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闽赣万重山——向莆铁路建设纪实
16827600000061

第61章 风采篇(19)

2012年4月,江西省进入梅雨季节,此时,徐志国负责的架线施工在南城至南丰区间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因每天的封锁点时间有限,为了抢时间,大家只能冒雨干活。虽然工人们都穿着雨衣,但是高空作业,雨水还是会不断地侵入到大家的雨衣内,身上的衣服也就湿成大片,经过几小时封锁点的激烈奋战施工,大家的衣服都是湿漉漉的。这个季节天还较冷,潮气非常大,长时间穿湿衣服很容易受凉感冒。他看到这种情况,很是急在心头,听说熬制的姜汤水能驱散潮气,并能迅速提升人体温度。他迅速吩咐食堂,立刻安排熬制姜汤,并要求在梅雨季节施工中,保证回来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一碗热姜汤。现场回来的工人们喝着姜汤,心里总是感觉暖暖的。

在对小家庭上,他做的总是不能尽善尽美。

2012年年初,徐志国购买的新房完工,钥匙已经交付,妻子为了能尽快从正在住的地方搬入向往已久的新家,不断催促着什么时间能开始装修。但是正在施工现场忙得不可开交的他,不断找各种理由应对妻子,他说现场在立杆,架线,正处于大干阶段,实在走不开。于是拖之再拖,最后家里人实在等不及了,就全靠妻子一人,不停奔波于建材市场和装修公司之间。等新房装修完准备乔迁的时候,他也只请了7天假,就是这7天短假,他在来回的路上就要去了他4天时间。结果,他在家里只呆了3天,帮着搬完些大件家具后又急匆匆奔赴现场。

在闲聊中,他也心情复杂,经常说自己对小家亏欠太多,是个“罪人”,亏欠爱人、父母和亲戚朋友太多太多。但是自己在大家庭中的拼搏和付出,又使得他的人生更充实,更满足。因为在这种取舍中,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断得到提升。最后他的家人也都对他表示理解,对于一个追求人生理想的雄鹰,如果将他关在笼子里,那将是一种极大的错误和损失!

从选择铁路电化工程这条艰辛的道路至今,徐志国始终满怀着创业奋斗的激情,以一种刻苦努力和那份不为世俗的利益、荣誉所动摇的态度,坚韧地走着自己的人生道路。为了工程完美不断学习、挥汗,不断进取、收获。这些都源于他对社会的感恩,对工作的热爱,对人生的追求!12年的电化施工历程,那些恶劣的野外施工环境,繁重的工作压力,重重的施工困难等等,都没有动摇他那颗激情澎湃的热血之心,只是让他在工作中越战越勇,越战越有智慧!对他来说,后面的路还很长很长,相信他也会凭借那份激情,在电气化工程施工中谱写出更加精彩的人生篇章。

踏平波涛绘宏图

--记中铁电化局三公司分部接触网第五作业队队长张宏波

郭永良张浩

有这样一个人,当他走近时会引起你的注意,远离时你会对他产生难忘的记忆。他带领一个工程队,深入到山区,跨越过平原,承建过高铁,修筑过客专,风吹日晒,寒来暑往,数十载艰辛的历程,更坚定了他“铁路是国民经济腾飞的阶梯,铁路电气化建设刻不容缓”的信念。

他就是中铁电气化局三公司济南工程段副段长、现任向莆铁路接触网第五作业队队长的张宏波。张宏波1993年参加工作,200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与了太古岚、宝中、广深大会战、西康、朔黄、神朔西合线、武嘉线、浙赣线、包神线、洛张线、京九线电气化改造和京沪高铁等工程建设。从施工一线接触网工做起,他先后担任过工长、技术员、调度、经济核算员、副队长、队长和副段长等职务。工作中他以一名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活要多干一点,路要多走一点,勤于学习,虚心请教,勇做新时代电气化开拓者。

要干就干优质工程

衣着朴实的张宏洪总是给人一种坚定稳重“铁人”般的气质。熟知他的人都知道他以诚待人、严于管理,每项工作都以身作则,作为党员他总是扎实苦干树形象,率先垂范做榜样。在他的带领下看似不大的工程队辗转于祖国大江南北,随着一条条不同铁路线的名称变换,他带领的工程队也不断地改变着番号,在辗转和变换番号中,默默地把血汗洒在无尽的钢轨上。

4月份,接到向莆既有线杜坞车站改造的艰巨任务,张宏波匆匆离开京沪高铁,带着工程队赶到了千里之外的福建福州,参加向莆线的建设。杜坞车站是向莆线与峰福线交汇的枢纽。这里,每天接发列车近百趟,地理位置十分突出。

干工程就要干优质工程。这是张宏波一贯的理念和做法。在车流密度大,调车作业多,线下、线上交叉施工的既有线干优质工程困难重重。擅啃硬骨头的张队长带领自己培养的过硬工程队,毫不犹豫接下了如此艰巨的向莆铁路四电集成项目杜坞车站既有线七股道扩建到十二股道的改造重任。

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面对杜坞车站三面环山,一面临江的特殊地型,还有夏季恶劣的暴风雨及台风的影响,给车站的改造工作增添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张宏波亲领精英,亲临现场,亲自做起前期施工准备工作。为了提前开工,他带着一批技术、安质、后勤等部门负责人早早开始了施工队伍的安营扎寨及开工的前期工作。随后又马不停蹄从邯济、京沪、新昌、枣庄等铁路干线调集人员,很快组建起一支有工程师,高级技师,数名优秀工长等精英在内的施工队伍,这些都是张宏波通过干一批工程一点一滴培训出的全面技能人才。

一流的工程靠一流的施工队伍来建,可一流的施工队伍离不开一流的施工方案。张宏波带领技术、安质等人员多次勘察现场,走访当地居民了解地质环境状况,结合实际,组织作业队负责人多次召开会议,一次次的商讨最佳施工方案。经深入调查,反复研究,最后提出“精测量、速浇筑、快封锁、抢安装、严监查”的施工指导方针。4月10日,杜坞车站按计划正式开工,基坑顺利开挖;5月10日准时封锁杜坞车站安全地进行了三道拨接工作;杜坞车站既有二、三道之间及既有六、七道之间的20个接触网钢柱基础,赶在6月8日三道开通前的6月2日提前顺利完成。在杜坞车站基坑开挖中,由于该站土质松软、水位高,股道间距小,二道还要通过列车,给基坑开挖带来了很大困难,加之基坑的型号设计院先后出了三次图才最终定下来,最后定型的基坑型号采用基坑加深打护壁的形式。在施工挖坑过程,赶上天天下大雨,坑中的水上涨很快,张宏波就让人调来两台水泵边抽水边作业。为确保施工和行车安全,张宏波还派人在车站值班室设防护员,同时在车站远端和现场也设防护员,在完成坑口后还留人巡回,随时注意基坑的状态,以有效确保了安全。

既有杜坞车站为八股道,站内接触网悬挂为软横跨。改建后,在原有线路的基础上新增四股道,软横跨全部拆除,采用硬横梁。根据节点工期要求7月20日前必须完成10组连续梁的安装、拆除既有软横跨,保证开通四道、封锁一道施工任务。

节点工期就是命令。张宏波带领技术人员仔细研究图纸,深入现场,多次与站前单位沟通,提出了“先现场定测跨度提梁,硬横梁生产与基础浇制平行进行”的施组方案。在硬横梁架设施工中,既有站台建筑、变压器、电力线对施工影响非常大。站内硬横梁最大长度37.68米,重量达五六吨,轨道吊车、汽车吊车没有合适的站位,都无法独立完成吊装作业。

张宏波提前两天组织轨道吊车、汽车吊车司机、技术员、安质员、各小组施工负责人勘验施工现场,针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制订了“轨道吊车与汽车吊车相配合,在空中跨接触网完成倒钩”的架设方案。天窗点前组织施工人员召开了专项作业施工会。详细安排了各项施工任务、技术要求、安全注意事项。7月3日,行调、电调命令下达后,张宏波一声令下:“挂好地线,开始施工。”轨道吊车一声鸣笛,吊臂缓缓升起,施工人员有条不紊地相互配合施工。一组组硬横梁稳稳的被架设到了车站上空。120分钟的封锁时间里完成了五组硬横梁架设任务。亲临现场观摩的向蒲建设指挥部、中铁电气化局向蒲项目经理部、供电段、监理站等单位领导见此不由得竖起大拇指。一个团队的团结、凝聚力量在这条条人造“彩虹”上再次得到完美的展示。

视安全为企业生命

张宏波始终视安全为企业的生命线。

他经常说:“安全连着效益,系着每个人的幸福。”为了使安全工作处于常态化,他在全队成立了以队长为首的安全领导小组,建起以安全员为主的安全工作机制。每天早点名安全员必须讲安全,晚收工的碰头会必须过问安全,每个作业面必须有安全监督员提示安全,危险、关键部位必须有领导盯岗把好安全关。每项新作业前他都亲自过问安全措施,特殊的夜晚施工他都亲自和大家一起干。施工期间,他经常以一些事故教训对员工进行安全警示教育,还特别注重对员工、外协施工队伍进行安全质量知识及施工技能培训。开工以来每次周末例会上,工班反映的一些棘手问题,像施工中的工具调配使用、站前单位交桩困难等问题,作为一个队的领头人,当即能解决的他提出方案,暂时解决不了的他默默的扛下,一遍遍的与人沟通、磋商,直到解决为止。

在既有线多股道两线间基坑开挖与浇筑、硬横梁架设等施工抢工期间,虽然从各路段都陆继调来“人马”,但仍感到时间紧、人员缺。针对这一情况,张宏波要求管理层直接服务于作业队,很快形成上下联动,左右配合的运作机制。他也带领办公室人员在两线间背起道砟,抓起铁锹也加入到搅拌混凝土的队列,天窗点办公室的人员也挂起地线,推起了梯车。夜日继日的工作。天气炎热与身体疲惫已无处存在,大家只感到“紧”字在心中。这期间大家还对两线间带有复杂电缆的深井开挖、轨道吊车与汽车吊车相配合在空中跨越接触网完成倒钩等技术难点,发起挑战,取得胜利,确保了工作计划优质完成和无一事故发生,得到了领导认可,赢得了项目部的嘉奖及三指的通报表扬。这些都离不开张宏波一遍遍的勘测与调度、一次次的技术探讨。

面向未来培养新人

张宏波深知优质工程出之优秀人才之手,在人才培养方面他丝毫不松懈,十分注重对刚参加工作新员工的培养,时时传授给他们企业文化,在忙碌一天开完总结会之后还时不时地和新员工讲电气化的历史,谈工作和生活方面的感受。他常对身边的员工说:“我们要做一颗永不生锈的铁道螺丝钉,党把我们拧在那里就在那里发出自己的光。”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谈到多年来工作的艰辛和劳碌奔波,他没有丝毫怨言,有的只是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张宏波明白企业在交给自己施工任务的同时也把企业的未来和希望交给了自己,他坚持推行师傅带徒制,鼓励个人发展,强化技能型知识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新员工要继承发扬电化人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最能奉献的精神。电气化工程是千秋工程,是国民命脉工程,因此追求卓越,打造优质精品在张宏波看来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在施工过程他总是有强烈的责任心,做到了完一项工程育一批人才。他以一名老员工的身份把自己的阅历和感受毫无保留的倾囊而授,用对企业的挚爱之情,细心培育着企业的未来和希望。

精诚团结是成就每一项工程必不可少的元素。每到一个施工线,张宏波首先到宿舍查看员工住宿条件,询问大家的工作、生活情况,并设身处地为大家解决困难,让员工心里感到暖融融的。

南方的夏天,使刚从北方过来的员工很不适应,张宏波在会议上认真地说:“现在倡导以人为本,我们也要改善一下员工的住宿和伙食条件。”他加强与项目部的沟通,克服资金困难,硬是给员工宿舍安装上了空调,并狠抓了职工食堂饭菜的质量,保证工友们下班回来时能享受丝丝的凉意,吃上可口的饭菜。有了这样的感情注入,使职工产生了强烈的责任心和主动性,有了关爱的投入使职工凝聚成了一股绳。就是他这种有情有谊的人文管理确保了工程的进度、安全、质量。

无悔的青春

--记向莆铁路西安电化分部施工科长何福勇

滕彩玲

他,中等身材,瘦精精的,银色的边框眼镜下有着一双似乎能洞察一切的眼睛,黝黑的脸上始终挂着质朴的笑容。在他的身上,彰显着一个中铁电化人积极向上、吃苦耐劳、不断进取的活力。

他就是中铁电气化局向莆铁路西安电化分部的施工科科长何福勇,2006年参加工作,先后参与过京沪后期电气化改造工程、沈山电气化山海关枢纽改造工程、合武客运专线电化工程、京九电化工程、新建向莆铁路电化工程。2006年6月至2008年7月在作业队担任技术主管,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在西安电化公司京九项目部担任工程科长,2009年12月至今担任新建向莆铁路西安电化公司向莆项目部工程科长。

从走进公司那天起,六年的岁月,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青年变成了一名出色的施工科长;六年的青春,他始终如一地坚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把生命中最好的年华献给了铁路建设。在艰苦的工作和恶劣的环境面前,他无怨无悔,从来没有想要放弃,在他的心中,铁路就是他的家,铁路上的领导和同事就是他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