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现代生活百科:酒经
17028900000028

第28章 酒令趣闻(4)

“旋斫松柴带叶烧。热灶一把,冷灶一把。”

“旋斫松柴带叶烧”,出自唐代诗人杜荀鹤的《山中寡妇》。意思是说,世态炎凉,天经地义。

一个邑大夫看着酒宴席上的气氛有些不对劲,忙和解说:

“杖藜扶我过桥东。我也要你,你也要我。”

“杖藜扶我过桥东”,出自唐僧志安《绝句》自古道,官官相护,何必争吵呢?官绅利益本无冲突,恰如“杖藜扶我过桥东”,谁也少不得谁,还是握手言和吧。

两个渔翁揪打

清代江苏某巡远,在镇江焦江观澜阁宴请将军、总督、藩司诸同僚,可谓一省之最高长官悉会于此。焦山屹立于烟波浩淼的扬子江心,远远望去,满目苍翠,向有浮玉之称。当时金秋,满山枫叶飘红,像镶上颗颗宝石,于万绿丛中更增添无限妖娆。重九登高,衮衮诸公聚宴于此,莫不心旷神怡。酒至半酣,总督倡议联句行令,于是首先说:

“举酒上危楼,”

观澜阁飞峙江上,楼下峭石壁立,浪涛滚涌撞击,卷起堆堆白雪,气势之险,益显危楼二字之传神。

巡抚变化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之画意诗情,接着说:

“天高一色秋。”

江边的枫叶荻花,如火如荼,真乃一派绝好的金秋景致,藩司就此生发说:

“江边无限景,”

最后轮到将军联句了。这位将军本不通文墨,正因行不出酒令而急得满头大汗,偏巧江边渔船上两个渔夫不知为什么事在互相揪打,被他瞥见,于是拍案大呼道:

“两个渔翁揪打!”

藩司听了强忍住了笑,说:“诗限五字,老兄怎么多出一个字来了,不如删去最后一个‘打’字,变成‘两个渔翁揪’,而且这样还正好押韵呢。”

席散归府,将军俨然以雅士自居,不免将行令经过在幕僚面前添油加醋地吹嘘一番。有一个幕僚听了说:“该打,该打。”这个幕僚原意是说你将军在此饮酒取乐,闲杂人等应该回避肃静才是,居然有两个不识相的渔夫揪打,败坏大人雅兴,岂不该打?而将军听了误以为是幕僚欣赏自己的原句,不应删去最后一个“打”字,顿时掀髯大喜地自我表白说:“‘打’字原有,可惜被不通文墨之藩司删去矣!”

老子心疼得很

从前,有一老翁,有三个十分吝啬的女婿,专喜沾小便宜,平素他们有事无事总要到丈人家吃喝,丈人叫苦不迭。有一天,丈人过生日,三个女婿闻讯后欣喜若狂,认为是天赐白吃白喝的良机,便各自假模假样地准备了一点薄礼,齐来向丈人祝寿。一住就是五天,把丈人都吃怕了,又不好明说,于是在晚间共餐时,借行酒令来暗示。

丈人用手指指天,又指指地,接着又指指前面,指指后面,指指左面,指指右面。指完了,接着伸出三个手指,继而又伸出五个手指,最后用一个手指指自己的心。动作完毕,丈人要三个女婿行一酒令,猜出刚才动作的含意。

大女婿是个穷秀才,首先说:“丈人的心思我知道。”接着行令说:

“上有天文,下有地理,前有《前汉书》,后有《后汉书》,左有《左传》,右有《幼学》,岳丈盼我攻读到三更鸡叫五更天明,一心为了高中。”

《幼学》,即《幼学琼林》,封建时代儿童的启蒙读物。“幼”,谐音“右”。

丈人听了摇摇头。二女婿是个风水先生,接着猜道:

“上有三十六天罡,下有七十二地煞,前有朱雀,后有玄武,左有青龙,右有白虎,三山五岳虽好,没有你老人家的心好。”

朱雀、玄武、青龙、白虎、相应为南、北、东、西四方星宿名,古代军事家按之布置军阵,画四种图形为标识,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

丈人听了仍然摇摇头。三女婿是个郎中,看见丈人接连摇头,忙说:“你们二位都猜错了,只有我最了解丈人的心思。”于是颇为自信地行令说:

“上有天冬,下有地黄,前有前胡,后有厚朴,左有左转藤,右有幼竹茹,三根灯草,五根车前草,可以退心火。”

厚朴之“厚”,谐音“后”。幼竹茹之“幼”,谐音“右”。

丈人听了三个女婿的酒令没好气地挖苦说:

“天上不落,地下不生,前天接济,后天援助,老子左也难,右也难,你三个畜牲白吃了我五天,老子心疼得很。”

趣改唐诗令

翰林院的几个翰林,因事来到风景秀丽,向有城市山林之称的镇江,聚宴于北固山巅的多景楼。多景楼又名相婿楼,相传三国时刘备招亲,曾在此被相婿。宋代书画家米芾又曾为此楼题额为“天下第一楼”,故历来与岳阳楼、黄鹤楼并称,号为长江流域三大名楼。

这多景楼座于北固山后峰岩峭壁之上,飞临大江之滨,气势十分雄伟壮观。极目云天,唯见长江莽莽阔阔,滚滚东流,浩无际涯。这些翰林个个都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饱学之士,他们每宴必令,每令必新,这次聚宴于此自是又行新令,谓之趣改唐诗令,要求行令者取唐诗一句略作改动,再取另一句唐诗说明删改理由。诗句不得杜撰,说不出或不当者罚两杯,无趣者罚一杯。

倡令的翰林首先即景行令说:

“多景楼中吹玉笛。”

令官问:“明是黄鹤楼,为何说是多景楼?”

答:“只因‘黄鹤一去不复返。’”

黄鹤既已飞去,再称黄鹤楼,显然名不副实,而景物依旧,改名为多景楼倒是很确切的。“黄鹤楼中吹玉笛”,句出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一去不复返”,句出崔颢《黄鹤楼》。

接着一个翰林行令说:

“畏谈巴山夜雨时。”

令官问:“明是却话,缘何改作畏谈?”

这个翰林戏指架上的鹦鹉回答说:“只因‘鹦鹉前头不敢言”,句出朱庆馀《宫词》。

又一翰林指着妙喉轻舒的酒妓说:“不敢言可是敢唱的哟。”于是行令:

“今朝歌管属檀娘。”

令官问:“明是檀郎,为何摇身一变竟成檀娘?”

答:“只因‘小姑居处本无郎’。”

“今朝歌管属檀郎”,句出李商隐《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日近不去因寄》。“小姑居处本无郎”,句出李商隐《无题二首》。

再一个翰林复暗含机锋地行令说:

“少小离家老二回。”

令官问:“明是老大回,为何变成老二回了?”这个翰林答:

“只因‘老大嫁作商人妇。’”

“少小离家老大回”,句出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老大嫁作商人妇”,句出白居易《琵琶行》。句中“老大”原指年龄之大,令中均别解作排行。该翰林行此令,实为影射座中一酒妓,其姐原亦为酒妓,只因“暮去朝来颜色故,老大嫁作商人妇”,故行此令,以博解颐。

接着一个翰林又即景行令说:

“一山半落青天外。”

令官问:“明日三山,为何说是一山?”这个翰林指着被江雾笼罩着的江心中的金、焦二山说:“只因‘两处茫茫皆不见。’”

镇江的金山、焦山、北固山乃是驰誉中外的风景名胜,有镇江三山之誉称。这个翰林结合眼前之景,将诗中三山曲解得巧极妙透!“三山半落青天外”,句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两处茫茫皆不见”,句出白居易《长恨歌》。

众翰林们一边飞觞行令,一边观赏着轻歌妙舞,恍如置身于瑶池仙境,这时一个抱持琵琶的酒妓,弹着《胡笳十八拍》,弹到伤心处,勾起自己的身世,不觉潸然泪下。一翰林见状,哪里会设身处地,想到酒妓们迫于生计强作欢颜的悲楚?却仍打趣地说:

“胡儿眼泪落单行。”

令官问:“明是双双落,为何变成落单行?”这个翰林指着弹琵琶的酒妓说:

“只因‘犹抱琵琶半遮面。’”

说得众翰林捧腹大笑。

“胡儿眼泪双双落”,句出李颀《古从军行》。“犹抱琵琶半遮面”,句出白居易《琵琶行》。

藕如船

有个吝啬的人作东请客,席上以瘦脊的藕梢子待客,却将肥嫩的大段留在厨中准备自家受用。客人们均感受辱,其中有一个秀才伺机发难,觑准机会移位于这位吝啬主人的上座,便说要行一诗分真假令,上家说真,下家说假。

于是一客行令说:

“葡萄美酒夜光杯,此是真酒。”

下家说:

“寒夜客来茶当酒,此是假酒。”

轮到这位秀才,这位秀才早成竹在胸,便有的放矢,诱其入彀地说:

“门泊东吴万里船,此是真船。”

吝啬的主人也颇背得几首诗,不知是计,顺理成章地说:

“花开十丈藕如船,此是假船。”

秀才忙说:“错了,应罚酒。”吝啬的主人辩解说:“天下哪里会真有十丈长的大藕,诗人夸张之笔罢了,这不明明是假船吗?”

“是真船,确有如许大藕。即以今晚筵席而论,涩嘴的藕梢在席上,而嫩甜爽口的大段藕头却还在厨房里,何啻十丈之长!这不明明是实有其事的真船吗?”

多年陈皮却挨不得半下

有个开中药店的老翁做寿,三个女婿齐来祝贺。席间,老翁为了考考三个女婿,便提出要行一令,先说一物名,颠倒读仍应成文,再贯串两味药名,组成一句话。

大女婿经营灯具,稍微读过两年书,首先说:

“龙灯,灯笼,糊了白芷(纸),就可以防风。”

白纸是中药白芷的谐音,防风,亦为药名,经巧妙组合,两味药名的语义俱为双关。

老翁听了点头微笑。二女婿是个烧饭的伙夫,说话三句不离本行,接着说:

“锅盖,盖锅,锅底通草,饭就成熟地(的)。”

通草,药名,但这儿别解,用如动词。熟地,药名,是“熟的”之谐音。

老翁听了,亦颌首称是。三女婿是个差人,在衙门里专司打板子,轮到他了,却说不上来,老翁连连催促,说要罚酒。三女婿急得下意识地直拍脑门,猛地却触动了灵感,忙说:“有了,只是务请老爹包涵才是。”“只要说的切当,还有什么不好包涵的。”老翁回答说。“果真?”三女婿疑问道。“我活了偌大一把年纪,几时见我说话不算数过?”老翁回答说。三女婿听了这话,立刻奔到门边拨下门闩,对着老翁的脑门就是一下,打得老翁眼冒金花,嗷嗷直叫:“好个忤逆不孝的孽障,看我不把你宰了。”三女婿忙辩说:“我这是行令,岳丈大人缘何反悔,责怪小婿?”老翁捂着头气凶凶地说:“好好好,你还要强词夺理,这是什么令?若说不上来,我可决不饶你这个小畜牲。”三女婿说:“岳丈大人信守诺言就好。”于是解释所行之令:

“门闩,闩门,多年一块陈皮,却竟挨不得半夏(下)。”

陈皮,中药名,这儿别解成老的面皮。药名半夏是“半下”的谐音,亦别解。

老翁听了,找不到茬儿,只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