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周易智慧
17037800000025

第25章 处世智慧(7)

在职场中员工们会按照市场情况和一些合适的对象进行比较,他们将以自己的收入来判断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不管一个人多么高尚,他可能会因谋求个人发展而牺牲收入,但他们不可能长期如此,因为他们要生存。

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让员工将宝贵的精力和智慧用于计较个人报酬,要让员工能集中精力来工作。最好的领导者总是在员工要求增加工资时早已为他们做好准备,他们积极主动调查市场,保证自己员工的报酬比其它公司要高。

一旦员工开始为工资而抱怨,老板应高度注意,公司的最好员工将会离开,以寻求更高的工资收入。有时即使你付的工资很高,还是有人不能满意,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将个人业绩与报酬挂钩。你应当让员工清楚,真正努力的员工将会得到最好的报酬,付给员工工资也必须考虑市场因素。真正的竞争是获取一种稀缺的、宝贵的财富以产生最好的结果,真正的竞争必须拥有最好的员工队伍,并且根据其贡献程度给予最合理的报酬。

最高的道理,也是最平凡的道理

原文:干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圣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释义:“干以易知,坤以简能”只这八个字,如把“以”字拿掉,实际上只六个字,解说起来可麻烦得很,如“易知”的易,到底是《周易》的易,还是容易的易?

这句话是说干卦的功能,也是宇宙的功能,要怎样去了解它?也可以说懂了《周易》,就可以了解它。“干以易知”,第二个解释也可以说宇宙的功能是很容易懂的。我们认为以第二个解释对,因为下面说“坤以简能”,这个简字也有两个观念,一个是简单的意思,另一个则是拣选的意思,如我们的文官有简任、委任,就是拣选的意思。

古代皇帝派一个钦差大臣出去,也称拣选,就是特别挑选出来的意思,可以说是精选,而在这里的“坤以简能”的“简”,是简单容易,就是说《周易》的法则,不要看得太难,而是简单容易的。

自古以来,《周易》的学问,总被“神秘”这个观念挡住了,这是错误的,真懂了《周易》,一点都不神秘,最高的道理,也是最平凡的道理,这两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周易》是最平凡的。

释例:“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这几句话的文字,都可以看得懂,不必一字一句解释了。这几句话的文字非常优美,但在研究人文文化上,有一点要注意的,儒家孔孟的思想,道家老庄的思想,乃至诸子百家的思想,都是从《周易》来的。

这里可以看到孔子把这一套思想,拿来做人文思想。所以下面他说:“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这里孔子明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天地间最高深的道理最平凡,有些事所以会看不懂,认为高深,乃是因为我们的智能不够。天下之理在哪里,是“成位乎其中”。

所谓“成位”,以现代的观念来说,就是“人生的本位”或者“人的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法则,生命的意义,都可以在中间找出来的。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大概是揶揄那些书呆子吧——“把简单的问题说复杂,需要知识;把复杂的问题说简单,需要水平。”

知识是死的,水平是活的。知识是第一步,是工具;如果你能正确运用知识,把一切深奥的东西说得浅显明白,那才是水平。

千万不要误以为自己有知识,把原来大家都明白的事理,搞得似是而非,让人摸不着头脑。另外,在行事上,要崇尚简要、明白,不要放个屁,还要有一、二、三点,先两腿分开,然后凸肚皮,才可以开始放屁之类。

《周易》的《系辞上》说:“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这一句话很重要,是一个在社会上取得地位的金钥匙。人了解了简易与容易的原理,就已经领悟了天下一切事物的道理。领悟天下一切的道理之后,就能在天与地之间,确立人的地位,与天地并立了。

怎样的眼光,怎样的世界

原文: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释义:像幼稚的儿童一样观察景物,这对无知的庶民来说,不会有害处,但对担任教化重任的君子来说,就未免有所憾惜。

释例:无论是在社会、家庭还是在公司,只要缺乏具体明确的工作规章,而我们又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就势必造成普遍的不满情绪,降低凝聚力。其实只要稍微费点功夫,告诉他们什么是正确的,大多数人都渴望做得正确。活干得轻松漂亮,又可以得到表扬,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当你告诉别人什么地方错了,同时也应该告诉他怎样做才正确。重点不应该放在错误上,而应该放在改正错误的手段和方法上,以避免今后重犯。这样做就是一种平等协作的态度,这比你只是简单地责怪或训斥会取得更大的成效。

俗话说,话说三遍淡如水。要想对一个已知的过错引起注意,一次提醒就足够了,批评两次完全没有必要,而三次就成纠缠了。

察见渊鱼者不祥

原文:察见渊鱼者不祥。

释义:连深渊水底的鱼,河中浑水里的鱼有多少条、在怎么动也看得清楚,不要自以为很精明,实际上很不吉利,说不定会早死,因为精神用得过度了。

释例:“察见渊鱼者不祥”,作人的道理也是这样。不要太精明,尤其作一个领导人,有时候对下面一些小事情,要马虎一点,开只眼闭只眼,自己受受气就算了,他骂我一顿就骂我一顿。一定要搞得很清楚,“察见渊鱼者不祥”,连深渊水底的鱼,河中浑水里的鱼有多少条、在怎么动也看得清楚,不要自以为很精明,实际上很不吉利,说不定会早死,因为精神用得过度了。

上面这些原则千万要把握住,如此人就舒服了。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纳特·史坦芬格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要求四名前来求职的人,要一边做自我情况报告的录音,一边用小型的煮炉煮牛奶。第一位求职者声称:自己学习成绩优秀,而且有出色的社会活动能力。他在报告最后特意提到牛奶煮得很好。第二位求职者的报告的内容与第一个人相差无几,但他在报告的最后说,他不小心碰翻了煮炉,牛奶也煮煳了。第三位的情况和前面两位不同。他说自己的学业很糟糕,而且社会组织活动能力不怎么样,但他的牛奶煮得相当棒。第四位的自我报告和第三位相似,并且牛奶也煮得差劲。史坦芬格认为,所有求职者都可以归于上述四类人之中,第一类人:十分完美,毫无欠缺;第二类人:非常完美,略有欠缺;第三类人:欠缺,有小长处;第四类人:毫无长处。表面上看来,似乎第一类人成功的几率应该更大,但现实的天平却倾向于第二类人。

因为人毕竟还是现实的,都会有或大或小的毛病,不可能做到面面俱美。同时,一个人如果锋芒毕露,会让老板觉得你华而不实或者故意做作,甚至还担心浅水养不住你这条大鱼。

所以,如果你是十分出色的人才,在求职时,大可不必去掩饰个人的一些小毛病,有意无意地卖点“傻”,学点笨,使人觉得亲近,更容易让人接受。

中国人有一种思想叫做藏拙,意思是你会的东西但是不一定要做,你明白的道理不一定要说,自己明白就好了。我不以为意,知道的为什么不说?回做的为什么不做?只不过看心情罢了。

忽然想起郭靖,忽然想起黄蓉,杨过还有小龙女,黄蓉不是聪明绝顶,郭靖是苯的够可以的了,可是为什么郭靖会左右互搏,而黄容却学不会,你说他们谁苯,金庸说是黄容太聪明反而静不下来,而郭靖却心无旁骛。

就好象,一个碗,中间是空的,只有中间是空的碗才能装饭,要是中间是实心的,就装不了饭了,只有空的碗才可以装饭,是不是说空虚的要比实在的有用的多呢?又比如一间房子,里边空的才可以住人,如果一个死的实的,却又有什么用,算不算大盈若冲呢?

郑板桥有一风行天下的条幅:“难得糊涂。”难得糊涂之“糊涂”,与孔子所谓其愚不可及的“愚”近似。

人生在世,睁眼一看,多的是小聪明,伶俐奸巧、营利、谋私、保身、求荣,芝麻大的好处都不肯放过,必欲弄到手而后快,处处要表现自己的能事,处处卖乖掐尖。但是,上帝是公平的,善于运用伶俐机智取得眼前利益的人,它不让他们接近那些大事业、大成果;过于尖巧冒头的人,它常常想办法摧折他。

俗语说:“聪明反被聪明误。”《红楼梦》曲子说:“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指王熙凤为逞能、拈酸、谋财操碎了心),死后性空灵(指连自己的女儿巧姐都保护不了,流落到乡野人家)。这大概也算一大教训吧!

北宋苏轼《说儿诗》说:

人皆养子望聪明,

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生儿愚且鲁,

无灾无难到公卿。

这不只是表现了作者的愤激,主要还是表现了一种对愚智的向往(文人往往最缺少愚智!)。

大智若愚,难得糊涂历来被推崇为高明的处世之道。只要你懂得装傻,你就并非傻瓜,而是大智若愚。做人切忌恃才自傲,不知饶人。锋芒太露易遭嫉恨,更容易树敌。功高震主不知给多少下属巨子招致杀身之祸。

人际交往,装傻可以为人遮羞,自找台阶;可以故作不知达成幽默,反唇相讥;可以假痴不癫迷惑对手。你必须有好演技,才能仅得可爱,“疯”得恰到好处。谁不识个中真相谁就会被愚弄;谁能不领会大智若愚之神韵,谁就是真正的傻瓜、笨蛋。

古语说得好;“满招损,谦受益。”一个人即使并不自满,而只是才华横溢,锋芒毕露,也都容易受到别人的攻击,受到损伤。因为你的流光溢彩使周围的人相形见绌,黯然失色,所以,你越能干,事情做得越完美,就越得罪人。

也许你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甚至百思不得其解。可事实就是如此,人们完全可以这样想;“都是爹妈生的,你凭什么?!”

所以,凡事当留有余地,不那么锋芒毕露,咄咄逼人,使人家感到需要你却不受到你的威慑。

要做到这一点,有时就需要装“傻”了。这就是“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明知故问,给别人一个表现的机会;明明知道他不如自己,也去向他请教;明明自己懂得很多,但把它埋藏在心底,表面上做出一副什么都不懂的样子.有了这些,再加上人家冒犯了自己也不针锋相对地去计较,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这就不会对他人构成威慑了,反过来,自己也就可以减少一些他人的攻击和中伤了。

当然,这样做的结果,你也会失去很多,至少是谨小慎微.活得不那么潇洒自如了罢。更何况,对很多人来说,天性注定如此。所谓“才华横溢”,才华多了它就是要“溢”出来;所谓“锋芒毕露”,既有锋芒,它就是要“露”,要“脱颖而出”。

这样看来,“傻”也不是人人可以装得出的,要装“傻”,也的确要掌握装“傻”的艺术才行啊!

锋芒太露而惹祸上身的典型在旧时是为人臣者功高震主。打江山时,各路英雄汇聚一个麾下,锋芒毕露,一个比一个有能耐。

主子当然需要借这些人的才能实现自己图霸天下的野心。但天下已定,这些虎将功臣的才华不会随之消失,这时他们的才能成了皇帝的心病,让他感到威胁,所以屡屡有开国初期斯杀功臣之事,所谓“杀驴”是也。韩信被杀,明太祖火烧庆功楼,无不如此。

安心静处,戒骄戒躁

原文:咸其股,执其道,往吝。

释义:感应发生在大腿上,一味地跟随着别人任意妄动,这样前去行事,必然导致灾祸。

释例:“我听你的”,这句话感觉总像谈恋爱的话语。但现今很多职场中人也喜欢拿这句话磨磨嘴,每每决策问题,处理问题时,“我听你的”便脱口而出上了台面,这究竟是客气,还是谦让呢?

小李在某杂志社编辑部担任美编已经3年了,在工作中总是很客气,很谦让,总喜欢说:“行!我听你的。”时间一久,大家就帮他起了一个绰号叫“我听你的”。但现在杂志社面临改革,为了提高效率,总编要求大家都要独立完成工作,并且多提一些好的创意。到了这时,小李才发现,那根习惯了别人帮自己拿主意的拐杖已悄悄消失,由此感到了从来没有的极大压力。

依赖性和求懒心理对于每个人而言可说是与身俱来的,职场中也不例外,尤其是在某些特定的环境影响下,这种情况便很容易出现。然而,我们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很多时候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做出抉择,别人的帮助只能当作是建议。一切还得靠自己。

约翰·法伯是法国伟大的自然科学家,他曾利用毛虫做了一次最不寻常的试验。这种毛虫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总是喜欢盲目地跟着前面的毛虫走,有时候人们也经常叫它们游行毛虫。

法伯把若干个毛毛虫放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一圈;花盆周围不到六英寸的地方,放了一些松针,这是毛虫喜欢的食物。毛虫开始绕着花瓶游行,它们一圈又一圈地走,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过去了,一天又一天过去了。一连7天7夜,它们一直围着花瓶团团转。最后,终于因饥饿而精疲力竭地死去。在不到6寸远的地方就有很丰富的食物,而它们却饥饿致死。这其中,只要任何一只毛毛虫稍微与众不同,便立即会过上好日子(吃松叶),更别提被饿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