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破译神奇生物之谜
16828600000002

第2章 恐龙解秘(2)

考察队员们拿出各种动物的照片,让当地居民辩认,居民们指着雷龙画片毫不犹豫地说,他们看到的就是那东西。泰莱湖畔的沼泽地带,考察队员们发现了“巨大的脚印,还有一处草木曲折侧状的地带,脚印在一条河边消失。”他们认为怪兽是从此处潜入河中去了。据麦克尔博士说:“脚印大小和象的脚印差不多。”“那片被折倒的草地显然是一只巨形爬行动物走过留下的痕迹”。但是由于天气恶劣和运气不好,他们始终没能亲眼看到怪兽。麦克尔相信,刚果盆地的沼泽中确有一种奇异的巨大爬行动物。

1983年,刚果政府组织了一支考察队,再次深入泰莱湖畔。据说他们拍下了怪兽的照片,但这些照片一直没有公布。

90年代,刚果地区政局动荡,战乱频繁,多次发生武装政变和军事冲突,这使科学考察很难再继续进行,追踪泰莱湖畔怪兽的工作,只好暂时终止。因此,怪兽究竟是不是残存的活恐龙,也仍然还是一个不解之谜。

“复活”的恐龙

现在还有恐龙存在吗?这一问题是不是显得过于荒谬?确实,绝大多数科学家——以及教我们大家的——都相信这种大型爬行动物早在6500万年以前就已经灭绝了。然而,一些偏远地区有关恐龙的目击案却层出不穷!一些科学家、探险家以及自然科学作家试图搞清这些“不可信”的事件,如有可能,还想做一番研究。

所有这些调查大多集中在一种传说中的叫做“莫克雷一莫比莫比”的动物,从其描述看像是一种类似于蛇颈龙的动物(蛇颈龙是一种体形巨大的以植物为食的恐龙,有长长的脖子和尾巴,小脑袋,大肚子,像树桩一样粗壮的腿。梁龙、雷龙等就属于蛇颈龙)。最早关于怀疑由这种动物留下的形如盘子的巨大的脚印的记载,是1776年在中西部非洲的法国传教士留下的。在后来的两个世纪中,传教士、殖民官员、猎人、探险家以及土著人所记载的怀疑由这种动物留下的脚印,与上述情况基本相同。

近几年来,几乎所有的目击报告都来自中非跨刚果河两岸的刚果共和国内偏远的利夸拉沼泽地区。芝加哥大学的生物学家罗伊·麦克尔于1980年和1981年两度率探险队到达那里,第一次去的时候还有爬行动物学家小詹姆斯·鲍威尔同行,后者在中西非进行鳄鱼研究时听说了“莫克雷一莫比莫比”的故事。两次探险均没有看到实物,但麦克尔与同伴们访问了许多当地的目击者。这种令人谈之变色的可怕动物据说生活在沼泽与河流中。1959年当地的俾格米人曾在泰里湖附近杀死过这样一只动物。

麦克尔的探险队没能到达偏远的泰里湖地区,但由美国工程师赫尔曼·雷格斯特斯率领的一个探险小组成功地达到了该地区。雷格斯特斯与他的妻子基姬·范·杜森声称他们几次看到了巨大的、长脖子动物,它们既存在于泰里湖的水中,也存在于周围的沼泽中。刚果政府的生物学家马塞兰·阿格纳格纳,曾经是麦克尔第二次探险的成员,也于1982年到达该地区并看到了一只这种动物。然而不管是雷格斯特斯,还是阿格纳格纳都说由于照相机出毛病未能拍到这种神秘动物的照片。此外,还有一个由英国人、两个由日本人组成的探险队先后三次到该地区探险,但并没有发现什么。

非洲地区的其他恐龙当雷格斯特斯在泰里湖地区时,他听到了一个离奇的故事。当地人告诉他,几个月前即1981年2月,人们发现湖面上漂浮几具成年大象的尸体。死因似乎是每头大象的胃部都有两个很大的刺伤。这不是枪伤,且这些大象的象牙还在,说明不是偷猎者所为。当地人说杀死这些大象的是生活在附近森林中一种长角的怪兽。

他们称这些神秘动物为“埃米拉一恩图卡”,意思是“大象杀手”。几乎每个报告都说这种动物的大小如大象(或略大),四条粗腿从下面支撑着身体(而不是像鳄鱼那样从旁边),有一条长而粗的尾巴。脸部看起来像犀牛,前边长着一支独角。它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以植物为食,但它确实以其那支巨角杀死过大象或水牛。麦克尔在1987年出版的《活着的恐龙?》一书中认为,这种动物如果真的存在的话,很可能是一种史前犀牛或长有角的恐龙,如三角恐龙。

麦克尔也收集了一些关于动物“姆比路一姆比路一姆比路”的不太精确的报告,这种动物“背上长有竖板”,听起来像剑龙。关于动物“恩古玛—莫内内”(NGUMAMONENE)的目击案后来证明更为可信些。这是一种类似大蛇的爬行动物,背上有锯齿状的脊,身体侧部长有四只腿。这种动物的目击者中包括美国传教士约瑟夫·埃利斯,他自称于1971年11月看到这样一只动物从马塔巴河中上来走进高高的草丛中。埃利斯没有看到这只动物的全貌(没看见头和脖子),但从所看到的水线上面的那部分身体,他猜测它的身长超过30英尺!

埃利斯对刚果的动物非常熟悉,肯定这只动物绝不是一条大鳄鱼。根据当地人的一些目击报告(这些报告描述过它的头和长长的尾巴),麦克尔认为这种动物“介于蜥蜴与蛇之间”,可能是“史前留下来的一种形似蜥蜴的半水生动物,即长龙(DOLICHOSAURS)”。

1932年,生物学家伊凡·桑德森与动物标本收集家杰拉尔德·拉塞尔,在喀麦隆西部梅纽河一部分的曼非池塘中,曾有过一段奇怪而可怕的经历。他们俩及当地的向导分乘两条小船沿着陡峭的河岸前行,河岸沿水线成点状分部着一些深洞。他们突然听到一声震耳欲聋的吼声——似乎几个巨大的动物正在其中一个洞里厮杀。

湍急的漩涡把两条船吸向发出如雷般响声的那个洞口。这时桑德回忆说,那里“传来另一声巨响,一个非同寻常的庞然大物跃出水面,把水搅成了雪利酒色泡沫状,随着又一声巨吼,它又投入了水下。这种‘东西’颜色黑亮,是一种什么动物的‘头’,形状像一头海豹但更为平滑。其大小与一头成年的河马一样——我指的是‘头’。”

桑德森与拉塞尔决定不再停留以发现更多的东西。上岸后,他们发现了一些巨大的脚印,这些脚印肯定不是河马留下的,因为这一地区并没有河马存在。土著人说这种可怕的动物已把河马全部杀光了。但这种动物并不是食肉动物,它们是以生长在河两边的藤蔓植物的果实为食。桑德森说,土著人称这种动物为“姆库—姆班布(M KUOOM BEM—BOO)”。

如果两位探险者所看到的真是这种动物的头部的话,那么它很可能就不是那种与蛇颈龙相似的动物“莫克雷一莫比莫比”(蛇颈龙的头较小)。50年后,麦克尔在自己的探险中发现,当地人使用同一词汇形容任何一种生活在河流、湖泊或沼泽中的大型危险动物。

南美的恐龙阿瑟·柯南道尔爵士在其1912年出版的小说《失去的世界》中,描写了一队历尽艰辛的英国探险者在南美洲亚马孙河盆地发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那里生活着一些历经数百万年沧桑的史前怪兽。几十年来,这个故事已令世界各地的读者爱不释手,但奇怪的是,现实生活中,却很少有来自南美的关于恐龙目击案的报告。

然而1911年1月11日的《纽约先驱报》刊登了一个案件,文章的作者是一个叫弗朗兹·赫尔曼·施米特的德国人。1907年10月的一天,他和同伴鲁道夫·费伦船长及印第安人向导,来到了秘鲁一个偏远的山谷里,里面到处是湖泊与沼泽。他们发现了一些由某种未知动物留下的巨大而奇怪的脚印,脚印两旁是被压倒的树木与草丛。这地方的奇怪之处还在于见不到本应常见的短鼻鳄、美洲鬣蜥与水蛇。

尽管向导们都十分恐惧,探险队还是决定当晚在山谷中宿营。第二天早晨,探险者们返回船上继续搜寻这种神秘的动物。不到中午,他们就在岸边发现了一些新留下的脚印。费伦宣布不管存在多大的风险,他都要上岸追踪这些动物。就在这时,他们听到了正在附近的一棵树上采集浆果的一群猴子发出刺耳的尖叫声。

施米特说:“半隐在树枝间的某个巨大的黑色物体猛然从猴群中跃起,引起巨大的骚乱。”被吓坏了的向导们快速划桨驶离岸边,费伦与施米特没能看清什么,但听到了“树木扫动的声音,一种像巨桨拍水的声音,夹杂着猴子们快速逃离湖岸时发出的尖叫声”。然后是一片沉寂。

大约10分钟过后,湖边的树木再次被搅动起来,探险队终于看到了这个“可怕的怪兽”。这头怪兽根本无视他们的存在,进入水中并来到距他们仅150英尺的地方。这头动物非常大,施米特认为它约有“35英尺长,其中仅头和脖子就占了至少12英尺。”它的头“有一个啤酒桶大,样子像貘(四不像)的,嘴好像是用来推开东西或握住东西用的”。脖子像蛇但非常粗壮,没有前腿,取而代之的是“又大又重的带有爪的鳍状肢”。其“又重又硬”的尾巴上覆有“粗硬的角质块”;事实上,这种动物的整个身体表面的样子就像鳄鱼皮一样。

费伦与施米特举起来复枪向它射击。子弹似乎惹恼了它,但没有血流出来,射在这只动物头部的一颗子弹滑了出去,就像射在一块坚硬的石头上一样。一共开了七枪,每一枪都击中了目标。为了逃避射击,这头怪兽翻身入水,溅出的波浪几乎掀翻了他们的小船!游出一段距离后,怪兽又露出水面,“在凝视我们几秒钟后,它向我们游来。因为我们射出的子弹对它来说似乎根本就是隔靴搔痒,我们不得不决定逃走。行至一个小岛后面时,已看不到它了。我们没有再去招惹它,心中因有幸逃离而欣慰。”

巨大的脚印施米特的报告说,探险队沿索里梅斯河以后的行程就没有什么重大发现了。由于费伦几个月后死于热病,关于这一传奇般神秘动物的目击事件也就没有第二个证人了。然而,施米特的报告并不是惟一描述生活在南美洲沼泽地巨兽的。20世纪初期,珀西·福西特中校正在秘鲁、玻利维亚、巴西三国交界处沿埃克河岸两边的沼泽(距施米特与费伦历险地有几百英里),为英国皇家地理学会进行测量时,当地居民曾对他说起该地区看到过“某种巨兽的脚印”。但当地人也承认说他们也没有亲眼见到过留下这些脚印的巨兽。福西特说在更靠南部的沿秘鲁与玻利维亚边界,也曾发现过某种未知动物留下的脚印。

人类始祖是恐龙吗

按照达尔文的观点,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但这一观点还存在着一些“空白区”,至今尚未被古人类学家找到。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尤其是西方一些学者,却有一种十分大胆的推测。自从他们在德国巴伐利亚发现了一种身长不到1米的双足小恐龙后认为,一部分娇小玲珑的恐龙,极有可能是人类的远祖。加拿大博物馆洛索博士认为,恐龙是地球上首先发展智慧的爬虫动物的一种。7800万年前,那种身高1.5米的长尾肉食恐龙,具有300多万年前人类祖先——类人猿所拥有的许多特征。洛索博士还把这类恐龙称为“类人恐龙”。当今世界一些地区不断发现一种似人非人,似兽非兽的类人动物,如“大脚怪”、“野人”等,有些学者猜测,这些怪兽很可能就是“恐龙人”的变种或旁系。

活恐龙的发现能说明什么

人们都知道,恐龙曾经是统治地球漫长年代的一种动物。但是,不知哪一天,不知是什么原因,这种称霸地球的动物却失踪灭绝了。这些已成为科学界的一大研究课题。生物学家们经历了艰难的探索和研究,普遍认为,恐龙是中生代的地球之霸,但它早已灭绝于世。

但是,在前不久瑞士帕昂金市的国际地层古生物协会却郑重地发布了一条轰动整个生物学界的爆炸性新闻:

在刚果人民共和国水利和森林部任职的生物学家塞兰·阿亚那,在理可拉地区发现了一条活恐龙。当时,他亲眼看见这只恐龙泡在池塘里,长约8米,重约5吨,全身呈深褐颜色。当地居民称它为莫开尔——麦背姆本。活恐龙的发现,使生物学家不得不用新的观点去研究、探索中生代动物区系的理论和演化等问题。

恐龙灭绝之谜

恐龙是逐渐灭绝的吗

有人说,恐龙原先日子过得好端端的,可突然有一天,大难临头,天降其灾,致使恐龙在几个月或几年内一下子全部死光。

对于这种灾变说,许多科学家不赞同,他们认为恐龙不是突然灭绝的,而是有先有后,前后约相差数千万年。

剑龙早在白垩纪初就消失了。鱼龙和翼龙是在剑龙灭绝后很久才灭绝的。角龙灭绝于白垩纪末期,是最晚灭绝的恐龙。

还有,在中生代十分繁盛的菊石类动物,它们是在恐龙灭绝以前灭绝的。

也许小行星或彗星曾经与地球碰撞。但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恐龙家族早在这场灾难降临之前就已经明显地处于衰退和不景气的境地。

一个由专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对美国西北部蒙太拿州及相邻地区白垩纪晚期富含化石的沉积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现在白垩纪最后的800万年间,这一地区恐龙的属从30个减少到12个。无论是恐龙的品种数和个体总数量,都大大减少。

在中生代之末,确实有许多动物和植物的种类发生了灭绝现象,但是它们灭绝的时间并不是发生在同一时期。

主张渐变论的科学家认为,恐龙灭绝的原因可能是地球气候与环境的变化。大约在8000万年前,地球上的气候开始变冷,原先适合于恐龙生存的热带和亚热带环境相继消失,逐渐被适合哺乳动物生存的温带环境所代替。

恐龙在中生代时,由于地球气候环境比较稳定,而且适合于爬行动物生活,它们几乎一直过着“养尊处优”的舒适日子。久而久之,有许多成员便演化成巨大而又特化的动物。动物的躯体越大、越特化,它们的器官系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也就越小。一旦环境改变、器官系统就不能适应,结果就只有走向死亡。恐龙就是这样走向灭亡的。

相反,恐龙的一些不怎么特化、身躯不怎么庞大的亲戚(如鳄类、蜥蝎类、龟鳖类),由于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因而逃脱了灭绝的命运,子孙后代能繁衍至今。哺乳动物更能适应新生代的环境,因而获得了大的发展。

恐龙化石“告诉”我们,恐龙从家道中落到彻底垮台,大约经历了3000万年的较长历史。

不过这个理论不能解释,有许多并不怎么特化的小型恐龙为什么也灭绝了?特别应指出的是,许多小型兽脚类恐龙身上长着羽毛,而且十有八九是温血动物,怎么它们也一个不剩地灭绝了呢?也许它们中有的成员还活在今天的地球上,只是我们没能认出来罢了。恐龙是小行星“杀害”的吗?1980年,美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阿尔瓦雷斯和他的合作者,提出了一个惊人的理论:

6500万年前,杀害恐龙的罪魁祸首是一颗直径10千米、质量为127000亿吨的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