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长河风·文汇集
17064800000010

第10章 半片绿叶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我们两个小朋友相处得非常融洽。临近毕业时,我们取了一片绿叶作为友情的见证,并将一首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写在了这片绿叶上,然后将叶子分为两半,一半是诗的前两句,一半是后两句,这半片绿叶至今夹在我的书里。

友情是什么?到现在我似乎说不清楚!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实存在,就好比音乐一样,无影无形,在空气中激荡,拨动人的心弦,引起听者的共鸣,使人产生一种审美愉悦。真正的友情,总给人以“润物细无声”之感,如涓涓细流,浸润你的心灵。它不在你的身边,又让你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它的存在。“友情”者,朋友之情也!在你困难时,朋友会伸出援助之手;在你苦闷时,朋友会“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在你独自求索时,朋友会与你一起感受无垠宇宙的灵性;在你功成名就时,朋友会为你欢呼喝彩;在你感悟到人生真谛时,朋友会投向你祝福的目光。

友情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童年的天真烂漫、纯真无邪;少年的情趣相投、脾性相合;青年以后的相知共进、志同道合。如果说前两个阶段是在内心的小世界中游弋,那么后一个阶段则是在社会的大世界中共同铸造一个人生,去完成、实现一个“我”。

“管鲍之交”被传为千古佳话。管仲与鲍叔牙是好朋友,“鲍叔知其贤”。后来“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说“君将治齐,则高傒与叔牙足矣。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管仲后来被重用,齐桓公称霸诸侯。管仲曾说:“我当初贫困时,曾同鲍叔一起做买卖,分钱财时我多自己分,鲍叔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是因为穷困……公子纠失败,召忽为此自杀,我被囚禁受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耻而以名身不能显扬于天下为耻辱。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与管仲互为知己,一个气度非凡,谦让举贤;一个不拘常理,任齐相执政,共同实现了民富国强的理想。

结交朋友要以诚相待,心诚而后能有信誉,信誉足则可以为人处世、立于天地间。同时还要有鲍叔那样识人的悟性和容人的度量。所以天下人不赞美管仲的贤能而称赞鲍叔能知情而了解管仲。

朋友可以有多种。童伴、同学、同事皆可为友,不为名不为利,而是以能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为人生快事,此乃“君子之交”如水而已。与师者、长者亦可为友,从他们身上往往能学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开启人生智慧之门,这属于“忘年交”。与爱人则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之情。父子、母子之情,则亲情友情兼而有之,此种情又何能用语言来形容呢?此外,与书为友不也是人生的乐趣吗?钱穆讲:“诸位读书又应有一种无所为心理,只求细心欣赏”,不是一种境界吗?通过读书,了解作者所思所想,了解作者其人,不啻是一种“心交”。就算曾经为“敌人”,不也可能化敌为友吗?佛家讲“顿悟”,还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该是怎样的慈悲啊!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之间不就是由敌而友吗?两人间的君臣之情在历史上被广为传诵。在电视剧《康熙帝国》“千叟宴”那一场戏中,康熙有这样一段对白:“这第三碗酒,朕要敬一敬朕的死敌们。朕要敬鳌拜,敬吴三桂,敬郑经,敬噶尔丹,他们都是英雄豪杰呀。他们造就了朕!他们逼着朕立下了这丰功伟业。朕恨他们,也敬他们。如今他们都死了,朕寂寞啊……朕,不祝他们死得安宁,朕祝他们来生再来与朕为敌吧!”也许在康熙心中,他们是另一种意义的友情。

最了解自己的人是自己,最不了解自己的人也是自己。记得有一个故事,问道:为什么人们都在拜菩萨?实际上人们拜的还是自己,在自己的内心处寻觅。人的心有多宽,朋友就会交多广;心有多远,路就会走多长;愿每一片绿叶都能永寄友情,常驻芬芳。

写于2007年10月29日,原载2007年10月31日《华夏能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