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博览1
16861000000008

第8章 夏商周的文明进程(6)

四十五年,西周君前往秦国,有游客对周冣说:“您不如赞誉秦王的孝顺,趁机把应送给秦太后做供养之地,秦王必定会高兴,这样您与秦就有了交情。关系好,西周君必定认为是您的功劳。关系不好,劝周君入秦的人就必定会有罪。”秦攻打周,而周冣对秦王说:“为大王考虑,最好不要攻打周。攻周,其实并不足以获利,而却给天下留下坏的名声。天下因为秦的坏名声而讨厌秦,必定会联合东面的齐。因攻周而损耗兵力,使天下与齐联合,那么秦也就无法称王了。天下为了损害秦,所以劝大王攻打周。秦若接受这种损害,那么号令也就很难通行了。

五十八年,三晋抵抗秦。周派其相邦到秦国去,因为秦国看不起周,所以推迟了行动。有游客对相邦说:“秦对周的态度尚未知道。秦很想了解三晋各国的情况。您不如赶紧去见秦王说‘请为王刺探东方各国的情况变化’,秦王必定看重您。看重您,秦也就会看重周,周就会与秦亲善;齐国看重周,则本有周冣与齐亲善:这样周就能一直保持与大国的交谊。”秦信任周,发兵攻打三晋。

五十九年,秦夺取韩国的阳城和负黍,西周害怕了,背叛秦,与诸侯合纵,率天下精兵出伊阙山攻打秦,使秦不能通往阳城。秦昭王发怒,派人攻打西周。西周君逃奔到秦,叩首认罪,献上其全部城邑三十六座,人口三万人。秦接受所献,释放西周君使归于周。

周君、王赧死,周的居民因而逃亡到东方。秦取得九鼎等贵重器物,而把西周君迁走。过了七年,秦庄襄王灭东周。东周、西周都被归并入秦,周从此祀统断绝。

太史公说:学者都说周伐商纣,定都洛邑,从总的来看并不如此。虽然武王曾规划它,成王也派召公占卜其位置,把九鼎放在那里,但周仍然以丰、镐为都。直到犬戎打败幽王,周才东迁到洛邑。所谓“周公葬于毕”,毕便在镐东南的社中。是秦灭亡了周。汉朝建立以来九十多年,天子要在泰山行封禅礼,礼,乐去狩到达河南县,访求周的后裔子孙,封给周的后人嘉三十里之地,号称周子南君,爵位同列侯,以保持对其祖先的祭礼。

大禹治水

世界许多古老的民族,如古巴比伦人、犹太人、古埃及人等中间,都流传着远古洪荒时期有关洪水的神话。在这些神话中,人类往往是在神或上帝的帮助下,战胜了滔天的洪水,才得以生存、繁衍下来。中国也不例外。

群臣和四方部落的首领(“四岳”)都向尧推荐鲧,说鲧可以治理洪水。尧却不这么认为,他说:“鲧这个人,刚愎自用,不听命令,又和族人关系紧张,不适合干此大事。”但四方部落首领都坚持要鲧来干,说:“我们比较过了,没有比鲧更贤明的人,您还是试着用一下。”尧不得已,听从了四方部落首领之言,派鲧去治水。可是,鲧领导治水九年不成功。因为他不顾五常(金、木、水、火、土)之性,对性趋下的水采取堵和埋的办法,哪里有水害,他就指挥在哪里树起屏障,堵塞水流。结果越堵越糟。治水九年,水害仍然不断。尧到晚年,求得了舜作为继承人。舜登基之后,摄行天子之政,到天下四方去巡行。他发现鲧治水多年,全无功效,因此大怒,乃杀鲧于羽山。又一种传说认为,鲧为治水,到天上去偷了天帝的一种叫“息壤”的东西到下界。“息壤”可以生长。如果哪里被水淹没,在那里放上一点,那里就会长出平地。天帝发现息壤被盗,大怒,下令杀鲧于羽山。鲧化为黄熊,入于羽渊。还有一种传说认为,鲧在治理洪水之时,听从了鸱龟(实际应是两个以鸱、龟为图腾的部落)的计划,使人相曳、相连接筑堤坝以挡洪水,因而遭到失败。而鲧被杀于羽山之后,尸体三年不腐,剖之,则禹从鲧腹中诞生出来,即“鲧复(同腹)生禹”。

鲧治水失败被杀之后,舜帝更求治理洪水之人。四方部落首领又共同推荐鲧的儿子禹。舜同意了,让禹继承父亲的事业,并勉励禹说:“如(同汝)平水土,维是勉之”。禹接受了这个重任。舜同时命契、后稷、皋陶诸人帮助禹去治水。

禹为人,敏捷勤奋,憨直而不强硬,仁而可亲,言而有信。他以身作则,勤勤恳恳,有章有节,行必中法度,深得民众拥戴。

禹受命治水之后,立刻和协助他的伯益、后稷等人遍喻诸侯,让他们发动民众,动土治水。自己又爬山越川,对山川形势反复观察测量,把天下的高山大川进行分类,并立下木桩作出标记。禹为父亲鲧治水不成被杀而感到伤心,因而治水之时,劳身焦思,辛苦备尝。居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敢入。他自己节衣缩食,十分朴素勤俭,却敬于鬼神之事,祭祀丰洁。他住在简陋低矮的茅房之中,把大部分的费用都用于开辟引水的沟洫。在陆地上奔忙时坐车,在水中巡视时乘船。遇到泥沼,就乘木板橇,在山上奔走则乘檋(qiáo)。一切都按规矩办事,顺从天地四时之宜。他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而改用疏导的办法,“掘地而注之海”,开辟引水河道,把水引到海里去。他“左准绳,右规矩”,量度山川湖海。率民众“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终于控制住了洪水。在洪水消退,田野重现之后,禹又让伯益发给百姓稻种,让他们在卑湿的地方种植;让后稷发给百姓难得的食物。食物不够,就在诸侯之间均调有余以补不足。他又走遍天下,行相地之所宜,规定各方土贡。自冀州始,划天下为九州。“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迄于四海。”于是,帝舜赐禹以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天下大治。禹治水取得了完全的成功。而禹也因治水之功,受到了天下百姓的拥戴。在帝舜之后,被推举为部落首领(“帝”)。

有关洪荒时期的大禹治水之传说,实际上是远古时代人类和自然界作艰苦斗争的反映。在使用耒、耜等木石工具的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度低下,任何大一点的自然灾害都是他们难以应付的。有关洪水泛滥的神话,必然是远古时期的水灾给古人留下的深刻而长久的记忆。与洪水的斗争,正是远古时期,人类筚路蓝缕、开拓世界,创造文明的一个伟大的写照。

后羿与少康

启在巩固了统治之后,不久便生病死去。他的儿子太康继位为夏王。相传太康即位之后,将国都迁到斟(今在河南巩县)。太康是个“盘于游田,不恤民事”的人。他安于现状,整天去打猎游玩,对朝政、国家大事根本不管。时间一长,又嫌在都城附近打猎游乐已不足尽兴,又跨过洛水以南去打猎,并且越游越远,以至外出一百天都没有返回都城。本来太康这样只知盘游而不恤民事,人民就有怨恨之言,诸侯、方国也开始产生离心,此次他跨过洛水去行猎,长时间不返国都,就给地处黄河以北的有穹国方伯后羿造成了进攻的机会。

相传有穹是居住于今河南东北的一个方国,方伯后羿是尧时以善射著称的羿的后代。尧时的羿是东夷各部落中的一个较大的氏族首领,在禹时羿受封在鉏(今在河南濮阳西南)。羿在东夷各部落中仍有很高的威信,所以在有的古书中又称后羿作“夷羿”。后羿的箭法也很好,百发百中,箭无虚发。而他也就是仗恃自己的射箭技术高,长久以来对夏王朝就有野心。启死之后,太康继位。后羿看到时机来了,便乘太康外出,拥兵攻打,占据了夏都,并以重兵把守洛水不让太康返回。昏愦的太康在洛水南打猎尽兴而归时,想渡过洛水回朝已不可能了。只好与随同其出猎的少数兵员,暂住洛水以南,同时派人向各方国诸侯求援,可此时众方国诸侯已置太康于不顾了。太康在无可奈何中,向东方流落,最后找到一处地方修筑城池住扎下来。此地后来就被称作太康,到秦汉之季,这里又称作阳夏(今在河南太康)。太康不能返国,史称“太康失国”,他在阳夏居住下去,约十年后病死。

后羿将太康逼得向东流亡之后,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了。史称“后羿代夏”。虽然后羿取太康而代之,但因夏族自大禹以来,在众多方国、诸侯之中有很高的威望,后羿并没有完全得到他们的拥护。后羿掌管了夏朝的政事后,没有作巩固政权的打算,而自恃射术过人,武力强大,不理民事,也整日沉溺于田猎游乐之中。把政事交给寒浞处理。寒浞便诱使后羿以打猎为乐,不理国事,且乘机挑拨离间,制造混乱,培植自己的势力。几年后,寒浞趁一次后羿外出行猎,煽动族众将后羿杀死,寒浞夺取了大权,并且占有后羿的妻妾,霸占了后羿的财产,自称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