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字景濂,金华潜溪(今浙江金华)人,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学者。他一生中数十年如一日地刻苦学习,在学术上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主修《元史》,还写了大量优美的散文,著有《宋学士文集》,他的《送东阳马生序》更是为人们传诵。
宋濂从幼年起,就热爱读书。当时家里穷,买不起书,他就向藏书的人家借书,抄写后再按期归还。由于他守信用,人家才肯借书给他,使他能够遍览群书。
20多岁后,宋濂读书更加勤奋了。但由于没有名师指点,遇有问题常常得不到解决,他就步行一百多里路,去向名师请教。他请教的这位老前辈是位大学者,对学生要求很严厉。宋濂在向他请教时,每次都十分恭敬地提出疑问,并躬着身子侧耳倾听。由于他虚心求教,宋濂跟着这位老师学到了很多知识。
有一天宋濂出门访师的时候,正是数九寒天。这时他就穿上草鞋,背上行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顶着寒风冒雪去访师。等他好容易赶到客店里,四肢都冻僵了,但他一点儿也不怕苦,坚持向老师请教。
宋濂由于家境贫苦,少年求学之时每日都是粗茶淡饭,穿着破旧棉衣也浑不在意。他的同学中有不少是富家子弟,穿着绫罗绸缎,满身珠光宝气,但他丝毫没有羡慕的意思,而是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求学读书上。就这样,经过长期刻苦努力,宋濂终于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学者。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
要想成功,就千万不能忽视任何事情……他必须对一切都下功夫,那也许还能有所收获。——屠格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