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长河风·文汇集
17064800000014

第14章 说“中庸”

“中庸”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儒家的一种主张,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比如中庸之道;一个是指“德才平凡”。

《中庸》第一章是这样讲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是说“喜怒哀乐各种感情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这里讲的“中和”实际就是中庸。第二章讲“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是说君子之所以能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合度适中。由此可以看出现在汉语中的中庸非《中庸》之中庸。

《中庸》第一章还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是说“天赋与人的禀赋叫做性,遵循天性而行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我想对于个人来讲,“率性”就是按照每个人的性格和天生的才能来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确定自己所走的道路。不强求,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人生轨迹。比如有的人思维偏理性些,有的偏感性些,有的则感性理性结合得比较好。有的人适合搞科研,有的人适合从事文艺创作,有的人适合经商,有的人适合从政,所以人“贵有自知之明”。为什么说个“贵”字呢?因为要想真正了解自己,把握自己的“性”也是较难的。因为本性、天性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地去认知,是要有一个过程的。也常常有对自己定位不准的人,因而误了自己的发展。

所谓“率性”不是说任性,由着自己的性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那就成了随意而为了。所以《中庸》讲要按照道的原则修养,要求做到合度适中。

前些日子,我遇到了初中时教我的一位数学老师,近圆园年没有见面了,她已经记不起我,我报上了名字,她惊讶得不得了。我说您教了我三年的数学知识我没有记得多少,但您在课堂上说过的一句话我一直铭记在心——“人贵有自知之明,时刻谦虚谨慎”。人应该明白自己的弱势和长处,最大限度地扬长避短,才能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写于2009年5月8日,原载2009年5月14日《银川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