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世界文化百科
17041500000132

第132章 二战前后的世界(6)

张伯伦、希特勒检阅纳粹军队

波兰危机

英、法在东欧的盟国波兰是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之后的下一个侵略目标。早在1938年10月,德国对但泽的领土要求就遭到波兰政府的拒绝。1939年3月21日,德国向波兰提出最后通牒式的领土要求,又遭到拒绝。26日,波兰宣布局部动员。4月3目,希特勒无视英国的所谓“威慑”,批准了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4月28日,德国宣布废除1934年签署的《德波互不侵犯条约》和1935年签署的《英德海军协定》。5月22日,德、意在柏林签订《德意同盟条约》。希特勒表示,一旦时机合适就进攻波兰,如遭英、法干涉,战争就主要针对英、法。与此同时,意大利入侵阿尔巴尼亚和日本对苏联进行战争挑衅使世界局势骤然紧张。世界范围的战争一触即发。

英、法、苏谈判

1939年4月至8月,英、法、苏三国进行了关于缔结互助条约和军事协定的谈判。4月14日,英国向苏联提出建议,要求苏联对它的任何欧洲邻国都提供安全保证。法国则建议苏、法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因援助波兰或罗马尼亚而同德国发生战争时,对方“将立即予以援助和支持”。4月17日,苏联针对英、法不平等的建议提出了自己的八点反建议。以后双方又各自提出了一些建议,却始终未能达成协议。为了打破谈判僵局,苏联于7月9日建议先进行军事谈判,但从8月12日到8月21日进行的三方军事谈判也没有取得任何结果。这次英、法、苏三国谈判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英、法资产阶级民主国家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结成反法西斯同盟的最后一次尝试,可惜没有成功。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苏联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邻国波兰处于危机之中,日本向苏军发动进攻,苏联多次主动与英、法谈判却毫无结果。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决定调整同德国的关系。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德国在莫斯科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条约规定,缔约双方彼此互不使用武力,任何一方将不参加直接或间接反对他方的国家集团;当一方受到第三国进攻时,另一方不给予第三国任何支持;就彼此有关问题,密切接触,交换情报;和平解决相互间的一切争端。该条约使苏联暂时摆脱战火之虞,但1941年6月22目,条约被德国撕毁。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从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到1945年9月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整整进行了6年,最终以法西斯轴心国的彻底失败宣告结束。这次大战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全球性战争,其规模远远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上六十多个国家、五分之四的人口卷入了战争,战火燃遍欧洲、亚洲、非洲及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广大地区。在陆地、海洋和空中,全世界的正义力量与法西斯侵略者展开了殊死之战。英、美、苏、中等不同制度的国家结成广泛的反法西斯同盟,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协同作战。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决定人类命运和未来的大搏斗,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战争的结果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二战的全面爆发

英、法的绥靖政策和德、意、日法西斯的不断侵略扩张,将世界一步一步推向战争的边缘。1939年8月31日晚,伪装成波兰陆军的德国党卫队在德波边境制造波兰侵略德国的假象。9月1日,德国以此为借口向波兰发起进攻。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和自治领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联邦、加拿大也相继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波兰迅速沦亡

1939年9月1日,德国大军分南北两路向波兰发动突然袭击。在迅速突破波军防线后,德军以每天五六十千米的速度向波兰腹地推进。波兰政府无力挽回败局,于9月16日撤离华沙。华沙广大军民拒绝投降,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继续顽强抗击德军。9月27日,孤立无援的华沙终于被德国占领,号称陆军居欧洲第五位的波兰,顷刻之间覆亡。而波兰的盟国英、法两国从1939年9月大战爆发到1940年4月希特勒在西线展开攻势的7个多月时间里,没有采取任何重大军事行动,宣而不战,坐视波兰灭亡。

西线战事

在英、法两国宣而不战的7个多月里,希特勒疯狂地进行扩军备战。他决定在进攻英、法之前,首先闪击北欧,侵占丹麦和挪威。1940年4月9日,丹麦在德国进攻的当天即宣布投降。6月10目,挪威全境被德军占领。与此同时,希特勒于1940年5月10日在西线对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个中立的小国也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从而揭开了进攻英、法的序幕。卢森堡不战而降。15日,荷兰投降。随后德军坦克、摩托化部队出其不意地从比、卢接壤的阿登山区快速挺进,突破重重防线,然后沿法国北部平原迅速向西挺进,26日占领加来,直逼英吉利海峡,把法国北部和比利时境内的英、法、比部队同法国后方拦腰切断。28日,比利时投降。近40万英法联军被压缩到英吉利海峡沿岸的敦刻尔克一块很小的三角地带。前边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后边是如虎似狼的追兵,只要纳粹装甲军再前进一步,就可封锁敦刻尔克港口,断绝其退往英国的生路。就在这时,希特勒下达了一道暂停前进的命令,使英法联军绝处逢生。5月27目至6月4日,英、法水兵和船员顶着德机的轰炸和炮火的袭击,成功地完成了“敦刻尔克大撤退”。这次大撤退的成功,使英国得以保存实力,继续作战,对二战结局影响重大。6月22日,法国在德国绝对优势兵力的总攻下投降。

英伦空战

1940年8月9日,英伦空战正式打响,其进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8月9日至9月6日是第一阶段,德国空军重点轰炸英吉利海峡的英国护航舰队和英国的机场、港口、海军基地及其他空中设施,主要目的是把英国海军赶出英吉利海峡,夺取制空权,为横渡英吉利海峡、入侵英国本土创造条件。9月7日至11月13日是第二阶段,德机轰炸的重点是英国首都伦敦,主要目的是摧毁对方的抵抗意志。但在9月15日的空战中,德军受到重创。1940年11月至1941年5月是第三阶段,德国空军主要轰炸英国的重要工业城市,破坏英国的工业生产。德国在英伦空战中始终未能取得预期战果,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终,英国取得了英伦空战的胜利。英伦空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空战。

战争的扩大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苏联被卷入大战,并且逐渐成为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要力量。同年,日本联合舰队突袭美国珍珠港海军基地,美、英对日宣战,继而自由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也对日宣战。之后,德、意对美国宣战,美国、中国、古巴、巴拿马、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和哥斯达黎加等国又对德、意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燃遍世界。

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及其仆从国芬兰、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国家的军队分三路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战争初期,面对德军凶猛的进攻,苏军连连失利,西部国土大片沦丧。1941年9月30日,德军向莫斯科发动了大规模进攻,10月中旬逼近离莫斯科不到100千米处。但勇敢的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鼓舞和指挥下,击退了德军的围攻,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辉煌胜利。这次战役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增强了苏联和世界人民对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的信心。到1942年1月初,德军被迫从莫斯科近郊向西溃退了100至250千米。为扩大战果,苏军9个方面军向敌人发动全线反攻。从1月8目到4月中下旬为止,苏军在各条战线上将德军击退150至400千米,解除了法西斯军队对莫斯科的威胁,改善了列宁格勒的处境。

珍珠港事件

1941年11月26日,在日本南云忠一海军中将率领下,一支由6艘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和3艘潜水艇组罗斯福与丘吉尔的会晤

成的庞大的联合舰队,从千岛群岛的单冠湾出发,秘密驶向夏威夷,于12月7日凌晨远航426千米抵达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最大海军基地珍珠港以北230海里处。当天7时55分,日本出动多架俯冲轰炸机、鱼雷机和战斗机对珍珠港进行突然袭击,美国海军损失惨重。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彻底摒弃了传统的孤立主义,最终加入到反法西斯的队伍之中。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

大西洋宪章

1941年8月9至1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大西洋的美国军舰上举行会晤。8月14日,二人发表了联合宣言,史称《大西洋宪章》。主要内容是:两国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反对未经有关民族自由意志所同意的领土变更;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政府形式的权利,恢复被剥夺权利的国家;努力促使一切国家享有贸易和原料的平等待遇;促成一切国家在经济方面最全面的合作;在彻底摧毁纳粹暴政后重建和平,以使各国人民都能在其疆土之内安居乐业,使全体人类自由生活,无所畏惧,物质不再匮乏;一切人类可以横渡公海大洋,不受阻碍;放弃使用武力,在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建立之前解除侵略国的武装,以减轻爱好和平人民对于军备的沉重负担等。宪章在当时对鼓舞世界人民积极加入反法西斯斗争,促进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起了积极的历史作用,并成为以后联合国宪章的基础。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世界反法西斯阵营迅速扩大。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表示赞同《大西洋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宣布各签字国政府保证使用全部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德、意、日三国及其仆从国,绝不与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之后又有21个国家陆续在该宣言上签字。《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从此,全世界的反法西斯力量团结在了一起,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战争的转折

随着1942年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以及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盟军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局发生了转折。从此,反法西斯同盟国开始从防御转向进攻。尤其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而且对整个大战的战略态势变化具有重大意义。德军逐渐被迫全面转入防御。

中途岛海战

为了保障日本本土和日军南进翼侧的安全,诱歼美国太平洋舰队,日本意图夺取中途岛作为前进基地,将海上防线推进至中太平洋,迫使美军退守夏威夷及美国西海岸。1942年6月4日,日本发起对中途岛的进攻。日本的进攻部队由8艘载机400多架的航空母舰和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潜艇等战斗舰艇共200多艘组成,联合舰队总司令海军上将山本五十六任指挥官。由于美国事先破译了日本海军的无线电报密码,掌握了日本进攻中途岛的作战计划,因此美国在中途岛东北约370千米海域隐藏了航空母舰中途岛海战编队群等待日军,并加强了中途岛的防御。日本在中途岛海战中被美军打败。从此,日本开始丧失战略主动权,战局逐渐有利于盟军。

阿拉曼战役

1940年7月,意大利乘英、法在西欧失败之机,从埃塞俄比亚进犯东非英军,结果在英军的打击下遭到重创。1941年2月,德军指挥官隆美尔率德国非洲军团进入北非地区增援意大利军队。在德意联军的攻势下,英军开始从利比亚败退。1942年7月,德意联军自利比亚突入埃及,进抵距开罗只有350千米的阿拉曼地区。经过周密的准备,1942年10月23日,英军在阿拉曼发起反攻。至11月4日,隆美尔命令德、意军队全线撤退。英军则乘胜追击,并出动大批飞机进行轰炸,撤退中的德、意军队伤亡惨重。11月6日,英军因大雨停止对德、意军队的追击,所以未能全歼隆美尔兵团。阿拉曼战役是北非战场的转折点,盟军从此开始掌握战略主动权,进入了战略反攻的新阶段。

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年7月17日至1943年2月2日,为了保卫斯大林格勒和消灭顿河与伏尔加河之间的德军,苏联同德国进行了一场大规模会战。德军在莫斯科会战失败后,从7月17日开始,先后调集150多万兵力对斯大林格勒发动进攻。9月13日。德军攻入市区,但遭到了苏军的顽强抵抗,始终无法完全占领整座城市。德军的战斗力量被大量消耗,苏军赢得了调遣军队的时间。11月19日,苏军发起反攻。至1943年2月2日,苏军全歼被围德军。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此后,苏军开始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