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周易智慧
17037800000009

第9章 做人智慧(6)

《大学》、《中庸》的思想,都是从这里来的,这就是所谓的“惕若”。“厉”,是精神的贯注与专精,磨磨自己,就没有毛病。不过要小心,因为命运还有重重危机,一不小心随时随地会有问题,对自己要有那么严格的要求,才不会出毛病。一切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也不在于环境。人在得意时,就怕忘形。

升而不已,必困。

泽而无水,穷困。

一个是难而有困,一个是好而有困,一个是穷而有困。

由此可见,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它的根子是什么?

困卦中有一段话是很有趣的。说人的困难,就像走进了昏暗的深谷中三年也走不出来,见不到光亮,以象征困难到了极点。出现这种情况,《周易》指出,兼有智能不明、本身昏庸的意思。

所以说,出现困难,其根本还是自己的大意与胡涂。

明智与慎辨,是走出困境的两只脚。

无路的时候,也许就有路了。只要我们用心。

有路的时候,也许倾刻无路。如果我们大意。

古人大意失荆州,我们大意可能失去一切,甚至生命。

“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中国有两句老话:“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两个好朋友,尤其两夫妻,很难得一千天里不吵架,没有一朵花开到一百天不凋谢的。我们古人看历史看得多么通,最好的时候就是坏的开始,所以泰卦下面,就是否卦。

我们看中国历史的汉朝、唐朝,看西方历史的罗马时代,鼎盛的时候,就衰败下去。家庭也是一样,兴旺的时候,儿女媳妇都骄贵起来了,太骄贵就是泰到极点,否就来了,否到极点泰来了。不但人是如此,历史也是一样,社会发展也是一样,看通了人生,如此而已。

人到无求品自高

原文: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释义:我们知道九是代表阳爻,从初九到上九,都有解释,用九又是什么意思?再看下面见群龙无首,吉。干卦到这里,才大吉大利。这是怎么说法呢?

这句话在后人研究《周易》的有关书籍里,各有各的讲法,都各有一套理论、一套说词。可是研究通了以后,非常简单。我现在告诉大家一句话,用九就是不被九所用,而是你能够用九。那么用九是用哪一爻的九呢?哪一爻都不是,又哪一爻都有关系,这就高明了。只有拿中国文化历史来代表说明这件事情。就是我在以前讲《论语》的时候,说过中国文化注重道家的隐士们。

释例:历代的隐士们和当时历史时代的开创,有绝对的关系,可是在历史的记载上都找不到他们,如三国时代的诸葛亮,是谁培养出来的呢?是他的老丈人黄承彦和老师庞德这些隐士。像他们就是用九,改变了历史的时代,而自己又不受环境的影响,所以要用九。

见群龙无首,不从那里开始,永远没有开始,也永远没有一个结束,既不上台,当然也不会有下台。用九最高明,用九者不被九所用。换句话说就是告诉了我们做事的道理,以现代话来说,就是做事要绝对的客观,不是与时代没有关系,而是处处有关系,这是真正领导历史时代的作法。

“群龙元首”,是一个圆圈,完整的,所以大吉大利。以做人来说,人到无求品自高。曾子也说:“求于人者畏于人。”越是有求于人家就越怕人家,无求就是用九的道理,用九是元亨利贞,并不是潜龙勿用,潜龙勿用有待价而沽的意思存在,用九则已经忘我了。以现代话来讲,用九是中国文化最高的哲学精神。

近读一则寓言,颇有几分感受,故事说的是有位书生准备进京赶考,路过鱼塘时正巧渔夫钓了一条大鱼。便问渔夫是如何钓到大鱼的。渔夫得意地说,这当然需要一些技巧。当我发现它时,我就决心要钓到它。但刚开始,因鱼饵太小,它根本不理我。于是,我就把鱼饵换成一只小乳猪,没想到这方法果然奏效,没一会儿,大鱼就上钩了。

书生听后,感叹地说,鱼啊,鱼啊,塘里小鱼小虾这么多,让你一辈子都吃不完,你却挡不住诱惑,偏要去吃渔夫送上门的大饵,可说是因贪欲而死啊!

欲望与生俱来。生命开始之时,欲望随之诞生。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这是人的本能。仅从生命科学而言,人类绵延生息不绝,可以说欲望是生命的动力。生命停止,欲望则消失。同时,人的欲望的满足,又是生命消耗的过程。

从某种意义上讲,有效地节制欲望,是构建和升华生命,延伸和拓展生命长度的必由之路。

在现实生活中,功名利禄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是颇有吸引力的。从古至今,有多少人为此追逐争斗。得势者固然有之。但也有不少人因此寻尽了烦恼。有的甚至饮恨身亡,临死前才感到名利的可畏。中华几千年,名缰利锁束缚了人们几千年。

在人类的进程中,充满了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斗争。每经过一次较量,人们便增长一层见识,明辨一些是非。然而,阻碍历史前进的残余势力往往与社会的进步力量形成矛盾的统一体,顽强地存在于社会之中。

如今,在对待名与利的问题上,也同样存在两种不同观念的激烈冲突。有人对名利不感兴趣。各条战线涌现出不少不图名利、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老黄牛”。

但是,追名逐利现象也还相当严重。有的为了弄到一顶乌纱,弄虚作假、自欺欺人,以“群众”的名义给上级组织写信推举自己;有的公开跑官、买官卖官。

有的为了捞取一笔私利,哪怕是骗子廉价的贿赂,也要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惟恐到嘴边的肥肉让别人抢走,见钱眼开,惟利是图。这些人对名与利的追求,已到了赤裸裸的地步,胡长清、成克杰之流便是最好的例证。

老子说得好“见欲而止为德”。邪生于无禁,欲生于无度。当官掌权忘记了世界观改造,忘记了清正廉洁,忘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难免产生邪心恶念,而“疾小不加诊,浸淫将遍身”,到头来必然出大事,栽大跟头,为人民所唾弃。

清代陈伯崖写的对联中有这样一句“人到无求品自高”。笔者很赞成这一观点。这里说的“无求”,不是对学问的漫不经心和对事业的不求进取,而告诫人们要摆脱功名利禄的羁绊和低级趣味的困扰,去迎接新的、高尚的事业。

有所不求才能有所求,无求与自强是不可分割的。这正是这句对联所反映的辩证法思想。人生在世,不能离开名利等。但对这些身外之物,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保持一定的警觉。一个人只有抛开私心杂念,砸掉套在脚上的镣铐,心地才能宽阔,步履才能轻松,才能卓有成效地干一番事业。

提倡“人到无求品自高”,不是让人们去过那种清贫的生活,而是为了清除社会上的腐败现象,以使那些追名逐利者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

内心的踏实来自于长久努力奋斗的沉淀。欲望是无止境的,人们为满足欲望想出了许多手段,打工、做生意、赌博、诈骗、抢劫,还有出卖灵魂肉体。欲望满足的结果并非能心静。

无欲则静,多数人不能做到出家高僧。在这样一个商品经济社会里,清心寡欲也变得很难。付出不图回报,但必有回报,尽管并非得如所付。尽心尽力的劳动也许不能暴富,总比出卖灵魂肉体来的踏实。

无欲则刚,有谁能做黑脸包公。贪污、贿赂的动机是求速得、速报,不仅失德违法,结果是心虚身肿,故怕风吹草动。目的原本是图一劳永逸,可结果是总盼天下大乱,哪还有刚正不阿。贪官多与娼为伍,向往一种笑贫不笑娼的境界。

无欲无动,无欲无求。社会的发展需要人的进步,欲望是人们进步的动力。欲望的满足并非必然导致心烦意乱。得多施少,得少舍多,心静是相对的。过度纵欲和禁欲的结局都会把你的心理平衡打破。

良心的意义无非是健康和善良,知恩图报。良心坏了,还不是因为做了一些急于求成的事。当然,良心的好坏不能决定心的平安,但自然的一颗心应是良好的,她的跳动是有规律的。爬上楼和采下人是两个给心增加负担的行为。

经常保持心身的均衡

原文: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释义:所谓“刚柔相摩”,是说这个物理世界的刚柔相摩,用现代语勉强解释为坚硬的和柔软的互相磨擦。譬如物理世界最柔软的东西,老子常说是水。

释例:老子的思想,孔子的思想,诸子百家的思想,没有不是从《周易》里出来的,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这一套观念,也都是从《周易》里面出来的。所以老子也说,“福者祸之所倚,祸者福之所伏。”都是来自《周易》的思想。

《周易》的道理告诉我们,像一架天秤一样,那一头重,这一头就高起来;这一头重,那一头就高起来,不能均衡,几乎没有一个时间是均衡的。均衡是最好的状态,但是很少,就以我们自己的心身来说也是如此。我们心理方面的思想,没有一个时候是均衡的,不是心里不舒服,就是思想在混乱。

一般人说打坐修道,什么叫作“道”?能经常保持心身的均衡就是道。那么打坐,又何必闭起眼睛、盘起两条腿装模作样呢?我们知道打坐的目的,也是求得身心的均衡,如果身心不是均衡,打坐也没有用。

大家都有几十年的经验,每天不是情绪不好,就是身体不舒服,过分高兴也不是均衡,身体绝对没有一点毛病,心理绝对平和的状态,生活一百年也难得有十天到达这种境界。

这些都说明了,刚柔时刻都在相摩,因此就产生了大宇宙间八卦相荡的道理。

这个道理,推于人事,我们也可了解,人与人之相处,不管是在一个团体或一个家庭,不可能永远没有摩擦,因为“刚柔相摩,八卦相荡”这个宇宙的法则,都是两个彼此不同的现象在矛盾、在摩擦,才产生那么许许多多不同的现象。

一切人事也都不能离开这个道理。我们学了《周易》的好处,就是对于人事的处理会有更好的原则,例如对方发了脾气,就会劝他不要动怒,等一等再说,等他的这一爻变了,变卦了,他不气了,再谈下去,又是另一卦的现象了。

学通了《周易》的人,对别人在发脾气,自己觉得没有什么,他火发得天大,那是“火天大有”,让他发去,发过了以后,反过来“天火同人”,两人还是好兄弟,算了,不要吵了,学通了《周易》,用之于人事,便无往不适了。

其实就是教人要有颗平常心,要经常保持心身的均衡,你想生活得健康、快乐、幸福、成功吗?那么你就必须学会生存的技巧和方法。要想让自己真正无怨无悔地度过一生,就要懂得并掌握博大的生存智能,学会心态平衡的技巧与方法。

芸芸众生谁不想出类拔萃?谁不想成功卓越?然而,失败平庸者多,成功卓越者少,为什么?

仔细观察、比较,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差别,均是自我观念的差别。强者、成功的人,知道怎样面对困难、挫折、失败,并设法用积极的心态突破它,改造它,改造自己,建立自信,永远保持乐观向上的进取心。而弱者、失败的人,则自卑、恐惧、逃避问题,即不想改造自己,又不想改造世界,结果陷入迷惘、浮躁、失败的深渊。

物质的贫乏,只能带来生活的穷苦;而哲学的贫困,带来的则是生命的浅薄。

众所周知,衣食住行等生活要素,靠外力都能获得,惟哲学的生存智能,只能靠自身修炼去品味、体验和领悟。

富甲天下,可能忧心忡忡;昭昭大才,不一定心怀坦荡;而富于生存智能的人,临终也能含笑离开人间。

生存智能的富有者是懂得调整心态的人。

心态平衡是金!

明代崔铣曾撰《听松堂语镜》一书。其中的“六然训”,实为身心健康的“妙方良药”,可资学习借鉴:

自处超然:当一人独处时,应保持宁静致远的心境,忘掉烦心事,种花草,听鸟啼、望远方,看天空彩云变幻,或想想令人开心的往事,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

处人蔼然:与人相处时应谦虚诚恳,乐于助人。与人交往时应宽容大度,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生活气氛。

有事斩然:遇到事务繁杂心烦意乱时,既要深思熟虑,又要坚决果断。“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应按事情的轻重缓急有条不紊地去办。这样就不会因事务烦杂而心烦意乱或焦虑不安,反而会为自己有良好的办事能力而高兴。

无事澄然:无事可做时,可吟诗,练字,想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便会令人神清气爽,飘飘欲仙。

得意淡然:得意时,仍需谦和身平,不可狂妄自大,忘乎所以,应学会控制与善于驾驭情绪。

失意泰然:失意时,应泰然处之。人生在世不会事事如意,常是失多于得。在逆境中切不可自暴自弃,应学会知足,主动寻找乐趣,这样才能避免患得患失的不利情绪,以坦荡的胸怀,通利的心境,良好的身心状态迎接种种挑战。快乐,是一种由衷的幸福感,就是“享受一切”。快乐,人人需要,有一句广告词这样说:“让我快乐似神仙!”快乐,来自内心的一种平衡,因为只要活着,快乐就会在前方等你。你自己和蔼可亲,将会使其它人感到快乐,你也会得到快乐,而这种快乐是无法以其它任何一种方式获得的。

心情和智力决定你的命运。如果你认为你在挣扎,你就觉得无奈和不快乐;如果你感觉到你在贡献而且实现自我价值,你就不觉得累。

你是个体又是全部,就象你是汪洋大海中的一个波,个体和全部是统一体,人的痛苦是由把个体与全部分离而造成的。

精神和物质是不分割的,如果不是物质来自于精神,那么物质已是来源于看不见的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