146米的连续梁或者连续钢构,尽量减少对城市的干扰。从建筑学角度讲,该桥几乎涵盖了现代桥梁的所有技术元素,无论是桥的长度、高度、跨度、海水桩基深度、规范要求的精度和施工难度等,都有与众不同的亮点。

跨越京福高速公路、闽江等多条道路与河流的闽江特大桥,同样可圈可点。长820米的主桥采用(60+7×100+60)米双线连续梁多孔大跨长联结构,是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首次采用。位于主河槽内的10个水中墩,仿佛一列仪仗队,纹丝不动地矗立江中,任凭江水抚摸它们的衣襟。据了解,该桥桥墩最深处要打入水下80米,相当于30层楼高。

位于福建将乐县的金溪特大桥,被称作“在溶洞群中延伸”的大桥。昼夜不息的金溪河辗转迂回向东南奔涌、注入闽江。谁能看出美丽的河流下暗藏凶险?指着河水,地质副专册邢中晓这样定义“金溪桥”:“金溪特大桥难在水中墩,水中墩的施工难在桩基。”

受将乐站站址影响,该桥36个桥墩位于岩溶极其发育区,溶洞成串珠状,单个溶洞最大高度超过27米,相当于一幢九层楼房,单根桩最多穿越13个地层,有的桩基穿过5层溶洞,而单根桩穿过3、4层溶洞的很常见。

为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地路处通过多种综合勘探手段,为设计提供了翔实可靠的资料,施工中没有因地质原因发生的桩基变更问题。

中国是桥的故乡,从历经千年风雨的赵州桥到向莆铁路这些各具特色的桥梁,每一座桥,都记录着一个时代科技的发展。

将来,高墩耸立、长桥飞架群山时,过往的旅客一定会欣赏桥的壮美、桥的辉煌,也应该知道大桥背后那些或单薄或伟岸的身影、那些建桥人的传奇。

“眼见它高桥起,眼见它长隧连,眼见它路基延”--当这条闽赣大通道穿山而出,从图纸上一步步落地生根时,向莆铁路也成了一种象征,一种印证“勇于担当、雷厉风行、永不懈怠、打造精品”精神的象征。

铁四院勘测设计人员与城市绝缘,与寂寞为伍,把自己放在很小的位置,却用智慧和汗水,在层峦叠嶂的深谷里,创造着一个个全国第一、四院第一。把美好年华,奉献给了企业,奉献给了国家重点工程,奉献给了造福苍生的铁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