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长河风·文汇集
17064800000042

第42章 硒砂瓜与《花儿飞四方》

近日,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说,宁夏中卫香山的硒砂瓜走俏北京、广州、深圳等全国各地市场。广州瓜菜市场的老板们竟然敲锣打鼓地欢迎中卫瓜农代表团。可见硒砂瓜是何其受人青睐。

硒砂瓜生长于中卫香山干旱地区。漫山遍野皆是卵石沙砾,很难见到连片绿色。近年来,在胡总书记科学发展观思想指导下,中卫市以农业为依托,大力倡导优势特色产业。这硒砂瓜的种植,就是中卫市优势特色产业之一。此前硒砂瓜的种植,在香山地区瓜农中虽有传统,但却星星点点,不成气候。不要说北京、广州、深圳不闻其名,就是宁夏当地也知之甚少。这几年,情况有了大变化,中卫市抢抓机遇,因势利导,弘扬传统,打出品牌,推而广之。是,经过几年努力,硒砂瓜这个品牌便名噪全国。

凡成大事者,在于天时、地利、人和。香山地区,地处高原,极目戈壁,干旱少雨,日照充足,气温很高,加之千年风化,石质成肥。产出的瓜,得天独厚,瓜大瓤红,味道甜美,品质优良,非同寻常。再者,生长艰难,扎根石土,经历了挤压风晒和痛苦磨砺,从石头缝蹦了出来,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辛勤耕耘所获得的果实才是最甜美的,硒砂瓜的出世应了这句人生格言。有一首歌唱道:“千年的香山笑开了,万年的旱塬出彩了;石头缝蹦出了硒砂瓜,山里人抱上了金娃娃。”“满山遍野的瓜蛋蛋,好比是珍珠云彩里落。硒砂瓜呀弯月牙,甘甜又解渴;花皮皮,红瓤瓤,甜在心窝窝。硒砂瓜呀宝疙瘩,生在卵石丛,长在烈日下,任凭风吹雨打太阳晒,赢得美誉传天下。”中卫市倾全力为硒砂瓜布阵势、拓市场、聚人气、创品牌,这便是硒砂瓜闯出名堂的要素。它的成功,将会造福一方,同时也会成为全国人民可以分享的宁夏物质土特产。

由硒砂瓜这个物质土特产,笔者突发奇想,想到了最近正在推出发行的宁夏音乐文化土特产《花儿飞四方——宁夏民族歌曲精选及欣赏》。这部含CD20张和一本厚厚的歌曲集的音乐长卷,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化厅、教育厅、民族事务委员会推出,由著名词曲作家张弛任主编、秦发生任副主编、张博任执编、撰稿,历经四年精心打造,终于在自治区成立50周年前夕成功出版发行。作为宁夏音乐文化的一个品牌,作为可供大众分享的精神食粮,虽与硒砂瓜的呈现形态不一样,但其生成过程,却大同小异。

《花儿飞四方》于2004年7月正式启动,其编录过程也是相当艰辛的。在他们面前存在着三难,经费难、资料难、编录难。先说经费难,投入资金是实施这一音乐文化工程的先决条件。诸如歌谱打印、排版、复印、印刷、装订、歌曲音乐制作、唱歌演员和乐队演员录音、词曲作者稿酬、包装设计制作、光盘刻录等等,都需要花钱。没有资金保证,可以说是寸步难行。经主编张弛先生积极奔走,在资金上得到了几位朋友的支持。出品人纷纷解囊相助,筹措了部分资金,这样启动项目就有了底气。在录制过程中,张弛又东奔西跑,争取了部分社会力量有偿服务资金,使得项目的有序实施得到了保障。

二是资料难,有些歌曲词曲作者特别是过去曾在宁夏工作过,后来又调往其他地方的词曲作者,找起来相当麻烦。先要跟人家约,人家有无资料,有无时间找,要不断联系、催要,才能落实。有的歌片竟然联系了一两年才有着落。这些歌曲虽然不十分多,但战线长,时间跨度大,落实起来很是费劲。

三是编录难,242首歌曲,需要一首一首的整理编录,修订,校对歌谱,复印歌谱,提前交给演唱者熟悉歌曲,交给音乐制作人制作伴奏,审听伴奏,确定演唱速度,这些工作做完了,才能进入演唱录音。录音时,还得细细审听,演唱达不到要求,还要反复唱录。录音符合要求了,还得合成在一起。每首歌曲,这些程序都得走几遍。可见这件工作是多么浩繁琐碎,真的需要“铁梁磨成绣花针”的功夫和耐性。

也许有人会认为硒砂瓜与《花儿飞四方》风牛马不相及,怎么会扯到一起呢?其实,笔者认为二者貌异神似,有着很强的可比性。

首先,硒砂瓜是物质文化土特产,《花儿飞四方》是精神文化土特产。硒砂瓜生长于中卫干旱山区,是当地瓜农不断进行总结耕作经验,弘扬农耕文化,代代相传,在反复实践中见证了硒砂瓜可以在当地落户安家、生长存活的奥妙,这其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花儿民歌生长于大山黄土地,是劳动人民口传心授、衍化生成的结果,是他们情感宣泄的产物,也是世世代代积淀而成。

其次,硒砂瓜和宁夏花儿民歌虽然生成的环境不一样,但生成过程却有着相似之处,它们从耕耘到收获都经历了雨雪风霜的考验,方方面面的挑战,坚忍不拔,顽强拼搏,是果实生成的重要条件,二者之间的收获同样是甜蜜的。

再次,硒砂瓜作为宁夏的一个物质土特产品牌推向全国,成为可为大众分享的甜蜜果实,《花儿飞四方》作为音乐文化土特产,推广开来,也必将成为可为大众分享的精神食粮,其甜甜的情韵,将会飞遍宁夏山川,飞遍祖国大江南北,以其民族特色和个性化语言,赢得世人的青睐。

2009年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