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何融常年不在长安,邓王妃对何庆一家比较照顾。孔叶跟邓王妃说不到一起去,可是一直感激邓王妃。
孔叶这番话就是说给白凡依听的,何敬芙未成亲前在长安是个好端端漂亮的小娘,怎么嫁到青城去,没几年就变得这样干瘦,看上去像三十岁。
何敬淼只比何敬芙小两岁,现在瞧着像比她小十岁。
“我娘……”何敬芙一下没忍住,泪水哗的流下来。
她嫁到青城之后,再没有见过邓王妃。心里对何融、邓王妃及亲人的思念一下子被撩拨出来。
孔叶上前抱住了何敬芙,哄道:“你莫哭了。你不如趁这次出来,去沪港瞧瞧你爹娘。他们肯定同样的非常想你。”
何敬芙控制不住哭得很凶,闻者均是心生怜悯。
何庆脾气最好不过,见到侄女变成这样,又哭得这么厉害,心里寻思侄女受了很大委屈,便狠狠瞪了白凡依几眼。
何敬鑫、何敬淼都拿眼睛瞪白凡依。
何敬焱目光疑惑。
白凡依没有逃离大厅,而是站在何敬芙不远处瞧着她。
他的眉头紧蹙,双拳紧握,目光惊诧之中带着愧疚。
李晶晶便道:“芙姐姐许久没见到娘家人,这是心里高兴的。”
众人面面相觑。
白凡依用试探的口气问道:“娘子,你看此次我护送着种子先回北地,而后再来金城送你去沪港,可好?”
何敬芙听到丈夫的声音,连忙扭头,哽咽道:“皇帝大伯刚封你做了北地都督,你怎能离开北地,跟着我去沪港?”
北地共有十几座城府。北地都督是最大的主官,离开北地必须由现在正在监国的何义扬批准。
何敬芙一心为白凡依着想,自是不想让他辜负朝廷的厚望。
白凡依便道:“此地至沪港路途几千里,你带着女儿去,我不放心,再者我也好久没有见爹娘了。”
“凡依、芙娘来了?”李炳洪亮的声音从外面传来。
白凡依眼睛一亮,上前一步握住何敬芙的手,又招手把站在旁边有点不知所措的三个女儿叫过来,一起往外迎去,待见到笑容满脸的李炳,跪下磕头道:“下官拜见王爷。下官奉太子之令前来金城向公主求要北地所需的种子。”
李炳仰天大笑几声,双手扶起白凡依,而后目光扫过何敬芙及三个小家伙,笑容收了些,道:“我与霄郎去金城书院听狄族长讲史,得知你们来了,课听了一半就回来了。”
“凡依大哥,我时常听爷爷说起你。”李云霄上前来跟白凡依一家人打招呼。
定朝两界的状元站在一起,一个是少年郡王,一个是青年都督,都是英俊不凡的人物,耀眼夺目。
李炳抱起了白凡依的最小的女儿,望着变化很大的何敬芙,语重心长的道:“芙娘是个贤慧的,凡依能把青城治理的那么好,仕途一帆风顺,一半的功劳属于你。”
何敬芙得了赞扬,勉强露出一个笑容。
李晶晶故意问道:“爷爷,你知道芙姐姐用嫁妆银钱在青城各县都办了免费学堂的事?”
何庆、孔叶都通过官报知道白凡依在青城给百姓办了许多实事,这时才知道免费学堂是何敬芙用嫁妆办的。
“我听陛下说过此事。”李炳又把何敬芙的二女儿抱起来,一手抱一个根本不累,大步流星往厅里走去,笑道:“陛下还说,芙娘去北地,怎么都不想着回娘家瞧瞧,真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
何敬芙破涕为笑,道:“您别打趣我了。”
她不回长安,除去孩子太小,还有一个原因是穷得厉害。
皇室的外嫁女回一趟长安,就像她这样的,要给一大群的亲朋好友准备礼物。
北地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特产。她的银钱大都用在帮着白敬凡建设北地,买不起贵重的珠宝。
李炳道:“你写信问你爹娘年底回不回长安,若是回去,你就去长安跟她们团聚一起过年。这不比你去沪港近得多?”
白凡依点头,柔声道:“娘子,先生言之有理。到时我向朝廷呈折子,把你送到长安。”
等到晚上,李晶晶去了李炳的书房,正好白凡依刚离开不久。
“爷爷,瞧你做的好媒。哼!”
“我给他们做的媒好着呢。刚才凡依还一个劲的感激我这个大媒人。”
李晶晶讥讽道:“哦,银钱都是芙姐姐出的,名声都是他得了。芙姐姐老成这样,他被芙姐姐照顾的这般玉树临风,年青力壮。他当然感激你了!”
“凡依太耿直纯善。芙娘太顺着凡依,什么苦都闷在心里。”李炳苦笑,摇头道:“他们两口子爱民如子,可是没有这个能力。”
李晶晶坐在李炳的对面,微抬起下巴,道:“我以为你不知道呢!”
李炳缓缓道:“凡依的心思大多用在了政事上面,没有发现芙娘的变化。”
李晶晶瞪眼道:“你就直说他心粗不顾家不关心芙姐姐。”
她跟白凡依不熟悉,通过何敬焱对这个人的评价及今天的观察,看出他没有坏心思,心里也是只有何敬芙一个妻子,是以没有当面讥讽他,给他下脸子。
“凡依做为一城主官,公事非常的多,对家里怠慢了些,也是情有可原。”李炳干咳一声,道:“今个他喝了些酒,酒后吐真言,给我说了一些心里的迷茫。”
李晶晶冷哼一声,“可是说芙姐姐没有给他生儿子的事?”
她最讨厌本朝的男尊女卑,虽然生产力决定了地位,可是女人对家庭的付出丝毫不比男人少。
“他岂会在我面前说这个?”李炳面色古怪,低声道:“你不是有小药吗,给芙娘吃一粒,不就万事大吉了。”
李晶晶目光闪烁,不接李炳的话,道:“那他给你说什么了?”
“其中一件事就是用了芙娘嫁妆办免费学堂的事。”
李晶晶问道:“他怎么说的?”
“青城各县的免费学堂在创办时,收学生是有条件的,收得都是牺牲在战场烈士的遗孤,后来放宽了条件,收一些无家可归的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