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起名高手
16935200000005

第5章 相伴一生的姓名(5)

前10位的姓氏中,曾据“天下第一姓”的有:刘、陈、杨、李、赵。其中汉高祖刘邦,开汉朝400余年基业;南北朝陈武帝陈霸先建立陈国,历时32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立国37年;唐高祖李渊,开创大唐李家王朝290年基业;宋太祖赵匡胤开创大宋300余年基业。其他以国号为姓的有周、黄、吴三姓氏,为帝王子孙后裔的有“张、王”二姓氏。

(四)当代姓名演变趋势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汉族人的称谓从姓、名到字、号,基本形成一定规律,可谓有章可循。保持相对稳定。

总体看汉族人姓名虽然起伏变化不大,但不同朝代的姓名因受时代潮流影响,仍带有当时的一些特点:

春秋时期,姓与名之间多加“之”、“子”等助词,形成一种取名格式。如楚国大夫伍奢,又称伍子奢,其次子为吴国名将伍员,字子胥。曾随晋文公重耳一起流亡国外的晋国贵族介之推,又称介子推、介推。

汉代人名字多为单名。王莽曾禁止以两字为名。如东汉天文学家张衡,三国时著名政治家曹操。东汉末年荆州刺史刘表的儿子刘琦、刘琮,均为单名,以“王”字偏旁表示兄弟同出身王侯之家。

魏晋六朝名字喜用“之”字。如东晋“书圣”王羲之,其儿子为王献之;南北朝时南朝著名数学家祖冲之,其父祖朔之。史学家陈寅恪经考证认为,“之”字为五斗米道(天师道)标志,当时士大夫竟相以它为名。由于崇尚道教,人们多喜用玄、道等字起名。

唐人名字多喜标排行。如诗人李商隐称李十六、刘禹锡称刘十九。在杜甫的《草堂诗笺》中可见张十三建封、卫八处士、唐十八使君等排行称谓。当时的排行包括远房兄弟在内。

宋人崇尚黄老之学。在文人中多以某某老、某某叟、某某翁为名。清代文学家赵翼在《陔余丛考》中,列举名为胡唐老、刘唐老、孟元老、陈朝老的就有19例。

辽、金、元朝人名多用“奴”、“哥”字。如辽景帝的儿子名耶律药师奴,元宪宗本名蒙哥。

“五四”运动后,随着封建王朝的覆灭,各种进步思潮的传人,社会制度的变革,“两千年一贯制”的汉族人姓名结构也出现种种演变。

20世纪20年代。国内知识界有人呼吁取消标志封建宗法关系的姓氏,在进步青年中曾时兴废姓改名风。1930年4月18日,南京政府立法院曾召开婚姻、家庭存废问题座谈会,讨论姓的废与留,出现不同意见:有的认为用父姓不公道,用母姓不妥当,可设法用别的符号来代替;有的表示无所谓,有姓好,没姓也好,从父姓好,从母姓也好。后来社会学家潘光旦在《新月》发表文章,认为姓在中国至少有三千年历史,废止姓氏会引起纷乱。这场讨论虽不了了之,但对旧的姓氏制度冲击是很大的。女作家丁玲原名蒋伟,字冰之,她就是在那时废姓,以字“冰之”为名,后又改名为丁玲的。

从“五四”运动到现在不过才80多年,但中国人姓名演变之快,可以说要超过以往的两千年。近几十年来汉族人姓名演变呈现以下趋势:

(1)复姓大量减少,逐渐演变为单姓

早在古代,就有人将复姓“省言”为单姓,如“间邱”省为“邱”姓。“钟离”省为“钟”姓,“司寇”省为“寇”姓。现代人嫌复姓麻烦,大多已改为单姓,如“司马”改姓“马”,“东方”改姓“方”。“欧阳”改姓“欧”,“公孙”改姓“孙”等。有关部门利用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全国七省市174900人名进行抽查,仅得8个复姓99人次,占总人数0.058%,少得可怜,而三字姓则一个也没有。几十年前常见的复姓,如司徒、皇甫、宇文等,如今已属罕见。用不了多久,复姓有可能都成为单姓,复姓将走向消亡。

(2)汉字简化带来一些姓氏合二为一

如“術”和“术”。在汉字简化前为不同姓,现在均简化为后者。“雲”简化为“云”后,这两字原为不同姓,也有人仍保留原“雲”姓。

(3)男女平等,妇女也堂堂五在了自己的名字

女子结婚后不再改变自己的姓氏,称某某氏等。这标志着中国妇女已摆脱“嫁夫从夫”的封建夫权统治,被誉为是建国后汉族姓名最大的变化之一。

与此同时,随着农村广大农民政治上经济上的解放,文化水平的提高,一些过去连名字也没有的贫苦农民,也都有了自己的名字。劳动人民没自己名字的苦难历史已一去不复返了。

(4)姓名由复杂向简单化发展

过去,人们的称谓由姓、名、字、号组成,如生于1864年的书画家齐白石,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别号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等,名、字、号一大串。如今,名与字合一统称名字,表字、别号已没人使用了,姓加名即为一个人的姓名,或两字或三字,既简单又明确,符合现代化生活节奏。

(5)用单独一个安命名比过去大为增加。由此引起的重名现象

比过去更为突出以前人们多用两个字为名,重名较少,现在的青少年多喜用单字为名,重名相当普遍,仅沈阳市一地,就有3000名以上分别叫“王伟”、“李杰”的人。人们多喜爱伟、杰、英、华、明、志一类有气势的字,又以单字为名,一取名势必与别人撞车重名。

(6)人名用字的政治色彩由浓厚转向淡化

时代因素(政治、社会风气等)往往要影响到各时期人名的用字。建国初期,为孩子取名为“建国”、“建华”、“抗美”、“援朝”等特别多;1958年“大跃进”时出生的人。起“跃进”、“赶英”等名的不少;60、70年代时期出生的孩子,受当时政治气候影响,名字中出现“红”、“军”、“卫”、“兵”、“东”、“文”等字的频率相当高,也有的为“破四旧”而自己改名为“卫东”、“卫红”、“立新”等。

如今,人们在为孩子取名时已注意到避免太浓的政治色彩,转向选择有气魄的字,如“伟”、“海”、“波”、“涛”、“飞”、“毅”、“宇”、“锋”、“巍”等;或追求新颖、脱俗,选用文雅、别致的字,如“婷”、“磊”、“听”、“璐”、“萌”、“淼”、“玮”、“楠”、“莹”、“蕾”等。

(7)文化圈中取笔名、艺名的,或改名的,已成为一种时尚

在封建社会,很少有人改名,因为那是父母起的,轻易动不得。如今改名的日见增多。在原有姓名之外,有的作家、记者另取笔名,有的演员、艺术家另取艺名,还有用化名、别名的,呈多元化趋向。

(8)少数中国人起名国人各字

近代中国由于受西方文化与宗教影响,有些人曾起外国人名字,如原清华大学有个留洋体育教授,就取名马约翰。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一批青年学生赴外国留学,国人与外国人交往增多。取外国名字的日见增多,如彼得、乔治、大卫、玛丽、安娜等。但他们仍保留原有姓氏,成为中西合璧式姓名。

(9)单姓四字名正悄然兴起

也许受“一对夫妇只生一个”的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也许为避免重名现象,由父母双方姓氏组成的四字姓名正在中国大地悄然兴起。据报载,山东省已出现单姓四字姓名2800多例,大体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父母合姓加两字名;二是父姓或母姓后面带一个三字名;三是以父母姓氏各带一个单字名组成。如中国女排老将曹慧英,丈夫姓殷,女儿取名为“殷悦笑子”。

上述变化趋势,有的是可喜的进步,如妇女有了自己的名字,姓名趋向简单等;也有的属演变中出现的新问题,如单字取名带来的重名现象等,这些演变可谓有喜有忧,评价不一。如何兴利除弊,积极引导它向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已日益引起社会学家们的关注。

三、姓名寓意及对人生的影响

姓名,不仅是代表一个人的符号,还带着特定的时代信息,凝聚着深刻的寓意。起名,是人的一种文化行为。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好的名字都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寄托着人的理想、抱负和志向。一个好名字,可以帮助你树立起人生的追求目标。激励你奋发向上,努力进取;一个好名字,可以帮助你塑造良好的个性,在心理上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影响你的一生;一个好名字,可以给人深刻的印象,为你赢得他人的喜欢,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从古至今,凡是那些对当时国家和社会做出过卓越贡献的历史人物,都是本着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名的原则,从而确定自己光辉的人生之路,创造了名垂青史的壮丽事业。

(一)好名字给人生巨大的

激励与推动作用

姓名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张扬自我价值的人生旗帜。

好名伴一生,好名四海行。一个好名字,往往给人以“鞭策”、“警示”、“希望”,让人不断告诫自己,做事要对得起这个名字,避免背后有人戳脊梁。一个惊世骇俗、独具魅力的名字,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激励着人的斗志蓬勃向上;像一条奔腾的江河,推动着生命之舟节节向前。

综观古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切有成就者,一切成其人生大事的人,无不对自己的名字格外注重,格外珍惜。优秀的精英人物。就是顶着自己的名字行走天下,劈荆斩棘,穿越生活的风雨,撕开命运的罗网,向着人生目标奋勇前进!

汉高祖刘邦,出身卑贱,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起义时,他起兵反秦。后与项羽领导的起义军成为反秦主力。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率领起义军攻占咸阳,推翻秦朝统治。此后四五年间,他与项羽进行了争夺帝位的楚汉战争。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终于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了西汉。

据说刘邦出生时。其母在一片田野上朦胧之间看到-一条巨龙带着云雾笼罩其身,醒来后生下刘邦。刘邦这个姓名暗含着“安邦定国”的寓意,“邦”即“国家”。刘邦的一生驰骋疆场,豪气纵横,由于他的文治武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王朝,他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功不可没的大人物。

北宋时期的清官包拯,一生刚直不阿,公正无私,执法威严,不畏权贵,断过许多大案。论其姓名,“包拯”二字应该说是个响亮而吉顺的好名字。“包”字,虽是姓,但也含有“包准”、“包好”、“一定能做到”的意思;“拯”字的含义是“救助”、“援救”、“拯救”,取意将来可拯民于水火之中。这个姓名似乎就注定了他一生“包准能做到救助危苦百姓”的特殊使命。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都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苏洵的大儿子出生时取名苏轼,字子瞻。“轼”,古代设在车前供人凭倚的横木;“瞻”,眺望。名与字合起来就是,你可以凭轼而观之,登高而望远。几年后,二儿子出生,苏洵为他取名苏辙,字子由。“辙”,车轮碾过的痕迹;“由”,顺之随之。名与字合起来就是,车轮顺着辙痕,你就走吧。两人的名字连起来是说:上车后凭轼而望,把好方向,顺着辙痕。你就大胆前进吧。苏洵意在教诲儿子,在漫长的人生大道上,要把握好方向,别走错路,要顺着轨道走,以免翻车。后来,为了勉励两兄弟奋发向上,他还特意写篇短文(《名二字说》),分析了两人的名字与不同个性,表达了对他们的劝勉、担心和希冀:以车前横木比喻苏轼,担心他锋芒毕露而不加掩饰;以车轮碾出的印痕来象征苏辙,说他介于祸福之间,翻车不会殃及他,不会出大问题。

苏轼、苏辙兄弟二人后来的境遇证实了父亲的担忧与预言:苏轼由于刚正不阿,遇事敢言,仕途坎坷,屡遭挫折,几次被贬甚至被捕入狱;而苏辙性情温厚,一生仕途平稳。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据说在降生时,有一只身披五彩的大鸟落在他家屋顶上,因此父母给他起名岳飞,字鹏举,意思是“鹏程万里、远举高飞”,希望他胸怀开阔,壮志山河,长大后像大鹏鸟一样展翅万里,报效国家。岳飞没有辜负长辈的殷切期望,没有辜负母亲对其“精忠报国”的家教,他以身许国,纵横疆场,浴血奋战,造就了一代英雄的光辉伟业。其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多么像一只身披五彩的大鹏鸟,振翅高飞,他的英名也因其悲壮的业绩而万古长存。

元末著名画家黄公望,原名陆坚,父母早逝,家贫无依。当时有位黄姓老人,年迈无嗣,见他颖秀,就收为养子,并高兴地说:“黄公望子久矣!天赐佳儿,来亢吾宗。”由此陆坚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黄公望少年时就聪明、勤奋,曾被举荐参加过神童考试。长大后他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因而遭到一些人的妒忌,被人罗织罪名,直至犯罪下狱。出狱后,他看破社会黑暗,回到山清水秀的江南。50岁左右开始学画,在山水画中寄寓自己放达的情趣。他借鉴五代画家董源、巨然和元代大书法家、画家赵盂頫等人的画风,并长期仔细观察自然山水,而自成一家。他的画气势雄秀古拙,笔墨简远多变,有“峰峦浑厚,草木华滋”的美誉,对明清两代山水画影响很大,其中的《富春山居》等都是传世名画。

黄公望果然人如其名,不负黄公当年收养他时的期望。他擅山水,工书法,通音律,能散曲,诗文词曲无所不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