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动植物百科
17037900000074

第74章 趣味动物(9)

吸血蝠的适应能力极强。它们不仅可以生活在热带雨林的潮湿环境中,也可以在较冷的山区生存。与普通蝙蝠一样,吸血蝠也具有敏锐的听觉和嗅觉,并利用回声探测确定方位。吸血蝠会根据猎物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吸食部位,如果被吸血的对象是鸟类,它会选择腿部吸血;如果被吸血的对象是猪,它就选择其腹部;如果遇到的是牛、马,它便选择它们的背部和体侧下手。对于年幼的吸血蝠来说,猎食则是一种艰难的事情。它们要学会猎食的迅速而准确,既要吸到血液又不会让猎物感觉到疼。吸血蝠吸公鸡的血时,通常是突然降至地面,后肢着地,同时用翼将公鸡的一只腿钩攀住,开始下口。当吸血蝠吸食人血时,常在夜深人静时,偷偷地潜入屋内,用翼肘撑起身子,慢慢地爬向熟睡的人。它首先会试探性地咬一下人的鼻子或面颊,看看他们是否已睡熟,然后将身子缩回来,如果人没有任何的反应,它们便会立即上前,用门齿割开一个非常浅的小口,用舌头快速地舔吃血液。被咬的人只会有微微痛痒的感觉,而此时他们的血早已成为吸血蝠的美餐了。

吸血蝠每次的吸血量约50克,相当于自身体重的一半左右,但有时它的吸血量也会达到自身体重的一倍之多,吸血蝠的口内有着特殊的构造,每次吸血时,都是通过舌下的两条通向喉头的小沟完成的。同时,吸血蝠的唾液中含有一种奇特的化学物质,能够防止血液凝固,这使它能够在吸血过程中,不断地获得食源。

令人惊奇的是,“嗜血如命”的吸血蝠彼此间还存在一种互惠性无私行为。当面临饥饿危险时,它们会组合成群体进行相互援助,以血液反哺,来增大彼此的生存机会。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吸血蝠的生理系统已有所改变,它们不再摄取除血液以外的其他食物,因此而成为动物界中的“血液杀手”。

勤劳的蜜蜂

蜜蜂类型很多,已知全世界拥有多达15万种的蜜蜂。其种群分布取决于蜜源植物的分布,热带、亚热带地区较多。蜜蜂的家族构成很规律,一个普通大小的蜂群约有蜜蜂60000只,其中有1只蜂后,雄蜂有100只左右,其余的全是工蜂。

对于蜜蜂,人们并不陌生,并且常用“勤劳”这个词来形容它们。其实蜜蜂不仅勤劳,还具有很强的社会性。

在蜜蜂的种群中,绝大多数是工蜂,它们是没有生育能力的雌蜂,是蜂群中的劳动者,几乎承担了所有的劳动。工蜂的一生大概有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主要活动均在巢内,只从事简单的清扫工作,继而哺喂幼虫,提炼蜂王浆,学习飞行;第二时期,开始承担筑巢、酿蜜的工作,有些会成为卫兵,保护家园或杀死不必要的雄蜂;第三时期,这是工蜂最辛苦、最危险的阶段,它们要早出晚归地采蜜,一刻也不能偷懒。

蜂后在一个蜂群中是绝对的王者。虽然蜂后既不会酿蜜、筑巢,也不能进行生活自理(需工蜂呵护),但它还是至尊无上的。蜂后唯一的本领就是能够生育,这也是它登上王座的“看家法宝”。蜂后释放的激素既是性信息素,也是聚集信息素,这种激素的作用非同小可,它一方面能吸引雄蜂,一方面也能保证工蜂团结在这个集体里。蜂后虽然地位尊贵,但它一生中95%的生命期都是在巢中产卵。它一生最快乐的时光,莫过于其“婚飞大典”了。

“婚飞大典”的场面可谓十分壮观。年轻的蜂后会在空中释放求爱的信号(激素),这时周围的单身雄蜂就会被吸引过来,追逐着蜂后飞行,而且这支“迎亲”的队伍还会继续扩大,但最后还是只有很少的强壮的雄蜂才有机会与蜂后“成亲”。

婚飞1~3天后,蜂后回到巢中开始履行产卵、维护蜂群稳定的职责。

蜂后新产下的卵两天后即可孵化为幼虫,并由工蜂哺养。幼虫一周后化蛹,并于12天后成为成虫。而蜂后的成长期要短于这个时间。

随着新的蜂后逐渐长大,老蜂后就会让出位置,带领一半随从离开老家,寻找新居。

蜂群中的蜂后、雄蜂和工蜂分工明确,井然有序,令人叹服。可是,蜜蜂之间是怎样交流与传达信息的呢?那就要靠它们的“翩翩舞姿”来发挥重要作用了。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想弄明白蜜蜂究竟是如何传达信息的。后来,奥地利科学家弗里茨经过艰苦的长期观测终于发现了这其中的奥秘。实际上,蜜蜂用不同的跳舞姿势或舞蹈次数来传达蜜源地点及好坏等信息,从而引领蜂群去采蜜。

生物学家根据蜜蜂舞蹈信息的原理,设计了一种机器蜂。机器蜂的舞姿能引领工蜂飞到指定的需要授粉的农田或果园,从而增加农产品的产量。

蜜蜂是一种极具智慧的动物,经科学研究发现,这种“智慧”是蜜蜂与生俱来的,可以说这是一种本能。但科学家们对于这种与生俱来的智慧究竟是源于什么,又是怎样产生的就不得而知了。

建筑工程师——白蚁

提到白蚁,人们似乎总是能联想到蚂蚁,因为这二者的样子和习性实在是很接近,但事实上二者却并非近亲。白蚁是从25亿年前一种类似蟑螂的生物进化而来的,而蚂蚁则由蜜蜂和黄蜂等距现在较近的生物演化而来。

同蜜蜂一样,白蚁也是一种群居、社会性的昆虫。白蚁王国同样有身份等级、贵贱尊卑之分。蚁后是白蚁王国中体积最大者与地位最尊贵者。蚁后担负着延续后代的任务,一生可产卵100万枚。蚁王是白蚁王国中的二号统治者,地位与个头仅次于蚁后。兵蚁是白蚁中的“宪兵”,它们的责任是保护蚁穴。兵蚁长有锋利的刀形颚,也有喷壶似的吻,可喷射黏液,捕捉敌人。工蚁负责蚁巢维护和觅食,数量也是白蚁中最多的。白蚁社会除了有正选蚁王、蚁后外,还有备选的蚁王和蚁后。它们会在蚁王、蚁后衰老或死亡时,来继承“王位”。

对于白蚁来说,木头就是“糕点”,白蚁的主要食物是富含纤维素的各类木材。这种食物选择对一般动物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然而对白蚁来说,咀嚼那些味同嚼蜡的木头却是正常的生活习性。白蚁之所以喜食木头,是因为在白蚁的肠道里共生着一种寄生虫——超鞭毛虫。它们分泌的酶可以将木材分解成各种糖类,为白蚁提供能量。但是,这种超鞭毛虫只能寄生在工蚁和兵蚁的肠道中,蚁王、蚁后和幼蚁没有这种寄生虫,因此它们只能依靠工蚁用自己肠内的一部分消化食物来喂养。

对人类来说,最值得我们赞赏的是白蚁的建筑本领。它们的建筑“理念”已经被人类用于建造摩天大楼上。

白蚁的巢穴通风效果非常好,温度控制有序,许多工程师正是从白蚁身上获得了灵感,建造了很多不用人工调节而使用天然风调节室内温度的摩天大楼。

白蚁巢穴通常由两部分构成,即生活区和奇特的泥塔两部分。横截面呈楔形,并且尖头总是朝向北方。塔高3米左右,泥塔的侧壁面积很大,保证了其表面能够在早晨和傍晚太阳光斜射的时候,最大程度地吸收太阳的热量。尖锥形的塔顶会减少正午太阳的热量威力。泥塔中布满空气通道,通道温度会随着太阳光的照射而升高,从而引起空气体积膨胀,并通过通道把空气抽到塔顶,于是新鲜空气便能流通进地下。白蚁中的一些工蚁还要更富有一些创造力,它们能够根据巢穴各处温度的不同,要么扩大通道,要么减小甚至堵断通道,从而达到调节气流进而调节穴内温度的目的。通过这些措施,尽管巢穴外面的温度有高有低,但是无论春夏秋冬,也无论黑夜白天,白蚁巢穴中的温度都始终保持不变。

生活在非洲和大洋洲的白蚁能搭建起高度超过人体的居住蚁塔。这些建筑很像城堡,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有圆锥形、圆柱形、金字塔形等,最高的能达7米,占地100多平方米。蚁塔中有无数弯弯曲曲的隧道,长达数百米。

科学家从白蚁巢穴的建造和温度调节的方法中受到了启发,并将其应用在高层建筑的自动控温结构上。这种大楼的角上一般都建有圆柱形玻璃塔,通过它形成自然通风。由于玻璃塔的空气流动与各个房间是相通的,所以房间中的新鲜空气可以随时得到更新,而房间的热量也随着塔中的上升气流被送出室外。大楼中还安装有同温计算机控制系统,就像工蚁的工作一样,通过感知大楼里的温度高低不同随时进行温度调节。

井然有序的蚂蚁王国

蚂蚁也是很典型的社会性昆虫。在蚂蚁的社会制度中共分为4个等级,主要是蚁后、蚁王、兵蚁和工蚁。虽然蚂蚁各自所处的地位和身份不同,但都自觉地各司其职,使集体生活井然有序。和和睦睦,充满生机。

在蚂蚁社会中,蚁后是体形最大的,主要职能是产卵、繁衍后代。其生殖器官发达,一般均有翅,交配产卵后脱落。“蚁王”又称雄蚁,体形比蚁后稍小,主要职能是与蚁后交配,交配后不久便死亡。兵蚁无翅,上颚发达,负责群体的安全。工蚁又叫“职蚁”,是一群无生殖能力的雌蚁,负责筑巢、护卵、觅食、饲喂幼蚁等工作。

每年繁殖季节到来时,蚁王就会与蚁后进行交配,交配后蚁王便会死去。蚁后则脱掉翅膀,开始一心一意地准备繁育后代。当新繁育的群体中出现工蚁后,蚁后就成了一位“女太上皇”,生活起居以及喂养幼蚁责任由工蚁全权负责。蚁后的生命力很强,可活十几年,生殖力也十分惊人,故可长期统治蚁群。

自然界中弱肉强食的现象随处可见,而蚂蚁世界中的战争恰恰可以用这一规律来解释。它们常常由某些掠夺成性的蚁群挑起,而被侵略的蚁群则要血战到底,保卫家园。因而,战争也就不可避免地一次次爆发。

蚂蚁的军队也有鲜明的兵种分工。在蚂蚁的军队中,侦察兵、哨兵、特种兵甚至是生化兵都应有尽有。兵蚁的看家武器是头上的一对硬颚,利用它,兵蚁可以劈杀对手。“生化兵”可以喷射蚁酸,烧伤腐蚀对手。此外,蚂蚁军队还有战略、战术,真是小而强大啊!

正如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曾出现过奴隶社会一样,蚂蚁王国中也存在一种蚂蚁,它们竟然靠掠夺奴隶维持生计,这就是生活在南美洲的非常霸道的蓄奴蚁。在蓄奴蚁蚁群中,所有的成员几乎都是兵蚁。英勇好战的蓄奴蚁总是逃避劳动,它们很少从事诸如抚幼、造巢、觅食之类的工作。为了找到干活的奴隶,它们就进攻周围的邻居,把它们的蛹和幼虫抢到自己的巢内。这些幼虫和蛹在长大之后就会成为奴隶,奴隶们会承担造巢、觅食、保洁、抚幼之类的繁重工作。由于苦命的奴隶寿命太短,蓄奴蚁只好不断进行抢劫,不停地掠夺奴隶用来奴役以维持寄生生活。

蓄奴蚁还算不上是穷凶极恶的,在南美洲的热带雨林中,生活着一种最为凶猛的食肉游蚁。食肉游蚁的路径之地均不会留下活物。哪怕是大型食肉动物,只要一碰上食肉游蚁群也会厄运难逃,因为游蚁们会群起而攻之。如果在遭遇毒蛇时,游蚁们会马上组成环形包围圈,对毒蛇进行重兵围困。在等待片刻后,游蚁们就会发动进攻,一开始毒蛇就会被上万只游蚁咬住。毒蛇即使再殊死挣扎,也无济于事。第一批冲上去的游蚁“阵亡”后,第二批、第三批……会一直向前冲锋,几个小时后,游蚁们大胜而归,地上只会留下一堆蛇骨……这是多么惊人的场面啊!

力大无穷的甲虫

如果有人问:地球上哪一种动物的力气最大?恐怕人们一定会对这个问题争论不休。有人认为是大象,也有认为是鲸……的确,大多数人都把注意方放到了庞大的动物身上,却很少有人会想至小小的昆虫。

如果我们从动物本身重量与其负重能力来比较,力量最大的动物一定是昆虫。大象虽然力大无穷,可以用鼻子卷起大树,但树的重量不过是大象的数倍;黄牛在平地上可以拉动4吨左右的货物,但货物的重量也不过是牛重的5倍左右。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只体重仅6克的甲虫却能拖动重达1千克以上的货物,负重比高达180倍。金龟甲虫又叫“独角犀”,是昆虫中负重比最大的一种甲虫。金龟甲虫的食物来源主要在土壤中,它有时在一些坚硬的土壤中挖掘以寻找食物,这个过程对人类来说也不是十分容易办到的,必须借助农具才有可能,而金龟甲虫却轻松自如。

科学家为了测量出金龟甲虫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便拿它做了个有趣的小实验。人们将一个重量超过这种甲虫10倍的物体压在它身上,它依然行走自如;重量不断往上加,金龟甲虫仍然昂首阔步,在负重高达其体重100倍时,金龟甲虫还是浑若不觉……在科学家们瞪圆了双眼的目光中,金龟甲虫最终以负重比349倍的成绩荣登测试的榜首。

这些实验也只是检测了昆虫的全身力量,科学家也检测了昆虫的肢体力量,科学家首先选择了蜻蜓作为研究的对象。人们将蜻蜓用线缚住,悬挂在空中,然后使蜻蜓的脚爪紧抓住一个物体。科学家们顺次使用逐渐加大物体重量的办法,实验证明蜻蜓那看起来纤细脆弱的长腿居然可以抓起相当于自己体重20倍的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