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闽赣万重山——向莆铁路建设纪实
16827600000054

第54章 风采篇(12)

他能把“死机”变“活机”

周世崇爱机如命是众口皆碑的。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机械是企业的财产,也是我们司机的饭碗,我们只有好好爱护、保养它,才能让他发挥出最高的效率”。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每次上班前,周世崇总是早早的发动机械进行试运转,然后仔细检查每个部件的状况,下班后又是仔细地检查没问题后才放心。经常到工地的人都知道,周师傅在工地始终没有闲着的时候,利用工作间隙,他也要给机械打打黄油,检查检查。在工作中他谦虚好学,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他考虑最多的是机械的状况,他认为对机械勤保养、勤检查、勤排除故障隐患,“死机”就能变成“活机”,就能延长机械的正常使用年限。他把跟随自己多年的“老伙计”看得比自己的命都重要,他常说,人要会保养,有病要早治疗,机械也是如此。周师傅在平常施工中巧操作,对损坏的部位焊了又焊,补了又补,到现在还正常使用着。清洗配件必须用汽油,周师傅很节约,清洗时分清主次,先清洗干净些的然后再清洗脏的,清洗后的汽油经过沉淀处理后下次还用。他说:“我们的企业还不富裕,要养成艰苦奋斗的好习惯,浪费和贪污一样,都是可耻的行为。”在他的巧操作、细保养和精细作风作用下,周师傅操作了两年的挖掘机始终保持着良好的运转状态。

周师傅有着过硬的操作技术,机械在工地上不停地运转,发动机、零部件出现故障是常有的事,但他只要一听、一摸、一看,就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出问题所在,并迅速加以排除。在一次紧张的施工中,大家已经在高温天气下连续工作了五个小时了,人热得和累得都快受不了了,但是大家为了完成任务都在坚持着,突然他开的挖掘机莫名熄火了,他立即停车检查,旁边的工地值班领导说:“老周,先休息一下吧!等修理工来了再修。”“不能等啊!”说话间他已穿上工作服钻到车下,经过仔细检查和分析,终于查出原因并排除了故障,挖掘机又投入到紧张的施工中。

他关爱工友如亲人

周师傅虽然有着过硬的操作技术,但他并不保守,他总是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多年积累的操作经验传授给学徒。在传、帮、带过程中,他从理论联系到现场操作对学徒既严格要求,又耐心细致。多年以来,他带的学徒一批又一批,目前已遍布公司的多个工地,个个技术过硬,应该说他为企业节省了一笔可观的技术培训费。周师傅技术过硬,但他从不满足,工余饭后或没有施工的时候,或当别人休息和娱乐的时候,周师傅就翻翻专业机械的理论书籍,周师傅称之为“充电”。

他经常教育、引导年青人“活到老,学到老”,特别是当今市场经济社会,如果不经常给自己充电就要落伍,甚至找不到工作,在他的影响下,工区的工人们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气氛非常浓厚。

周师傅对工作充满着无比热情,他对同事也体现着无比的关心和友爱,开饭时,他总是提醒食堂给回来晚的同志留饭。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和他同屋住的一位老同志胃病犯了,由于剧烈的疼痛,昏倒在地上,刚刚下夜班的周师傅看到此情形,顾不得十几个小时工作后的劳累,立即背着病人送往村卫生院,并一直守护在床前,天快亮了他又急急忙忙地赶回队里吃早饭上班。一位和他同工班的工友说,周师傅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事数不胜数,当您向他说一声“谢谢”时,他总是笑哈哈地说:“谢啥子嘛,咱们工作、吃住在一起,那是缘分,是一家人。”在周师傅的影响下,工区的职工们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处处充满了一股兄弟般的亲情。

周师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企业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在平凡的岗位上,用他的忠诚和执著,用辛勤与汗水谱写着自己精彩的人生篇章。

咱们民工有力量

--记中铁二十一局向莆铁路优秀农民工许四虎

朱兴云

许四虎是中铁二十一局向莆铁路项目部白塘拌和站一名修理工兼电工,作为一名铁路施工单位的技术工人,虽然自己是位民工,但他始终以一名正式员工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无条件地服从组织安排,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他崇高的职业理想,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感染和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位同志。1998年以来,他先后两次被中铁二十一局评为“先进工作者”,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真实的谱写着自己的人生。

连续两月没睡过安稳觉

许四虎组织性强服从分配,从不和组织讨价还价。1998年,许四虎来到二十一局干勤杂工,先后担任过公司其他几个项目的杂工、电工、修理工,工作中有些是额外的工作量,但他每次都是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并向组织上表示,自己是一名民工,单位聘用他就是给他机会,信任他,只要组织需要,一定无条件服从,一定以正式员工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一定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干出成绩来。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向莆铁路上场初期,摆在面前的就是要迅速建成白塘拌和站。为了圆满完成组织安排的任务,按质按期建好拌和站,许四虎以身作则冲在先、干在前,全部电线的架设、拌和机的试运营等工作,他都争着干、抢着干,不辞辛劳夜以继日地工作。在他和同伴们的努力下,拌和站临建验收合格,受到了项目部领导的一致好评。在近两个月的拌和站临建过程中,许四虎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完整的觉。

施工最紧张的时刻,许四虎接到家中来电,告知老父亲身体不好,此时工地正在开展大干四季度劳动竞赛,拌和站施工进入关键期,于是他毅然放弃了回家看望父母的机会,以个人利益的牺牲换来了白塘拌和站建设的成功、大干四季度任务的顺利完成。一名领导看到许四虎所做的工作,听了现场指挥部指挥长的汇报后,对大伙说:“从工作中,我们不但看了职工的力量,也看到了咱们民工的力量。”

24小时随叫随到

许四虎总认为,他的成长得益于各级组织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他无以为报,只能用加倍的努力工作来回报组织、回报社会。

他妻子清楚地记得,近年来,许四虎几乎没在家过过节假日,没有回家过一个春节;她还记得,今年“十一”前,当她提出想好好过个节时,许四虎告诉他,因为大干四季度刚刚开始,个个施工点都忙着大干,拌和站的拌和机、每一条电路千万不能出现问题,他要守着,他最多只有半天时间可以和她在一起。可到最后,连这点承诺都泡了汤。

“十一”期间,为了保证拌和机正常运转,他每天24小时随叫随到,有时连中饭和晚饭都耽误了,是用方便面来解决。他的妻子依然记得,有几次给他把饭端到身边,但忙于修理拌和机的他却一推再推,饭菜热了再热。许四虎也内疚地记得,父亲生病了,作为儿子的他几年没有见到老人家了,因为工地上场初期,又是大干期间,为了拌和机的正常运转,不能回去,不能在父亲的身边尽孝,电话中他告诉父亲:“我知道您想儿子,可咱是民工,单位信任咱们,给咱一个饭碗,现在正是大干期间,单位正是需要咱的时候,咱怎能说走就走呢!”老爷子听了这话,欣慰了!告诉他:“娃啊,你做得好,安心工作,你给爸争气了。”

时时记着为企业服务

许四虎始终牢记工作的根本宗旨,把为企业服务时刻放在心中。

在项目部大干期间,他率先推出并实践24小时服务的承诺。为保证拌和机正常运转,许四虎带领同事放弃休息,经常晚上加班到十一二点钟。他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每天仔细检查拌和站的每个机械部件每根线路,把拌和站的设备保养好,保证了拌和站工作平稳、正常。

许四虎信奉“以小可以见大,细微之处见精神”的道理,认定只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就是为社会服务。他还把做一些有利于别人的事,当作自己最大的快乐,积极响应项目部组织的系列活动并带头参与期间。在“大干四季度”活动中,许四虎总是自发地参与挂宣传条幅,维持会场秩序等工作,积极配合项目部的工作。2009年元旦期间,业主单位在项目部举办的“向莆杯”篮球比赛和拔河等其他活动。在中铁二十一局项目部组织参加的拔河比赛中,许四虎积极组织白塘拌和站的民工来现场做拉拉队,为双方参赛者呐喊、加油!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在付出真心和真情的同时,许四虎先后被公司评为先进个人。他常说:“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快乐。”

有人说他“傻”,他笑着说:“并不是所谓的‘傻’,只是我愿意,我喜欢。”他以“尽心尽力,无私奉献”为自己的人生格言,在自己工作的道路上,坚持服务社会,贡献社会的理念,以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着一个民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职业素质。

为信誉背水一战

--记中铁二十三局向莆铁路常务副指挥长孙国臣

蔡崇金董学明苟剑南

2008年,中国铁建二十三局集团公司中标国家“十一五”重点工程--向莆铁路的FJ-10标段。该标段的主要工程是当时全国在建第二、华东地区第一长度达22.175公里的青云山特长隧道。该隧道穿越12条碎裂岩和两条节理裂隙发育带、3段近11公里的高地温和5段硬质岩爆地段,5条大突水地质断层……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中国铁建二十三局集团公司委派具有丰富隧道施工经验的孙国臣任党委书记、常务副指挥长,配合具有丰富施工、管理经验的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向莆铁路工程指挥长袁全祥工作。

创新的领头雁

孙国臣何许人也?打开他的履历,一件件光荣的事迹是他闪耀的足迹。他先后参与过达成、渝怀、内昆、六沾、武广客专等9条铁路线上53座隧道的施工。2008年8月是青云山隧道开工之初的时间段,孙国臣和指挥部总工程师李铎,面对工期紧、任务重的压力,深感责任重大。当时项目部按照铁道部设计的定额,二级围岩月进度开挖在160米左右,孙国臣经过认真计算,照此进度,青云山隧道的按时贯通就难以保证。这时,孙国臣凭着多年隧道施工经验提出,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将月进度调整为200米是可行的。就增加了这40米,有人说他在吹牛,也有人认为这是不切实际的浮夸。在异样的目光中,孙国臣坚持了自己的意见。

说到做到,让事实说话,是孙国臣做人的秉性。

2009春节后,随着青云山特长隧道洞口段施工的结束,质量和进度渐入佳境。在指挥长袁全祥的领导下,孙国臣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和已经具备大干的条件,在全线先后开展“五比五创”、“标准化工地”、“奉献在向莆,创业在闽赣”等竞赛活动,标段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劳动竞赛热潮。为加快掘进速度,孙国臣要求把一个掌子面的16把风枪,增加为22把,减少掘进的循环时间,使每个掌子面的工作循环提前近一个多小时,施工进度明显加快。在隧道施工高峰期时,全线投入劳动力4000多人,有21个掌子面在同时掘进施工,创造出斜井二级围岩月掘进297米、337米;正洞二级围岩月成洞278米的好成绩,得到南昌铁路局和向莆公司的肯定。

长距离通风排烟,是青云山特长隧道施工中的几大难题之一。因而,科学安装、合理布局排烟设备,提高排烟效率和隧道的空气质量,是确保施工中安全质量进度的先决条件。常务副指挥长孙国臣和指挥长袁全祥、总工程师李铎等班子成员,潜心研究1号、2号、3号、四号斜井和隧道进、出口的通风,尤其是1号斜井独头送风达到6.7公里时,送风效果不尽如人意。针对这一疑难问题,孙国臣提出科学配置、合理安装通风机,采用大功率、独头通风,配合射流风机向隧道外排放污浊空气的方法,促进了特长隧道内空气质量的好转,提高了隧道内的空气质量,缩短了循环时间,加快了施工进度。

长距离反坡排水,是青云山特长隧道施工的又一难题。指挥长袁全祥、常务副指挥长孙国臣、总工程师李铎和四项目部经理张教才、张仪勇,总工姚永波、古新敏等技术人员,根据施工图纸提供的数据,仅一号斜井洞内的4个断层每天产生的涌水量就达到二万多方,如何解决特长隧道的反坡排水,做到经济环保呢?孙国臣和项目部的技术人员一道,多次现场实地踏勘,经与业主、设计、监理反复论证,根据1号斜井洞口到正洞左右线18米左右的高差,决定把原设计改变为由洞口向内210米处形成交汇点,此点向斜井入口形成7%的上坡,向正洞左右线形成1‰的上坡,如此妙招,这个点位就成了整个斜井的最低点,同时,在这个点位开挖一条1.8×1.4米长度为204米的泄水洞,这样,正洞和斜井里的水就能通过1号斜井的排水沟,自然流到204米处,经泄水洞排到洞外,使反坡排水变成顺坡排水。此创新,加快了施工进度,减少了抽水造成的污染,同时节约了资金。

大战涌水的马前卒

2010年3月10日,二十三局三公司项目部担负施工的青云山隧道2号斜井左线进口,掘进至F9断层末端时,发现掌子面爆破后施工时,围岩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片状结构,剥落,稳定性较差,好似岩爆。项目部经理黄明贵立即将这一情况,向孙国臣作了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