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闽赣万重山——向莆铁路建设纪实
16827600000065

第65章 风采篇(23)

雷志东在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创建上更是精益求精。他具体分析了施工场地大,参与施工的工种、人员多,管理难度大的特点,制订严谨的文明施工方案。他以安全生产为龙头,抓现场人员安全培训,现场料具清整及各项内业管理工作,杜绝各种安全事故隐患,在施工环境复杂、作业面广人多的情况下,工区无一起安全事故,实现了零死亡。在铁道部组织的建设单位信用评价评比中,南昌西站项目代表中铁建工集团参评,曾获得了现场评分第二的好成绩,受到向莆铁路股份公司的一致好评。

在施工过程中,雷志东还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既提高了施工功效又保证了施工质量,同时还更好地做好绿色施工,节约了成本。由于站房工程体量非常大,站房钢桁架屋盖跨度长61米,总用钢量约14900吨,为了节约钢材提高施工质量,雷志东积极推广施工前虚拟仿真技术,建立空间3D模型,进行构件优化,然后精确放样及吊装工况模拟,确定构件加工尺寸,有效节约钢材,提高施工质量,保证施工安全,降低施工成本。干作业旋挖钻机成孔施工技术,是雷志东苦心研究的创新成果。目前铁路站房桩基施工多采用钻(冲)孔灌注桩施工技术,但成孔过程需要泥浆护壁,用水量大、泥浆不易处理、桩基施工质量难以保证。雷志东根据施工地质情况,创新采用干作业旋挖钻机成孔技术进行施工,作业速度快,机械噪音小,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达到绿色施工的目的。

抓内部管理的同时,雷志东在对外协调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对中铁四局集团、钢结构公司站前、站后单位的协调过程,由于现场条件的特殊性,施工资源短缺,需要协调站前单位,共享资源;现场情况掌握不足,需要借鉴兄弟单位的经验,少走弯路;施工进度不同,施工工序相互制约,需要协调站前站后单位共同商定施工进度计划。经过雷志东不厌其烦地与站前站后相关单位的会商,在重点交叉部位如雨棚和路基、地铁和站房等施工交口,最终实现了一些利于建工单位项目施工的方案,为项目成本节约和加快进度创造了条件。由于铁路站房施工的特殊性,大多装修优化方案设计院施工图纸的出图顺序跟不上施工的进度,往往出现等图纸的现象。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雷志东积极跟设计院协调沟通,确保施工出图跟现场施工进度的协调一致性,实现了对施工图纸的按时有序的施工。在协商过程中,雷志东注意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困难,抓住边设计边施工的机会,争取实现设计方案向有利于加快进度节约成本的方面靠拢。如站房吊挂钢结构设计等,大大加快了工期节约了成本。雷志东还积极与监理等单位进行沟通,共同协商抓好各工序规范施工,为顺利快速施工打下了良好基础。

言传身教成就大爱

雷志东自己坚持学习,不断进步,而且还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带动身边同志共同进步。基础开挖完成后,站房施工从以前一个大的整体划分成八个工区同时施工,公司施工和技术人手缺口很大,雷志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需要做的事情更多了。他把现场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组织起来,指导他们进行施工方案优化,筛选出关键技术控制点,并把每道工序、每个细节,逐个讲解,关键环节再三强调,对刚毕业的年轻技术人员的提问,他总是耐心倾听,认真答疑,直到他们完全弄懂搞明白为止,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大家对干好在建工程信心十足。三年多来,得益于雷志东传帮带的管理、工程技术人员,许多走上了技术主管等重要工作岗位,挑起了重担,已经成为公司现场施工的主力军。看着一个个年青人成长起来,他满意地说:“有了新生力量,相信南昌西站项目的每一个员工干得都比我好。”

雷志东把工地当作自己的家,把岗位当作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把发展企业当作实现人生目标的追求。担任南昌西站的总工程师后,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一直坚守在工地,连春节都没时间回家,他让爱人带着孩子到工地过年,自己一门心思扑在工地上。他有一句很豪迈的话:“南昌西站是我国是亚洲最先进的高铁客运站,也是中国最大的客运特等站之一。有机会赶上这么大体量的工程,是给我的一次锻炼提升的机会,我不但要全力去干,还要干好。”

鲲鹏展翅志在千里

--记向莆铁路公司福建第三指挥部指挥长张志鹏

雍万俊

在向莆铁路福建境内的每座隧道里都留有他的脚印、每座桥梁上都流有他的汗水、每个施工现场里都留有他的身影。他就是一心扑在现场、先后担任向莆铁路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段三个指挥部指挥长的张志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采访张志鹏,熟悉他的人都说他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始终坚持在现场,而且是哪里有困难领导就把他派到那里。这位外表看似儒雅的汉子内心却有着坚强的意志。

从2006年向莆铁路前期筹备时,张志鹏就参与了项目前期的推进工作,其中包括:参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现场评估、建设部专家组对铁路经过风景保护区的现场考察评估活动和了解专家组对铁路走向的评价意见,组织沿线立交、排水、管线、厂矿企业学校拆迁的现场调查和意向协议签订,跟踪协调勘测设计工作,参与制订公司筹备组建设管理制度,牵头编写公司标准化管理体系等等。

2008年9月底向莆铁路正式开工建设时,张志鹏担任向莆铁路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第二指挥部指挥长。这段建设管理时间虽然只有9个多月,但他所做的工作却令人刮目相看。“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张志鹏在工程正式开工后,首抓的就是安全管理标准、质量管理标准,以首批开工的控制工程戴云山隧道、棋盘石隧道、尤溪隧道为载体,抓样板工程建设和文明工地建设,结合现场亲自审查工地平面布置方案、规划临建设施建设标准,亲手制订路基、桥梁、隧道检查标准与卡控措施,印制了工地检查手册和检查记录,建立了标准化管理模式。在夯实管理基础的前提下,他有条不紊地组织推进管段内其他工程的开工建设。

2009年6月,张志鹏调任向莆铁路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第一指挥部指挥长。该管理区段战线长达147公里,隧道座数多、比重大,开工后管段56座隧道有40多座隧道几乎同时开工,开工点多、工作面多、施工队伍多,张志鹏发现这些施工队伍的素质良莠不齐,重抢工,轻质量,缺少管理和规范的标准要求,“不规范就会有问题,管理跟不上就有险情在。”张志鹏突然感觉到肩头有很大的压力,对现场存在的问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下大决心、花大力气难以抵住普遍存在的问题”,此时他意识到安全质量的重大责任和管理工作的艰巨性。于是,他联合公司本部的管理力量迅即组织开展全段安全质量大检查、大整治,以项目分部为单位分区段进行全面问题排查,每晚召开有管理干部、技术人员、班组长参加的整改扩大分析会,进行广泛的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的宣传和要求,在整改既有问题的基础上,他思索着解决问题的对策就是要从根源上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就从建立“架子队”管理模式入手吧!他的思路逐渐清晰,而且得到公司领导的认可和支持。经公司和指挥部上下严格的布置和要求,随后施工企业增派140多名技术和业务骨干新组建20余支“架子队”分布到各个工地,明确“架子队”成员职责和管理责任;强制要求“混凝土拌和站”的操作员和管理员必须是施工企业的正式职工担任。同时对监理队伍进行考察整束,更换了总监,对不称职、不达标的监理人员勒令清退,要求监理单位增派责任心和素质更高的监理人员到场,亲自给监理队伍培训讲课,督促编制监理人员工序卡控要点、现场对照检查,实行监理人员动态考察和工点轮换制度,提升了监理队伍的素质和履约把关能力。这为下一步铁路建设过程逐步规范管理、推进施工进度、确保安全质量提供了重要保证。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张志鹏在向莆铁路建设过程抓标准化管理是很有思路的。表面上看去他是文弱书生,但在工程质量问题上在他那里却找不到半点商量的余地。因此,有些施工单位和他“斗智”,但往往结果却是屡斗屡败。张志鹏和笔者说起曾经在施工检查中遇到的事情和采取的对策。建设过程一般的大检查活动是有提前通知施工方的,而为了掌握实情、了解建设过程安全质量的真实状况,日常的抽查或是专项的检查自己经常事先不通知施工单位,甚至还在半夜三更到工地去察看施工情况。但有些施工工点为着利益也在玩些心眼和手段应付检查。有时远距离看到通往工地的路上亮起了车灯就停止工作,临时关闸停电想就此敷衍。有次去某隧道施工工地检查,施工队伍将大型作业机械“抛锚”在洞口,堵住汽车进洞阻碍检查。张志鹏意识到施工队的企图后,当即发出严重警告:如果再次发现阻碍检查就立即停工整顿。知道他的秉性后,施工单位再也不敢和他玩这种“小儿科”的把戏。在张志鹏这里:工程检查是严肃的,安全质量和建设标准是没有打折扣的余地!

有的施工单位对个别工地管控不力,由着作业队伍怎么快就怎么干,这样就会埋下安全或质量隐患。隧道挖掘根据地质情况有些是按照“台阶式”推进开挖的,也就是说分“上下”两工作面或“上中下”三台阶有序地开挖。有次,张志鹏到某隧道施工工地检查时发现,施工单位只侧重于“上台阶”的开挖,而忽视“中台阶”和“下台阶”的跟进,这种施工方式有违安全施工管理,他立即下令施工单位停止上台阶的开挖,在现场召开有施工负责人、“架子队”成员和作业组班组长、监理人员参加的分析会,讲解工法、讲清道理和晓以利害,让所有参加分析会的人心服口服地进行组织整改。这次检查发现的问题,也给张志鹏在管理思路上带来新启发,其后在类似的工地检查和工程例会上多次宣布:对隧道开挖验工计价,不管是施工单位对作业队、还是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今后统一以“下台阶”的掘进进度作为计量依据,严格控制现场“投机取巧”早获资金的做法,也为理顺开挖工法步距紧跟创造了积极性,进而也为施工质量和安全增设了一道“保险”。张志鹏抓管理、抓标准不打折扣、铁面无私的消息就此传开,有的施工队听到建设单位指挥长来检查都会感到紧张有压力。也正因为他讲道理、严要求和较真劲,工作既有耐心、也很细心,使得一项项安全管理措施有效落到实处。施工五年多来,张志鹏辖区内的隧道施工,无一事故发生。

有挑战才能有作为

采访张志鹏,其中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他敢于面对挑战,在挑战中展示出聪明睿智。他多次强调“勇于担当、雷厉风行、永不懈怠、打造精品”的向莆铁路精神,或许正因为这个理念在他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所以也是他面对工作、克服困难的行动指南和精神动力。

向莆铁路自2008年10月全面开工后,张志鹏的整个身心都扑在现场,牢牢抓住重点控制工程,时时关注控制工程的进展情况,发现异常,马上了解原因或赶赴现场查看,敦促施工单位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快施工进度。在他所负责的控制工程雪峰山隧道、宝台山隧道、建宁隧道、泰宁隧道、尤溪隧道、金溪特大桥、联络线沙溪特大桥和正线沙溪特大桥等重点控制工程均比全线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计划的工期节点提前竣工。在这期间,张志鹏没少费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