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超值金版-博弈论的诡计大全集
16986600000019

第19章 掌控商机的信息博弈

企业、个人面临激烈竞争必须要从市场调查入手,发现机会,确立竞争优势。但作为个人和中小型的企业,不可能长期依赖专业调研机构,自己该如何进行市场调查和信息收集呢?市场调查、信息收集是辨认市场机会,确立企业和个人竞争优势,建立市场竞争战略的出发点,必须予以重视。

信息的权力优势

企业、个人面临激烈竞争必须要从市场调查入手,发现机会,确立竞争优势。但作为个人和中小型的企业,不可能长期依赖专业调研机构,自已该如何进行市场调查和信息收集呢?市场调查、信息收集是辨认市场机会,确立企业和个人竞争优势,建立市场竞争战略的出发点,必须予以重视。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情况并不是理想化的。人寿保险公司并不知道投保人真实的身体状况如何,只有投保人自己对自身健康状况才有最确切的了解。政府官员廉洁与否,一般的公民并不是非常清楚。求职者向公司投递简历,其能力相对而言只有自己最清楚,公司并不完全了解。最常见的例子就是买卖双方进行交易时,对交易商品的质量高低,自然是卖方比买方更加了解。

之所以有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是因为存在“私有信息”。所谓“私有信息”,通俗地讲,就是如果某一方所知道的信息而对方并不知道,这种信息就是拥有信息一方的私有信息。

私有信息,简单地说,如商家的产品是否有严重缺陷的信息,这样的信息往往只被接近和熟悉这种产品的人观察到,那些无法接近这种产品的人却无从了解或难以了解。

相反,如果一则信息是大家都知道的,或者是所有有关的人都知道的,它就叫做“公共信息”或者“公共知识”。“私有信息”的存在导致了“信息的不对称性”,也就是某些人掌握的信息要多于其他的人。

私有信息的存在是信息不对称发生的根本原因。比如一个女孩面对好几个追求的男生,这些男生的人品、上进心等信息对于这个女孩来说都是私有信息,女孩与追求的男生之间就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因此这个女孩到底选择哪一个男生往往就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私有信息造成的信息不对称是一种事前的信息不对称,举个例子说,消费者到商家去买商品,在购买之前不清楚商品质量的好坏。

然而,还有一种信息不对称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博弈的一方无法判断并观察到另一方未来的行为。在信息经济学中,这种未来别人难以判断或观察到的行为,称为“隐蔽行为”。

比如,一个民营企业雇佣了一个职业经理人,并授予此人极大的权力,然而这个资本所有者无法判断并观察到将来这个经理上任之后是否会偷懒甚至是将公司的利益据为己有。雇员并不能被全天候监督,他会欺骗雇主或偷懒的行为不可避免。这种行为就是隐蔽行为。

再如,公务员都宣誓要一心为民、廉洁奉公。但是若无有效的监督机制,公务员循私就成了一种隐蔽行为。

简而言之,隐蔽信息分为两大块:是事件(合同)前已经发生的和已经存在的有关事实,就叫做隐蔽特征;是事件(合同)后发生的有关事情,就叫做隐蔽行为。

正是因为参与博弈者掌握的信息并不完全,往往有很多私有信息的存在,其决策结果必然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谓“不确定性”,不管是对未来、现在或过去的任何决策,只要是我们不知道确切的结果的都具有“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可分为两大类:主观不确定性和客观不确定性。主观不确定性是指,决策者由于有关资料的缺乏,而不能对事物的态度作出正确的判断。

总而言之,充分掌握对手信息,并为之制定相应的战略,成功的机率就非常之高。

“海盗分金”告诉我们什么

海盗是一帮亡命之徒,在海上抢人钱财,夺人性命,干的是刀头上舔血的营生。在我们的印象中,他们一般都是独眼龙,用条黑布把瞎眼遮上。他们还有在地下埋宝的习惯,而且总要画上一张藏宝图,以方便后人掘取。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海盗是世界上最民主的团体。参加海盗的都是桀骜不驯的汉子,富有独立精神。

平时海盗们之间一切事都由投票解决。船长的惟一特权,就是拥有自己的一套餐具。可是在他不用时,其他海盗是可以借来用的。海盗船上的惟一惩罚,就是被丢到海里去喂鱼。

现在船上有若干个海盗,要分抢来的若干枚金币。这样的问题他们是投票来解决的。投票的规则如下:先由最凶残的海盗来提出分配方案,然后大家一人一票表决,如果有50%或以上的海盗同意这个方案,那么就以此方案分配,如果少于50%的海盗同意,那么这个提出方案的海盗就将被丢到海里去喂鱼,然后由剩下的海盗中最凶残的那个海盗提出方案,依此类推。

我们先要对海盗们作一些假设:

1.每个海盗的凶残性都不同,而且所有海盗都知道别人的凶残性,也就是说,每个海盗都知道自己和别人在这个方案中的位置。另外,每个海盗都是很聪明的人,都能非常理智地判断得失,从而作出选择。最后,海盗间私底下的交易是不存在的,因为海盗除了自己谁都不相信;

2.一枚金币是不能被分割的,不可以你半枚我半枚;

3.每个海盗当然不愿意自己被丢到海里去喂鱼,这是最重要的;

4.每个海盗当然希望自己能得到尽可能多的金币;

5.每个海盗都是功利主义者,如果在一个方案中他得到了1枚金币,而下一个方案中,他有两种可能,一种得到许多金币,一种得不到金币,他会同意目前这个方案,而不会有侥幸心理。总而言之,他们相信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6.最后,每个海盗都很喜欢其他海盗被丢到海里去喂鱼。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他会尽可能投票让自己的同伴喂鱼。

现在,如果有10个海盗要分100枚金币,结果将会怎样呢?

这是来自于《科学美国人》中的一道智力题,原题叫作《凶猛海盗的逻辑》。一般大家都称之为“海盗分金”问题。

要解决“海盗分金”问题,我们总是从最后的情形向前推,这样我们就知道在最后这一步中什么是好的和坏的策略。然后运用最后一步的结果,得到倒数第二步应该作策略选择,依此类推。要是直接从第一步入手解决问题,我们就很容易因这样的问题而陷入思维僵局:“要是我作这样的决定,下面一个海盗会怎么做?”

以这个思路,先考虑只有2个海盗的情况(所有其他的海盗都已经被丢到海里去喂鱼了)。不妨记他们为P1和P2,其中P2比较凶残。P2的最佳方案当然是:他自己得100枚金币,P1得0枚。投票时他自己的一票就足够50%了。

往前推一步,现在加一个更凶猛的海盗P3.P1知道(P3知道他知道)如果P3的方案被否决了,游戏就会只由P1和P2来继续,而P1就一枚金币也得不到。所以P3知道,只要给P1一枚金币,P1就会同意他的方案(当然,如果不给P1一枚金币,P1反正什么也得不到,宁可投票让P3去喂鱼)。所以P3的最佳策略是:P1得1枚,P2什么也得不到,P3得99枚。

P4的情况差不多。他只要得两票就可以了,给P2一枚金币就可以让他投票赞同这个方案,因为在接下来P3的方案中P2什么也得不到。P5也是相同的推理方法只不过他要说服他的两个同伴,于是他给每一个在P4方案中什么也得不到的P1和P3一枚金币,自己留下98枚。

依此类推,最终P10的最佳方案是:他自己得96枚,给每一个在P9方案中什么也得不到的P2、P4、P6和P8一枚金币。

结果,“海盗分金”最后的结果是P1、P2、P3、P4、P5、P6、P7、P8、P9、P10各可以获得0、1、0、1、0、1、0、1、0、96枚金币。

在“海盗分金”中,任何“分配者”想让自己的方案获得通过的关键是,事先考虑清楚“挑战者”的分配方案是什么,并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收益,拉拢“挑战者”分配方案中最不得意的人们。

真的是难以置信。P10看起来最有可能喂鲨鱼,但他牢牢地把握住先发优势,结果不但消除了死亡威胁,还获得了最大收益。而P1,看起来最安全,没有死亡的威胁,甚至还能坐收渔人之利,但却因不得不看别人脸色行事,结果连一小杯羹都无法分到,却只能够保住性命而已。

其实什么事情都是先手比较有优先决断权。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争斗不休的宫廷政变、企业内部拉帮结派的明争暗斗、办公室脚下使绊的公司政治,哪一个得胜者不是用“强盗分金”的办法,他们都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受益,拉拢“挑战者”分配方案中最不得意的人们,而打击“挑战者”。

当老大是不容易的,企业家就是要把各方面“摆平”。任何“分配者”想让自己的方案获得通过的关键是事先考虑清楚“挑战者”的分配方案是什么,并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收益,拉拢“挑战者”分配方案中最不得意的人们。

为什么革命者总是找穷苦人?因为他们是最失意的人。为什么恐怖分子拉登在沙特阿拉伯没有市场,在阿富汗却大受欢迎?因为阿富汗是全球的弃儿。为什么企业中的一把手,在搞内部人控制时,经常是抛开二号人物,而与会计和出纳们打得火热?这正是因为公司里的小人物好收买,而二号人物却总是野心勃勃地想着取而代之。

海盗P10就相当于公司老板。假如你作为老板,拥有最先分配权,就看你是否仁厚或是黑心,你有权独吞所有共同成果,也可以合理分配让大家满意,如果你过于贪婪,就要承担被伙伴推翻的风险,如果您不想冒险,就放弃部分利益以求共存。

当然“海盗分金”的隐含假设是所有海盗的价值取向都是一致的,理性的。而在现实生活背景下,海盗的价值取向并不都一样,有些人是宁可同归于尽都不让你独占便宜,有些人则只求安稳,不计较利益。

所以这10个海盗换成不同性格的人在不同的位置都有可能影响结果。作为海盗P10,还必须对伙伴们的性格了如指掌,根据其性格特点和价值观作深入研究和策略分析,才能因地制宜,设计出最合适的分配方案,这是没有什么公式套路的。

和老板领导管理团队一样,要赚取最大化的利润又能使自己的平台不至于垮掉,就必须对自己的下级作深入研究,制订相对合理的分配方案,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功。

在“海盗分金”博弈中,我们还能看到一个富有哲学意义的命题。那就是生命与金钱孰重孰轻?

这在博弈中是一目了然的。没命的话要钱还有何用?所以首先是考虑自身的安全,你身上只要还有一枚金币,别的海盗们就会贪图你这一枚金币,怎么办?除非什么都不要,剩下100枚金币让其他9个人平分。如果其他海盗都愿意以最小的代价(即9人内部不愿意再发生争执)换来最大的利益的话,这个方案就没有问题,但遗憾的是自己的利益就彻底丧失。

命比钱重要是肯定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没钱又怎能有命呢?

从公共信息说起

此处所说的公共信息是指信息对称。信息对称理论近些年在经济学界很是走红。先是1996年,经济学家米尔利斯和维克里因研究这一理论而获诺贝尔奖。刚刚过了5年,2001年,新世纪伊始,瑞典皇家科学院又将诺奖桂冠戴在了研究信息对称理论的经济学家阿克洛夫等人身上。

信息对称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也简单———经济学理论往往如此———所谓信息对称,就是说,在市场条件下,要实现公平交易,交易双方掌握的信息必须对称。换句话说,倘若一方掌握的信息多,另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二者不“对称”,你这交易就做不成;或者即使做成了,也很可能是不公平交易。

举例说吧。时下,京城很时兴请月嫂。月嫂者,有经验,有知识,可以帮助产妇坐月子之保姆也。邻居有位小伙子,妻子快生小孩了,从网上查到某服务公司可以提供月嫂,于是兴冲冲前往。服务公司接待很是热情,很快电话联系来一位中年女子,介绍道,她就是我们公司的月嫂某某某,从下月开始,就到你们家服务吧。这位月嫂到底经验如何,知识怎样,有过怎样的从业经历,服务公司只简单作了介绍,小伙子便匆匆与公司签了合同。谁知到家后才发现,这位月嫂根本不懂育儿常识,连婴儿洗澡之类基本的事情也做不好。一问才知,她是不久前刚下岗应聘的。公司说,边干边学,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吧。就这么着,当月嫂来了。

好在此人比较朴实,人也勤劳,一个月勉勉强强,总算对付下来。

此为信息不对称而达成不公平交易之一例。

类似不公平交易的例子还有许多。比如,买下房来才发现建筑质量太差,刚一打眼墙皮就呼呼直往下落!拉肚子才知道黄瓜番茄喷洒了农药,脑子发晕才晓得海参鱿鱼被福尔马林浸泡过!常言道买家没有卖家精,原来这就叫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交易必吃亏。类似的亏吃多了,人们变得聪明、谨慎起来。然而,这又生出了另一个不良后果:交易难做成,连本来可以做成的交易,也做不成了。

还是举例说吧。笔者有位同事,前些年从报社下海,办了一家高科技保健品公司。其产品由医学专家多年潜心研制而成,经临床实验证明,对增强老年人和病人免疫力非常有效。这位同事瞅准这一产品,断定投产后大有市场。孰料事实给了他沉重一击,产品出厂后销路一直不好,后来想了不少新招,又是搞活动,又是拉明星,还花好几百万在电视台猛打广告也未见效,最后此君只好长叹一声天不助我,改行干其他去了。此为信息不对称而交易难做成之一例。

既然信息不对称,交意难做成,那么,为了信息对称,你就必须将信息尽可能多、可能广地传播给交易另一方,这当然是要支付一定费用的。笔者那位同事所碰到的问题,说白了就是信息传播费用太高,企业负担不起。原因在市场诚信环境差,尤其是保健品市场。消费者屡屡上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所以,对任何信息都先打一个问号。这样,同样的信息,要为交易另一方所接受,当然就得付出比过去大得多的费用了。

为信息交易而付出的这笔交易费用———无论是打广告也好,搞推销也罢,都是非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对提高产品质量没有任何助益。所以,此类费用越是大,交易双方所支付的非产品性投资越是多,所付费用在产品身上的直接获益就越是少。

反过来说,一些诚信度(美誉度)高的企业,因其产品比较容易为消费者认可,信息传播费用较低,所以,其经济效益也就较好。

这也是凡明智的企业都很重视自己的诚信度和美誉度的深层经济原因。

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其诚信度如何,也不仅关系这个地区、城市和国家的声誉,还直接关系到这个地区、城市和国家的市场效率和经济效益。前些年,广东汕头市就因为骗税成风,诚信度低,弄得整个城市各企业的经济效益普遍下滑,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信息对称理论在实践中有用吗?当然有用。要想做成生意,就得信息对称,要想信息对称,就得信息公开。这道理,一些商家或许说不出个子丑寅卯,但在实践中却深得个中三昧。你看京城一些餐馆为何办得那么火爆?一个很简单也很重要的原因是,它临街的窗户开得非常大,夜里灯火通明,让过往行人一望即知,这个店生意红火,食客盈门。

巧用不对称信息

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中的各人拥有的资料不同。一般而言,卖家比买家拥有更多关于交易物品的信息,但相反的情况也可能存在。前者例子可见于二手车的买卖,卖主对该卖出的车辆比买方了解。后者例子比如医疗保险,买方通常拥有更多信息。

有位专家说,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这似乎是什么都没说,又似乎已经说得很正确。广义地说,所谓信息就是消息。对人类而言,人的五官生来就是为了感受信息的,它们是信息的接收器,它们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是信息。

然而,大量的信息是我们的五官不能直接感受的,人类正通过各种手段,发明各种仪器来感知它们,发现它们。信息可以交流,如果不能交流,信息就毫无用处。信息还可以被储存和使用。你所读过的书,你所听到的音乐,你所看到的事物,你所想到或者做过的事情,这些都是信息。

私有信息掌握与否也是委托代理关系的重要概念。委托代理关系的概念来自法律。在法律上,当A授权B代表A从事某种活动时,委托代理关系就发生了,A称为委托人,B称为代理人。

一般的委托代理关系泛指在任何一种涉及不对称信息的交易(合同、协议)中参与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掌握信息多、处于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代理人,掌握信息少、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称为委托人。简单地说,“知情者”是代理人,“不知情者”是委托人。

社会是由众多个体构成的,人与人之间时刻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由于不对称信息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相当普遍,所以许多社会经济关系,都可以归结为委托代理关系。例如,政府与企业、股东与经理、雇主与雇员、消费者与厂家、计算机用户与服务商、信息经纪人与信息用户、病人与医生等等,他们之间都可以构成委托代理关系。

除了正式的有书面合同(协议)的委托代理关系,以及有口头委托的较为明显的委托代理关系外,社会经济关系中还有大量的隐含的委托代理关系,诸如老百姓与政府官员、选民与议员的关系等。

同一种经济关系中可能包含有多种委托代理关系。例如软件生产商与软件用户的关系,对于软件的生产成本、软件性能等方面的信息,生产商掌握的比用户多,生产商是代理人,用户是委托人,从这一方面来说是“用户委托生产商进行生产”。对于需求欲望、支付能力等方面的信息,用户掌握的比生产商多,从这一方面来说又是“生产商委托用户进行消费”。

可见,委托代理关系是与不对称信息相联系的,针对不同的不对称信息,可以构成不同的委托代理关系,对于参与各方,不能简单地说某一方是委托人、某一方是代理人。

一般来说,私有信息指的是现状,如买卖双方交易商品的质量状况、追求女孩的男生人品、健康状况、求职者的能力等。总而言之,私有信息是双方博弈时已存在的事实。在信息经济学中,一般把这种关于现存事实特征的私有信息,叫做“隐蔽特征”。

正是因为参与博弈者掌握的信息并不完全,往往有很多私有信息的存在,其决策结果必然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可分为两大类:主观不确定性和客观不确定性。主观不确定性是指,决策者由于有关资料的缺乏,而不能对事物的态度作出正确的判断。

这种不确定性的判断,却是其它掌握资料的人可以有的。例如:消费者对商品的质量不如生产者更为了解,换句话说,商品质量对于消费者更加具有不确定性。

和主观不确定性相关的信息常常具有不对称性,一些人掌握事物状态的信息,而另一些人则缺乏事物状态的信息。信息的不对称性可以通过信息的交流和公开以及寻找而消除。

客观不确定性是指事物状态的客观属性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对此,人们可以通过认识去把握不确定性的客观规律,但是,认识本身并不能消除这种不确定性。

当存在不确定性时,决策者的决策就具有风险。不确定性和风险有密切的联系,但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确定性直观上很容易理解,一件事情可能出现的结果越多,这件事情就越具有不确定性,结果越不明确(概率分布越分散),不确定性的存在就越显著。

风险的必要条件是决策面临着不确定性的条件。当一项决策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时,其所具有的风险性的含义是:从事后的角度看,事前作出的决策不是最优的,甚至是有损失的。决策的风险性不仅取决于不确定因素所含不确定性的大小,而且还取决于收益的性质。所以,通俗地说,风险就是从事后的角度来看由于不确定性因素而造成的决策损失。

对个人来说,拥有的信息越多,越有可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对社会来说,信息越透明,越有助于降低人们的交易成本,提高社会效率。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根本无法掌握影响未来的所有因素,这使得作确定性的决策变得困难重重。

信息本身的价值正在于此。博弈参与者一旦掌握了更多信息,其决策获得更大收益的可能性就增大。

比如,一个消费者买一部二手手机需要花 1000 元,而这部手机的真实价值也许只有500元,如果消费者购买了这部手机,就净损失500 元,如果他和二手手机老板很熟,请老板吃顿饭支出100 元,老板决定给这个消费者一部价值1200 元的二手手机。

很自然,获取这部手机真实信息的价值或信息成本就是100元,但是不仅没有亏掉500元,反而赚了200元,投入100元的信息成本所得到的收益是500+200=700元。

因此,市场参与者的决策的准确性取决于信息的完整性。准确的决策需要更多信息的支持,所以信息的获取有减少风险的可能性。这就是说,信息的搜取有可能增加决策者的收益。信息的价值就可以用获取信息后可能增加的收益来衡量。

信息劣势的制胜法则

公司单位和个人有的可能,处在整个决策系统的特定层。这一特定情况,决定了其开发有效信息存在许多劣势:区域狭小,信息的覆盖面窄;局限性大,信息的代表性差;隔层多,信息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弱,等等。面对这些不利因素,应努力于劣势之中找优势,确定自己开发有用信息的强项。

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被赋予的角色或者说功能定位是“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监督公司经营管理”,很显然,独立董事如果只做到公正客观和独立,是不可能担此重任的,是充当不好“专业裁判”的。作为一个监督者,必须拥有充分的公司内部信息。但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所处的信息劣势,是影响独立董事发挥“专业裁判”作用的关键因素。

独立董事在获取信息劣势方面的天然劣势:1、从国内外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构成可以看出,他们在获取公司内部经营信息方面存在劣势。独立董事构成基本上是技术专家和经济专家,他们大多都是学者和研究人员。很显然,像这样的独立董事机构,明显缺乏必要的财务技能,缺乏对企业业务发展的战略管理知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没有能力独立获取公司内部运作的必要的相关信息。

其次,独立董事的激励影响信息获得。从国内外实践看,独立董事的激励主要是收入激励和声誉激励。独立董事的报酬一般由津贴和车马费构成,与企业业绩无关。这种报酬结构很难激励独立董事积极主动去获取事关公司发展、内部各种交易等方面的信息。声誉激励,一般来说,完全靠独立董事个人的自身素质,对获取内部信息只具有限作用。

第三,独立董事的时间和精力。由于独立董事多数是社会名流身兼数职,甚至有的一个人担任四、五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他们事务繁忙,根本没有时间与精力关注公司内部运营状况,无心去获取公司管理方面的信息,尤其是事关中小投资者根本利益方面的信息。

第四,独立董事所处接口位置。既然独立董事是公司的“外部人”,因此他们并不了解公司内部运营信息,要获取想关信息,只能从公司内部管理人员处获取或听从他们的安排,自己去收集。这样,独立董事在获取公司内部信息上,显然存在劣势。

第五,独立董事的目标模糊。从现实情况分析,独立董事在公司的目标并不清楚,他们的角色好像是上市公司的战略咨询顾问,尤其是技术战略咨询顾问,他们所拥有的也只是这方面的信息。至于担当“保护中小投资者,监督公司经营管理”责任或目标,不太明确,这当然会影响独立董事本来应该获取的这方面信息。

第六,独立董事权责不明。关于独立董事的权力和责任,并无明确的强制性规范和要求,这使独立董事有时无权获取他们想知道的,甚至该知道的有关公司内部方面的信息。这使得独立董事处于信息劣势地位。

第七,历史、习惯和文化的影响。即使在国外,根据独立董事运作情况分析,由于历史、习惯和文化的影响,独立董事往往是象征性工作,既然是象征的,他们也非常自觉。不该关心的信息,即使是重大的信息,也不会关注过问。在中国,上市公司往往“一股独大”“大股东控制”,这样的结构,独立董事只能是象征性的,因此,该让独立董事知道的信息,会让他们知道,不该独立董事知道的信息,他们也不会主动地去了解、搜索。

既然导致独立董事的信息劣势根源不仅在于公司管理层的操纵和刻意安排,而且在独立董事构成本身。因此,改进独立董事信息劣势,进而建立有效的信息传导机制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通过正式的制度安排来进行,另一方面,通过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来进行,也就是既要规范管理层信息传导,又要鼓励独立董事主动去获取更多的信息。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明确公司管理层信息披露的具体要求。加大对操纵信息披露的处罚力度,以确保更多的信息、更重要的信息,特别是涉及内部交易的信息,得到及时全面的披露。一句话,要增加向独立董事传递信息的数量与质量。二、在信息传递正式的制度安排上,要规范、合理、科学,特别是在董事会的议程安排、公司经营报告以及董事会频度上,要有明确的规定与安排,严防操纵。三、为确保独立董事能获取更多的信息,特别是事关重大交易的信息,应授予独立董事适当的信息监管权。四、由于独立董事作为公司的“外部人”,使得独立董事与公司只有有限的、松散的联系,进而造成独立董事在获取公司内部信息方面处于劣势,因此,要增加对独立董事的激励,鼓励他们增加与公司的接触,与公司保持更加紧密的联系。同时,可以设计“场合”,面对面地接触,增加信息沟通,便于他们了解公司内部更多的信息。五、改变独立董事只通过公司管理层获取信息的单一模式和渠道,鼓励独立董事主动深入公司,进行考察、了解。这样,不仅增加独立董事获取更多的信息,而且,使得他们有感情,容易信息传递、信息沟通。六、采取独立董事兼任公司内部重要委员会的任职,这样,他们不仅获取重要内部信息更有保证。而且他们也更容易监督。

通过对独立董事信息劣势产生根源的分析,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这种信息劣势得到改进,使得信息传导机制有效、畅通,独立董事在“监管公司经营管理,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作用一定会得到有效的发挥。

“小”信息中的大财机遇

信息越少,机会越多。如何在看似平常无关紧要的既少又零碎的信息中发现机会,这是对投资者的一种考验。优秀的投资者往往能在看是平常的小信息里掌握商机,从而发展壮大。在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的经历和所写的信里,我们应该能有所启发。晋升亿万富豪的秘诀,多数人宁愿藏私,但吉姆·罗杰斯等杰出人士,却愿以简单的一封信,分享个人的财富智慧与睿智灼见。千金难得的财富密码,就在这里披露,不管你是爱财的芸芸众生,或是初出茅庐的社会新鲜人,绝对不能错过。

吉姆·罗杰斯(JimRogers),一个在10年间,赚到足够一生花不尽的用财富的投资家;一个被股神巴菲特誉为对市场变化掌握无人能及的趋势家;一个两度环游世界(一次骑车、一次开车)的梦想家。

21岁开始接触投资,之后进入华尔街工作,与索罗斯共创全球闻名的量子基金,1970年代,该基金成长超过4000%,同期间标准普尔500股价指数才成长不到50%。吉姆·罗杰斯的投资智能,数字已经说话。

而从口袋只有600美元的投资门外汉,到37岁决定退休时家财万贯的世界级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用自己的故事证明,投资,可以没有风险;投资,真的可以致富。

亲爱的读者朋友:

你喜欢投资市场吗?你对投资有热情吗?当我21岁开始接触投资市场时,我就知道这是我这辈子最有兴趣的领域。因为喜欢,所以有热情;因为充满热情,所以我花很多时间在做研究,研究竞争对手、研究市场信息、研究所有可能影响投资结果的因素。

找到热情所在,就找得到机会。所以每个人都要问问自己:最喜欢的领域是什么?如果喜欢园艺,就应该去当园艺家;喜欢当律师,就朝这个方向努力前进。不要管别人怎么说,也不论有多少人反对,反正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去追寻,这样就会成功。

我强调“专注”,在做投资决策前,必定要做很多功课,也因此我并不赞同教课书上所说的“多元投资”。看看全世界所有有钱人的故事,哪一个不是“聚焦投资”而有的成果?

投资成功致富是来自事前努力地做功课,因为做足了功课,了解投资的产品价格被低估才买进,所以风险已经降到最低。并不是分散投资就叫做低风险,如果你对于所投资的市场、股票不熟悉,只是把鸡蛋分别放在不同的篮子里,这绝对不是低风险的投资,谁说只有一个篮子会掉在地上?

就好比有人认为分散投资于50家公司,一定比投资于5家公司的风险低。但是是这样吗?你不可能完全掌握50家公司的详细状况,相对来说,如果只集中投资在5家公司,就可以做比较仔细的研究。所以说,5颗鸡蛋放在一个相当稳固、安全的袋子,一定比放在50个不牢固的袋子要好得太多了。

尤其我并不是一个喜欢冒险的人,相反地,我讨厌冒险,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我才要做很多功课。成功投资者的方法,通常是什么也不做,一直到看到钱放在那里,才走过去把钱捡起来。所以除非东西便宜、除非看到好转的迹象,否则不买进。当然买进的机会很少,一生中不会有多少次看到钱放在那里。

一旦我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时,是不会有风险的。当然市场有可能在我决定投资、也投入金钱后继续修正,这时候我会回过头来检视,我究竟有没有彻底了解、做足功课,如果没有,那么风险是来自于我没有做好研究。倘若我有确实做好功课,那么面对市场超跌的状况,我会投入更多金钱。所以风险高不高的症结在于有没有做功课,而不是集中投资就是高风险。

至于该怎么做足功课呢?那就要看是哪方面的议题,如果是跟栽培作物有关,就要去注意有多少农民、有多少库存农作物、这个领域谁在做什么规划、市场上有什么需求上的变化、是不是才刚播种、刚施肥……找出包括生产、需求的基本因素,事实上,这些问题可以适用到各种行业上。

另外,媒体也可以当作一个很好的指针,媒体向来是反映大众的看法、反映大家已经知道的事情,所以当媒体都在做类似的报导时,这就表示该项信息已经被充分传递了。

就好像1999年的时候,随便找一本杂志、随便哪一个广播或电视媒体,都在提“。com”这个新经济将带来不同的投资思维,加上每个人都在投资“com”,这就是一个强烈的警讯。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其实是充分不足的信息,当某些信息得花很多力气才能取得,这样的信息才可帮助你获利。

所以说,大家都知道的信息,存在其中的机会相当有限。像近几年,大家热烈讨论新兴市场,投资人就要去思考,新兴市场的好是否已经反应了呢?大家是不是都进去投资了呢?如果你发现身边的人,都在买新兴市场的股票或基金,这就表示市场已经在反应了,想要从中获利,当然有限。

我还是要强调,信息愈少、机会就愈多。举个例来说,当你翻开华尔街日报,你会发现整版都在讲股票、讲基金,但是商品(commodity)信息却只有一小块,可见商品未被重视,这就是商品的机会所在。而且问问身边的人,有谁在投资商品?如果答案是极少数,这就更证明了商品的投资价值。

投资致富的轨迹在于,做自己喜欢的事,拥有热情,愿意不断的学习、做功课,发掘别人还没有看到的机会,这是我永恒不变的投资哲学。而跟随是永远不会成功的。

抓住有效信息,抢占市场先机

市场上的投资者投资股票的方法各不相同,真所谓“各有巧炒不同”,但总结来说主要是三类:做基本面的;做技术分析的;利用消息的。许多投资者在尝试前两种方法受挫后,喜欢打听所谓的“内幕消息”来捕捉黑马。然而在消息面前并非人人平等,当消息传到你的耳朵时,主力机构很可能已经准备出逃,往往接的就是最后一捧。其实公开信息中同样蕴藏很多机会,然而这种方法却又往往为投资者所忽视。

公司重大事项公告对近期市场中的许多个股行情进行分析研究,会发现这些公开消息具有相当高的“公告价值”,对把握个股行情相当有帮助。

当然,上市公司重大事项公告中还存在一些“愚弄”股民的可能。作为投资者在看到上市公司的重大事项公告时也必须仔细研究。一是观察公司股价在公告前有没有太大升幅、成交是否已经异常,以判断自己介入所处的地位;二是认真研究公告的具体内容,判断其与目前股价的关系,只有在价值被明显低估时才去介入。客观地说,在公告之后介入,股价总是已有一定升幅。

基金持股状况。投资者可结合股价的走势,对于十大股东中以基金面孔初次出现、而获利空间甚小的个股追踪关注。根据2000年的中报,可发现数只此类个股。需要提醒的是要充分考虑到截止日与公告日之间的时滞,防止其中的变数。

股东人数变化。一般而言,一只股票如被主力相中,那么它的炒作周期应分成三个阶段:

1、吸筹阶段;

2、拉高阶段;

3、出货阶段。

对应此三阶段,筹码的分布情况应该是由分散到集中,最后再到分散。既然是这样,从个股的股东人数(派生出人均持股数、大股东持股率)变化上无疑就可以找出主力的蛛丝马迹来。当然,对于不同的公司要具体分析。因为每家公司的流通股大小不一,行业背景不一。因此要判定其筹码是否被搜集,就要做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把公司历年中报、或者年报中披露的股东数单列出来,另外还要把股本扩张的情况考虑进去,再结合股价走势进行综合研判。同时还要考虑该公司同行业其他上市公司的筹码密集度以及历年10大股东中流通股股东的增减和持股数情况,此类方法在分析股东人数变化剧烈的个股时准确度可能会稍高些。然而使用这种方法有一个很致命的问题,即它的时效性。我们获得上市公司的股东人数的数据一般只能是通过它的年报或者中报,而平时普通投资者要想得到此类数据是基本不可能的。由于中报和年报之间要相差6个月,而报表的公布又要离报告期一段时间,那么很有可能报表出台的时候,个股的炒作期已经进入了拉升阶段的末期,或者甚至是派货阶段的初期。

平均每笔成交量。平均每笔成交量的含义,即是某股成交总笔数与当日成交总量(股数)的比值。很少有投资者包括股评文章提及通过研究股票平均每笔成交寻找潜力黑马的方法。

龙虎榜。除了在上市公司公布的公布信息中可以找到庄家的信息外,我们还从股票交易所公布的公开信息中找到庄家的相关资料,这些资料有时具有动态成份,反而可以把庄家看得更真切和更彻底。中国证监会规定,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在每个交易日结束后都应公布涨跌幅在7%以上的前五名个股的买卖券商名单和买卖金额数值,投资者可以在券商提供的股票分析软件中或某些报刊中找到这些资料,如果是有心人,并充分利用资料进行对照和分析就可确定某些个股的潜伏庄家名单以及这些庄家的持股量或出货量,并能动态地观察到某些股票的多空分布和多空征战情况,从而做到心中有数,并进而打好有备之仗。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一些个股配股缴款分时纪录中找到庄家的一些蛛丝马迹,如某股票在某日突然开始除权和缴款,在缴款期中我们发现不时有大手笔进行缴款,这种缴款一次数量之大绝非中大户所为,如此可以断定是该股庄家在缴款,我们从缴款的集中性和巨量可以间接地算出该股庄家的大约持仓量。从而确定该股有大庄控盘。果不其然,啤酒花在缴款期间和缴款后即进入主升阶段,这种上扬必定是有庄家拉升所致。综上所述,每一投资者必须挖掘出符合自身条件、便于自身调控的投资方法,这样才能从证券投资中获得稳定的回报。

好创意也要看时机

埃德温·洛弗热在他的经典著作《—个股票经纪人的回忆》中说的,“耐心的益处,等待正确的机会可以增加成功的可能性。你不用常常处于市场中。”“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做错事的是纯粹的傻瓜,而华尔街的傻瓜认为他必须在所有时间都交易。”著名投资者吉姆·罗杰斯对做交易时的耐心做了更生动的描述:“我只管等,直到有钱躺在墙角,我所要做的就是走过去把它全部捡起来。”

先听一个老故事:在漫长、荒无人际的列车旅途上,乘客们百无聊赖。就在途中的一个拐弯处,列车减速缓行,一间民房闯入了人们的视野:在这种境域中,这无疑是一处美丽的风景,所有的旅客都认真的欣赏起这间民房来。

归来的路上,一个年轻人中途下了车,不辞辛苦地找到了这间民房,他了解到民房的主人因为不堪忍受过往列车的嘈杂很久以前就想把这间房子卖掉,可是一直无人问津。

不久,年轻人花了3万买下了这间民房,他觉得这是个作广告的好地方。以后的日子,他开始联系各大公司,把正面墙选做租写广告标语。可口可乐公司看中了这块地方,在签约的3年内,年轻人得到了18万元的预付租金!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机遇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没有发现。我们总是不经意地保持着一种僵化的思维,常常缺少创新的意识:我们更应该勤于思考善于发现。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要等待和把握机遇。

有些企业家不懂得用长远目光看待业务,常常试图暴富。比如只顾外观,一味扩大企业规模。这种类型的企业家擅长迷惑别人,骗取金钱。吸引人们投资之后,如果资本耗尽,就过分包装企业,为了得到其他人的投资。

有人说,从开始做生意那天算起,如果能够坚持3年以上,就算是成功了。事实上也是如此,3年之内倒闭的企业不计其数。生意就是这样,连维持下去都很困难。

3年是播种的时间。大部分企业面临的土壤都是贫瘠的荒地,甚至让人怀疑“这里真的能开花结果吗”。但是,如果3年的时间里持续耕耘和播种,也就是不断地倾注努力与激情,一定会有所收获。只要坚持不懈地播种,过一段时间,就会看到有绿色的东西从地里冒出来,那种喜悦无法用语言形容。不过这种喜悦也很短暂。茎叶长出以后会不会被暴风雨吹倒,会不会因为干旱而枯死,每天都生活在担心和忧愁之中。如果没有经历这些过程,一下子就长成了参天大树,那可真是值得庆贺的事情。也许你确实是做生意的天才,也许是因为有巨大的幸运伴随着你,不过这也不一定是好事。如果没有经历从播种到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种植新树的时候肯定会遇到挫折。

没有积累内功成长起来的企业早晚会崩溃。只有经历过小的危机,才有能力克服大的危机。千辛万苦经营企业的人不会轻易被危机击倒,经历过峰回路转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只有留下密密麻麻的年轮、在风雨中纹丝不动的大树,才是真正的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