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的资本
17040800000006

第6章 习惯的力量(4)

他变得狂暴起来。他向她恳求,而且哭了,他发誓假如他继续做那份工作,他会毁了自己。于是他写了一封悲惨的长信给他的老校长,说他心已死,不想再活下去了。他的老校长给了他一些安慰,并说他确实很聪明,应该得到好一点的事,于是请他当一名老师。

这份称赞改变了这位青年的一生,也为英国文学史留下了不朽的一页。这位男孩持续地写了无数本畅销书,并赚了好几百万。你也许也听说过,他叫韦尔斯。

用赞扬来代替批评,是史金纳教学的基本观点。这位伟大的心理学家以动物和人的实验来证实,当批评减少而多多鼓励和夸奖时,人所做的好事会增加,而比较不好的事会受忽视而萎缩。

我们都渴望被赏识和认同,而且会不计一切去得到它。但没有人会要阿谀这种不诚恳的东西。

让我重复一遍,这本书所教的原则,只有真心诚意才会有用。我不是拥护满腹的诡计。我说的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谈到改变人。假如你我愿意激励一个人来了解他所拥有的内在宝藏,那我们所能做的就不只是改变人了,我们能彻底地改造他。

夸张吗?听听威廉·詹姆斯睿智的话语吧!他是美国有史以来最有名、最杰出的心理学家:“若与我们的潜能相比,我们只是半醒状态。我们只利用了我们的肉体和心智能源的极小一部分而已。往大处讲,每一个人离他的极限还远得很。他拥有各种能力,但往往习惯性的未能运用它。”

在这些习惯性的未能运用的能力之中,有一种你必定没有发挥出来,那就是赞美别人、鼓励别人,激励人们发挥潜在的能力。

能力会在批评下萎缩;而在鼓励下绽放花朵。

实实在在地赞美

一滴蜜糖,比一加仑的苦汁,能捕获更多的苍蝇。

赞美一定要是由衷之言,而且要有事实根据。如果无中生有,会被看出是故意制造的美言,一旦拆穿,反而更伤感情。

同样是夸赞,技巧有别,效果也不同。

例如卖帽子的,赞美对方很适合戴帽子,或说帽子很能衬托对方的气质及个性等,这种赞美词才会令对方欣然接受。

但是,如果兜售帽子,却说:“这是一顶可爱的帽子,它简直可说是为你设计的。真的!它使你看起来至少年轻10岁!”

对方可能说:“那我不买了!我可受不了当我把帽子脱下来,就要老上10岁!”

当然,这是笑话,对方未必如此“逆向思考”。

不过,称赞帽子漂亮与对方并无任何关联,确也是事实。

这点正如夸赞某人穿着衣服很漂亮,重点并不在于衣服,而是赞美其选购衣服的“眼光好”或“买得便宜”。

总之,赞美一定要真诚,“高帽子”也不能乱送,否则所谓“灌迷魂汤”、“拍马屁”出笼,接受的人尴尬,送的人肉麻。

在对他人进行赞美时,应当注意做到实事求是,措词适当。当赞语没说出口时,先要惦量一下,这种赞美有没有事实根据,对方听了是否相信,第三者听了是否不以为然,一旦出现异议,你有无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赞美是站得住脚的。所以,赞美只能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同时,赞美的措词也要适当。一位母亲赞美孩子:“你是一个好孩子,有了你,我感到很欣慰。”这种话就很有分寸,不会使孩子骄傲。但如这位母亲说:“你真是一个天才,在我看到的小孩子中,没有一个赶得上你的。”那会把孩子引入歧途。

借用第三者的口吻对他人进行赞美,有时能出人意料地使对方感到愉快的和高兴。有时,我们为了博得他人好感,往往会赞美对方一番。但赞美若由自己说出,不免有恭维、奉承之嫌。如果换个方法,借用第三者的口吻进行赞美,对方多半会认为你不是在奉承他。因为在一般人的观念中,总认为“第三者”所说的话是比较公正、实在的。因此,以“第三者”的口吻来赞美,更能得到对方的好感和信任。

如果当面赞扬一个人,有时反而会使他感到虚假,或者会疑心你不是诚心的。一般来说,间接赞扬无论在大众场合,或在个别场合,如能传达到本人,除了能起到赞扬的鼓舞作用外,还能使对方感到你对他的赞扬是真诚的。

我们经常看到有人在称赞别人时所表现出来的漫不经心,如“你这篇文章写得蛮好的”,“你这件衣服很好看”,“你的歌唱得不错”等,这种缺乏热诚的空洞和称赞并不能使对方感到高兴,有时甚至会由于你的敷衍而引起反感和不满。因此,称赞别人要尽可能热情些、具体些。

对他人的赞扬一定要适度,因为适度的赞扬会使人心情舒畅,否则就会使人感到难堪、反感,或觉得你在拍马屁。可以说合理地把握赞扬的“度”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

6.特立独行

不要因为你不是个天生的领导者,就认为自己是个天生的依赖者。没有杰出的领导天赋并不成其为理由,因为你完全可以慢慢培养。

一般美国人的一个最大缺点是,如果他在某个方面不具备特别的天赋,他通常就认为不值得全力以赴。

不要因为你不是个天生的领导者,就认为自己是个天生的依赖者。没有杰出的领导天赋并不成其为理由,因为你完全可以慢慢培养。如果我们不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考验,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的潜力。很多看似没有领导天赋的人最终证明了自己是伟大的领导者——他们一开始很少显示出自立的能力。

成功者从不模仿别人。他们也不为大多数人的意见所左右,他们自己进行思考和创造。他们常常自己制定计划并付诸实施。

敢于特立独行的人真是少之又少!大多数人都只是人口统计中的普通样本而已,是他们组成了芸芸众生。但是,卓尔不群又能完全自立的人实在少得可怜。

你看到的每个人几乎都依赖于某些东西或某个人。有些人靠他们的钱,有些人靠朋友,有些人靠衣装,有些人靠门第,有些人靠社会地位。但是,我们很少见到一个能完全靠自己的双脚堂堂正正地立身于社会的人——他靠自己的美德而生活,完全自立,果敢有为。

当我们成长以后,我们就不能再原谅那些让我们依靠的人了,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生来的权利就这样被剥夺了。

当爸爸教小家伙怎样去做一件事时,小家伙总是很不以为然。但是,如果是他亲自做成了这件事,他会欣喜若狂。这种征服的新感觉是一种新增的能力,会助长自信和自尊。

大学教育并不能提高人的实践能力,它只是给人提供了一些工具。只有通过实践,你才能学会熟练地使用它们。是“艰难困苦”这所学校磨炼了人的意志,使人奠定了成功的资本。

享利·比奇讲了下面这个他小时候学习自立的故事:

“我被叫到黑板前,心里惴惴不安,抱怨个没完。‘这一课必须得学。’我的老师说,声音很平静却相当有力。他从来不认可一切解释和借口。他会说:‘我要的是那个问题,我不想听到你没能回答那个问题的任何理由。’”

“我学习了两个小时。”

“那对我没有任何意义。我要的是你背下这一课。你可以不必去学,或者你可以学上10个小时,随你的便。但我要的是你背下这一课。”

“这对一个嫩小子来讲太难了,但我从中获得了益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获得了巨大的勇气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不再害怕背课文了。”

“一天,他那冷漠平静的声音在大庭广众之下落在了我头上:‘不对!’”

“我犹豫了一下,于是从头开始背,当我又背到相同的地方时,又是一声斩钉截铁的‘不对!’阻断了我的背书进程”。

“下一个!”

我坐了下来,觉得莫名其妙。

那个同学也被“不对!”声打断了,但他继续往下背,直到背完为止。当他坐下时,得到的评语是“非常好”。

“为什么?”我埋怨道,我背得和他一样,你却说“不对!”

“你为什么不说‘对’并且坚持往下背呢?仅仅了解课文还不够,你必须深信你了解它。除非你胸有成竹,否则你什么都没学到。如果全世界都说‘不’,你要做的就是说‘是’,并证明给人看。”

一个老师能提供给学生的最好教益就是训练他依靠自己,信赖自己的能力。如果一个人年轻时不学会自立,他就会成为一个弱者,一个失败者。

7.养成惜时如金的好习惯

“今天这一天”并不仅指24小时,应该还指着现在的一小时或一分钟。所以,要你“今天一整天去奋斗”,也就是要你把握住现在的每一小时,每一分钟奋斗的意思。

1983年,在美国最畅销的三本书中,有一本题为《一分钟经理》。在此书中,有一章叫“一分钟批评”,有一章叫“一分钟表扬”。也许是“时间即金钱”的缘故,经理对部下的批评或表扬也非讲“时效”不可。

时间表是神圣的。违犯工作时间表的人必受处罚。美国人见面的时间表的约定是具体到“分”的,不是某日,而是某日某时某分。约见身份不相上下的人时,迟到五分钟者必须作简短的道歉,迟到五分钟以下者,也需要作简单的解释。如果你未准时去赴约,你将被视为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

时间单位以“分”计算。在西方发达国家,讲话、做报告,不是以天、小时来计算的而是以分来计算的。美国总统林肯提出“民有、民治、民享”的重要思想,为此发表演说,只用了不到三分钟的时间。在国际学术界,学术发言一般只有15分钟。

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没有人认为进行一项公务联系需要等候一个小时,也绝少不经预约贸然登门看望或聊天的事,在那里,时间不仅仅是金钱,它还是道德、教养、品格、尊严、社会责任,甚至还是一种“社会生命”。

学会赢得时间要想赢得时间,首先必须明了时间是怎样被耗费的。而要想知道时间的耗费情况,又必须先记录时间。我们应该养成勤于记录时间消耗的习惯。办法是在做完一件事之后,立即记录下所耗费的时间,每天一小结,连续记一周、两周或一个月,然后进行一次总体分析,看看自己的时间究竟用到什么地方,从中找出浪费时间的原因。专家研究证明,凡是这样做的人,对于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收效甚大。现在人们常常把“应该”花费的时间,看成是实际已经花费的时间,而这两者往往是不相等的两个量。如果人们问一位领导者:“您今天上午做了什么,花了多少时间?”答曰:“起草报告花了三小时。”其实,在这三小时中,他喝茶,抽烟花费了18分钟,中途休息了两次,花费了23分钟,与同事聊天,花费了27分钟,接三次电话,花费了5分钟,这样总共花费了73分钟,实际上真正用于起草报告的时间只有1小时47分钟。可见浪费时间是多么惊人。因此,进行时间消耗记录,对时间使用进行统计分析,对于每个人提高时间利用率,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

这里介绍一位前苏联昆虫学家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方法。柳比歇夫的一生,成就赫赫,硕果累累,他发表了70多部学术著作,写了12500张打字稿的论文的专著,内容涉及遗传学、科学史、昆虫学、植物保护、哲学等广泛的领域。在这些成就中,有相当一部分要归功于他那枯燥乏味的日记本——“时间统计册”。柳比歇夫每天的各项活动,包括休息、读报、写信、看戏、散步等等,支出了多少时间,全部历历在案。连子女找他问话,他解释问题,也都在纸上作记号,记住花了多少时间。每写一篇文章,看一本书,写一封信,不管干什么,每道工序的时间都算得清清楚楚,内容之细令人惊讶。在1964年4月8日这一天,他这样记录道:

“乌里扬诺夫斯克。1964年4月8日。分类昆虫学:鉴定袋蛾,结束——2小时20分。开始写袋蛾的报告——1小时50分(1.0)。”

“附加工作:给达维陀娃和布里亚赫尔写信,6页——3小时20分(0.5)。”

“路途往返——0.5。”

“休息——剃胡子。《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15分;《消息报》——10分;《文学报》——20分;托尔斯泰的《吸血鬼》66页——1小时30分。听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沙皇的未婚妻》……”

基本工作合计——6小时45分。”

柳比歇夫从1916年元旦开始作时间统计。他每天核算自己花费的时间,一天一小结,每月一大结,年终一总结,直到1972年他去世那一天,56年如一日,从未间断。他每天记下各种事情的起讫时间,相当准确,误差不超过5分钟。所有毛时间都被扣除,他注意每天纯时间的数量。他介绍说:“工作中的任何间歇,我都要刨除。我计算的是纯时间,纯时间要比毛时间少得多。所谓纯时间,就是你花在这项工作上的时间。”经过准确的时间统计,柳比歇夫把一昼夜中的有效时间即纯时间算成10小时,分成3个“单位”,或6个“半单位”。分别从事两类工作。第一类是创造性的科研工作,如写书、研究、做笔记等;第二类是不属于直接科研工作的其他活动,如做学术报告、讲课、开学术讨论会、看文艺作品等。除了最富于创造性的第一类工作不限死时间以外,所有计算过的工作量,都竭力按时完成。1966年,他已经76岁了,用来处理第一类工作的时间,平均每天为5小时13分。天天如此!5小时内决没有歇会儿抽支烟的工夫,没有聊天谈话,没有溜达散步,也没有听别人的谈笑风生。这是真正不打折扣的5小时!

学习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方法,我们会终身受益。

依据效率研究专家的说法,在相同的时间内,用相同的劳力做尽可能多的事情的最佳方法就是即时处理。

所谓即时处理,简单地说,就是凡决定自己要做的事,不管它是什么事,就立刻动手去做,“立刻”这一点至关重要。

立刻动手,这不仅省去了记忆、记载、或从头再干的功夫,而且可以解除把一件事总记挂在心上的思想包袱。

如果对一切事务性的工作都采用“一次性处理”,那么就省去了对一件事再花第二次、第三次的功夫。如果有信件需答复,应看完原信后立即动手写回信。如果拖延几天再写,就得再一次读原信,当然就多费了一些功夫。如果有事非得作决定,便立刻作出决定。脑海中一旦闪现出对工作有用的想法和主意时,也马上动手记下来。无论什么事,“再来一次吧”都会造成时间浪费。诚然,有些事情是需要深思熟虑的,是需要花时间考虑的。但对于不太重要的事或急事,立刻动手干则是上策。

然而,有一些人却有一个很不好的工作拖拉作风,本来可以随手处理的事,却拖得几天几周办不了,几天内可以办的事,却几个月不见踪影。还有的人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意识地“踢皮球”,你踢向我,我踢向你,这样导致工作效率极低。殊不知,被拖延的事务,将来仍然需要做,而且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做。

中国有句格言,叫做“今日事,今日毕”。要赢得时间,必须养成随手处理可以处理的事务的作风,不能依赖着明日。否则,就如古诗所云:“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重视每一分钟

重视一天也即意味着连现在的一小时也很重视,重视一小时也即连目前的一分钟也要重视,而重视时间也即意味着重视每一瞬间的意思。

出身贫寒、却因为不断努力而闻名世界的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是一个能在工作中发现生活意义的人。法布尔说:“忙得连一分钟休假时间都没有,对我来说才是最幸福的事。工作就是我最重要的生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