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话说中国——古代陶瓷
16922800000015

第15章 汝窑陶瓷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汝窑陶瓷。据说北宋时人以定窑白瓷芒口、不够完美为缘由,在河南省临汝县创建了青瓷窑,宋时隶属汝州,故名“汝窑”。在北宋后期元祜至崇宁间20多年里汝窑为宫廷烧制很多御用青瓷器。

1986年在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发现汝窑窑址,并出土了供宫廷使用的完整瓷器22件,由此揭开了我国陶瓷史上的汝窑窑址之谜。宋时宝丰县属汝州管辖,按传统的命名法,窑以州名,汝窑之名由此而得,此地正是历来被誉为宋代五大名窑的“汝、官、哥、钧、定”中位列首位的汝窑。

汝窑玉壶春瓶

北宋晚期,为满足宫廷的特殊需要,汝窑专门烧造高档瓷器,由此对汝窑的有两种不同的概念:一是从广义的角度看,汝窑原为古汝州所辖的宝丰、临汝、鲁山、郏县等县所烧造的青瓷器物的统称;二是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指专门烧造御用瓷器的汝官窑。汝官窑烧造的时间,从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至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开始,终于宣和(1119—1125年)末年,兴盛的时间大约有40年。

汝窑青瓷以淡淡的天青色的釉色而著名。从北京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为数不多的几件汝窑器物来看,它们的色调变化不大,不离天青基调,仿佛雨过初晴后的明朗天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南宋周辉《清波杂志》中曾提到:“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玛瑙这种贵重的釉料对汝窑青瓷天青色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汝窑笔洗

汝窑天青色在色彩上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既有蓝色之冷,又有绿色之温,是一种冷温适中、文静和谐的色调。

以汝窑为代表的官窑器物的素朴、高雅反映了宋瓷和唐瓷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

你们了解流传至今的汝窑三足樽吗?

樽仿汉铜樽形式烧制。直口平底,口、底尺寸相若。樽外口及足上各凸起弦纹两道,中部凸起弦纹三道,下承以三足。底部有五个小支钉痕,里外皆施釉。器型规整,仿古逼真,釉面穿插错落有致的开片,釉色莹润光洁,浓淡对比自然,富于变化。在传世的汝窑器中是一件较为稀少的珍品。这件樽为天青色釉,天青在色彩上介乎绿色和蓝色之间。汝窑樽的釉色蓝而不艳,灰而不暗,青而不翠,给人以玉石之感。釉面的开片则是由于胎和釉的膨胀系数不同而产生的一种烧成现象。汝窑瓷器均用支钉支烧,器底有小如芝麻的支钉痕,这是鉴定汝瓷的重要依据之一。

你们了解汝窑洗吗?

汝窑洗为敞口,洗心坦平,圈足外撇,裹足支烧,足底有三个支钉痕,特别是在器底篆刻一个“乙”字,是乾隆时划分瓷器等级时所刻。由于汝窑用玛瑙作釉的原料。对产生特殊的色泽有一定作用,从而形成了釉面色泽莹润,釉如凝脂的特点。这使汝窑超出其他名窑,在宋代成为独步一时的瓷中极品。

大开眼界

北宋末年,金人南侵,北宋灭亡。宋皇南迁至临安后,仍在郊坛下设官窑烧造瓷器,史称南宋官窑,当然,南宋官窑更直接受到北宋官窑的影响,其中部分来自北方的制瓷匠师。随着北宋南迁到达临安,制瓷匠师也将原有的汝瓷与北宋官窑的烧造技术带到了南方,加上当地制瓷原料和条件,使南宋官窑更加兴旺发达起来。所以,北宋汝窑、汴京官窑与南宋官窑,不仅一脉相承,而且各有千秋,并有发展与创新。由于汝窑以玛瑙为釉,形成特殊色泽,还以香灰胎满釉裹足支烧,为其他窑所不及,更受到北宋皇宫的偏爱与赞赏,因而有“名瓷之首,汝窑为魁”的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