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之夜,我翘首仰望。
明镜般的月亮悬在天空中,如水的清辉静静地倾泻在这一片大地上,我陶醉在这溶溶的月色中,顿时觉得心旷神怡。望着深蓝色的天字,我不禁遐思翩翩。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赏月抒情,对月咏唱!李白举杯邀明月,苏轼把酒问青天。在万籁俱寂的夜晚,独自一人,蓦然发觉头顶一轮明月射照着无边的大地,心中惦念着远方的亲人,渺远而缠绵的乡思便油然而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静夜思》,寥寥二十个字,却拨动多少游子的思乡之情!
人类赞美月亮的倩影,可是月亮的面孔却是冷冰冰的。“一层轻盈透明的棉絮的东西盖住了月亮……”这是法国人莫泊桑笔下的月。
于是,西方人便开始续写“赞月诗作”。20世纪60年代的一天,一个撼天动地的声音从月球上发出:“人类登上了月球!”美国人阿姆斯特朗左脚先踏上了月面,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最初的足迹。他说:“对于我个人来说,我只是迈出了一小步;对于人类来说,这却是一大步。”这不是诗吗?这是人类征服月球的史诗,它盖过了李白、苏轼的名篇,将永远被刻在人类光辉的史册上。
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以月光为灯,攻读月下,从月上树梢到月居中天,他潜心读书。当他抬头望月的时候,已弄不清自己随月光走了多少路了。他没有工夫去赞美月,可是谁能说他不爱月?
“我们不能再望月遐思了!”我猛然醒悟。
我立即打开灯,认真攻读起来。明亮的灯光射到窗外,宁静的月光曲中又增添了一个跳动的音符,一首奋斗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