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饥饿是所有人的耻辱
17031700000032

第32章 兴凯湖的孩子

兴凯湖在东北的东北,光在地图上看都感到遥远。那里的土地和森林无边无际,正像湖水无边无际。他们说,湖的对岸是俄国。我倒觉得对岸有可能是月球与火星。这里遥远荒凉。

在遥远之地能发现小孩是愉快的事。小孩在这么远的地方说着纯正的中国话、跳绳、唱歌,让人觉着不遥远了。这里是渔场的招待所,起初我们没注意小孩的存在。后来发觉,孩子为找我们聚集而来。她们全是女孩,年龄越大越羞涩。最大的约十四五岁,这年龄在农村已经开始羞涩。女孩揣着自己的日记本和画找我们交流。我们不知道有这么一项任务,在招待所的荒地里找花,找一些奇异的植物。邹静之找到一棵一人多高的大草,扛在肩上,嘴里说“国王”之类的话,在草地大步走。小孩尖声高唱着最时兴的歌,如范晓萱。我们没注意到这一点,小孩变换花样唱更多的歌。

静之发现了唱歌的孩子,他对所有歌声都注意。我们走过去,小孩不唱了。大女孩用眼睛瞪唱歌的小孩,好像是她惹的祸。

静之眯着眼睛笑——他不眯眼睛不会笑,说:唱得多好。

这孩子(六七岁)开始跳一种奇怪的舞蹈——可能是皮筋舞,但没皮筋,显得怪一些。

她边跳边说:我们家有大冰箱!

我们很惊讶。

她说:我们家有VCD。

大女孩怜悯地看着这孩子,觉得她显摆。她其实在表达快乐。我们理应赞许,但说“你家有冰箱真好”有点不像话,便默默听。她突然停止舞蹈,问我:你家有冰箱吗?

我恍惚间忘了有没有冰箱,想想,说有。

她不满地瞪了我一眼。

另一个明亮眼睛的女孩小声问:你们有从北京来的吗?

有!有!我们终于隆重推出了静之。

孩子们把目光全部投向静之。静之有点不好意思,把葵扇似的大草放在地上,不知做什么。说“嗨,大家好!”有点不妥当;说:“兴凯湖的朋友,你们好吗?”更不妥当。静之一再笑着。

一个大女孩满怀希望又不安地把一个本子递给静之。我们看,里面是她画的画。这孩子说:“我的理想是考美术学院。”这些画多是描摹商标,画得很用心。

还有一个孩子,最扭捏,是年龄最大的女孩,也递来一个本子。她几乎用全身力气才说出一句话:“我喜欢文学。”本子上抄着别人的诗和格言。

我们认真地看了孩子们的作品。年龄小的孩子急切地想知道这伙人对她俩的评价,孩子们无疑崇拜这两个有才华的姐姐。我们说好,静之和李琦也说好。说过,孩子们像小鸟一样向四面八方飞走了。

静之坐在台阶上不言语。我问:怎么啦?

静之说:在这找不到好的美术教师,她那画越画离美院越远了。

静之不说话,看着森林的树尖。风从俄国吹来,带着湖水的腥味。半晌,静之说:她们不爱好文艺,也能活得幸福。

我说,她们想从这儿走出去,走到人口稠密的城里。

静之不搭腔,他可能在想自己的女儿。他女儿也在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