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碑林集刊(十六)
17011700000026

第26章 颜真卿《多宝塔碑》原立地问题考辨(1)

马志祥

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多宝塔碑》究竟原立何处?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原立于唐长安城千福寺,而明代金石学家赵- 《石墨镌华》则云碑原在兴平千福寺。明以后的金石著作对此多未明辨,但以张说为多,似乎已成定论。然而引用或坚持赵说的虽属少数,也不时见诸书籍、文章。在我身边就有一位找上门的执赵说者,他就是西安退休职工陈维义。此源于其故乡兴平县塔耳村曾出一碑,现存放于该村村委会,2007年12月陈先生曾带碑林博物馆保管部副主任张安兴(时任)和笔者前去察看。碑题《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碑文内容与今藏西安碑林《多宝塔碑》无二,只是尺寸略小,书法、刻工差,初步判断为明末清初的重刻之碑(重刻原因下文将作论证)。此后,陈先生广查资料,并写了书面材料,认为碑林博物馆关于《多宝塔碑》的说明词有几处错误(后文详述),核心一条: 《多宝塔碑》的原立地不在唐长安千福寺,而在兴平千福寺。如前所说,《多宝塔碑》的原立地在唐长安千福寺已成定论,似乎没有讨论之必要,然而数次交流后陈先生并不接受,认为:一、《历代名画记》可信度不高;二、北宋元五年(1090) 《京兆府府学新移石经记》提到:“有兴平僧诞妄惑众,取索无厌,大尹刘公希道没入其赀,有欲请于朝以修慈恩浮图者,公即建言:崇饰塔庙非古,而兴学校为急。朝廷乃以五百千畀之。不费公,不役民……”

他认为京兆府学移碑,兴平僧“取索无厌”,必然与从兴平移《多宝塔碑》有关。此外还提到南京金陵中学校编历史教材第8课《盛唐文化》一章中介绍《多宝塔碑》时称此碑原在兴平千福寺。笔者上网检索发现确有此教材。后来翻阅当代碑帖专家王玉池先生编的《历代著名碑帖译注》,介绍《多宝塔碑》时也说千福寺在兴平。看来兴平说虽属少数,但颇有影响!那么关于《多宝塔碑》原立地问题的两种不同说法,即长安千福寺和兴平千福寺,究竟孰是孰非,为何会产生不同的说法,作为碑林人有责任作出明确的回答。故试做考辨,企望方家指正。

一、颜书巨迹《多宝塔碑》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岑勋撰文,颜真卿楷书,徐浩隶书题额,史华镌刻。唐天宝十一年(752) 立,碑文34行,行66字。碑通高395厘米,宽104厘米,厚30厘米。

颜真卿是中国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其人品、书品彪炳史册,堪称楷模。他的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结构严谨,有大家风范,对后世影响极大,被称为“颜体”。

《多宝塔碑》作于天宝十一年颜真卿四十三岁时,书法结体严密,笔画粗细变化不大,是他继承传统的作品,与他后来所书的《颜氏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风格迥异,而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是已知颜书中书写时间最早的碑刻。从风格看,此碑和他中、后期书法风格出入较大,还未体现出颜体雄强、伟壮、沉雄的气象,相对写得严谨、秀整,起收笔笔见锋,尚未有篆籀之气,反映了颜氏早期书法风貌。

二、《多宝塔碑》的主要内容

《多宝塔碑》的内容主要是记述唐玄宗时长安龙兴寺楚金禅师夜诵《法华经》,感得多宝塔现于眼前,从而发誓建多宝塔,最终建成之事。从碑文以及《楚金禅师碑》、《佛祖统纪》、《释门正统》等资料可知,楚金(698~759),为唐玄宗时代僧人,法号楚金,姓程,本广平郡人,“今为京兆之銩稨人”(今陕西周至)。“祖、父并信著释门,庆归法胤。母高氏”。他九岁出家,十八岁即升座讲《法华》义旨。曾于静夜诵《法华》,至“多宝塔品,身心泊然,如入禅定,忽见宝塔,宛在目前,释迦分身,遍满室界。行勤圣现,业净感深,悲生悟中,泪下如雨。遂布衣一食,不出户庭,期满六年,誓建兹塔”。“三十构多宝于千福”,开始了多宝塔的修建工程, “负畚荷插,于橐于囊,登登凭凭,是板是筑。洒以香水,隐以金锤,我能竭诚,工乃用壮。禅师每夜于筑阶所,恳志诵经,励精行道,众闻天乐,咸嗅异香”,由此可见多宝塔的修建相当不易。

多宝塔的修建得到了唐皇室以及一些王公贵族和佛教徒的资助。据碑文记载,许王李馞、居士赵崇、信女普意等“咸舍珍财”。至天宝元年(742),主体已成,还未完工,“创构材木,肇安相轮。禅师理会佛心,感通帝梦”。“七月十三日,敕内侍赵思侃,求诸宝坊,验以所梦。入寺见塔,礼问禅师,圣梦有孚,法名惟肖。其日赐钱五十万,绢千匹,助建修也”。至二年禅师于花萼楼下迎“多宝塔”之敕额及绢百匹,遂总僧事。至四年, “塔事将就,表请庆斋,归功帝力”。多宝塔从构想到完工,共计十多年时间。岑参《登千福寺楚金禅师法华院多宝塔》诗:“数年功不成,一志坚自持。

明主亲梦见,世人今始知。千家献黄金,万匠磨琉璃” 就是对修塔过程的总结。自天宝三年,每春秋二时,召集同行之大德四十九人,行法华三昧,并奏为恒式。楚金又曾刺血写经《法华经》一部、《菩萨戒》一卷、《观普贤经》一卷,又写《法华经》一千部以镇宝塔。由《楚金禅师碑》知楚金圆寂于乾元二年,春秋六十二,敕葬长安城西龙首原,谥号“大圆禅师”。

三、《多宝塔碑》原立于何地

(一)关于《多宝塔碑》在长安城千福寺的记录1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千福寺,在安定坊,会昌中毁。寺后却置,不改旧额。寺额上官昭容书。毁寺后有僧收得,再置却悬之。中三门外东行南,太宗皇帝撰《圣教序》,弘福寺沙门怀仁集王右军书。西行,楚金和尚《法华感应碑》,颜鲁公书,徐浩题额,碑阴,沙门飞锡撰,吴通微书。”按:《历代名画记》是我国美术论著的一本重要著作,其中《记两京外州寺观画壁》记录隋、唐著名寺庙的壁画作品及作者姓名,保留了今天已经看不到的、我国壁画繁荣时期的重要资料。对千福寺的记录格外详细,除壁画外,还提到了著名的《圣教序碑》和《法华感应碑》,即颜鲁公书《多宝塔碑》,这也是关于此碑的最早文献记录,所有关于《多宝塔碑》在长安安定坊千福寺之说均以此为据。

2清毕沅《关中胜迹图志》:“千福寺,在安定坊。《历代名画记》‘寺额上官昭容书,会昌中毁,有僧收得,再置悬之’。”3清徐松《唐两京城坊考》:“朱雀门西第四街,即皇城西之第二街。街西从北第一安定坊,东南隅,千福寺。本章怀太子宅,咸亨四年舍宅立为寺。大中六年改兴元寺。按唐《画断》:千福寺西塔院有王维掩障,一画枫树,一图辋川。《名画记》:千福寺额,上官昭容书。东塔院额,高力士书……又置太宗圣教序碑,楚金和尚碑,颜鲁公、张芬、吴通微、韩择木所书诸碑。鲁公所书即多宝塔碑也,塔在寺中,造塔人木匠李伏横、石作张爱儿。”

按:二者均沿用了《历代名画记》的说法。

4王昶《金石萃编》:“按:碑前题《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唐书·地理志》‘京兆府’:京兆郡本雍州,其都初曰京城,天宝元年曰西京,是西京即京兆也。

《石墨镌华》云‘碑旧在兴平千福寺’,兴平为京兆属县。今检《陕西通志》,兴平县无千福寺,但有多宝寺在县治东南十五里,而不云有塔,不知即千福寺否也?”按:王昶对赵-之说提出了质疑,“今检《陕西通志》兴平县无千福寺”,此乃关键所在。

5《陕西省志·文物志》(1995年) 《西安市志》(2002年,第六卷,第56页)

关于此碑的原刻地均为“原立于唐长安城安定坊千福寺(今西安西关),北宋移入西安碑林”。

按:此说沿用了传统的说法,但千福寺在今西安西关之说有误。

(二)关于此碑原在兴平的文献记录

1《陕西通志》(明嘉靖二十一年,即1542年): “宝塔寺在兴平县东南。内有颜真卿碑,后移府学宫。”

按:《陕西通志》由当时的大学者马理编纂,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地方志书,保留了西北及陕西大量的珍贵史料,受到学界好评。

由此记录可知,明代嘉靖时兴平县东南可能有“宝塔寺” 或关于其传说。而“内有颜真卿碑,后移府学宫”之说根据何来,不得而知,很可能也是传说。“有颜真卿碑”,究竟为何碑?并未说明。可以看出作者对此说并不十分肯定,是犹豫的,甚至怀疑的。因为《历代名画记》对《多宝塔碑》的原址说得很清楚,在长安安定坊千福寺,《陕西通志》编者马理不可能不知此说。此碑当在北宋时移入碑林,元人骆天骧的《类编长安志》已记录此碑,在西安府学。西安碑林目前收藏颜真卿书迹刻石7种,除《多宝塔碑》外,还有《颜氏家庙碑》、《颜勤礼碑》、《郭氏家庙碑》、《马瞞残碑》、《臧怀恪碑》、《争座位帖》。哪块碑有可能来自兴平呢?

路远《述西安碑林藏颜真卿书迹刻石七种》 一文,详细论述了以上几块碑的原存地方。

《颜氏家庙碑》立于颜氏家庙自然而然,颜氏家庙在唐长安城通化坊, “大致相当于今天朱雀路以西、含光路以东友谊路以北、城河以南这样一个范围,通化坊在其南半部”。

《颜勤礼碑》立于“京城东南万年县宁安乡之凤栖原”,即今西安市东南郊曲江池到三兆村一带。

《郭氏家庙碑》原立于唐长安长乐坊郭敬之私第,该坊位于唐长安城朱雀门街东第五街街东从北第六坊,大致相当于今天西安交通大学(原校区)的南半部。

《马瞞残碑》当立于长安外郭城之长兴坊,该坊位于皇城正南朱雀门街东第二街街东从北第三坊,大致相当于今西安市长安北路以东,友谊东路以南永宁村、和平村一带。

《臧怀恪碑》一千年未曾迁动,直到1980年才由三原县陵前乡三合村臧怀恪墓前迁至西安碑林。

《争座位帖》是北宋熙宁五至八年(1072-1075)吴中复出知永兴军府事期间,直接摹刻于京兆府孔庙的。

由以上分析可知,藏于西安碑林的其他六块颜真卿书迹刻石皆无来自兴平的可能性。

2明赵- (约1560~1630):“鲁公正书惟此碑最著,以其字比诸碑稍小,便于展玩耳,而结法视东方画赞、家庙碑似觉少逊。王元美曰:贵在藏锋小远大雅,不无佐史之恨。信然。碑旧在兴平千福寺,不知何时移立西安府学中。”按:明赵-对《陕西通志》尚犹豫存疑的说法给予肯定凿实,具体明确指出“碑旧在兴平千福寺”,当然他也许看过《陕西通志》,也许没看过。因为“(宝塔寺)内有颜真卿碑,后移府学宫” 在当时只是一种传说,是何碑,更无定论。作为金石大家的赵-肯定并明确提出“颜真卿碑”即《多宝塔碑》,不知根据何在?难道他未曾看过唐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作为金石大家似乎不可能。总之《多宝塔碑》在兴平千福寺之说由此而始。

3清乾隆四十二年《兴平县志》云“千福寺县东南二十里,多宝塔在千福寺,天宝元年建。唐岑勋撰,碑文在金石志。法华院在千福寺。唐天宝元载建,唐岑勋撰,碑文在金石志。” 又“法华院在千福寺,唐岑参《登千福寺楚金禅师法华院多宝塔》诗:千家献黄金,万匠磨琉璃,既空泰山木,亦罄天府赀”。

按:从乾隆四十二年《兴平县志》里“千福寺” 的插图看,也许此时或此前确有多宝塔,此图也许是时人根据实景所绘,若果真如此,此“千福寺” 也绝非唐长安“千福寺”,此“多宝塔”,亦非天宝元年所建“多宝塔”。也许是清代初期时人对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