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饥饿是所有人的耻辱
17031700000055

第55章 认识一万人

十多年前,我在饭局上认识一个人,对他印象深刻,至今也没有忘记。

这个饭局是谁请客、这些人为什么到一起,现在已经记不清了。饭吃到半道,一人进屋,他站定,如戏曲中的亮相。看我们这些人的时候,他眼里露出宽厚的轻蔑,好像看一帮小学生下馆子。

众人见此公皆起立,如见到了救星。趋前拉手的、帮助卸下背包的、挂衣服的各自忙乎,像有分工一样。

他坐定,扫视一圈众人,对他们微微点头,看来彼此都熟悉。眼光最后落在我身上,问:老弟,你干啥的?

我答:我是……啥也不是,不是干啥的。

没事,他对我笑笑,说有事找我,肯定办。

这时,朋友对我介绍来客,说他认识一万多人,啥事都能办。

我笑了,这人才四十多岁,就在人间认识一万多人,不可思议。

不信是吧?他说,你说你啥单位的,我立刻和你们单位一二把手通话。说着,他掏出手机,等我报单位名号。

信、信!朋友急忙打圆场,哪能不信呢?

我接话头说,信。我心想,他为什么(怎么会)认识一万人呢?他认识这一万人干啥呢?

这个人(这里管他叫老徐)拨通电话,说自己在某某饭店,送十瓶五粮液。不到十分钟,有人把十瓶五粮液放在桌上。

这时有人请托,找他办的事好像是给孩子安排工作。老徐问:孩子想上哪儿?这人说铁路。

老徐拨电话,不是一个,拨了两三个电话,找到一个领导,说一会儿话,放下电话告诉这人,让你儿子明天上x铁路局找x局长,到x处上班。

老徐夹口菜,问大伙:谁还有啥事?

我记得那天每个人都向他提出一个要求,儿子当兵、儿子复员、小姨子办医保、小舅子办工伤证明、小姑子割双眼皮等等。老徐在桌前腾出一块地方,摊开三个电话号码本,打电话落实这些事。他说话干脆利落,能听出跟对方关系都不错。他连打了二十几个电话,把这些事一一落实。对,我记得还有人找他安进口假牙,有人做卫生间防水,老徐全安排妥当。众人起立、欢呼,称赞老徐战无不胜,神仙下凡。敬酒。

老徐不卑不亢,对所有的赞美都答同样的话:一样,这些事你也能办,就看你办不办。

朋友向我解释,老徐其实不必要认识一万人,但别人找办的事,他不一定亲自认识那个单位的领导,要间接迂回,通过别的人找接洽人,所以认识了一万人。而且,他为别人办一件事,为他办事的人一定找他办一两件事作补偿,于是他再找别人给这人办事,认识一万人一点不算多。

一万人,老徐接过话头说,是我打电话对方知道我是谁的,是我能记住他名字的,光打电话没见过面的更多,有两万人。

两万人,可以装备两个陆军甲种师或三个陆军乙种师零一个团,都是满员师。而我从小到大认识的人到不了一个连,也许还说多了。十年前,老徐三部手机轮流打,这部打烫了换另一部,每月话费七八千元。朋友说,老徐没单位,靠这谋生,奔驰什么早都有了。

这就像开麻将社一样,有一万人分别上老徐的社里赌钱,他抽成。我之惊讶不在他能办多少事,而是他超常的记忆力和处理事务不穿帮不乱套的能力,他是名副其实的能人。如果赤峰同乡会的人认识老徐,一定把他尊为神灵。赤峰同乡会会员最推崇能办事的人,也就是有官职有权力的人。不能办事,就不承认你是赤峰人。

对老徐的介绍告一段落,下面说一些感想。

从心里讲,我并不相信有什么能人。能人的产生需要有三个条件,一是他手中有权力或借用他人权力(老徐属后一种);二是政府部门该办的事不办,迫使老百姓从民间渠道寻找掌权的人;三是能人生长于大政府社会而不是小政府社会。老徐说得好,“一样,这些事你也能办”。只不过我们不打算变成这样的人。这三条凸显了老徐这样的能人的能量。

头几天见过朋友,突然想起老徐,问他怎么样?朋友答老徐死了。

我说办事累死的?

他说不,是喝酒喝死的。

喝死也算累死的,老徐作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死在了自己的岗位上,使一万人失去了一位勤勤恳恳的好朋友。

我觉得认识一万人还是有一点多,当然也没有一万人打算认识像我这样无能的人。人——不管什么样的人——也就是有两三个管你的直接领导、六七个同事、七八个亲属,而所谓朋友,往多说有一二十个,好朋友也就几个。人这辈子算来算去,经常打交道的人只有二三十个,知己也就三五人。一万人?老徐认识了我们五百多辈子才能认识的人,超支了,老天爷不愿意,把他收走了。

一个人认识的人越少,他拥有的时间越多。我们活着原本不是为了办事,而是活时间,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