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博览1
16861000000003

第3章 夏商周的文明进程(1)

大约在公元前22世纪末,禹接任了鲧的职位,并且在总结以往治水经验的基础上,决定放弃鲧“堵”的治水方略,改成以疏导为主的办法治理洪水。这标志着禹的时代开始。因为禹受封于夏,所以他的部落也称为夏。禹在位期间建立了伟大的功勋,他不仅治理了危害多年的洪水,而且征讨三苗,南巡东狩,会诸侯,划九州,用铜制作兵器和传国的宝器。禹死后,他的儿子启打破尧和舜的禅让制度,开创了子承父位的世袭王朝制度,从而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

夏朝的政治中心在今河南省偃师、禹州、登封等一带地区,是从陕西、甘肃、河南一带的仰韶文化发展而来的。

夏王朝的政治组织制度相对而言比较简单,设有负责观察天体四时的羲氏、和氏,管理政事的牧正、车正、庖正,有专门囚禁犯人的地方“夏台”。羲氏与和氏制订了“夏小正”的历法,把一年分为12个月。这就是最原始的夏历。掌管政事的牧正、车正、庖正负责领导人民制造石器、木器等工具并组织生产活动。

在偃师二里头夏王朝遗址中,发掘出不少石镰刀、石斧头、蚌刀、木耒等农具,也有一些小型青铜制的兵器和工具。陶器则有爵、觚、鼎、豆、罐等器物。

夏代的农业已经相当发达,据考古发现,在夏代已经有谷、稻、麦、菽、瓜等多种农产品。夏实行“五十而贡”的税收制度,即各部落都要按收入的一定比例向中央政府纳税。后世的井田制度在夏代也已经存在,只是还没有大规模地推广。

商族是居住在黄河下游的一个古老部落,为东夷的一支,以玄鸟为图腾。《史记·殷本纪》记载:有女戎氏之女名简狄,吞玄鸟之卵而生契。《诗·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与《史记》的记载一致。夏朝末年,商的势力由黄河下游发展到中游,渗透到夏的统治地区,建立了强大的部落联盟,并且开始向奴隶制过渡。

契之孙相土在位时,商的势力进一步发展,把附近的许多部落征服或归入它的控制之下。约公元前18世纪,成汤灭夏建立了商朝,都于亳。汤建商后,汲取夏朝的教训,实行“以宽治民”的政策,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同时四方征伐,把疆土逐渐扩大到西部的氐羌地区,商朝统治也随之而巩固。

据载,从汤至盘庚,商人“不常厥邑”,曾五次迁都。盘庚迁殷后,商王朝在政治、经济各方面都有程度不同的发展,特别是武丁统治的五十几年间,是商朝最强盛的时期,武丁在商代诸王中颇负盛名。

但是到了商朝末年,江淮之间夷人强盛,征战连绵。尤其到了纣王统治时期,由于他滥施酷刑,荒淫侈糜,残忍自大,因而引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历经17代30王(不包括汤长子太乙),经营了大约500年的商朝终于灭亡了。

商朝是中国奴隶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甲骨文的发现,为研究商代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同时,商朝灿烂辉煌的青铜技术和文化,为中国古代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文明史上同样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中国的第一个王朝

夏启是大禹的儿子。传说舜年老后禅位于治水成功的禹。禹在涂山(今河南西部会稽山)娶涂山氏(可能是当时的一个部落或方国)长女为妻,生子启。

伯益是和禹同时代的人,传说他曾帮助禹治水,并“作井”(发明挖井)、“作占岁”(发明占卜),还负责管理过山林川泽。但是,伯益辅佐禹的时间很短,没有取得天下民众的拥护。禹年老后,按照传统的禅让制,把部落联盟首领的职位传授给伯益,而不传授给启,但“以启为吏”,给了启很高的职位。后来,禹东巡至会稽而去世。这时,启已经拥有相当大的实力,许多诸侯都反对伯益而拥护启。伯益发觉,拘囚了启。后来启设法摆脱拘囚,率领部下攻击伯益,并杀掉了他,即传说中的“益干启法,启杀之”。启遂继位,作了部落联盟首领,结束了禅让制。启继位后,建立了世袭王权,都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因启的部落名夏后氏,故史称夏朝。

夏朝建立后,不少部落对启不服。于是“启有钓台之享”,在钓台(今河南禹县)召开部落大会。还“征西河”征伐反叛自己的西河部落。反叛启的最大的势力是有扈氏。传说中的有扈氏是夏启的庶兄。《史记·夏本纪》:“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甘是在有扈氏境内南郊的一个地方。在讨伐有扈氏之前,夏启在甘这个地方誓师,列举有扈氏的罪状,说:他蔑视国家大法,懈怠所掌管的政事,我执行天的意旨,兴兵剿灭他。同时告诫士兵,如果战车左边的士兵不努力射箭,战车右边的士兵不用戈矛奋力刺杀,驾车的士兵不控制好战车,就都是不服从我的命令,我就要在神位面前惩罚你们,贬你们为奴隶,或者杀死你们。如果都努力英勇,我就在神位面前赏赐你们。这次战争规模很大,战斗也很激烈。最后有扈氏被启击败,夏启君临天下。

夏的建立

夏禹,名叫文命。他的父亲叫鲧,鲧的父亲叫颛顼,颛顼的父亲叫昌意,昌意的父亲叫黄帝。禹就是黄帝的玄孙和颛顼的孙子。只有禹的曾祖父昌意和父亲鲧不曾登过帝位,而是做臣子。

当帝尧的时候,滔滔的洪水,浩浩荡荡地包围了山岳,淹没了丘陵,老百姓陷在愁苦中。尧急着要找到能治水的人,群臣、四岳都说鲧可以。尧说:“鲧是个违背上命、败坏同族的人,不可用。”四岳说:“这一辈人员中没有比鲧更能干的了,希望陛下试试。”于是尧采纳了四岳的意见,用鲧治水。费了九年功夫,洪水之患没有平息,治水无功。于是帝尧就再设法寻求人才,另外得到了舜。舜被提拔重用,代理执行天子的职务,按时巡行视察各地诸侯所守的疆土。于巡行中发现鲧治水太不像话,就在羽山海边诛杀了鲧。天下的人都认为舜处理得当。这时舜选拔了鲧的儿子禹,任命他继续从事鲧的治水事业。

尧崩后,帝舜问四岳说:“有能够很好地完成尧的事业、可以担任官职的人吗?”都说:“如果让伯禹做司空,一定能很好地完成尧的勋业。”帝舜说:“啊!就这样吧!”因此就任命禹说:“你去平定水土,要好好地干啊!”禹下拜叩头,推让给契、后稷、皋陶等人。舜说:“还是你去担负起这一任务吧!”

禹的为人,办事敏捷而又勤奋,他的品德不违正道,他仁爱之怀人人可亲,他讲的话诚实可信,发出来的声音自然地如同音律,动作举止自然地可为法度,乃至重要规范准则都可从他身上得出。他勤勉肃敬,可作为人所共遵的纲纪。

禹就和伯益、后稷一起奉帝舜之命,命令诸侯百官征集民夫,展开平治水土工作。随着山势树立标识,确定那些高山大川。禹伤痛父亲鲧治水无功被杀,因此劳身苦思,在外十三年,经过自己家门也不敢进。自己吃穿都很简朴,但对祖先神明的祭祀却丰厚尽礼。自己居住的房屋很简陋,但不惜耗巨资于修渠挖沟等水利工程。他赶旱路坐车,走水路坐船,走泥泞的路坐橇,走山路用屐底有齿的履。经常随身离不开的东西,就是测定平直的水准和绳墨,划定图式的圆规和方矩,四时都带着他们,用以从事于开划九州,辟通九州道路,修筑九州湖泽堤障,计量九州山岳脉络。同时叫伯益发放稻种,教群众在卑湿地方种植。叫后稷当群众在难以得到食物时发给食物。缺粮少食的地方,便调有余地方粮食来补其不足,务使各诸侯境内丰歉均一。禹又巡视各地所特有的物产以定其贡赋,还视察了各地山川的便利情况。

禹督导治水的行程从冀州开始。冀州:已治理了壶口,接着治理梁山和岐山。已修整了太原之后,接着修整到岳阳地区。覃怀地区也完工了,就到了衡漳水一带。常水(恒水)、卫水也都随河道流畅了,大陆泽周围土地都可耕作了(按这两句原错简在“田赋”下,今译文移正)。这一州的土壤是白壤,田地列在第五等(按此句原错在“赋”下,今译文移正),赋税第一等,不过随年的丰歉杂出第二等。东北的鸟夷族贡纳供贵族享用的珍奇异兽皮毛。他们循海路入贡,在沿海岸(辽东湾西岸)向南航行的航道上,看到右拐角处的碣石便据以转而向西航行,直驶入黄河航道。

济水和黄河之间是兖州。黄河下游的九条河道已畅通了,雷夏洼地已汇聚成湖泽了,雍水、沮水也都会同流到了雷夏泽中,能种桑的土地上已经在养蚕,于是人民得以从躲避洪水迁居的高地下到平地居住。这一州的土壤是黑壤,它上面覆盖着茂盛的长林丰草。田地列在第六等,赋税则为第九等。这一州经过十三年的耕耘,才赶上其他各州。这一州的贡物是漆和丝,还有装在筐子里进贡的文彩美丽的丝织品。它的进贡道路是由船运经济水、漯水,直达黄河。

东边的海直至西边的泰山,这一地域是青州。已经给居住在东北的夷族划定疆界,使获安居;又疏通潍水、淄水,使这一地区也获得治理。这一州的土壤是白壤,海滨则是咸卤盐场。田地列在第三等,赋税则为第四等。这一州的贡物是盐、精细的葛布、海产品以及磨玉的砺石,并有泰山山谷里出的丝、麻、铅、松、似玉之石和莱夷族所献的畜产,还有装在筐子里进贡的山桑蚕丝。它的进贡道路是由汶水船运直达济水。(再由济入河。)

东边沿海,北边至泰山,南边至淮水之间的地域是徐州。淮水和沂水都已经治理,蒙山、羽山地方也都可耕种,大野泽也已汇积成湖,东原地区的水潦已去,地已平复。这一州的土壤是赤埴壤,草木繁茂。田地列在第二等,赋税则为第五等。这一州的贡物是五色土,羽山谷中所出的五色雉羽,峄山之阳特产的制琴良材名桐,泗水滨的浮磐石,和淮夷族所献的珍珠贝及鱼产,还有装在筐子里进贡的赤黑色细缯和白色绸帛。它进贡道路由淮水船运入泗,再通于菏水。(再由菏入济以通河。)

北起淮河,东南到海之地是扬州。彭蠡之域已汇集众水成湖,作为每年雁阵南飞息冬之地。彭蠡以东诸江水已人于海,太湖水域也就安定了。于是遍地长满丛生的竹林,到处尽见美盛的芳草、葱翠的乔木。这一州的土壤是涂泥,田地列在第九等,赋税则为第七等,有时杂出为第六等。这一州的贡物是三种成色的铜,以及瑶琨美玉、竹材、象牙、异兽之革、珍禽之羽、旌牛之尾,和岛夷族所献的一种称为“卉服”的细葛布,还有装在筐子里进贡的绚丽的贝锦,和妥加包装进贡的橘子、柚子。它的进贡道路是沿着江路入海,再沿海通于淮水和泗水。(然后再沿徐州贡道入河)。

由荆山一线直到衡山以南的广阔地域是荆州。江水、汉水至此汇合奔流入海,至九江地区得地势之中。两水的支津沱、涔诸水都已疏浚通畅,云梦泽水域也已获得治理。这一州的土壤也是涂泥,田地列在第八等,赋税则为第三等。这一州的贡物是珍禽之羽、旄牛之尾、象牙、异兽皮革,三种成色的铜、士(柘)木、栝(桧)木、柏木,精、粗两种磨刀石、朱砂,和云梦泽边三国所献的制箭良材,以及有名的捆扎起来专供宗庙缩酒之用的菁茅。还有装在筐子里进贡的赤黑色与黄赤色的丝织物和用以佩玉的饰有玑珠称为“玑组”的绶带,更有九江贡纳的大龟。它的进贡道路是用船运经由江水及各支津沱、涔等通于汉水,然后经过陆路运至雒水,再进入南河(冀州以南的黄河)。

荆山和黄河之间是豫州。伊水、雒水、璆水、涧水都已疏浚入于黄河,荥播地域横溢之水也已汇积成湖,当水盛时,疏导菏泽之水向南泄入明都泽。这一州的土壤是无块柔土,低下之处是坟垆,田地列在第四等,赋税则杂用第二等,有时可上下浮动。这一州的贡物是漆、丝、精细葛布,还有装在筐子里进贡的细丝绵,并进贡磨磬的砺石。它的进贡道路是由雒水船运至黄河。

华山之南和黑水之间是梁州。汶山已可种植了,江汉两水的支津沱涔等水都已疏浚了,蔡山和蒙山的山道也都已平治了,西南夷民的安定也已获致成功了。西倾山一带的西北羌民也沿着桓水互相交往了(此句原错简在“贡物”下,今译文移正)。这一州的土壤是青骊,田地列在第七等,赋税则为第八等,还可作上下三种浮动。这一州的贡物是黄金、铁、银、镂钢、石、磬石,和熊、罴、狐、狸,以及诸兽之毛织的毳布与用以制裘的兽皮。它的进贡道路是先用船运经由支津潜水入于沔水,再起岸由陆路运至渭水,再由渭水横渡黄河送达冀州。

黑水和西河之间是雍州。弱水已经西流了,泾水也流入渭水隈湾里,漆水和沮水合为漆沮水也相从入于渭水,沣水同样地入了渭水。渭水之北,东起荆山西迄岐山的迤逦山道已经平治;渭水之南,东自终南山,西越惇物山,更西北直抵渭源鸟鼠之山,这美丽的千里沃野,不论平原,还是浅浅湿地,都已平治竣工,直达都野泽这一肥沃的湖沼地区。三危山已成人民安居乐业之所,被逐迁居至此的三苗人民生活也大为安定了。西边的昆仑、析支、渠搜三个西戎族的人民也归于和顺了。这一州的土壤是黄壤,田地列在第一等,赋税则为第六等。这一州的贡物是称为璆(球)的美玉、带青碧色的琳玉和玉质美石,以及兽毛制成的毳布和用来制裘的兽皮。它的进贡道路是,从积石山下的黄河水上,航行千里,直达龙门山下的黄河,南与渭水航道会于渭水入河处。

然后循行九州各山:首沿渭水北岸,从与会汧山、岐山,直至黄河西岸的北条荆山,越过黄河;从壶口山,经雷首山,直至太岳山;南循砥柱山,东过析城山,直至王屋山;东北自太行山、常山,直至碣石山,山势入于海中。其次,自河、湟沿渭水南岸,从西倾山,经朱圉山、鸟鼠山,直至太华山;接着沿大河之南,循熊耳山、外方山、桐柏山,直至负尾山。再次沿汉水,直至南条荆山;接着从内方山,直至大别山。又再次沿江水,从汶山之南蜿蜒以达衡山;接着再过九江,直至敷浅源。

又巡视九州各水:弱水,西流到合黎山下,它的下游折而北流,没入沙漠中。黑水,通流至于三危山下,最后长流入于南海。河水,通流于积石山下,直至龙门,更南到华山之北,东过砥柱,又东到盟津,东过雒水入河处,再前流就到了大邳山,然后折而北流,经过降水入河处,再前流注入了大陆泽,又自泽的东北流出,分布为九条河道,各河道下游入海口河段都受海水倒灌成为逆河,最后都入于海中。江水,从汶山开始通流,在流程中从它的东边分出支津为沱水,江水的主河道径自折而东流,直至醴水地带,然后流过九江,到达东陵,再自东陵东去,逶迤北流,会于彭蠡泽,然后自泽中再东出称为中江,最后入于海。沇水,通流向东,称为济水,注入黄河,接着越过黄河向南溢出为荥泽,再自荥泽东出到陶丘北,再东流至与菏水相会处,又向东北流,与来注的汶水相会然后向东北长流入海。淮水,从桐柏山开始通流,东流会合泗水和沂水,向东流入海中。渭水,从鸟鼠同穴山流出,长驱向东流,与沣水相会合后,再东北流至泾水入渭处,又东流经漆沮水入渭处,然后东注于黄河。雒水,通流自熊耳获舆山,向东北流,与涧水会合后,又向东流会合伊水,再东北流入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