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才子佳人多不贱
16960500000019

第19章 恋爱篇 此恨绵绵无绝期:民国婚恋(3)

下午忽然诗兴发作,不断的抽着烟,茶倒空了两壶,在两小时内,居然诌得了一首。哲学家(指金岳霖)上来看见,端详了十多分钟,然后正色的说:It is one of your very best.但哲学家关于美术作品只往往挑错的东西来夸,因而,我还不敢自信,现在抄了去请教女诗人,敬求指正!

雨下得凶,电话电灯会断。我讨得半根蜡,匍匐在桌上胡乱写。上次扭筋的脚有些痛。一躺平眼睛发跳,全身的脉搏都似乎分明的觉得。再有两天如此,一定病倒——但希望天可以放晴。

思成恐怕也有些着凉,我保荐喝一大碗姜糖汤,妙药也!宝宝老太都还高兴否?我还牵记你家矮墙上的艳阳。

此去归来时难说完,敬祝

山中人‘神仙生活’,快乐康桥!

脚病人

洋郎牵(洋)牛渡(洋)河夜(1931年7月7日)

你去

你去,我也走,我们在此分手;

你上那一条大路,你放心走,

你看那街灯一直亮到天边,

你只消跟从这光明的直线!

你先走,我站在此地望着你:

放轻些脚步,别教灰土扬起,

我要认清你远去的身影,

直到距离使我认你不分明,

再不然,我就叫响你的名字,

不断的提醒你,有我在这里

为消解荒街与深晚的荒凉,

目送你归去……

不,我自有主张,

你不必为我忧虑;你走大路,

我进这条小巷。你看那株树,

高抵着天,我走到那边转弯,

再过去是一片荒野的凌乱;

有深潭,有浅洼,半亮着止水,

在夜芒中像是纷披的眼泪;

有石块,有钩刺胫踝的蔓草,

在守候过路人疏神时绊倒!

但你不必焦心,我有的是胆,

凶险的途程不能使我心寒。

等你走远了,我就大步向前,

这荒野有的是夜露的清鲜;

也不愁愁云深裹,但求风动,

云海里便波涌星斗的流汞;

更何况永远照彻我的心底;

有那颗不夜的明珠,我爱——你!”

金岳霖称赞这首诗,因为此诗显露出徐志摩宽广的胸怀和博大无私的爱。

为爱林徽因,徐志摩离开了妻子,得罪了老师梁启超,而最终,钟情之人却成了好友的妻子。但对林徽因,徐志摩没有一丝的抱怨和责怪,反而鼓励对方“你上那一条大路,你放心走”,还体贴地安慰对方“不必为我忧虑”。在诗的结尾,徐志摩还是忍不住向对方袒露心迹,不管时光如何流逝,身份怎样改变,你林徽因永远是我徐志摩心中的“不夜的明珠”。

如此纯粹而圣洁的爱,让林徽因幸福得颤栗,但也让她愧疚得心痛。因为,面对徐志摩博大无私的爱,她不能回报,不能回应。徐志摩的浪漫与热情,像飓风,几乎将她席卷而去;而梁思成的踏实与稳重,像磁铁一样紧紧吸引着她。她天性中有浪漫的一面,所以徐志摩的热情让她倾心;而她所受的传统教育,又让她同样倾心宁静的相夫教子的生活。

接受徐志摩这超凡脱俗的爱,是艰难的;但拒绝这空谷跫音的爱,不也同样艰难吗?读着这首诗,林徽因的心里五味杂陈,感动、愧疚,左右为难而又无所适从,也许,这种复杂的情绪只能用诗来表达了。林徽因以一首《情愿》回答了《你去》:

情愿

我情愿化成一片落叶,

让风吹雨打到处飘零;

或流云一朵,在澄蓝天,

和大地再没有些牵连。

但抱紧那伤心的标志,

去触遇没着落的怅惘;

在黄昏,夜半,蹑着脚走,

全是空虚,再莫有温柔;

忘掉曾有这世界;有你;

哀悼谁又曾有过爱恋;

落花似的落尽,忘了去

这些个泪点里的情绪。

到那天一切都不存留,

比一闪光,一息风更少

痕迹,你也要忘掉了我

曾经在这世界里活过。

作者“情愿”“ 化成一片落叶”,“ 和大地再没有些牵连”,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忘记爱之烦恼。除此之外,作者认为,遗忘是最好的良药,如果“忘掉曾有这世界;有你”自己的心也就不会陷入左右为难的挣扎之中了。对为恋情所折磨的徐志摩,林徽因同样开出“遗忘”这剂药方:倘若你忘掉我林徽因,你也就不会深陷痛楚之中,可以开始新的生活了。

在我看来,这首诗其实是林徽因无奈的愤激之语,因为她不可能成为“落叶”,也不可能“和大地再没有些牵连”,那么,对徐志摩和他的爱,她无法遗忘只能刻骨铭心;而她对徐志摩的安慰也是聊胜于无。世上没有孟婆汤,他又能如何忘记那金风玉露曾相逢的美妙时刻。

事实上,自从爱上林徽因后,徐志摩不仅对林难以忘怀,而且总是想起。他重游故地,在康河的柔波里能看到林的“艳影”,而在和日本女郎道别时,他也仿佛穿越了时空,把道一声珍重的日本女郎当做朝思暮想的林徽因,于是,“那一声珍重里”有了“甜蜜的忧愁”。而一旦欣赏到美丽的月色,聆听到动听的琴音,徐志摩就再也控制不住他对林徽因的思念之情了,因为,他固执地认为,月色是林徽因带来的,琴音则流淌于林徽因纤纤玉手之下。请看这首《月夜听琴》:

是谁家的歌声,

和悲缓的琴音,

星茫下,松影间,

有我独步静听。

音波,颤震的音波,

穿破昏夜的凄清,

幽冥,草尖的鲜露,

动荡了我的灵府。

我听,我听,我听出了

琴情,歌者的深心。

枝头的宿鸟休惊,

我们已心心相印。

休道她的芳心忍,

她为你也曾吞声,

休道她淡漠,冰心里

满蕴着热恋的火星。

记否她临别的神情,

满眼的温柔和酸辛,

你握着她颤动的手——

一把恋爱的神经?

记否你临别的心境,

冰流沦彻你全身,

满腔的抑郁,一海的泪,

可怜不自由的魂灵?

松林中的风声哟!

休扰我同情的倾诉;

人海中能有几次

恋潮淹没我的心滨?

那边光明的秋月,

已经脱卸了云衣,

仿佛喜声地笑道:

“恋爱是人类的生机!”

我多情的伴侣哟!

我羡你蜜甜的爱唇,

却不道黄昏和琴音,

联就了你我的神交!

徐志摩之所以能原谅林徽因的“淡漠”,是因为他懂得,她的“冰心”满蕴着“热恋的火心”。分手对徐志摩来说是痛苦的,而对林徽因来说,也是人生一大伤痛,所以,临别之际,才会“冰流沦彻”全身,才会有“满腔的抑郁”和“一海的泪”。有情人未成眷属,怪不了任何人,怪只怪“我们”“可怜不自由的魂灵”。

结局虽不完美,但诗人不后悔曾经的追求,因为“恋爱是人类的生机!”爱,赋予徐志摩激情和灵感,让他焕发出巨大的创造力。

林徽因指下的琴音,对徐志摩来说,是美妙的诗;而徐志摩笔下的诗,对林徽因来说,则是动人的乐声。当林徽因读到这首《月夜听琴》后,她仿佛在月夜下听到乐声,于是,忍不住柔情倾诉:

这一定又是你的手指,

轻弹着,

在这深夜,稠密的悲思。

我不禁颊边泛上了红,

静听着,

这深夜里弦子的生动。

一声听从我心底穿过,

忒凄凉

我懂得,但我怎能应和?

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样,

太薄弱

是人们的美丽的想像。

除非在梦里有这么一天,

你和我

同来攀动那根希望的弦。

高山流水遇知音,是一桩多么幸福而难得的机缘!但倘若面对知音,却无法应和,则又是多么痛苦而难堪的事!面对徐志摩的的“乐声”,林徽因明明懂得,却不能应和,人生的痛苦与尴尬,莫过于此了!然而,林徽因心有不甘,今生不能相伴,来世或可同行?现实中不能应和,那就在梦中“你和我,同来攀动那根希望的弦。”

虽然徐志摩后来娶了海上名媛陆小曼,还给陆小曼写了一册“浓得化不开”的《爱眉小札》,但我以为,他不过是把对林徽因的深爱转到陆小曼身上。徐志摩的感情之杯已对林徽因一倾而空了,别的女人想分一杯羹,难。

徐志摩活着时,面对他热情如火的爱,林徽因很欣喜但也有所顾忌。待徐志摩因飞机失事而去世后,悲痛似乎给了她勇气,此后,她写了多篇纪念徐志摩的诗文,道出她和徐志摩也曾耳鬓厮磨山盟海誓。

在《忆》中,林徽因首次敞开心扉,说:“多少勇敢话那天,你我/全说了。”

而《别丢掉》《山中》都是回应徐志摩所写的《山中》。

别丢掉

别丢掉

这一把过往的热情,

现在流水似的,轻轻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在松林,

叹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持着那真!

一样是月明,

一样是隔山灯火,

满天的星,

只有人不见,

梦似的挂起,

你问黑夜要回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

提到徐志摩,人们都会想到他的热情,天真,爱;所以,在这首悼诗里,林徽因叮嘱对方:别丢掉过往的热情;保持着那真。显然,林徽因写此诗时又想到那年她在香山养病他来看她的情景,“一样是月明”“ 一样是隔山灯火”,痛心的是,那个热情似火的人却不见了,只能作为梦永远悬挂在林徽因的梦里,不过,林徽因安慰对方,“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所谓“回音”正是“徽因”的谐音,也就是说,当年自己在“山中”养病,诗人常来看望自己;现在诗人躺在“山中”,自己的你那颗心会永远留在这里陪伴他。

山中

紫色山头抱住红叶,将自己影射在山前,

人在小石桥上走过,渺小的追一点子想念。

高峰外云在深蓝天里镶白银色的光转,

用不着桥下黄叶,人在泉边,才记起夏天!

也不因一个人孤独的走路,路更蜿蜒,

短白墙房舍像画,仍画在山坳另一面,

只这丹红集叶替代人记忆失落的层翠,

深浅团抱这同一个山头,惆怅如薄层烟。

山中斜长条青影,如今红萝乱在四面,

百万落叶火焰在寻觅山石荆草边,

当时黄月下共坐天真的青年人情话,相信

那三两句长短,星子般仍挂秋风里不变。

这首诗是写作者在秋天怀念那年的夏天,自从徐志摩在1931年的秋天去世后,原本令人心旷神怡的秋成了林徽因最怕过的季节,她在1933年11月上旬写给沈从文先生的信上说:“十一月的日子我最消化不了,听听风知道枫叶又凋零得不堪,只想哭。”

诗的第一节是说,即使看不到山上的红叶树下的黄叶,只要秋天到了,她就会想起徐志摩,想起1931年的夏天和徐志摩那段难忘的交往。

第二节是说,秋天如画的美景因为诗人的去世而只能让作者徒增伤感和惆怅;而且因为诗人的一去不复返,1931年夏天的倾心交谈已成为绝唱。

第三节则是直抒胸臆,道出她对徐志摩不变的深情,曾经的“情话”“ 星子般仍挂秋风里不变”。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纪念徐志摩的代表作。这首诗的诗艺更为圆熟,而其中对徐志摩的评价也更为完整、准确。另外,此诗流露的情绪不似一般悼诗那样哀婉、伤痛,而是明朗如春光。这首诗的总体格调与徐志摩这个人的明快风格极为吻合。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篇鹅黄,你象;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第一节是写徐志摩的笑,因为徐志摩的笑特别动人富有感染力,在《深笑》中,林徽因就曾有过精彩的描绘:“是谁笑得那样甜,那样深,/那样圆转?一串一串明珠/大小闪着光亮,迸出天真!/清泉底浮动,泛流到水面上,/灿烂,/分散!”

梁实秋在《关于徐志摩》一文上说:“一个能使四座并欢,并不专靠恭维应酬,他自己须辐射一种力量,使大家感到温暖,徐志摩便是这样的一个人。我记得在民国十七、八年之际,我们常于每星期六晚在胡适之先生极斯菲尔路寓所聚餐,胡先生也是一个生龙活虎一般的人,但于和蔼中寓有严肃,真正一团和气使四座并欢的是志摩。他有时迟到,举座奄奄无生气,他一赶到,像一阵旋风卷来,横扫四座。又像是一把火炬把每个人的心都点燃,他有说,有笑,有表情,有动作,至不济也要在这个的肩上拍一下,那一个的脸上摸一把,不是腋下夹着一卷有趣的书报,便是袋里藏着有趣的信札,弄得大家都欢喜不置。自从志摩死后,我所接触的还不曾有一个在这一点上能比得上他。”郁达夫则说:徐志摩“笑起来的时候,可还是同十几年前的那个顽皮小孩一色无二。”韩湘眉女士在《志摩最后的一夜》一文里说:“想起你,未进门来,笑语先闻。一进门后,屋内顿时变热,连一桌一椅甚至于壁上挂的画,都从你得了特殊的生气。”

当然,相比来说,林徽因的句子最美最有诗意“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诗的第三节写道“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其中“天真”是徐志摩最令人称道的特点之一,在《悼志摩》一文里,林徽因说:“志摩的最动人的特点,是他那不可信的纯净的天真”,“庄严”则是指徐志摩对爱情对艺术的认真态度;“你是夜夜的月圆”则是回应徐志摩《两个月亮》中那句“一轮完美的明月”。

“雪化后那篇鹅黄,你象;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这句中的“鹅黄”“嫩绿”是徐志摩他最钟爱的色彩。在《悼志摩》中,有这样的文字:“他喜欢色彩,虽然他自己不会作画,暑假里他曾从杭州给我几封信,他自己叫它们做‘描写的水彩画’,他用英文极细致地写出西边桑田的颜色,每一分嫩绿,每一分鹅黄,他都仔细地观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