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话说中国——古代陶瓷
16922800000005

第5章 屈家岭陶瓷文化

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屈家岭陶瓷文化。屈家岭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1954年发现于湖北京山屈家岭。这里发现的陶瓷以薄如蛋壳的小型彩陶器、彩陶纺轮和长颈圈足壶、高圈足豆为特征。

屈家岭文化主要分布于江汉平原。据碳十四测定,屈家岭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750—前2650年。在四川巫山大溪文化遗址也发现了个别屈家岭文化的典型器高圈足杯碎片。

屈家岭陶瓷

屈家岭陶瓷文化分为早、晚两大时期。早期有斧、锛、凿和穿孔石耜等器,磨制一般比较粗糙。黑陶多,灰陶次之,黄陶和红陶较少。陶器表面多数为素面磨光。

屈家岭文化的陶器多为手制,少量轮修,但快轮制陶已普及。器表光洁,似经过打磨。陶系以泥制为主,夹砂陶较少,陶色以灰色为主,黑色次之,另有少量红陶及橘黄色陶。陶器大部分素面,少量饰以弦纹、篮纹、瓦棱纹及镂空装饰。彩陶的绘制方法有特点,作笔有浓有淡,不讲究线条,里外皆施彩。陶衣有红、白等色,施加陶衣后用黑色或赭色彩绘出带形纹、网格纹、圆点纹和弧三角纹。另有较多的彩陶纺轮,其横截面有椭圆形、长条形等,纺轮上先施米黄色陶衣,然后彩绘出漩涡纹、平行线纹、同心圆纹、卵点纹和短弧线纹。

灰陶剔刺纹豆器型有高圈足杯、三足杯、圈足碗、长颈圈足壶、折盘豆、盂、扁凿形足鼎、甑、釜、缸等,蛋壳彩陶杯、碗最富代表性。屈家岭文化的陶器圈足器发达,三足器较多,平底器较少,不见圜底器,器形有罐形鼎、高领罐、高圈足杯、薄胎杯、壶形器等。

你们对红陶了解吗?

红陶是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一种。因黏土里含有铁的成分,焙烧时氧化成三氧化二铁,陶器就呈现土红、砖红或红褐色,故此得名。红陶有夹砂陶和泥质陶两种,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手制陶器,以夹砂粗红陶为主。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马家浜文化、甘肃仰韶文化的马家窑类型、大溪文化以及东南地区的山背文化等都以红陶为主。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中,红陶一般不占主要地位,如山东的龙山文化、中原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石峡文化等。由于新石器时代的陶窑建造不够完备,烧制过程中不能严格控制气温,致使出现杂色陶器,红陶往往和红褐色陶同时出现。红陶的使用延续整个新石器时代,但进入夏、商时代后,就逐渐衰落了。

你们知道黑陶是由谁发现的吗?

1928年,我国著名考古学者吴金鼎先生,在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的考古中,发现了一种前所未见的史前遗存,即色泽漆黑光亮、薄如蛋壳的黑陶,它是黄河中游原始文化的代表作。通过这次发现,学界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黑陶文化以首次发掘遗址所在地命名为龙山文化,同时学界还将黑陶的制作工艺诠释破译出来。

大开眼界

彩绘陶是烧成以后画上彩的陶器,又称烧后彩绘陶。与在陶坯上画彩,彩料和坯体压磨在一起、经高温焙烧而成的彩陶不同,彩绘陶的花纹受潮或经水容易脱落。在我国,彩绘陶在大汶口文化等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就开始生产,花纹的颜色是红色、黄色和白色,花纹有弦纹、带纹、大圆点纹、弧线纹等。进入文明时代后彩陶衰退,彩绘陶继续存在,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隋唐等时期都有生产,常以白粉打底,上绘当时流行的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