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碑林集刊(十六)
17011700000054

第54章 《唐刺史考全编》补遗(2)

《大唐雍州美原县令李府君(允) 墓志铭并序》: “祖政藻,随工部员外侍郎、宜州长史。父淑<,皇朝比部郎中、太府少卿、雍州司马、刑部侍郎、陕州刺史。” (第118页)案墓主李允卒于武则天垂拱四年五月,享年六十。

明止 太宗时

《大唐前临济府左果毅姚公夫人明氏(婉) 墓志铭并序》: “曾祖止,皇金紫光禄大夫、兵部侍郎、陕州刺(吏)[史]。”(第153页)案墓主明婉卒于玄宗开元十六年七月,享年四十二。

卷五二 都畿道怀州

萧行= 高宗时

《唐故兰陵郡夫人萧氏(鲍宣[公] 妻) 墓志铭并序》: “大唐贞元十三年龙集丁丑十月三日,故金紫光禄大夫、工部尚书、赠太子少保东海鲍宣公夫人、兰陵郡夫人萧氏,寝疾薨于上都光福里之私第,享年五十八……大王父行=,皇朝怀州刺史。”

(第288页)

卷五三 都畿道郑州(荥阳郡)

崔藏之 睿宗景云元年(710)

《唐故朝议大夫行尚书膳部员外郎上柱国崔府君(藏之) 墓志铭并序》: “君讳藏之,字含光。夙秉义训,性与道合。心蛟白雪,志抗青云。年十有七,游于荥阳。刺史于季子解榻致礼,嘉其文彩,荐以秀才。” (第224页)案墓主崔藏之卒于玄宗天宝九载(750)十一月,享年五十七,则生于武则天延载元年(694),而“年十有七”

即睿宗景云元年(710)。

卷五四 都畿道汝州

皇甫曙 宪宗时

《唐故福建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中大夫使持节福州诸军事守福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柱国安定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赠左骑散常侍安定皇甫公(燠) 墓志铭并序》:“父曙,皇汝州刺史,赠吏部尚书。”(第409页)案墓主皇甫燠卒于懿宗咸通三年十二月,享年五十九。

卷五五 河南道汴州

郑钦言 高宗时

《唐故尚书右丞卢府(藏用)夫人荥阳郑氏(冲) 墓志铭并序》: “夫人讳冲,荥阳开封人……高祖诠,周咸阳太守。曾祖仲达,唐阆州刺史。大父钦言,皇朝汴州刺史。”(第219页)案墓主郑氏卒于玄宗天宝九载九月,享年六十五。

李真琼 武则天时

《唐故长安县尉太原王府君(之咸) 墓志铭并序》: “夫人陇西李氏,汴州刺史真琼之孙,将作主簿涣之第五女。”(第230页)案墓主李氏卒于玄宗天宝六载四月。

卷五六 河南道宋州

李 肃宗上元元年(760)

《唐故中大夫泽州刺史赠光禄卿工部尚书太子少傅李府君( ) 墓志铭并序》:“天宝之难,东土流血……皇途虽阻,国章粲然。洎天人嗣位,上皇克复,擢拜郢州刺史。无几,累转朗辟归巴等四州刺史……乾元中,稍迁宋州刺史。” (第355页) 案乾元三年闰四月改元上元元年。

杨同 德宗时

《唐故中散大夫守太子宾客上柱国弘农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杨府君墓志铭并序》:“维唐长庆元年八月廿五日,公薨于京兆府万年县长兴里第,享年七十五。

其明年二月,凡窆于虢州阌乡县方全乡牧马原之先茔。夫人荥阳郑氏,皇朝归州刺史?之女……公华阴弘农人……在淮南为监察御史,在河阴掌漕为殿中,真拜南台,在河阳为检校驾部员外郎兼侍御史。再辟淮南,为检校礼部郎中兼侍御史。转中丞,刺邓、宋二州。” (第334页、335页) 案墓主“杨府君” 即杨同,见前文归州刺史“郑?”条所引证之志文。

崔 懿宗咸通二年至三年(861—862)

《唐故朝请大父使持节宋州诸军事守宋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本州岛团练镇遏使上柱国博陵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赠左散骑常侍崔府君( ) 墓志铭并叙》: “令式许公卿大夫五年一拜祖先墓,去岁春孟,府君白宰执,乞假抵东周,越月,授宋州刺史,非所求也……上相杜公每叹府君之屈,将议征迁。汴帅相国令狐公>,方欲表府君之能,请赐金紫。无何构疾,以咸通三年正月廿九日,终于官舍,享年四十七。”(第404页)

卷五八 河南道虢州

宋君明 太宗末

《唐故余杭郡于潜县尉宋君(裕)墓志铭并序》:“曾祖君明,皇朝银青光禄大夫、虢州刺史、右卫大将军,封高阳郡公,食邑两千五百户。” (第190页) 案宋君明于太宗贞观十九年任胜州都督,见《资治通鉴》卷198太宗贞观十九年十二月条。

卷五九 河南道许州

李福 懿宗咸通二年至三年(861—862)

《故陇西李夫人墓记》:“夫人,陇西人……皇东都留守石、见任许州节度福之堂侄女……咸通三年正月四日,故陇西李夫人墓记。” (第403页)案墓主李氏卒于懿宗咸通二年五月,享年三十二。又案“许州节度”即陈许节度、忠武节度,驻节许州。

卷六 河南道陈州

杨仲达 高祖、太宗时

《唐故冀州刺史姚府君夫人弘农郡君杨氏(万五千) 墓志铭并序》: “高祖仲达,皇朝金紫光禄大夫、蔡豫陈颍沈道宪息等州刺史、鲁国公。” (第167页)案杨仲达于高祖武德三年任豫州刺史,见《册府元龟》卷164《招怀》。

卷六一 河南道豫州

张昭命 睿宗时

《唐故晋陵郡江阴县尉张公(迅) 墓志铭并序》: “考诏命,睦豫冀三州刺史、南阳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 (第226页) 案张昭命于中宗景龙二年任睦州刺史,见《全编》卷147江南东道睦州“张昭命”条。又案墓主张迅卒于天[宝]十一载七月,享年五十五。

卷六二 河南道颍州

柳儒 玄宗开元三年至四年(715—716)

《大唐故银青光禄大夫行薛王府长史上柱国河东县开国男柳府君(儒) 墓志铭并序》:“又改授(颖) [颍]州刺史……改为剑州刺史。未几,本道按察使以清白闻名,转嘉州刺史,以疾谢官归。改授右司御兼判将军事,加云麾将军,迁赵州刺史。” (第165页)案《册府元龟》卷497《邦计部·河渠》,开元十年,柳儒在赵州刺史任上。

杨仲达 高祖、太宗时

《唐故冀州刺史姚府君夫人弘农郡君杨氏(万五千) 墓志铭并序》: “高祖仲达,皇朝金紫光禄大夫、蔡豫陈颍沈道宪息等州刺史、鲁国公。” (第167页)案杨仲达于高祖武德三年任豫州刺史,见《册府元龟》卷164《帝王部·招怀》。

张文规 武宗会昌三年至四年(843—844)

《唐故登仕郎蔡州司士参军上骑都尉范阳卢府君(溥) 墓志铭并序》: “公讳溥,字子光……今桂管廉使张公文规,时为安陆太守,于公萛内外昆弟也……未几,复从旧府张公于吴兴、汝阴二郡,参铃合之化。” (第384页)案张文规于会昌元年至三年任湖州刺史,见《全编》江南西道湖州“张文规”条。

卷六三 河南道亳州

吉谦 太宗贞观十七年前

《周故灵武军使吉公(管) 志文》: “祖谦,唐河兰谯三州诸军事、三州刺史、右骁卫将军、永宁子。” (第90页) 案墓主吉管卒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十一月,享年三十八。案《旧唐书》卷38《地理志》: “隋谯郡,武德四年,平王世充,改为亳州,领谯、城父、谷阳、鹿邑、?五县。五年,置总管府,管谯、亳、宋、北荆、颍、沈六州。七年,改为都督府。贞观元年,罢都督府,亳州不改。十七年,废谯州,以临涣、永城、山桑三县来属。”又:“隋置谯州,领县四。贞观十七年冬,以临涣、永城、山桑属亳州,蕲县属徐州。”据此可知,亳、谯在唐初乃为二州,至贞观十七年方合而为一,并定名亳州。

崔仲丘 武则天时

《唐故中散大夫行晋州司马上柱国崔府君(回) 墓志铭并序》: “父仲丘,凤阁舍人,亳州刺史。” (第132页) 案墓主崔回卒于开元八年正月,享年六十二。又案武则天时,改称中书舍人为凤阁舍人。

王玄质 文宗开成四年至五年(839—840)

《(上阙)崔府君(□伯)墓志铭并序》之撰者署:“亳州刺史兼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王玄质撰。” (第366页) 案墓主崔府君卒于文宗开成三年九月,葬于五年十一月。

卷七一 河南道密州

程潜 宣宗大中三年(849)

《唐故太原府阳曲县令卢府君(重) 墓志铭并序》: “有唐故太原府阳曲县令卢君讳重,字子言,范阳涿人也……大中元年十二月二日,冒疠疾殁于□□□,年享五十六……以大中三年九月十日,归纎于河南府洛阳县南陶村先茔,礼也。” 撰者署名“使持节密州诸军事守密州刺史赐绯鱼袋程潜撰”。(第378页)

卷七三 河南道齐州

皇甫胤 代宗时

《唐故宣议郎左骁卫兵曹参军杜君(?) 夫人安定皇甫氏墓志》: “考胤,皇齐州刺史。”(第295页)又《唐故福建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持节福州诸军事守福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柱国安定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赠左骑散常侍安定皇甫公(燠) 墓志铭并序》:“曾大父胤,皇齐州刺史。” (第409页)案墓主皇甫氏卒于德宗贞元十六年正月,享年六十。又墓主皇甫燠卒于懿宗咸通三年十二月,享年五十九。

卷七四 河南道淄州

李文礼 高宗时

《唐故曹州别驾卢府君(正权)妻安平郡夫人李氏合5志文》: “夫人顿丘人……

随宣州泾县令、本州岛大宗正宗俭之孙,唐吏部员外郎、刑部郎中、淄州刺史、扬州司马文礼之子。”(第138页)案李氏卒于玄宗开元十年,享年七十一。

李? 玄宗初

《唐故通议大夫宗正少卿上柱国陇西李府君(?) 墓志铭并序》: “郯王,上之爱子也……遂除为司马,外转淄州刺史……薛王,上之介弟;申王,上之次兄。并居鲁卫之亲,咸重应徐之德。入除薛府司马,次授申府长史。复如郯府之初焉。” (第145

页)案玄宗子李嗣直封郯王在先天元年八月,见《旧唐书》卷7《睿宗纪》。

郑博雅 玄宗开元十八年至十九年(730—731)

《大唐故淄州刺史郑府君(博雅) 墓志铭并序》: “门荫出身,兖州参军、幽府户曹、相王府仓曹、鸿胪寺丞、朝散大夫、司议郎、太子洗马、膳部郎中、金淄二州刺史……以开元十九年二月十四日,薨于京静恭里,春秋六十七。”(第161页、162页)

卷七五 河南道济州

崔枢 太宗时

《唐故谏议大夫清河崔府君(备) 墓志铭并序》: “元和十一年春三月,谏议大夫崔公,寝疾终于长安安邑里之私第,春秋七十。公讳备,字顺之,其先清河人也……

五代祖讳枢,皇莱济陕等州刺史、大理卿、武城县男……曾祖讳知温,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中书令,赠荆州大都督,谥曰良。” (第324页) 案崔知温为宰相在高宗永隆元年,卒于弘道元年三月。见《旧唐书》卷5《高宗纪》、《新唐书》卷61《宰相表》。

卷七六 河南道青州

柳儒 玄宗开元十三年至十四年(725—726)

《大唐故银青光禄大夫行薛王府长史上柱国河东县开国男柳府君(儒) 墓志铭并序》:“迁赵州刺史……寻改授冀州刺史……寻改为青州刺史。” (第165页) 案《册府元龟》卷497《邦计部·河渠》,开元十年,柳儒在赵州刺史任上。

卷七七 河南道莱州

崔枢 太宗时

《唐故谏议大夫清河崔府君(备) 墓志铭并序》: “元和十一年春三月,谏议大夫崔公,寝疾终于长安安邑里之私第,春秋七十。公讳备,字顺之,其先清河人也……

五代祖讳枢,皇莱济陕等州刺史、大理卿、武城县男……曾祖讳知温,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中书令,赠荆州大都督,谥曰良。” (第324页) 案崔知温为宰相在高宗永隆元年,卒于弘道元年三月。见《旧唐书》卷5《高宗纪》、《新唐书》卷61《宰相表》。

刘同 玄宗时

《唐故台州录事参军河南刘公(伦)墓志铭并序》:“有唐台州录事参军河南刘公,建中三年寝疾终于扬州法云之精舍,春秋若干……公讳伦,字某,其先河南人也……

父同,莱州刺史。”(第333页)

卷七八 河南道登州

王景 武则天末

《唐故长安县尉太原王府君(之咸) 墓志铭并序》: “严考讳景,皇正议大夫、司门员外郎、登州莱州刺史。” (第230页) 案王景约在中宗时任莱州刺史,见《全编》卷77河南道莱州“王景”条。又案墓主王之咸卒于玄宗天宝十载四月,享年五十七。

卷八 河东道绛州

裴成甫

《唐故孝廉河东裴君(恭孙) 墓志铭》: “君讳恭孙,河东人也。曾祖成甫,皇绛州刺史,赠刑部侍郎。祖夷直,皇左散骑常侍,赠司空。父虔裕,见任东都防御判官、赐绯鱼袋。” (第421页)案墓主裴恭孙卒于僖宗乾符六年十一月,享年三十四。然据李景让撰《唐故散朝大夫守左散骑常侍赠工部尚书裴公(夷直)墓铭并序》: “公讳夷直,字礼卿,河东人……大父讳仲堪,凉王府长史,赠绛州刺史。列考讳成甫,左监门卫兵曹,赠刑部侍郎。” (第398页)又裴虔余撰《唐故秀才河东裴府君(岩) 墓志铭并序》:“曾大父,赠绛州刺史,王父,赠给事中。严父,今见任侍御史,知盐铁江陵院。” (第394页) 均不言裴成甫为绛州刺史,或有误记,存于此。案墓主裴岩为撰者裴虔余堂兄。

郑枢 懿宗咸通三年(862)

《大唐郑氏(枢)故赵郡东祖李氏夫人墓志铭并序》: “夫人寝疾之七月三日,枢自右庶子除绛州刺史,夫人物故……绛州刺史荥阳北祖第五房郑枢撰墓志。” (第408

页)案此志撰于懿宗咸通三年十二月。又案《全编》本州岛所列“郑茂休”, “咸通初”刺绛,似与郑枢为同一人。

卷八二 河东道慈州

李问政 睿宗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