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话说中国——古代陶瓷
16922800000021

第21章 磁州窑白釉黑花瓷

现在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磁州窑白釉黑花瓷。磁州窑系是宋元时期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在今河北磁县观台镇附近和邯郸彭城镇附近的东艾口村和冶子村一带,由于在宋代时属磁州,故此得名。

磁州窑剔花梅瓶

磁州窑器物有比较丰富的釉色,以白釉最为驰名,其他的还有黑釉、酱釉、绿釉。

磁州窑的白釉黑花器最为著名,它是指彩料是当地所产的斑化石,敷一层化妆土在成型坯体上,然后在上面绘制各种不同的纹样,施釉后烧成的器物黑白对比鲜明,富有强烈、明快的装饰效果。在装饰上主要采用黑白对比的方法,其中以画花、剔花及珍珠地最为盛行。画花系以当地所产的花斑石为绘料,在白色的釉地上画出黑色的花纹,开创白地黑花釉下彩绘陶瓷制品的装饰先河。在黑白两个极端之间,取材和构成上不大采用适合纹样,也很少使用规矩的几何图案,而是代之以生动多姿的鱼虫鸟兽和枝叶并茂的折枝花,还有风俗小品和人物故事。它们均依器型的需要,有矩无束地组织在器物之上,以骨法用笔的技巧处理这些素材,使之既有装饰特色,又有给画的写意特点。

白釉黑花虎形枕

白釉黑花为主的特色一直延续到金代的磁州窑,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上海博物馆所藏白釉黑花虎形枕,枕面双雁高飞,水泽旁停留一喜鹊,下面有一丛水草。此枕猛虎伏卧的姿态,好像随时准备一跃而起扑向猎物,以猛虎为造型含有驱魔避邪的心理寄托。“大定二年六月六日口家造”的铭款写在枕的底部。

你们知道化妆土吗?

化妆土是美化胎色的一种方法。为弥补瓷胎色泽的影响,在胎胚上敷一层白色瓷土,使胎面光滑洁白,用以提高釉的呈色,此法所用瓷土即称化妆土。化妆土始于西晋时浙江婺州窑的青瓷,隋唐两代北方白瓷广泛采用,宋代磁州窑系瓷器使用也很普遍。

你们知道瓷器中的剔花吗?

剔花是瓷器的一种装饰技法。在划出花纹的瓷坯上,将花纹以外的部分剔除,使花纹凸起,故名。始于宋代北方磁州窑系,以褐地白花最具特色。金元时期山西地区瓷窑亦颇流行,黑釉剔花独具一格。白釉剔花梅瓶所采用的装饰技法就是剔花,它出土于河南省汤阴县,瓶高34厘米、口径6厘米、腹围65厘米,体略呈橄榄形,腹部饰剔花缠枝牡丹纹,肩部与腹下部刻菊瓣纹。花纹处施白釉,余皆露褐色胎质。

大开眼界

磁州窑的胎体使用的是当地一种比较特殊的高岭土,结构较疏松,淘炼不细,颗粒粗,常有未烧透的孔隙和铁质斑点,含铝量较高,另外原料中含铁、钛等着色杂质高,胎色呈灰白或灰褐色。主要有青土、白碱、缸土、笼土、黄土(黑药土)、紫木节、紫砂土、耐火粘土、水冶长石等。磁州窑瓷器的胎质有两种,一是胎质坚细,呈灰白色。另一种是胎质粗松,呈红褐色。器物拿在手里感觉不是很重,而民国及近代仿品普遍是坚硬偏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