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锦衣卫
17062900000028

第28章 秘密警察的AB面(9)

这个时候的锦衣卫多么渺小,袁彬、朱骥、牟斌、陆炳、骆思恭都是在明王朝转向衰败时出现的,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在扭转着锦衣卫在世人心目中的形象,妄图改善明朝中后期“争先献媚”、营私舞弊猖獗的现象,可是锦衣卫太渺小了,一个小小的锦衣卫怎么可能影响到一个王朝的走向?

谁就敢说在跟随李自成、张献忠起兵的农民起义军里,在满清的军队里,就没有明王朝安插进去的锦衣卫?无孔不入的明王朝统治者怎么可能忽略掉这些最让他们头疼的对手。但是,即便是被他们安插进去的锦衣卫,也在为推翻明王朝的统治奋战。朱明王朝费尽心力建立起来的无敌军队锦衣卫,可以在朝鲜战场上将海外霸者丰臣秀吉的军队引进死亡的海域,为什么在明王朝最危急的时候却要倒戈一击。答案非常简单,这就是一个王朝的衰亡所带来的局面,一个王朝的统治已经让上上下下都充满了怨恨,已经再也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甚至说,很多人已经对这个腐朽的朝代怨恨到不能容忍它的存在,除了灭亡,它已经无路可走。

“周公吐脯,天下归心”,如果作为统治者不勤勉行政,不但不“吐脯”,而且在臣民深陷水火之际还要大口大口地“吞脯”,不管不顾任生灵涂炭,“归”来的“心”当然就会散去,锦衣卫再钢铁和忠心,也不会失去理智和判断力,也不会为腐朽的主子服务的。在腐败者的丑恶嘴脸之下,锦衣卫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萎缩、消失,等到北京城破,崇祯帝走上了自杀之路,攻进北京城的锦衣卫早已经不是从前的身份,“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其实说的是一样的道理。从前的厂卫们都卸去了自己的从前,那样决绝和不堪回首,明朝像被洪水冲垮的堤坝,锦衣卫就这样顺其自然地失去了踪迹。

当然,同时和锦衣卫还有明王朝走向奄奄一息的还有封建统治,就是明朝后期,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了,一种新的政治形态呼之欲出,虽然清朝的闭关锁国让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出现推后了几百年,但是正如同小小的锦衣卫无法挽救明王朝的危亡,小小的清朝又如何能够阻止历史的前进?

说到这里,其实锦衣卫对于明王朝的功绩就明了了。锦衣卫这种特务机构之所以出现在明王朝,它的必然性是历史必然性所决定的——在资本主义逐渐萌芽之际,落后的封建统治者所能够采用的维护自己统治利益的方法,只能是强制的、暴力的、集权的,于是,集中反映这种要求的锦衣卫出现了。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们妄图通过锦衣卫,实行严酷的监控和管制,从而达到维护自己的利益的目的。始料未及的是,正是明朝统治者从一开始就推行的严酷的特务监控系统,成为了明王朝的最大毒瘤,也是导致它最后衰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早在西周时期,《国语·周语》中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元朝的灭亡,固然有种族意识和中书省这样的施政错误,但是更重要的是对人民的严酷管制,积压日久的愤怒一旦如火山般爆发,再强大的王朝也会在旦夕之间土崩瓦解。元王朝的统治者如是,明王朝的统治者如是,于是“千古一帝”康熙皇帝,除了“闭关锁国”以外,也实在不敢冒险用高压政策来维护自己的统治了,锦衣卫这个在特殊时代出现的特殊军队,注定只会是昙花一现。

附录 锦衣卫指挥使简略

历史是人物的历史,当锦衣卫们划破时空的长河,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从应天到北京,从毛骧到吴孟明,从开国皇帝朱元璋到崇祯帝朱由检,他们演绎了一个又一个人性的“无间道”!

回首大明不到300年的岁月,仿佛一夜间灰飞烟灭,应天城的大雨依然冲洗着古老的城墙,那些腰佩着绣春刀,手握着“诏令”,锦衣前行的人们一个个浮现在你眼前,然后,又一个个地从你眼前溜走!

锦衣卫指挥使:毛骧

工作时间:洪武十五年(1382年)—“胡惟庸案”后

任职原因:跟随朱元璋多年,值得信任,仪鸾司时主持特务工作,锦衣卫成立后升任指挥使

离职原因:“胡惟庸案”后为平息众怒被朱元璋处死

主要“业绩”:主持并完成了“胡惟庸案”

锦衣卫指挥使:蒋献

工作时间:“胡惟庸案”后—“蓝玉案”后

任职原因:毛骧死后,继任锦衣卫指挥使

离职原因:“蓝玉案”后,朱元璋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将蒋献毒死

主要“业绩”:主持并完成了“蓝玉案”

锦衣卫指挥使:纪纲

工作时间:永乐元年(1403年)—永乐十五年(1417年)

任职原因:明成祖即位后,利用锦衣卫诛杀建文旧臣

离职原因:意图不轨,被太监告发,被明成祖所杀

主要“业绩”:诛杀建文帝旧臣

锦衣卫指挥使:赛哈智

工作时间:永乐年间—宣德年间

任职原因:正常升迁

离职原因:年纪大了,正常退休

主要“业绩”:无

锦衣卫指挥使:刘勉

工作时间:宣德年间—正统初年(1436年)

任职原因:正常升迁

离职原因:年纪大了,正常退休

主要“业绩”:无

锦衣卫指挥使:徐恭

工作时间:正统初年—正统二年(1437年)

任职原因:正常升迁

离职原因:王振当权,用亲信马顺替代徐恭

主要“业绩”:无

锦衣卫指挥使:马顺

工作时间:正统二年(1437年)—正统十四年(1449年)

任职原因:王振亲信,得到提拔

离职原因:“土木之变”后,作为王党“余孽”被活生生打死在朝堂上

主要“业绩”:帮助王振铲除异己

锦衣卫指挥使:朱骥

工作时间:景泰年间—景泰八年(1457年)

任职原因:卢忠装疯卖傻,得到朝臣支持继任

离职原因:“夺门之变”后,作为于谦女婿被殃及

主要“业绩”:减轻刑罚,整顿“诏狱”

锦衣卫指挥使:卢忠

工作时间:正统十四年(1449年)—景泰年间

任职原因:马顺被打死后,正常升迁

离职原因:“金刀案”后装疯卖傻

主要“业绩”:指挥了“金刀案”

锦衣卫指挥使:逯杲

工作时间:景泰八年(1457年)—天顺五年(1461年)

任职原因:“夺门之变”后得到曹吉祥推举

离职原因:被准备谋反的曹吉祥的侄子曹钦发现了间谍身份后砍杀

主要“业绩”:公然索贿,胡乱治罪

锦衣卫指挥使:哈铭

工作时间:天顺年间

任职原因:“土木之变”后保护明英宗有功

离职原因:奉旨出使外藩

主要“业绩”:“土木之变”后保护明英宗

锦衣卫指挥使:袁彬

工作时间:天顺五年(1461年)—弘治元年(1488年)

任职原因:“土木之变”后保护明英宗有功,封都指挥佥事,哈铭离职后兼任锦衣卫指挥使

离职原因:寿终

主要“业绩”:“土木之变”后保护明英宗,天顺年间剿除石亨、曹吉祥等

锦衣卫指挥使:门达

工作时间:天顺七年(1463年)—成化元年(1465年)

任职原因:得到明英宗宠信,挤走袁彬

离职原因:明英宗病逝,门达被问罪,贬官

主要“业绩”:祸乱外廷

锦衣卫指挥使:万通

工作时间:成化年间

任职原因:万贵妃的弟弟,得到万贵妃举荐任职

离职原因:明宪宗病逝,万家失去靠山,被明孝宗贬斥

主要“业绩”:祸乱外廷

锦衣卫指挥使:牟斌

工作时间:弘治元年(1488年)—正德初年(1506年)

任职原因:正常升迁

离职原因:遭到刘瑾记恨,被下狱致死

主要“业绩”:仁善治狱,保护被刘瑾陷害入狱的朝臣

锦衣卫指挥使:石文义

工作时间:正德初年(1506年)—正德五年(1510年)

任职原因:因贿赂刘瑾得到升迁

离职原因:刘瑾倒台后被治罪

主要“业绩”:帮助刘瑾打压并铲除异己

锦衣卫指挥使:张采

工作时间:正德初年(1506年)—正德五年(1510年)

任职原因:因贿赂刘瑾得到升迁

离职原因:刘瑾倒台后被治罪

主要“业绩”:帮助刘瑾打压并铲除异己

锦衣卫指挥使:钱宁

工作时间:正德五年(1510年)—正德十一年(1516年)

任职原因:跟明武宗睡在同一张床上,认了皇帝做干爹,以“皇庶子钱宁”身份入主锦衣卫

离职原因:被江彬排挤

主要“业绩”:诱导明武宗兴建豹房

锦衣卫指挥使:江彬

工作时间:正德十一年(1516年)—正德十六年(1521年)

任职原因:和明武宗“出入豹房,同卧起”而得到宠信,排挤掉钱宁后任职

离职原因:明武宗死后,朝臣弹劾,被剐

主要“业绩”:诱导明武宗干了许多荒唐的事情,严重破坏了皇帝形象

锦衣卫指挥使:朱宸

工作时间:嘉靖初期

任职原因:江彬被剐后,因为是兴王府的旧人而得到升迁

离职原因:正常退休

主要“业绩”:无

锦衣卫指挥使:骆安

工作时间:嘉靖初期

任职原因:因为是兴王府的旧人而得到升迁

离职原因:正常退休

主要“业绩”:无

锦衣卫指挥使:王佐

工作时间:嘉靖中期

任职原因:因为是兴王府的旧人而得到升迁

离职原因:正常退休

主要“业绩”:无

锦衣卫指挥使:陈寅

工作时间:嘉靖中期

任职原因:因为是兴王府的旧人而得到升迁

离职原因:正常退休

主要“业绩”:无

锦衣卫指挥使:陆炳

工作时间:嘉靖中期—隆庆初年(1567年)

任职原因:嘉靖奶娘的儿子,而且还救过嘉靖的命

离职原因:寿终

主要“业绩”:居官并无过甚之恶迹,并且对士大夫有礼,不曾陷害一人,为朝士所称

锦衣卫指挥使:刘守有

工作时间:隆庆年间—万历十年(1582年)

任职原因:因为是名臣子弟得到升迁

离职原因:太监冯保倒台后,因为贪污被问罪

主要“业绩”:支持张居正改革

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

工作时间:万历十年(1582年)—天启四年(1624年)

任职原因:刘守有倒台后升迁

离职原因:被魏忠贤排挤

主要“业绩”:万历朝鲜战争和“移宫案”

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

工作时间:天启四年(1624年)—天启七年(1627)

任职原因:得到魏忠贤重用升迁

离职原因:魏忠贤倒台后被治罪处死

主要“业绩”:帮助魏忠贤排除异己

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

工作时间:天启七年(1627年)—崇祯十六年(1643年)

任职原因:骆思恭的儿子,得到崇祯帝的信任和赏识

离职原因:贪污腐败严重,被崇祯帝罢免

主要“业绩”:勾结宦官,祸乱外廷

锦衣卫指挥使:吴孟明

工作时间:崇祯十六年(1643年)—崇祯十七年(1644年)

任职原因:正常升迁

离职原因:明朝灭亡

主要“业绩”:大肆收受贿赂,但是很少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