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周易智慧
17037800000075

第75章 经商智慧(25)

其实思科系统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互联网设备与解决方案供应商,被人们称誉为“网络时代的管道工和泥瓦匠”。今天,全球的互联网上有80%以上的数据都是经由思科系统公司的骨干设备传送。通过使用互联网和公司内部网,思科公司每年至少能节约经营费用5亿美元。目前,思科公司每天通过互联网实现的销售额超过3000万美元,70%以上的客户支持服务是通过互联网来实现的。在思科公司,有81%的求职简历是通过互联网收到的,66%的员工是通过互联网雇佣的。

思科公司的神奇魅力还不仅仅在于此。“快的吃慢的”,这是思科系统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约翰·钱伯斯提出的一个新经济规则。从1993年以来思科进行了大大小小共48次收购。每次都是客户告诉思科,他们需要什么技术,然后思科再买下来。购并让思科迅速地得到了新技术,跨入新事业并吸纳了更多人才。钱伯斯强调:“这个原则不会变,而且收购的步伐还要加快,要达到一年10到14家公司。”

1998年5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在一次大型技术会议上,钱伯斯与Cerent公司首席执行官卡尔·罗素相遇了,Cerent公司是电信设备领域的后起之秀。第一次见面只寒喧几句,钱伯斯就单刀直人,直奔主题:“我需要拿出多少钱才能买下你的公司?”

正准备公司秋季上市的罗素也不简单,针锋相对,“我们需要花多少钱才能让你放弃这一计划?”

最终,还是钱伯斯胜了。钱伯斯正是这样一位优秀买手。他预言,将来一个“新世纪”网络将把传统的语音、数据和视频传输网络合而为一。电子商务将成为主流的商业模式,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四类媒体将走向融合,成为真正的“多媒体”。

4、有为经营,无为管理

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英明的经营者要果断更新经营观念。

世上没有永远对任何行业都通行的经营模式,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公司都应有与之相适应的形式。在经营世界中,没有权威,只有创新。

美国的管理专家毕可斯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由于信息技术的日益进步,未来公司的办公室内,看不到一个员工,有人选择在家或工作室工作,有人在外面拜访客户,所有的工作部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虚拟的办公室工作状态,已逐渐成为发展趋势。这种情况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权威管理和严格管理,意味着组织的分权,把权力从领导者手中分散到组织成员手中,员工获得了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领导者则支持、指导、协调员工的工作,激发员工的智慧,并为员工服务。这时公司的领导不再是聪明的总裁,而是集体智慧的网络。大家通过网络分享信息,在公司内部形成一种“无为管理”的管理理念。所谓“无为管理”并不是取消管理,而是管理进入更高层次和更高的境界,人人都是管理者,都是重大决策的参与者,也是决策的执行者。管理达到如此境界,才能使领导者摆脱日常事务,面对未来,纵观世界,审时度势,筹谋公司发展的根本大计。

上下同欲是不败的真理

原文:《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释义:《象辞》说:“以聪明才智来实行督导,这是伟大君主最适宜的统治之道”,说的就是行中庸之道。

释例:临的主要意思,是从上面低头向下看,公司领导在抓经营管理时对员工要以德服人,不能居高临下,摆架子。

1、牢牢把握自己的经营之船

咸临,贞吉。

——经营者要脚踏实地,避免夸夸其谈,并且要经常自省。

在信息传播迅速发展的社会里,先进技术产品层出不穷。一个有头脑的经营者,不但要眼睛向内,牢牢把握自己的经营之船;更要眼光向外,密切注意他人之长,并取而用之,使自己的技术和产品质量成跳跃式地提高,这样才能使公司永葆青春。

在日本,一般不准外资独资经营。为了发展电子计算机工业,日本破例给IBM公司开绿灯,让它在日本独资经营,甚至把国内市场让给它。

几年之后,日本人学到了技术,加上自己的创新,现在日产电子计算机已在若干方面登上了技术顶峰。

日本现处在经济实力、贸易和科技三项强国的地位,它并没有放弃其致富之道,仍然坚持大量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尤其在高技术领域里,引进势头有增无减。

近20多年间,共引进2万多项先进技术和经营经验,花费的资金只相当于研制国家为此花费的1/30。1986年,日本签订引进国外技术合同共2361项。引进这些技术,正是取人所长,补己之短,从而推进自身技术的进步。

再比如,巴西拥有丰富的资源,但缺乏开采加工技术。为此,巴西专门成立技术引进机构,制订保护引进政策,每年引进上万件专科技术,从而推动了技术的发展。1964年,巴西人均国民总产值为692美元,到70年代末期已达到1600美元。

2、评估的头一项

咸临,无不利。

——经营者要对自己的实力有一个正确的估价,既要避免风险太大,又不能太保守。

投资人的自我评估是投资前的必要准备,是否有投资实力?投资的各项条件是否具备?有利因素是哪些?不利因素是哪些?自己对投资的兴趣、相关知识和技巧的掌握如何?等等,都必须先自摸一下心窝,有了八九分底气时方能做出决策,否则还是忍着点。

评估的头一项是问问自己对投资的观念是否改变?是否跳得出传统观念的窠臼?在当今物流涌动的经济大潮中,每一个人与投资的关系愈来愈密不可分了。过去,人们认为投资是那些有钱闲着的人们玩的游戏,而普通劳工阶层、工薪阶层、小本生意人等,哪里还有闲钱去投资呢?其实,投资并不一定非得很有钱才行,对于资金有限而又有兴趣、有眼光的人,也可以选择小额投资的方式,这种小额投资,不仅可以“积沙成塔”,一点一点地积累利润,更重要的是用小额投资开了大门,争取到了一张进入投资市场的“入门券”。一旦入了门,便能在这个激烈的竞争市场上见世面、长知识、学本事、练功夫,一旦时机成熟,也能玩上一两把,过过发大财的瘾。

当你有了以上认知后,就有了兴趣和信心,然后再来摆摆“硬件”:

首先,确认自己能够承担风险的能力有多大?自己属于何种投资性格?一般而言,投资性格比较积极的人,会倾向于大额的投资,也就是较具冒险家的精神。此种投资方式属于高额利润、高风险,全凭投资人的一颗强有力的心脏和冷静思维的头脑。至于投资性格较为保守的人,大都会选择风险性小的投资,尽管利润较薄,但却安全可靠,少了些后顾之忧。

所以说,投资人的投资性格的积极与保守,相对的也关系着获利的大小。在选择投资方式之前,先评估一下自己的投资性格,然后根据性格来决定投资方向。

其次,选择好投资管道,适当调配好投资的组合。当然,这得靠投资人自身运用智慧,相关知识及经验积累。若投资人能够完善分配投资组合,不但可以分散风险,还能增加投资机会与投资报酬率。

3、为什么要我这么做

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平易近人、虚怀若谷,与员工关系融洽,公司自会兴旺。

一位老板生气地说:“兰迪,今天早上你来我这儿之前先到史东尼·布鲁克的办公室去了,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你难道不明白我需要知道你在什么地方吗?万一这儿出点事怎么办?”

“等一等,老板。我在这儿工作了五年,在好几个经理手下干过,哪一次不是随叫随到!我每隔几天到史东尼·布鲁克那儿,是去看看有没有新的索赔案,同理赔员谈谈心。对于别的任何一个经理,我从来都没有必要汇报自己的一举一动,搞不懂你为什么要我这么做?”

这位老板的做法欠妥——对下属过严,这样会产生很多问题:

(1)这将会限制他们自主决策的能力。部门里的工作,你不可能做到事必躬亲,这就是为什么需要下属的原因。但为了能够使员工高效地工作,必须充分利用资源——尽可能地让员工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不要多加干预,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2)这表明你并不信任他们。如果你要求下属早请求,晚汇报,一举一动都得征得你的许可,不允许员工有任何不同意见,员工们就会知道他们得不到你的信任。于是,你的担心就真的成为现实:你不信任别人,别人就会做出不能为你所信任的事情。盯着表看员工们什么时候吃好午饭来上班,员工们就会开始同你玩游戏,看看自己到底可以放纵到什么地步。事无巨细都要你来督查,员工们就不必再为自己的工作细节负任何责任——因为他们知道,出什么差错,你自然会发现的。

(3)这将使员工失去工作动力。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经理每天早上都要把部下召到办公室里,让他们汇报一天的工作计划。一天结束后,又要他们写一份当天工作进度的报告。你可以想像得到,不用多久,这个部门就已经人心涣散,员工们各奔东西。留下来的人则越来越不卖力——直到有一天,他们什么也不做,整天只是写工作进度报告。

4、商战的致胜之本

至临,无咎。

——英明的经营者任用有才华的助手,公司经营将会稳步上升。

美国能长期富甲天下,除了它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外,主要是因它的科学技术在世界居领先地位,而这正有赖于拥有大批一流人才。美国除了自己培养人才外,还善于容纳、引进和罗致天下人才为己用。其吸引人才之法有二:一是给予高薪,二是为之提供良好的研究条件。

在美国著名的“硅谷”工作的科技人员有33%以上是外国人。在美国从事高级科研工作的工程学博士后研究生中,外国人占66%。美国33%的名牌大学的系主任是华裔学者。在美国星球大战计划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也是外国科技人员。

据统计,自1952年至1975年,由于美国大量引进人才,为美国节省培养人才经费至少有150亿美元至200亿美元。更重要的是他们对美国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在30年代,仅欧洲各国到美国定居的科学家做出的贡献,相当于为美国增产300亿美元。

正因为美国能集中天下人才为之从事科学研究,美国的科技才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引进科技人才最多,因而取得的科技成果也最多,占世界科技成果总数的60%至80%,获得了颁发的诺贝尔奖金总数的一半。科技的高度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繁荣,美国才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

高明的企业家,既要千方百计地“偷”、“换”对方阵营里的“梁”、“柱”,又要防止自己的“梁”、“柱”被别人“偷”、“换”。

真情是成功之梦的依托

原文:《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释义:《象辞》说:“对照高尚的道德标准省察自己的言行,审时度势,小心谨慎地决定进退”,这样做是不失原则的。

释例:观卦主要讲的是一个虔诚的心。为什么这个虔诚的心与观相联系呢?这正好与“观自在”有相通之处,它是观心。只有深知自己和同一市场其他竞争对手的情况,才能做出正确决策。

1、信仰、努力和眼光

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经营者不能将眼光停留在表面上,要高瞻远瞩,做出长远的安排。

世界旅店大王希尔顿生命里有三条原则:信仰、努力和眼光。不论做哪一行,若想做得比别人更出色,他认为首先必须具备高瞻远瞩的目光,惟有如此,才可做出正确的决策。把握不了市场的变化,看不出行情的发展趋势,决策便很可能失误。

希尔顿一生中最重要的成就——在旅馆业方面,买到了华尔道夫旅馆。如果没有希尔顿高瞻远瞩的眼光和正确的决策,华尔道夫的辉煌也许便只是一小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华尔道夫旅馆的那些优雅的大房间里曾经住过许多皇族,当别人打电话过来找“国王”,华尔道夫的电话接线生一定要问“请问找哪一位国王”。但是这家旅馆却破产了,1942年,华尔道夫的股票暴跌。

希尔顿决定要买下华尔道夫。当他把这个决定向希尔顿董事会宣布的时候,有人惊叫起来:“你是不是病了!花钱去买这个赔大钱的累赘?”然而希尔顿向来相信自己的商业直觉和眼光,他说:“如果你仅仅只看到它现在的艰难处境而不能看得更远一点就去拒绝它,那只能说明你是一个商业上的短视者。”但是无论他怎样反复阐述自己的意见,希尔顿理事会的理事们都不能分享他的狂热:他们不相信华尔道夫这个落泊到如此境地的旅馆还会东山再起。身为希尔顿旅馆公司的董事长,没有理事们的同意,他也不能以公司的名义买下华尔道夫。

希尔顿没有因此而退却,因为他相信拥有这样一家旅馆,将会给他带来想像不到的价值和地位。他想:“我可以像30年代德克萨斯州西斯柯那样自己买下来,然后把我的看法再推销给那些能够接受我的意见的人。”

于是,他开始行动了。他首先打电话给华尔街上拥有华尔道夫股票的老大。

“我今天就能开个价钱,”希尔顿说,“我什么时候可以过来呢?”

当天下午,他走进那位老大的办公室,要买下249042股——这是控制股的数目,并给了一张10万美元的支票当押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