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青春,有点痛
16931800000022

第22章 半粒种子也有春天(3)

水到绝处是飞瀑

他出生在北大荒一个知青家庭,从小父母离异。初三那年,新年气氛对他而言并不喜庆——劣质爆竹炸瞎了其左眼,右手食指也断了一截。接着,新学年校园里不见了昔日他那活蹦乱跳的身影。

带着辍学的苦痛和青春期的迷惘,他成为鞋厂的一名扣底工人。每天坐在炽热的烤箱前,刺鼻的橡胶味熏得他眼泪直流。受过伤的眼睛很快发炎,视力大幅下降。由于身子弱,他还时常感到头晕、胸闷,有回竟晕倒在压塑机旁,幸亏工友及时发现,将其送到医院才脱离危险……

幸运的是,他并没有一直萎靡不振,继而流于平庸。凭着灵活的脑袋和平日里的虚心好学,他很快偷偷掌握了全套技术。几年后,他自立门户,开了家小作坊。过硬的技术加上连日里的辛勤操劳,小工厂运作良好。没出三个月,他就初尝到甜头——赚了整整八万元。但好景不长,后来者纷纷效仿,一哄而上,生意遭到了极大的冲击。再后来,环保、工商等部门不断介入,完备手续,停产整改……在这样的悄无声息中,他苦心经营的家当一下子成了泡影。

他不得不另谋出路,之后,在批发市场做起了生意。年底,他从浙江订了一大批挂历和年画。财富美梦做得正酣,没想到,老天爷跟他开了个玩笑:货到达后,当地突降暴雨,几万份印刷品没来得及运进仓库,便湿了个通透。最终,大把的投入和发财美梦一齐埋进了废品站。

接下来的一切可想而知,债主不断上门逼债。他卖光了家具、电器等所有值钱的东西。但对于十几万元的外债来说,这只是杯水车薪。无奈地咬咬牙,他把80平方米的房子也拱手让人了,携妻牵子搬进了出租屋。几经辗转,最终,一家三口住进了郊区的一间阴暗潮湿的土屋中。

那段艰难而漫长的岁月里,他的生活起起落落,仿佛一只漂泊不定的小船,时时面临着惊涛覆舟的恐惧、无奈与彷徨。三口之家仅仅依靠妻子微薄的收入来支撑着。贫贱夫妻百事哀,夫妻间时不时地会发生一些争执。“假如你不是这么穷,我一定会和你离婚!”妻子字字含泪带血。早被生活麻木的他,第一次落下泪来,继而涕泪纵横。泪光朦胧中,患难与共的妻子日益憔悴,女儿尚在襁褓中,嗷嗷待哺……一切像刀子剜着他的心。

第二天天没亮,他就四处去找各种体力活儿干。炎炎烈日下,他蹬三轮车给人送货。一车货800斤,只能拉着慢慢走,上桥时还得雇个“小套”。一天下来,整个人累得快散架。早已顾不上这些,他匆匆收拾一下,还得赶往夜市卖衣服,凌晨一两点时,才收摊往回赶。午夜的大街,空荡寂寥,唯有落寞的他和昏黄的灯影。这个时候,人最容易观照自己的内心,忽然,他胸中沸腾着那日渐模糊的梦想。

辗转反侧,彻夜未眠。鸡鸣三更时,他重拾了少年时代的文学梦。此时,妻儿睡得正酣,均匀的呼吸衬托着深夜的静谧。沉思良久,他饱蘸真情,写了一首精致的小诗。此后的每天,夜阑人静时,他便悄悄起来爬格子。“记下自己的故事和感想,我只是想写。写一个是一个,不写便什么都没有……”这种信念一直贯穿那年的酷暑和严冬。终于,黑暗无奈地向他敞开了一道出口。冰雪消融的初春,他收到了杂志社的样刊和36元稿费,兴奋得快跳上了天。那一刻,他虽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怎样,但他已确定了一生的方向。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的文章开遍了大大小小的报刊,犹如满山遍野的野花般绚烂。渐渐地,他在全国撰稿圈中有了点名气,时常应邀前往各大城市参加笔会;接着出版了自己的处女作;再后来,名声越来越大,惹得《读者》《家庭》《华西都市报》等大牌报刊与之签约……时至如今,他成了一名专职作家和记者,醉心于采访和写稿中,心满意足地经营着自己的文字梦。

他是我的一位文友,一位从黑暗中重重突围的人生斗士,一位令我深深景仰的师长前辈。回首过往,他微笑而坚定地告诉我,水到绝处是飞瀑。

他说,人生就像一湾山泉,蜿蜒的沟涧一步步把它引向峭崖。走投无路的绝境和起伏跌宕的落差面前,有一种人会被摔得粉身碎骨,而另一种人则能创造出飞烟溅雾、急流千尺的辉煌与壮美。

失败是一块垫脚石??

上世纪60年代,在美国密歇根州有个名叫汤姆?莫纳根的小伙子,他一心想要创造自己的事业,就向哥哥借了点钱,经营起了一家规模非常小的比萨饼店。

莫纳根的饼店规模虽小,但是琐事却不少,他一个人承担下了所有的工作,稍微来点生意就会让他手忙脚乱,这使人们对他的店失去了兴趣,生意一天比一天糟糕。为了改变困境,他找到了一个提供免费家庭送餐服务的人,两人合伙开了三家饼店。莫纳根省吃俭用、不断工作,经营上虽然变得更顺利了,但他的合伙人却挥霍无度,不断地抽取资金用来买车买房,不到两年时间,他们破产了,莫纳根莫名其妙地要承担7.5万美元债务。

莫纳根几乎失去了所有的东西,他找到了债主,请求债主让他继续经营下去,莫纳根还拿出了详细的偿还计划,并承诺代替合伙人还清每一分欠款,因为如果不这样做,莫纳根就会彻底失去比萨店,他要还债就困难了!

债主同意了他的提议,让他继续经营饼店,莫纳根勤勤恳恳地努力了几年,终于还清了所有债务,而且还赚了5万美元利润,他重新拥有了这家其实已经失去了的比萨饼店,可是好景不长,几个月后的一次,一场大火烧毁了整个饼店,让莫纳根损失了近15万美元,而保险公司却只支付给他1.3万美元。

莫纳根眼看就要破产了,但他还是没有放弃,莫纳根尽量削减开支,把车子也卖掉了,想尽一切办法用来弥补火灾造成的损失。经过努力,莫纳根重新恢复了比萨饼的经营,此后他做事万分小心,以防再次发生火灾。几年后,莫纳根居然又赚到了不少钱。

1967年夏天,莫纳根经过筹备,开始开设授权专营店,那时候他的比萨店在密歇根州已经有了一些小名气,加盟者非常多,短短一年半的时间,他就开设了24家专营店,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因为扩张太快,莫纳根出现了资金短缺,整个比萨连锁店都陷入了财政危机,他又一次走到了破产的边缘。

莫纳根在万般无奈下,只能继续寻找合作伙伴来帮助自己,后来一个对扭亏为盈非常有经验的人加入了进来,但是他要求得到所有控制权,莫纳根可以继续做总裁,但没有任何权力。莫纳根为了避免留下破产的档案记录,只能答应了他。接下来,合伙人关闭了一些不赢利的店铺,裁减了一些人员并清算了剩余资产,可是一年时间都没到,那名合伙人就因为觉得“有难度”而退出了。

莫纳根重新接管了自己的比萨店,他请求债权人和银行给他一段时间将生意恢复起来,并保证偿还所有债务,大家看他诚恳,就答应给他机会,在之后的9年里,莫纳根缓慢地恢复着生意,偿还着一笔笔债务。他兢兢业业地经营着比萨店,直到第十个年头,莫纳根创新出一种比萨饼的制作方式,可以在30分钟内将一个美味而滚烫的比萨饼送至顾客家中,从而创造了无可比拟的声誉,生意这才开始步入正轨,直至成为美国餐饮界的不倒翁——美国达美乐比萨连锁机构,而莫纳根本人也以占公司97%股份的财产成为美国最富有的企业家之一,达到了成功的巅峰!

“我这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我其实拥有无数的理由和借口来解释自己的失败并放弃努力,但是我没有这么做!”每次谈起自己的成就,如今已经年过7旬的莫纳根总会这样感叹,“因为我觉得所有的挫折和失败都只是一块垫脚石,只要我自己不放弃,它们不但不会让我摔倒,还会让我站得更高!”

如果伊安会说话

在伦敦的一家酒店门前,三十四岁的伊安正在签名售书,排队等着买书的人站了半条街。作为新近崛起的畅销书作家,伊安的新书引起众多人的关注。忽然有人大声说:“伊安,如果你会说话,将会有更大的成就!”并给他传过来一张写着这句话的纸片。

伊安微笑着看了看他的读者,心中却涌起了波澜。他出生在一个乡村农场,父亲身为农场主,对牛马之道极其精通。在父亲的影响下,伊安从小就熟知每种牲畜的生活习性。每天的清晨或傍晚,他都能听见父亲响亮的嗓门在催促牲畜出圈或归栏。父亲不止一次告诉过他,放养这么多的牲畜,没有宏亮的声音是不行的,如果单靠两条腿去追赶它们,非累死不可。

小小的伊安很快得了父亲的真传,那些牛羊什么的在他的召唤中纷纷归来,这让他极为自得,连父亲都夸他有天份,并欣慰后继有人。可在伊安十二岁那年,一场重病袭击了他,由于服一种药物过量,他的声带被烧坏了,从此,他便告别了引以为豪的声音。有很长一段日子,伊安都处于极消沉的一种状态中,特别是一听到父亲召唤牲畜的声音,他的心便会沉重无比。他不敢去想父亲的失望,常常坐在日落时的农场高冈上,直到夜幕长垂。

一个偶然的机会,伊安在父亲的房里看到了一些有关牲畜方面知识的书,百无聊赖之际,他便拿了一本翻看起来。有一次父亲见他在看书,高兴地说:“孩子,这些书很有用,可是许多地方我都看不懂,正好你仔细看看,回头告诉我该怎么做!”伊安的心里一动,心想自己并不是没有一点用处的,于是开始钻研那些牛马经。每有心得,便通过手语告诉父亲,父亲便欣喜无比。

渐渐地,伊安发现了读书的乐趣。除了父亲的那些牛马经,他开始读任何可以找得到的书籍。在书卷中,他看到了一个从未涉足过的新奇世界,那种喜悦是以前从未体验过的。每读到精彩之处,他便用手语讲给父亲,父亲也是十分喜欢,这让伊安感到骄傲。有一天,他刚给父亲讲了一个精彩的故事,父亲笑过后对他说:“其实在我们的农场,在那些牲畜身上,就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可惜知道的人是那么少,要是有人能写出来,一定会受人喜欢!”伊安的心猛地一跳,想起些牛羊,一种冲动让他无由地兴奋。

终于,伊安开始着手写故事了,写那些牲畜的瞬间的美好,写那些大地上的事情,并把父亲的经验融入故事之中,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万字的书稿,父亲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他一把抱住伊安,激动地说:“孩子,今天我才真正为你感到骄傲!”相拥在一起,父子俩都淌下了眼泪。后来,这本叫《它们的故事》的小册子出版以后,立刻风靡英伦,特别受乡下人的喜爱。在书里,他们能看到自己这片土地上生长的故事。

自此,伊安一发而不可收,许多优秀的作品不断问世。人们惊羡他才华的同时,也为他感到遗憾,因为凭他组织文字的才能,如果不是哑了,应该演讲能力极强,极有希望进入政治高层。因为在英国,一个口才好的人是很受民众欢迎的和崇拜的。

签名售书之后,伊安回到了父亲的农场,把那张纸片递给父亲,父亲看后,说:“如果你能说话,现在正在农场里召唤那些牲畜,绝不会去写书了!”

是的,人生的每一次不幸都是一次转机,有的人只是在自己的灾难中沉沦度日,而有的人却能于黯淡的际遇中窥见一个崭新的世界。生活就是这样,在得失之间平衡着,虽然有时你失去的是珍贵的东西,但是你可能得到的,是更多的美好,只要你有一颗充满希望的心。

那条道路的名字就叫屈辱

在美国,有一位叫库帕的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就在弹尽粮绝的时候,他决定去乔治的公司试试。库帕是一位无线电爱好者,他从小就崇拜无线电界的资深人士乔治,如果乔治能接纳他,他想,他肯定能够学到很多东西,日后也能像乔治一样在无线电行业取得巨大的成绩。当库帕敲开乔治的房门时,乔治正在专心研究无线电话,也就是我们现在常用的手机。

库帕将自己在心里想了很久的话,小心翼翼地在乔治面前讲了出来。他说:“尊敬的乔治先生,我很想成为您公司的一员,如果能够留在您的身边,当您的助手,那就更好了。当然,我不求待遇……”谁知,还没等库帕说完,乔治便粗暴地将他的话打断了。乔治用不屑的眼神看着库帕说:“请问你是哪一年毕业的?干无线电多长时间了?”

库帕坦率地说:“乔治先生,我是今年刚毕业生的,从未干过无线电工作,但是我很喜欢这项工作……”

乔治再次粗暴地打断了库帕:“年轻人,我看你还是请出去吧,我不想再见到你了,也请你别再耽误我的时间。”

原本诚惶诚恐、忐忑不安的库帕,这时反倒平静了下来,他不慌不忙地说:“乔治先生,我知道您现在正在忙什么,您在研究无线移动电话是吗?也许我能够帮上您的忙呢!”

虽然对库帕能够猜出自己正在研究的项目而感到惊讶,但乔治还是觉得面前的这个年轻人太幼稚,还不足以为自己所用,所以他坚决地下了逐客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