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取名宝典
16921300000020

第20章 公司、产品、商标名(5)

这个名字起的匠心独具:在那里的大小餐桌玻璃板下,均压有文革时期有关知青的报道和材料,墙上挂着草帽、玉粘穗、军壶、脸盆绿挎包、红宝书等实物。还有著名的作家浩然书写的“老三界人家”,青春与热血、理想及事业,谁能坚持住?总之店内充满了回归气氛。这里人们可以对蹉跎岁月进行历史回顾,更可以激起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老三界越办越兴隆,全是得益于酒家的名字及其独特的经营方式。

21、雪碧

美国饮料名,驰名世界的饮料。

雪碧,这两字音译的特别好,音调富于变换,字型也比较优美。但它在香港市场上首次推出时并不叫“雪碧”,而是依译音取名为“士必利”,但久久未能形成热销的局面。后来营销人员发现香港人不喜欢它的名字。因为香港人认为,“士必利”就像“必势利”。营销人员恍然大悟,遂改名为“雪碧”,并配之以“晶晶亮,透心凉”的广告词,结果一举打开中国市场。该饮料在香港风靡一时。

22、索尼

这个公司的原名是日本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当初他们为了给新产的收音机取个名字,煞费苦心,翻字典,考察美国名品牌,最后敲定用“sonny”命名。但后来他们发现,在日语中,“sonny”这个词往往被读成“sohnnee”,而这个词的意思是赔钱,产品上市就赔钱,这便犯了商家大忌。后来其负责人查田昭夫反复琢磨,最后决定将“sonny”去掉“n”,变成sony。这个名字在任何语言和国家里都不含什么意思,不容易犯忌,并且这四个字母简单易记。更重要的是这个词发音响亮,琅琅上口。后来因产品驰名其企业也改名为sony(索尼),公司的所有产品都冠名以sony,从而使其冲出国门,走向世界。

23、万宝路(marlboro)

1847年菲利浦?莫里斯在伦敦邦德大街开办了烟草公司,推出几种名牌香烟,其中有一个品牌为marlboro(马尔特罗市)。1924年公司即将迁往里士满市。小菲利浦?莫里斯为设计出个新的香烟品牌,已在办公室想了一天,偶然一抬头,无意看见了在墙上挂着美国地图上的一个似曾相识的地名marlboro,恰好与公司畅销牌号同名,他一阵狂喜便选为新推出的香烟名称。

今天marlboro成为世界上最昂贵的香烟品牌,而它的中文译名更是令人叫绝“万宝路”“万宝禄”无论从字音、字形、字义都是一个绝佳好名。

24、天厨味精

20年代大上海,民族资本家吴蕴初针对日本“味四素”而为自己生产食物添加剂而起的名字。

当一般叫味素,但吴蕴初认为味道最佳的调剂应当叫味精。味精由植物蛋白组成,无油荤,当然吃素者欢迎,吃素的一般信佛,而佛在西天,美味佳肴,天上尽有,所以取名为“天上府厨”--天厨。而“天厨”又是玉帝的亲手御膳,不用问肯定是调剂高手。就字音而言这四个字阴阳升降,起伏错落都是很优美的。所以吴蕴初索性把厂名改成“上海天厨味精厂”,从此名声大震。

25、鄂尔多斯

我国内蒙古著名羊绒衫厂,驰名商标。

“鄂尔多斯”是蒙古语的译音,音译的非常巧妙。音调上很优美有居高临下之感。字型上更是潇洒飘逸。“鄂尔多斯”其汉语的意思是多个宫帐,后逐步演变成地理名称,特指黄河“几”字湾以南的大片高原。这个名称带有浓厚的民族地方特色,早已一百多年前就已在西方有此品牌的叫法。1988年内蒙古伊羊绒衫厂取得注册商标,为了它的外向性发展,特译成英文(“Erdos”)先后在好多国家注册并获得成功。在加上他的著名广告语“鄂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更是把品牌推向了世界名牌的行列。

26、红豆

它是江苏省第一家乡镇企业集团,即江苏红豆集团用于服装系列产品的品牌名称。

“红豆”这个名字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象征意义。原来太湖针织厂附近山上长一颗古红豆树,至今豆色殷红。再加上王维《红豆诗》于是其老总周耀庭意识到“红豆”作品牌名称商标的文化价值:“豆”是种子,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生存力、竞争力有奋发向上的精神;另外,“红豆”一词读起来琅琅上口,具有感情魅力,老年人视之为吉祥物,青年人视之为爱情的信使,海外侨胞则用之寄托乡情。这无疑是抓住了消费者的情感诉求点。另外用“红豆”作品牌对内表达全体职工的爱厂意识,对外表达了企业对消费者的一片爱心。

现在,红豆服装已跻身于中国服装十大名牌之列。

27、波音(Boeing)

世界最为著名的收音机制造巨头。

“波音”是波音公司的创办人威廉?爱德华。波音的姓氏。“波音”二字是英文Boeing的精妙的汉译。这个译名译得很巧;它充满了磅礴气势,洋溢着无尽动感、极富有震撼力,不由得不让人对波音公司所从事的蓝天白云的伟大事业浮想联翩。波音公司正是借助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始终以技术领先称霸世界。

28、海信

中国电器驰名品牌,亦是知名度提升最快、成长性最好、最年轻的品牌。

海信中文商标“海信”源于“海纳百川”“信诚无限”前者寓示广阔的胸禁,后者寓意以信立义。海信的英文商标“Hisense”是由英文“High”与“Sense”两词组合而成,前者是“高的”意思,后者是“感觉”之意。组合起来赋予“高品位的享受”“高科技的意识”的含义。而海信集团在这个商标的感召之下,秉承“敬人、敬业、创新、高效”的企业精神,争取成为国际知名企业集团。海信的中文名组合也十分讲究,语调协调,琅琅上口。

29、杜康酒

产在陕西白水、河南汝阳、伊川的白酒,三县都建有杜康酒厂,产品也都叫“杜康酒”。三县杜康酒皆有传说:陕西白水传说,该县康家卫村为杜康故乡,村东有大沟,名叫“杜康沟”,沟的起点有泉,名叫“杜康泉”。据说杜康当年就从这里取水酿酒;河南汝阳传说,当地有“杜康仙庄”,这里离东周的京都雒邑(今洛阳王城公园一带)不远,周朝有位天子喝了杜康酿的酒,心旷神怡,封杜康为“酒仙”,赐他酿酒的村庄为“杜康仙庄”。杜康酿酒名声上播天庭,被玉帝召上天酿造御酒。到晋代,杜康又奉旨下凡,在洛阳龙门山开了一爿酒店,身为王母娘娘酒童下凡为刘伶的酒仙,饮了杜康酒大醉三年;河南伊川传说,当地皇得地村为古时杜康酿酒处,村里有一眼古泉名上皇古泉,据说是杜康汲过水的泉。

30、金不换

浙江绍兴地方出产的一种毛笔。相传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有个叫卜鹤汀的人,在绍兴城内大街开了一家笔店,以自己的名字作店名。卜鹤汀笔庄还产一种名叫“本京水”的毛笔,书写小楷迅捷利落,绍兴书生都带它进京赴考。有一次,卜鹤汀想提高产品的身价,便将“本京水”改名为“金不换”,还在笔杆上加了“绍兴卜鹤汀双料金不换”的火烙印,从此真成了名产。

31、唐三彩原是女儿名

唐代盛行的三彩陶器如今简称唐三彩,当时主要用作随葬的明器,近年仿制的唐三彩多用于旅游纪念品,也作装饰、壁饰、壁画。相传,河南嵩山之阴青龙山下黄冶河两岸,自古多烧制白陶瓷的工匠。有一个年轻而技艺高超的工匠,名叫陶哥儿。有一天,他搭救了一位采药老人,老人将他的女儿三彩嫁与他为妻,留下药当作嫁妆。陶哥儿夫妻二人做了许多陶坯,由三彩蘸着药篓里的药物画上了美丽的花纹,烧出来,件件色彩斑斓。恰在这时,武则天驻驾青龙山下。见他们烧制的牛马能舞能动,就要将夫妻二人带回去做御用工匠,夫妻二人闻言,将两匹三彩马变大,一人骑一匹腾空而去。武则天传下圣旨,要黄冶河的陶瓷工烧制陶哥儿夫妻那样的器物。陶工们费了很大的力气,烧出来的也只有三个颜色,而且再也不能舞不能动了。武则天把这些陶瓷器也视为珍宝,只赐给一些有功的皇亲国戚,并且规定,赏赐给谁的彩陶,死后一定要随同陪葬。

32、一得阁

北京以产销墨汁闻名的老字号。相传清同治年间(1862-1874),举人谢松岱在会试中落第,深感在考场中研墨费事,着手改革墨块为墨汁。开始他用浸泡墨块的方法制墨汁,后来创造了直接制成墨汁的工艺。由于墨汁节省了研墨的时间,一问世便受到欢迎。谢松岱初时串街叫卖,打开销路后,于同治四年在琉璃厂开了只有一间阁楼的门市和作坊,自产自销墨汁。他为店铺自撰了一副对联:“一艺足供天下用;得法多自古人书。”又从上下联开头各取一字为字号,名“一得阁”。

33、天外天店名来历

“天外天”是杭州有名的菜馆,坐落在著名的灵隐风景区入口处。店前不远,横立着灵隐寺山门的红色照壁,上面刻有“咫尺西天”四个大字。离此不远的飞来峰上,又有一处名“一线天”的奇观。据说就因菜馆建在这两“天”之间,所以取名“天外天”。也有人解释说,照壁上写的“西天”仅在“咫尺”之距,菜馆和照壁既然横隔了一条林荫大道,当名就是“天外天”了。但也有人解释为人间的竞争:“天外天”的前身原叫“雅园”,为了压倒一个叫“山外山”的菜馆才改名叫“天外天”的。

34、天然居酒楼对联

“天然居”为北京从前的一处酒楼,酒楼对联传说为乾隆皇帝和纪昀合作。传说,乾隆皇帝有一次路过“天然居”,触景生情,脱口吟出一副对联的上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思忖良久,吟不妥下联,回宫令朝廷百官属对。群臣苦思冥索,仍旧无所应对。这时《四库全书》总编纂纪昀早已熟记在心,见群臣无言,上前对出下联:“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乾隆皇帝点头称绝。后来这副对联就挂在“天然居”酒楼。据说以后又有一位书生,认为纪昀的下联并非绝对,又自作了一个下联:“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

35、天香楼店名含诗意

“天香楼”是杭州经营正宗地方菜的老店,开创于清代光绪年间(1875-1908)。据说店主人受到西湖游客寻购杭州土特产,如绸缎织锦、龙井茶叶、山桃核、杭白菊、西湖藕粉、天竺筷儿等的启示,决心以经营杭州风味肴馔为特色,集杭州传统风味于一家。开店时,请一位书生拟店名,书生吟初唐著名诗人宋之问的诗句“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取店名为“天香楼”,店主非常满意,重赏书生。以后靠了美肴与美名,果然生意兴隆,成了人人向往的店名,杭州有谚谣唱道:“要划船西湖六码头,要吃菜杭州天香楼。”

36、长春堂

北京著名老字号药店,坐落在前门大街。元朝初年全真道“七真人”之一的山东栖霞县道人邱处机进北京白云观为道首,元太祖赐他“长春神仙”的称号。他的同乡山东招远县道人孙振兰慕名从他学道炼丹,后来当了云游道士,在北京城游街串巷为穷人看病,并创办了一处小药铺。到光绪十三年(1887)第三代道士孙崇善,将小药铺发展为大店铺,且以配制“避瘟散”闻名,为纪念“长春神仙”,取店名为“长春堂”。

37、永星斋饽饽铺

北京从前有名的点心店铺。相传,“永星斋”的创始人王芝亭,原在“毓盛斋”饽饽铺学徒。光绪初年,一场大火使“毓盛斋”化为灰烬。王芝亭利用自己学到的技术,集资开办了一处“永兴斋”饽饽铺,以后迁到齐化门外(即今朝阳门外),请翰林戴思溥写了“永星斋”的匾牌。据传,他改“永兴斋”为“永星斋”的用意是,天上有日、月、星三光,北京有日、月两坛,他要占住这个“星”字,以求发达兴旺。

38、百味斋

北京著名饭店。传说,这家饭店原名“蜜香居”。清代康熙皇帝有一次微服出访来到这家饭店,见堂倌叫卖“百味香”大包子。问起原由,店家相告,本店楼上经营高级饭菜,满汉官员和八旗子弟来此挥霍,吃不上几口就走了。他们把这些吃剩的荤素珍馐,分类加工,合理搭配,做成包子,不仅成本低,而且馅味鲜美,成了有名的“百味香”包子。康熙用私访得来的材料,写成了“一肴一馔当思物之维艰;微金毫银恒念来之不易”的对联,教育达官贵人和八旗子弟。同时御笔写下了“百味斋”三个大字,派人送给了蜜香居饭店。店主请人做了黑底金字的大匾,悬在店堂门楣正方,从此店号由“蜜香居”改成“百味斋”。

39、全聚德

北京著名饭店,以经营烤鸭为特色。创始人为杨寿山,字全仁,河北省冀县杨家寨人。清同治年间(1862-1874)到北京,先摆摊卖鸡鸭为生,同治三年,他买下一家杂货铺,用这处店址开设了挂炉铺,开始经营烤鸭。那家杂货铺字号叫“德聚全”,杨全仁将它颠倒过来,字号叫“全聚德”,取“以德聚全,以德取财”的意思。同时,改为“全聚德”,字号中又含了他名字中的“全”字,又有“以全聚德,财源茂盛”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