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保持良好的情绪与情感(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
16922100000002

第2章 情绪与情感概述(2)

任何涉及到人生目标的学说,尤其是那些涉及到人生终极目标的学说都无法回避对快乐的探讨。大多数的宗教都将快乐看成是人们精神追求的一种境界,甚至将快乐看成是人们在死亡之后才能够达到的境界,人活在世上的时候只有痛苦和烦恼,因而便去寻求一种精神上的慰藉。这种宗教观点虽然不是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有时候也的确能为那些身心受到创伤的人提供安慰。现代的科学则将快乐放置于人生的追求之中,将快乐看成是人们在成功之后的一种必然结果。快乐是人生永恒的说不尽的话题,同时,快乐也常常成为人生追求中一个比较危险的误区。具有正确世界观、精神境界的人在追求快乐之时,能够以一种冷静的眼光和博大的胸怀去看待快乐,不会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思想品质低下、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的人则往往会在追求快乐的路途上误入歧道,不仅不会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快乐,而且还会损害别人的快乐。青少年朋友更应当明白这一点,自己的快乐是不是正当的、是不是健康的,需要每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活中细细体味,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快乐就去损害他人的利益,更不能够去追求那种低级趣味的快乐。

2、愤怒

愤怒是一种体内能量的聚集与渲泄。

从理论上讲,愤怒是由于他人或者他事的妨碍,自己的目的不能够实现,从而使内心的紧张与压抑长期聚集起来而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愤怒的主要起因是由于外界事物的干扰妨碍了自己追求目标,不是由于自身感到不安全、不稳定,而是明显地受到了羞辱和挑衅。

例如:

某文化出版公司的王经理在参加一个宴会之时,主持晚会的黄所长依仗自己是东城区某个派出所的所长,在介绍王经理之时,故意以一种轻蔑的口吻、一种带有侮辱性的口气去贬低王经理,以此来表明自己对王经理的不屑。由于两人在前一段时间刚刚有过一次业务上的小冲突,王经理感到十分愤怒,他并没有把黄所长的职业特色、在东城区的势力放在眼里,他明显地感到自己的自尊受到了羞辱,真是难以忍下这口气,因此一怒而起。王经理的愤怒并非是由于感到不安全,而是由于自己的尊严受到了彻底的挑战。不安全与不稳定通常会让一个人产生害怕或者恐惧的心理。

根据强度的不同,愤怒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从微愠到狂怒的产生一般要经历一个从弱到强的过程:微愠愤怒大怒暴怒狂怒。愤怒的发生程度与对妨碍物的意识程度呈现正比关系。假如一个人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人或者什么事在干扰自己、妨碍自己,在阻止自己去实现自身所追求的目标,那么,愤怒一般不会明显地表现出来,怒气往往会郁积在心中,有时也会出现迁怒现象。由于不知道什么力量在作怪,因而会产生移情现象。移情性也是情绪的一个重要特征,移情的重要功能就是使人们在此处抑制的情绪,在另外一个地方表现出来。迁怒就是移情的一种重要形式。当然,迁怒虽然有助于一个人的身心健康,但却存在着极大的不合理性,至少不符合人际交往中的公平性原则。

假如一个人十分清楚地意识到是什么人、什么事在妨碍自己去达到预定目的,去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而且知道这种妨碍物并不合理甚至还带有一定的恶意,那么,愤怒也就骤然而至了,并且往往还会对妨碍物表现出攻击性的行为。

易于愤怒是青少年的一个重要特征,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一遇到什么对自己不顺心的事往往表现得过于激烈。在现代文明社会之中,经常地表现出愤怒之情会被认为是缺乏教养、不够明智,而且也不利于搞好人际关系,营造一个和谐、优雅的交往环境。说得再严重一点,愤怒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会带来极大的伤害。

当然,这并不意味我们就去做一个老好人,做一个好好先生。为了维护他人的正当利益拍案而起,这样的愤怒是一种正义感,我们的社会非常需要这种维护正义的举动;自己受到不合理的羞辱而愤怒,那是在捍卫做人的尊严。此种情况之下,愤怒不仅仅是对个人权利、尊严的坚决维护,更是一种能力的反映,否则,会给人一种十分无能的印象。

3、恐惧

从理论上讲,恐惧是企图摆脱或者逃避某种危险情景之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恐惧通常会让一个人惊慌失措。

引起恐惧的真正原因是由于缺乏处理危险情境的能力。例如,一条凶狗叫声和伸长的舌头都会让一个小孩感到恐惧,因为小孩缺乏对付凶狗的能力。假如凶狗向他迎面扑来,那就更会让他惊恐万分了。引起恐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对付危险情景的手段。例如,当地震突然来临之时,即使一个人非常有能力,也不一定会找到适当的方法去对付这种天灾。房屋的倒塌会将任何人置于非常危险的情景,逃生的欲望往往会伴随着巨大的恐惧将人们淹没在无边的黑暗之中。这种恐惧之心就是由于我们不知道用什么办法击退威胁而造成的。

当然,尽管恐惧如此地捉摸不定,却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当人们对危险的情景有所适应之后,或者学会了如何应付危险情景的方法之后,恐惧就不会光临了。

由于每个人的社会经验、个性和实践经历的不同,人们在对付危险情景时的方法也就有所不同,危险情景所引起的反应自然也就不同。同样是面临死亡的威胁,有的人能够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有的人却手脚颤抖、不知所措。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种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曾经激励着无数的革命先烈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赴汤蹈火、战斗不止。

但是,对一个叛徒而言,死亡则成为他们生命之中最恐惧的情景,叛徒们往往会为了生存而卖国求荣、低三下四、甘当走狗。

4、悲哀

人们在丢失某种东西之时,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种失落;在失去自己心爱的人、物之后,悲哀也就会袭上心头。自己的理想或者愿望在破灭之时,也会产生悲哀的情绪体验。

悲哀的程度取决于自己所丧失的对象的重要性与价值。例如,丧失亲人的痛苦会给人带来极大的悲哀,这种悲哀可以用哭天喊地、撕心裂肺来形容。丢失钱财、遗失一件珍贵的物品也会给人们带来悲哀,这种悲哀所掀起的心头波澜则要微弱得多。

悲哀在强度上也有一定的差异,从失望到哀痛一般要经历这么一个过程:失望遗憾难过悲伤哀痛。期中考试成绩的不理想会让你感到失望,你会觉得自己本来不应该是这么差的水平;假如在高考中你名落孙山,你一定会非常遗憾,甚至难过、悲伤;如果你的爷爷或奶奶由于得了重病而不幸去世,你一定会感到哀痛。

(二)情绪的基本状态

根据人们对某种事件或者某种情景的反应,最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四种:心境、应激、激情与挫折。

1.平静的心境状态

心境是一种比较平静而且十分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极强的渗透性与稳定性,对某一特定事物的体验不是心境,心境是以同样的态度来对待和体验一切事物。

心境对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学习状态和健康状况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因为心境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发生作用。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心境能够增强我们的信心,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从而提高我们的身心健康水平。

乐观的心境能够使我们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以一种健康和谐的眼神去审视我们自己的生活。

然而,消极悲观的心境不仅不能够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丧失信心与希望,使人们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焦虑的状态之中。更为可怕地是,长此以往,会使一个人丧失体验幸福与快乐的能力。

心境在持续的时间上有很大的差别,根据每个人个性特点的不同以及引起心境的客观环境条件的不同,有的心境可能只持续几个小时便烟消云散,有的心境则可能要持续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例如,一个性格内向、气质抑郁的人会因为自己丢失了一只小猫而一连悲伤几个月,而一个性格外向、多血质气质的人也许为此仅仅悲伤几个星期甚至几天。

在一般情况下,重大的事件所引起的心境通常具有较长的持续时间。不管一个人的性格是如何地外向,失去亲人的痛苦会让他产生较长的郁闷心境;不管一个人的性格是如何地内向,金榜题名的喜悦会让他产生较长的愉快心境。

2.突然性的应激状态

应激的情绪体验通常产生于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之中,这种刺激一般是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的,是突然出现的一种紧急状态。人们针对这种紧急状态所采取的适应性反应就是应激。

应激在某种意义上,还能够使一个人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勇气和毅力;应激也能够使一个人的灵感不期而至,发挥出更大的创造性。

例如,在跳伞的过程中,降落伞突然发生故障,此时的跳伞员就处于一种应激状态,身心虽然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中,但头脑与心智却非常清晰,往往能集中精力与智慧,动员自己的全部力量化险为夷。

当人处于应激的状态时,机体通常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物性反应。例如,人们肌肉的紧张度会提高,血压会升高,心跳的速度会加快,呼吸变得急促,人身上的腺体活动也会随之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一个处于应激状态的人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关于应激状态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一个叫做汉斯·塞内的加拿大学者将人们在应激状态之中所产生的生物性反应称之为适应综合征,并且将这种适应综合征分为三个阶段:

(1)动员阶段

当外界的意外刺激突然出现之时,人们会通过自身的生理变化来唤起人体的各种机能,以此来调节身体的各个生命系统,从而使人进入一种适应性的防御机制之中。

(2)阻抗阶段

阻抗阶段的到来,意味着个体身上要产生一系列的具体变化与反应,例如,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血糖增加。此时此刻,人体的各种潜能逐步被激发出来。

(3)衰竭阶段

外界的紧张刺激在衰竭阶段里并没有减弱,但是,由于阻抗阶段的高度内耗,人体的适应能力与变化能力大大地降低,甚至被自身的防御力量所击伤,从而导致一些适应性疾病的出现。衰竭阶段是应激状态的一种正常结果。

3.强烈性的激情状态

激情往往是一种暴发性的、强烈的情绪状态,持续的时间一般比较短促。激情通常由对个人非常有意义的事件所引起,对个人不太重要或者普通的事件通常不会引起激情。例如,期中考试夺得头名固然令人欣喜,但一般不会引起激情状态,而高考一举命中则会引起激情。

没有获得奖学金、丢失了一点钱、上学途中突然下起了大雨,一般都不会让人进入激情状态。但是,一旦名落孙山、亲人突然离去、黑夜中遇到一只狼则会带来激情状态。

激情的出现,通常会伴随一定的生理变化和一些明显的外部动作。例如,人在狂喜之时,通常眉飞色舞、手舞足蹈,甚至还会指手画脚、狂蹦乱跳。人在暴怒之时,通常会咬牙切齿、双拳紧握、双臂猛舞,有人甚至会双目怒视、怒发冲冠。当人们处于极度恐惧、极度悲痛的激情状态之时,还可能会出现言语紊乱、精神衰竭的现象。为什么会产生乐极生悲、在忧郁中死去的情况呢?这与激情状态所引起的生理变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拥有激情虽然不一定是坏事,但是,不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激情状态则一定是坏事。在激情状态下,人们的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都会受到抑制,认识活动的范围也会缩小,自我控制的能力也会随之减弱,在这种情况之下,人往往会丧失一部分理智,情绪的成分变得十分浓厚,甚至还会做出一些鲁莽、不负责任的举动。善于控制自己的激情越来越成为青少年朋友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有道是“三思而后行”,万万不可因为一时的感情冲动而不顾及结果,这不仅会给自己带来伤害,更会给别人带来损害。要想控制自己的激情,就一定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也要注意加强自身的修养。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以一时的感情冲动为借口,将自己的不良行为定性为情绪上的失控,这是十分不正确的。无数的研究与事实证明,人完全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激情状态,也能够有意识地去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激情状态。任何人在激情状态下的失控行为,都应当而且必须由自己承担责任,这在法律上也是这样认定的。

4.失意性的挫折状态

挫折是指一个人在实现某种目标的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到干扰与妨碍,致使目标不能实现之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任何人在追求理想、实现预定目标的路途中,并非总是一帆风顺的,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挫折,成功了当然可以兴高采烈,失败了也不必丧失信心,灰心丧气。有道是“吃一堑,长一智”,失败往往是成功之母。引起挫折的原因可以分为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

外部的客观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界方面的原因与社会方面的原因。自然环境方面的因素一般包括天灾、环境污染、生老病死等;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一般包括政治上受到的压抑,经济上的不合理待遇,与领导或者与同事的关系紧张,自己的人身受到攻击或者不公正的评价。

内部的主观因素,包括所有的由于个人的条件限制而无法达到目的的情形。例如:体型、容貌有生理上的缺陷;个人的能力水平不高,不能完成预定任务;个人的人格有缺陷;个人的自我评价与自我意识出现障碍,有时评价过高,产生自傲心理,有时评价过低,产生自卑心理;由于遇到嘲讽、攻击、危险之时所产生的内心恐慌等,这些都属于引起挫折的内部原因。

同样是一个逆境、一个挫折情境,有的人会产生挫折心理,有的人却不会产生挫折心理,这与人们对挫折的容忍力息息相关。挫折的容忍力是指人们对付打击、对抗失败的能力。在千丝万缕的生活情境之中,随时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挫折,有的挫折时间短促,有的挫折时间持续得比较长久,有的挫折十分强烈,有的挫折则十分轻微。人们在遭遇挫折与困难之时,所产生的反应有较大的差异性。某种障碍或某种打击对这个人来说,关系重大,也许会使他一连几个月都抬不起头;而对另一个人来说,或许根本就无关紧要,丝毫也不会对他造成伤害。当然,如果是一个十分沉重的打击,或者有许多严重的失败与事故接踵而来,可能对任何人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为祸不单行,对谁而言,都是一个十分沉重的心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