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碑林集刊(十六)
17011700000034

第34章 《平江路总管周侯兴学记碑》考释(1)

——— 兼谈元末张士诚割据政权下吴地文人的政治走向金 迪

本文论述之“吴地文人”,为张士诚据吴时活动于吴地之文人。“吴地”则泛指张士诚当时的割据势力范围。

苏州博物馆所藏《平江路总管周侯兴学记碑》拓本,长2米,宽1米,24行,满行50字,字径寸许, 《吴郡金石目》有著录,原碑无存。内容记述了元末平江路总管周仁在苏州致力于兴学之事迹,所涉时间从元至正十六年(1356) 到至正二十一年(1361),所涉及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内容,反映的均为张士诚割据政权在吴地的统治政策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作为第一手材料,为我们分析和研究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兹全文引录碑文如下:平江路总管周侯兴学记

遂昌郑元撰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检校官钱逵书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左丞周伯琦篆额

至正十九年冬,平江路总管周侯擢拜江浙省左右司郎中,中吴士群请于庙堂不获命,退而谒于遂昌郑元,曰:昔范文正公在宋仁宗朝参知政事,首以兴学取士,开导人主,于是仁宗首诏天下兴学校。若苏州公父母邦也。公来守,乡郡奏请立学,得南园之巽隅,以为学宫,今郡学是已。元间,公之子纯礼过家上冢,复以南园地广学宫,卒父志也。方公之建吴学,延安定胡先生为学者师,继此郡县皆有学,而吴固为称首。兀术过吴,学毁。宋既南渡,守臣相继,吴学复完。暨内附,其悉力以兴学养士者,□德大夫、中书左丞、浙西道宣慰使游公显也。提兵破杭后,淮安忠武王入觐,委公以劳来安集,由是浙以西学宫获完,士籍不废,儒绅复存。其学田匿于豪右,公尽复归之。故德公者咸勒石纪美,至于今赖焉。至正丙申岁,平章张公统兵入吴,适春丁,即命官以祭,躬谒圣师,升堂听讲,属郡守吴陵周侯安完学校,蒐延儒术。时兵甲充户,民气□然。侯抑按暴强,裁以军律。今日中吴士民获完者,侯恩实深。会戎旅方张,或请括学田以助军食,侯恳恳建言:毁学坑儒,秦政亡不旋踵。为今之计,须用才贤,以绥靖祸乱,讵可蹈秦覆辙,以夺其食耶?遇稍暇,侯以俸金设馔,躬起行酒,勉劳儆劝。朔望庙谒,讲讨论思,率以为常。学宫垣墙倾圮而复新,月廪恒自散给。是侯于学校,无愧昔人侈矣。弗宁惟是,故事承平。时官有莊人站户,兵兴中废,侯请以田亩,输斗米助官,民以为便。吴城筑土善崩,役民修城,终岁不暂休。侯请给公帑,命僧领其役。军驻泊,宜有营寨,然皆分占民居,侯以为纵不能如赵云之安民于蜀,亦岂宜以有限之屋,供无穷之求。于是,侯即城隅构屋,分命士卒居之。侯谓吴东际海,非有绝险以为之限,宜如古制,寓兵于农,使互相团结,庶可战可耕。泰伯于吴,建邦启土,而其庙毁于兵。侯逐兵出庙,重加完葺。侯于敷政,知所先后概若此,愿为记之。元按:昔汉任延为会稽都尉,便能祠延陵季子,礼聘严子陵、龙丘苌,史称其为循吏。何敬容于萧梁时,守吴郡,勤恤民隐,听讼如神,至是人称任、何。较之侯,二子有不得专美于前矣。吴学之兴,始于范文正公。江南内附,复兴于游资德。

今吴学获完而不坠,则又惟我吴陵周侯。侯名仁,字义卿,宣授太中大夫,仍兼管内劝农防御知渠堰事。夫侯之兴学,自宜播之士林,形之歌颂。若其政治之美,而学校亦得以论列者,盖学校议政,而乐称人之善,此尤士论之至公,而匪以私于侯也。异时国史考功纪事,如游宣慰,章章在前;周侯行事,烨烨与相先后,此岂平常勒石颂美可得同年而语也哉。至正二十一年岁次辛丑三月既望,平江路总管府达鲁花赤定住海牙,同知王椿年,判官刘瑛、俞俊,推官顾士良,经历郑元,知事徐天麒、刘文义,照磨刘忠信,儒学教授孙作,学正陈振祖,学录江汉,训导范成、张腾、霄公、孙天有、沈□明、朱斌、陈朴,儒士翁仁实、张复初、陈植、王、蒋堂、孙文、金弘道,直学彭曙,司吏沈天麟、朱允升立石,张俊刻。

一、碑文所涉职官考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权,其设官分职不全按前代之旧,掺杂各类语言习惯。此碑文所述,发生在元末,当时地方割据混战,朝廷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地方上职官和职掌都发生了变化。此碑为当时苏州地方官所立,值得我们关注。现将碑文中所涉及的主要元代职官简单考释如下:1.江浙等处行中书省:“至元十三年,初置江淮行省,治扬州。二十一年,以地理民事非便,迁于杭州。二十二年,割江北诸郡隶河南,改曰江浙行省,统有三十路、一府。”“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检校官:“各省属官:检校所,检校一员,从七品。”平章和左丞: “每省丞相一员,从一品;平章二员,从一品;右丞一员,左丞一员,正二品。”“丞相或置或不置,尤慎于择人,故往往缺焉。”2.江浙省左右司郎中:左右司,各郎中二员,正五品。“中统元年,置左右司。

至元十五年,分置两司。” 左司掌吏礼房之科,知除房之科,户杂房之科,科粮房之科,银钞房之科,应办房之科;右司掌兵房之科,刑房之科,工房之科。总管:“诸路总管府,至元初设……上路秩正三品。达鲁花赤一员,总管一员,并正三品,兼管劝农事。”

太中大夫:文散官,从三品。“文散官四十二阶,由一品至五品为宣授,六品至九品为敕授”。

值得注意的是,碑文首句“至正十九年冬,平江路总管周侯擢拜江浙省左右司郎中”。平江路总管为正三品,江浙省左右司郎中只是正五品,何来“擢拜”?如以周仁于至正十九到至正二十一年(按此碑镌刻年代)之间任平江路总管,则其任官过程为:(至正十六年)隆平太守→ (十九年) 江浙省左右司郎中→平江路总管,似乎符合了“擢升”。但碑文后,周仁被宣授“太中大夫”,此为从三品文散官。按惯例,被朝廷授予之勋爵或散官,皆应比实际品级高,这里反而降低,显然解释不通。这一问题当是出在周仁“平江路总管”的称呼上。按《元史》载:时平江缺守,廷议难其人,师泰又以选为平江路总管。其年冬,甫视事,张士诚自高邮率众渡江,直抵城下,攻围甚急。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

士诚既纳降,江浙行省丞相达识帖睦迩,以便宜授师泰两浙都转运盐使。

贡师泰当是张士诚据吴前最后一任平江路总管。检《元史》,没有关于周仁任平江路总管的相关记载,故疑周仁这个“平江路总管”,恐非元朝廷所授,应为张士诚自封。从碑文“宣授太中大夫,仍兼管内劝农防御知渠堰事” 中反映,周仁任“从三品官”之前,已然越权,掌握着属于正三品“达鲁花赤”或“总管”的权力。

二、史料中有关周仁的记载

上述职官考中可见,周仁在张士诚割据政权中是位重要的权臣,深得张士诚的信任和重用,掌管平江路的政治、农业、文化和军事防御等各个方面,是张士诚割据政权的政策执行人。此碑中,郑元对周仁不吝溢美之词,歌功颂德。而在其撰写的《吴县儒学门铭并序》碑文中同样如此: “至正十九年,郡守海陵周仁、县尹丹阳张经皆以兴学为己任,睹学之外门日就废坏,乃始蠪石为莛与楹…… 摄学事昆山卢熊及学之人士,咸谓县之有学久矣,未有以石为门者,非二侯致力兴学不及是也……郡守周侯,近古遗爱。张令佐侯,民所共戴。” 两碑文皆为官方之碑的惯用口气,在个人评价上美化迹象明显。

笔者在查阅其他元末寓吴文人别集中,发现了另外两篇关于周仁的相关记载。

据杨维祯《铁崖古乐府补》卷6载:“周铁星,刺敛臣周?也。张氏亡国,亡于其弟士信,趣亡于毒敛臣周?。?,山阳铁冶子,以聚敛功至上卿,伏诛日,曰:‘钱谷盐铁,籍皆在我。汝国欲富,当勿杀我。’主者怒曰: ‘亡国贼,不知死罪,尚敢言是耶!速杀之。’吴人快之,或手额谢天曰: ‘今日天开眼也。’ 周铁星,国上卿。谈韩申,为法经。钉瞂杖,为国刑。千仓万库内外盈,十有三赋争科名。周铁星,鞭算箕敛无时停。开血河,筑血城。血战舰,血军营。刮民膏,嗍民髓,六郡赤骨填刍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