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墨菲法则
17059500000030

第30章 墨菲走势(2)

即得利益最让人眼热心动,全力以赴。也就是说,人们对成功总有一种强烈的渴望心理,有时候为此而产生了一种幻觉,全然不顾实际的条件如何,甚至明明失败了还死不承认。

在分析一种事物,或如何把失败转化为成功,以及如何让墨菲法则的良性作用为自己服务时,重要的是学会因势利导的艺术。

因势利导语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意思是说,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够根据战争的态势加以引导而取得胜利。人们如果掌握了因势利导的艺术,就能审时度势,扬长避短,利用业已出现的有利时机,施之以有明确意图的推动,最大限度地发掘一切积极因素,使事物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进而推动工作和事业。比如,面对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中国政府总揽全局、正确应对,因势利导、扎实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由抗击SARS的“势”而“导”出移风易俗、培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来,“导”出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和应急机制建设来,从而取得了防治疾病的阶段性重大胜利,保证了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事实表明,掌握因势利导的艺术,善于驾驭复杂形势,善于化解各种矛盾,利莫大焉。

因势利导,是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在实践中的运用。掌握因势利导的艺术,既要研究什么是“势”,又要研究怎么去“导”。所谓“势”,一般包括态势、情势、走势、趋势等。比如,客观情况:主流是什么,支流是什么,特点是什么,问题是什么;变动情况:事物运动、发展的进度与节奏;主观情况:人们的情绪、呼声与愿望;未来情况:发展的方向、出路和结果等等。要弄清这些“势”,就必须下一番调查研究的真功夫不可,弄清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和全部过程,弄清事物的本来面目和相互关系。“势”是客观存在,“导”则是主观努力,只有主观努力符合客观存在,才能“导”得动、“导”得好。

要正确实施“导”,需要把握这样几个环节:一是把握“导”的明确方向,善于见微知著、小中见大,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捕捉正确的目标;二是把握“导”的力度,一旦看准了,就要创造条件,积极推进,乘势而上;三是把握“导”的时机,抓住最佳时机,找准突破口,既不能坐失良机,又不能揠苗助长;四是把握“导”的技巧,注意分寸和火候,顺势而为,使“势”和“导”浑然一体。

掌握因势利导的艺术,关键是要抓住“势”与“导”的结合点。“因势”是为了“利导”,“利导”又必须“因势”;“因势”是手段,“利导”是目的。恰当的结合点必须体现“势”的规律性、“导”的方向性,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找准这个结合点,首先要去“求”,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中求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求一个事物和其他事物、新事物和旧事物的联系,过去和现在、现在和未来的联系,在联系中发现本质。其次要去“借”,向合作伙伴借“力”,借助于他人的创造力去启发思路;向集体智慧借“谋”,借助于民主决策去选择最佳方案。

掌握因势利导的艺术,需要增强预见性。预见是因势利导的眼睛?熏“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见,就没有因势利导。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要肯于动脑,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就可以增强预见性。而预见性又离不开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去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树立忧患意识和机遇意识;需要切实加强学习,认真研究工作,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做高瞻远瞩的成功者,不做劳而无功的盲动者。

十八、一个永恒不变的道理

实际上,墨菲法则是一种看似荒诞,实则精辟的论断。有的人认为其仅仅是昙花一现,很快就将被遗忘;而有的人则早已经把它看做是一个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能成为经典的、约定俗成的生活道理。

既然失败不可避免,那么墨菲法则就成为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以及不可违抗的规律。你很可能会问,这个法则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其实,墨菲法则只是一种概念、一个道理而已,对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与情形之下,自有着不同的含义。比如,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讲,这一法则的提示就是:在比赛中,自己有可能获得冠军,也有可能失利,所以在事先就要做好心理准备,无论哪一种情况出现,都要做到态度端正,心平气和。

总之,墨菲法则揭示的道理就是错误与失败在该发生时总会发生,进而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其本质,以保持一个良好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无常变化。

墨菲法则的全新描述

有这样一个坏消息:“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这就是诞生于美国的著名的“墨菲法则”。由此可以衍生出无数推论:无论如何小心防范,一定会有一些核电站泄露;一定会有一些官员贪污;一定会有交通事故;一定会有粗心的大夫把手术刀忘在病人肚子里;一定会有千奇百怪的刑事犯罪;一定会有战争;一定会有一些科学发明被不怀好意者用于邪恶目的……

为了消灭错误,人们最常犯的一个新的错误是:寄希望于某种“正确的模式”,这几乎成为新的迷信形式。如同某种经营策略、管理模式或者某种“只赚不赔”的股票神奇曲线。当然,这些成功模式,自然有它的简单道理,但是一味地套用却未必合适,更不是百试百灵的妙药。比如几年前著名的“实达现象”:一家新兴的高科技企业,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可是企业却亏损了。有人称之为“水土不服”,更准确地说,没有任何东西能保证企业只赚不赔。

所以,“与错误共生”是人类不得不接受的命运,幸好,它并不像我们所认为的那样可怕。其实,在很多情况下,错误并不是什么坏事,它甚至会给人们带来有益的经验或尝试,“墨菲法则”一样可以带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错误并不一样,有些可能毁了你,大多数错误不至于如此严重。犯错误固然是坏事,可是最大的错误是不去尝试。相反,过于相信“犯错误是坏事”,会使你孕育新创见的机会大为减少。如果你只是对“正确答案”感兴趣,那么你可能会误用取得正确答案的法则、方法和过程,可能会忽视了创造性并错过向规则挑战的机会,而更可怜的是:正如墨菲法则所言,“正确答案”本身就是不可靠的。

这是一个有用的教训:我们一直在犯错误,做错的时候比做对的时候要多得多。有许多人因为害怕失败,而错过了许多学习机会。

加强你的“冒险”力量,每个人都有这种能力,但必须常常运用,否则就会退化。IBM的创始人汤玛斯·华生说:“成功之路是使失败率加倍。”

可以犯错误,但是要快点儿犯完应该犯的错误。我们可以把“犯错误”看成“获得成功”的必要成本:是合理的和必要的,但最好小一些。这并非是说我们应该缩手缩脚,而是应该善于从错误中学习。爱迪生经过上千次“错误”,终于发现了制造电灯的正确方法;相反那个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的人却是真正的傻瓜。古人曾强调过“不贰过”的重要性。海尔集团老总张瑞敏也说过:做企业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关键是要避免犯原则性、战略性的错误,如果企业家能做到这点,那么是不会轻易被清洗出局的。

把握真正的问题,当错误发生时,人们很容易找一个替罪羊,但是真正的问题却可能被掩饰,这未免有些难以想像。王小波曾经议论过的杀掉信使固然可以把坏消息拒之门外,让自己生活在一种虚无的心安理得之中,因为再也没有人敢带来坏消息了,但是于事无补。因为这种解决是不彻底的,它只解决了表面现象,而没有解决实质性问题,坏消息就是今天不来,总会有到来的那一天。

坦白地说,决定的准确性是没有标准的,因为往往在进行的过程中,会突然地旁生出许多令人料想不到的枝节。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把握可知信息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对各种因素和可能性做出理性的评估和明智的选择。其大致的流程是:.尽量收集资料,找出问题的原因;衡量资料的重要性,并找出对付的方法;照着正确的方式去做,观察事情进行得是否顺利;尽量减少中间环节,距离目标达成还差几步。

人们常犯的另一个错误是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似乎认为负责的人越多,花费的精力越大,考虑得越周全,就越可能发现错误。可是须知:一个简单的计划或制度不一定是好的,但一个复杂的计划一定是坏的。因为犯错误的可能性无处不在,环节越多,出问题的危险系数就越大。这一点可以在军事史上得到最好的注解。一支军队的指挥系统越复杂,层次越多,需要快速掌握作战意图的难度就越大,导致机动性和战斗力越差。在一个人员众多的企业里,相互牵制的系统之间的争吵和扯皮,阻断了信息的传递,并制造大量垃圾信息,是错误和灾难的温床。

所以,我们要记住哲学家的忠告:简洁即是美。自然法则神秘莫测,我们必须对此保持谦恭谨慎的态度。人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上帝,当你妄自尊大时,墨菲法则会叫你知道利害;相反,如果你承认自己的无知,墨菲法则会帮助你做得更好些。

1次成功胜过99次失败

事物是永远向前发展的,同样墨菲法则也不会停滞不前,它的发展将越来越涉入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只要有失败发生的地方,就能看到墨菲法则存在的痕迹。

有个叫阿巴格的人生活在内蒙古草原上,整天所能看到的就是茫茫无边的大草原,外面精彩的世界还是一个未解的谜。有一次,年少的阿巴格和他爸爸在草原上迷了路,阿巴格又累又怕,到最后快走不动了,很想躺下来就此睡过去。这时候,爸爸就从兜里掏出5枚硬币,把一枚硬币埋在草地里,把其余4枚郑重地放在阿巴格的手上,说:“人生有5枚金币,它们分别代表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每一枚都有不同的意义。你现在才用了一枚,就是埋在草地里的那一枚。你不能把5枚都扔在草原里,你要一点点地用,每一次都用出不同的意义来,这样才不枉人生一世。今天我们一定要走出草原,你将来也一定要走出草原。世界很大,人活着就要多走些地方,多看看,不要让你的金币没有用就扔掉。”在父亲意味深长地鼓励下,阿巴格走出了草原。

长大后,阿巴格真的离开了家乡,成了一名优秀的船长。

正如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一样,如果一个人能珍惜生命,对成功又充满了极度热烈的渴望,就可以走出失败的沼泽地,让眼前呈现出成功的新气象。那么,跳出墨菲法则之外再去审视其含义与意义,就会让自己的认识豁然开朗。

如今,尽管人们会想方设法地避免失败事情的发生,可是失败还是时有发生。换句话说,只要有前进的脚步,就会有坎坷、跌倒的时候。所以,你在前进的路上,不必时时担心万一失败了怎么办,只需保持前进的姿势便可,等真的失败再去想办法,而不是让负面心理成为自己脚步的牵绊。

失败在不断地继续着。不论是谁,又有多么高超的本领,都会这样认为,失败对当事人是一种耻辱,能不发生,最好就不要发生。但不论如何小心翼翼,失败也一定会发生,而它的发生可以跟下一次的成功有机地联系起来,这点也是一定的,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从99次失败中感到的绝望和愤怒,比不过一次成功的喜悦。从概率来看是少数的一方感到了分量,所以人类才会持续地取得进步。随着多元化国际形势的到来,人们现在到了重新思考这一点的时候了。

进一步说,带来99次绝望感的失败,可以通过某种巧妙的利用方法,使它成为知识或经验的源泉,这是对待失败的最基本的态度。正视失败,努力分析失败的原因,以至对事物整体有一个清澈的了解,这样就可以预测到下一次的情形,可以防止未来的失败。

失败只不过是新的创造行为的第一步。与失败聪明相处,活用失败,需要首先改变把失败作为耻辱和扣分对象的失败文化。把失败作为耻辱和扣分的对象,只能够隐瞒已经发生的失败,使之成为更大失败的种子。与其这样还不如看清失败的本质,建立防止下一次失败发生的防御系统。

虽然这么说,其实每个人在经历失败时,也是想隐瞒真相的,这是人之常情,对此也不要过于理想化地对待。如果只是下意识地想隐瞒这样程度的失败,和大失败还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如果发生了隐瞒不住的事情,还要想靠说谎继续隐瞒下去,这种做法则是绝对要避免的。在失败的初始阶段,弄清楚来龙去脉,就可以防止致命的伤害。

失败,即使采取再多的预防措施也一定会发生的。人的活动中伴随着失败,人只要有活动,就一定要跟失败打着密切的交道。特别是开发新技术、向未知世界进发的时候,失败就理所当然地出现在面前。“很顺利”的事,反而很稀少,这是我们必须认清的现实。

失败会使我们有一时的痛苦,但它往往给人们以永远的精神启示,使人类向前发展。我们决不要忘记:真正的创造,是从理所当然的失败开始的。

失败在继续,正如失败过后有成功,也许还会是失败,但不能怀疑成功的到来,这就是事物发展的主题。

阳光是无法扫进来的

一个对生活还抱有绝对热情的人,是不应该对墨菲法则装作视而不见的,否则,遭遇失败了,还无法找出自己究竟是败在何种原因之上。

从前,有兄弟二人,年龄不过四五岁,由于卧室的窗户整天都是密闭着,他们认为屋子里太过于阴暗,看见外面灿烂的阳光,觉得十分羡慕。兄弟俩就商量说:“我们可以一起把外面的阳光扫进来一点儿。”于是,兄弟两人就拿着扫帚和畚箕,到阳台上去扫阳光。

等到他们把畚箕搬到房间里的时候,里面的阳光就没有了。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扫了许多次,屋内还是一点儿阳光都没有。正在厨房忙碌的妈妈看见他们奇怪的举动,问道:“你们正在做什么?”他们回答说:“房间里太暗了,我们要扫点阳光进来。”妈妈笑道:“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自然会进来,何必去扫呢?”

两个孩子的做法无异于是一种错误,但是我们不会觉得有多么地可笑,相反会羡慕这种人性的天真与纯洁。

正如墨菲法则所说,人们在完成一件事情时,总会有犯错误的时候,而且这种错误在有意无意之间发生,既然这样还不如放开心胸去勇敢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此外,人无完人,谁都可能犯错误,既然如此,一旦犯错误时,就要诚实地承认错误,把封闭的心门大胆地敞开,成功的阳光就能驱散失败的阴暗。

众所周知,人再聪明,也有思考不周全的时候,有时再加上情绪以及生理状况的影响,于是就不可避免地犯下各种错误——估计错误、判断错误、决策错误和实施错误等。

人们一旦犯下错误,一般有两种反应,一种是死不认错;另一种则是坦白地认错。这两种皆然相反的反应各有利弊,具体分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