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渗渗泉的故事
17059900000015

第15章 寻找春天的孩子们

开学的第二周末,是冬天进入春天的第二十八天。教科书编排的口语交际内容是《寻找春天》。春天是从冬天里走来的,可是在它刚刚走来的时候,在北方西部的深处还真看不出春天有什么明显的痕迹。

大西北的天空似乎永远都是明净干爽的。上这堂课的那天上午,阳光明媚。只是满校园卷起的风沙和纸团搅乱了这明媚的一切。

上课了,我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你们到大自然中寻找春天。你会发现春天有什么迹象呢?”说着,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些提示观察事物的词语:水、树、鸟、草、青蛙、风,人等内容。

把小树苗一样高的学生组织到校园外面,强劲的风一阵紧似一阵,摔打着的树枝发出呜呜的响声。学生们在呜响的风中四散开来,像招手的小草,像翻飞的燕子。他们纤弱的身子骨正迎风搏击;风吹打在我的脸上也是麻栗栗得痛。

我后悔不应该今天把学生带出来寻找春天,学生找出来的春天也许还穿着冬天的棉袄。可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学生们已经像自由的小鸟,在树梢的风铃中摇曳着。我已不可能把他们一一逮回巢笼。既然展翅的小鸟们还在迎风破浪,就先由他们而去吧……

回到教室里,学生们叽叽喳喳地讨论着,按照黑板上的提示词自由地表述着,有的学生还对照书中那幅美丽的春景图偷偷地看着。

自由交流了几分钟后,我说:“同学们,你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话一出口,我的心就有点发虚,因为我首先就没有发现春天露出美丽的大脚丫,虽然我也发现春天慢慢走来的一些痕迹,可是这些孩儿们会不会发现呢?谁知我的话音刚落,手如雨后春笋般地长出来了:

“树池里一半是冰,一半是水,我从渐渐融化的冰雪中发现春天来了。”

“我从地皮上钻出来的小草看见春天来了。”我的心舒展了一些。

马朝阳的眼睛高眺着,透过二楼教室的玻璃窗对外观望着说:“我从已经发芽的白杨树枝干上找到了春天。因为白杨树被封为春天的使者,是她正摇着手臂把还没有绿的树叶一个个地往醒叫着。”

“是的,在我们这儿,最先绿起来的树的确是白杨树!”,我肯定地说着。

“春潮来了,我从湿一坨干一坨的大地上知道春天来了,因为天气暖和了,冰冬的土地酥软了,先化了的土地就湿了。”说得多好啊,这是我没有料想到的。

张艺星在学习上总爱投机取巧走捷径路。这会儿,只见他眼睛一边不时地偷看着藏在课桌抽洞里教科书的插图,一边幽怨地说:“书中说春天青蛙出洞了,可是我并没有看见青蛙,也没有听见青蛙的叫声。”

学生经他一提醒,纷纷打开书,谈论春天的话题又丰富了起来。

“春天,小燕子也该飞回来了,可是我还没有看见小燕子,不过我好像听见燕子叽叽的叫声了。”

彭楠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书,话语中带着酸酸的味道:“书中春天的图画是美丽的,鸟叫了,花开了,可是我既没听见鸟叫,也没看见花开。我刚才扒开了一个草根,看见草根上有了绿芽芽,我才知道春天来了,为什么这里的春天不早早地来呢?”

的确,这里的春天为什么不早早地来呢?我们都陷入了沉思……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只见学生的书全打开了,美丽的春景图全部呈现在桌面上了:蓝汪汪的天,绿盈盈的草;燕子略过翠绿的树梢,向鲜花盛开的地方飞去。几只米黄色的小鸭正在清清的湖水里游泳;湖边的一棵垂柳树下,有一个小洞,一只青蛙正从洞里往外爬着。

同学们正看着书,憧憬在春意正浓的美妙里,一个学生不由自主地吟诵着:“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我趁势引导学生:“你能从知道的古诗中找出描写春天的诗句吗?”

经老师这么一指点,学生们纷纷地从书包里拿出天天上课前背诵的《小学生必背古诗》一书,一一翻找着描写春天的古诗句,此起彼伏的声音汇成了春潮:“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学生们从楼外青山的诗情中又回来了,直面现实中的春天,眼睛不约而同地投向了窗外的天空:

风刷啦啦地响着,才绿的白杨树拉开了春天的序曲。

马紫洋感叹地说着:“老师,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们这里春天风特别多,原因是春天是从冬天里走来的。春天与冬天不经过一番你死我活的搏斗,冬天是不会把春天交出来的。所以我们居住的红果子这里,一到开春,风就特别多。”

说得多好啊,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原来我还一直愧疚这堂课上得不好:我不识时务,循规蹈矩惯了。在教学上总是按教科书编排的教学内容一一过目,从没想过识时务者为警戒。后悔那天我不应该把学生放飞到烈烈的风中去寻找春天。可是那天我不放飞学生,后来的第二天第三天仍不是风平浪静的日子。

现在我才明白:《找春天》这堂口语交际课上得也并不失败呀!找春天,找字有苦苦寻觅的意思,寻找的反义词是藏匿。找春天证明春天藏匿在自然的隐深处,有等得人心焦,找得好苦的意思融在里面。《找春天》这堂口语交际课,编者的意思让学生们在自然中经过苦苦的找寻,也许从一两根复活了的根须中才能找到春天。

在这里,春天才有了一点点复苏的气息,正是春与冬脱胎换骨在交接班的间隙,我把孩儿们放飞到烈烈的风中寻找春天。学生们竟然从大自然藏匿的蛛丝马迹中找到春天走来的足迹。说明学生真的是从大自然隐微的地方找到了春天走来的脉搏。这不正暗合了编者的意思吗?

这堂课中,学生还从古诗韵的清香中把万紫千红的春天也找回来了,正如书中呈现的春景图那样:绿草青青,溪水潺潺,桃红柳绿,燕尔欢呢。一只青蛙正从洞里往外爬着,望着……

学生们能从大自然藏匿的蛛丝马迹中找到春天走来的足迹。说明学生们一双双敏锐的眼睛时刻游移和窥望着窗外。而我们为师者在许多的时候自己也并没有真正走到自然的隐深处,洞悉和读懂天象;我们也总是把学生禁锢在方寸之内的教室里,低估着学生的洞察能力,更没有真正触醒学生那敏感的神经和敏锐的眼睛,所以我们教过的课总是有那么多患得患失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