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长河风·文汇集
17064800000047

第47章 手术刀谱写生命的华彩乐章——试评故事片《王忠诚》

在音乐史上有一种光明的时刻,所有的对立者都和解了,所有的紧张都消除了,那光明的时刻便是莫扎特。在神经外科史上也出现一道耀眼的光芒,医学界所有的人都震惊了,手术中无数的困难都被征服了,这耀眼的光芒就是王忠诚。

上、下集纪实性故事片《王忠诚》热情讴歌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神经外科教授王忠诚爱岗敬业、对医术精益求精的忘我工作精神,展现了他平凡而伟大的业绩。这是一部格调深沉、比较感人的主旋律故事片,也是一部对党员、干部、群众进行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形象化教材。王忠诚高尚的医德、高尚的品格、高超的医术,堪为白衣战士之楷模。

纵观影片,我认为其成功之处是在主题的开掘和深化上、人物思想内在潜质的表现上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和高度。影片没有唱高调,抒赞歌,刻意拔高,而是从主人公经历的具体事件娓娓道来,体现了王忠诚对于生命的超越、荣辱的超越、精神的超越、事业的超越。这是王忠诚用手术刀谱写的生命华彩乐章,也是他人格魅力的绽放。

首先,影片主人公王忠诚对生命无比热爱。1951年他在朝鲜战场上看到一位排长倒下了,后因脑颅中存有弹片无法取出而死亡,望着几个战士抬着烈士远去的背影,他感到愧疚、感到震撼。从他久久凝望的眼神中,我们看到了王忠诚身上的使命感,也窥见了他内心深藏的信心和决心。王忠诚正是怀着对英烈们——最可爱的人的愧疚之情和作为医务人员的使命感步入了神经外科这个领域。王忠诚告诉我们,作为一个称职的医生,苦读生命就是善待自己,苦读生命就是关爱生命。在这种理念的驱动下,他数十年如一日,不遗余力地为此付出,包括用他自己的生命去冒险。在他身患腰脊椎间盘突出而挤压神经,不能站立行走之时,依然决定让医院为自己动手术,拿自己的生命去做一次实验。手术成功了,他顽强地站了起来,实现了对生命的超越。

其次,王忠诚以其崇高的精神境界实现了对荣辱的超越。“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首歌时时在我的脑海中激荡,其中的故事已经流传了千百年,岁月长河无情划过,成败早已被人看破,随之而来的荣与辱我们能够超越吗?当王忠诚面临从医以来的最后一次手术时,一个极为复杂的病例摆在他的面前,手术的风险极大,一般医师认为可做保守治疗(不动手术),他的同事尽力阻止他,因为一旦手术失败很可能使他的个人名誉受损。他却说:“荣誉对我来说固然重要,可病人的生命对我来说比荣誉更为重要。”随后毅然选择了作为一个医生的职业操守,挑战自我,超越了自我。对他来说,荣与辱不算什么,最主要的是病人的生命,是生命的尊严。在他的坚持下,手术成功了,连外国专家也称赞他说:“你今天的手术真是个奇迹!”而他却谦虚地说:“我不过是一个合格的医生。”

再次,王忠诚以他的言行,实现了精神的超越,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笑,壮怀激烈。”“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阕。”从这首词中,可以联想到那壮阔波澜的历史画卷,烽火连天,战马奔腾,血染边疆,无数的爱国仁人志士投笔从戎,金戈铁马,气吞万里,体现着中华民族魂魄的跃动。在医学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同样也燃烧着爱国主义的激情。脑干手术在国外没有成功的先例,而王忠诚不畏艰难险阻,敢于挑战世界医学难题。他说:“外国人能做的手术我们现在已经能做了,外国人不能做的手术我们也要能做”,这句话就体现了一种民族精神。当王忠诚重病缠身,他的儿子要请外国的专家给他治疗,他断然拒绝,完全相信中国医生有能力做好这样的手术,对自己的民族充满了信心。

最后,王忠诚通过执著的追求,实现了在事业上的超越。王忠诚是一个经历了朝鲜战争、“文革”、改革开放的神经外科专家,他的足迹就是中国神经外科从无到有、到跻身世界先进水平之列的足迹。他创造了许多世界奇迹,脑干是生命的中枢,历来都被视为是神经外科手术的禁区,而王忠诚不仅攻破了这项手术的尖端技术,而且手术数量和质量居世界领先水平。同时由于对世界神经外科的重大贡献,在澳大利亚悉尼获世界神经外科最高荣誉勋章,为祖国赢得了荣誉。1953年,中国第一个神经外科在北京建立,王忠诚调到了北京,夫妻两地分居,当妻子到北京探望时,发现他的宿舍盖满了灰尘,上次给他买的五个鸡蛋原封没动。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以医院为家,以事业为伴,对自己的生活却无暇顾及。文革时期,仍然不间断地学习,白天一面扫厕所,一面学外语,晚上继续研究脑干这个学术难题,面对落后的气脑造影技术,反复研究和实验,历经十年,著就了新中国第一部神经外科专著《脑血管造影术》,使中国神经外科诊断发生了质的飞跃。要知道,在事业的进程中不光有荆棘丛生,还会出现拦路虎。他的同事方医生得了放射性反映综合症,这就意味着过早地终止了外科医生的事业。是的,这种工作是危险的,然而王忠诚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对于手术外科来说,显微手术无疑是一场革命。王忠诚教授在显微镜下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完成了第二例颅凹动脉血管缝合手术,在神经外科手术里,跨入世界先进水平。王忠诚在神经外科领域填补了空白,超越了前人。

综上所述,王忠诚对生命、荣辱、精神、事业的超越,绝不是偶然的,是一曲盛赞生命的华彩乐章,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同他的名字一样,“超越”源于他对祖国的忠诚,对医学事业的忠诚,对人民的忠诚,源于他的顽强拼搏和超乎常人的付出。

影片《王忠诚》在编导手法上大概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把王忠诚本人和银幕上演员饰演的王忠诚穿插起来,在银幕上出现了三次这样的互动与交流,头一次是电影开始时为了把握角色,对王忠诚本人进行的采访,他们之间探讨了事业追求、生命意义。最后一次是在影片的结束处,演员的表演和对角色的把握得到了王忠诚本人的认可。这种叙事手法是整部影片独具特色之处,使观众有一种新鲜感,造成了更为真实的视觉形象。

二是时空的交错,把对事件的直叙与倒叙结合起来。影片一开始在对王忠诚本人的采访中,由一张50年代的照片把镜头切到了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上,从现实转到了对过去的追忆,这种手法反复运用,贯穿始终,形成了又一特色,展示了王忠诚一生从事神经外科的心路历程。

三是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起来,从不同方位塑造了典型人物。在王忠诚自己患病手术后,那个曾经被他医好病的男孩和家长不远万里看望他。恩人哪!王忠诚就是他们的恩人。无法表达对恩人的谢意,只是带来一包亲手种植、挑选、剥好的花生仁,这是病人对医生的深情,是绿叶对根的情谊。再看病房中的串串纸鹤,表达了病人及家属对王忠诚的美好祝愿。在对待气脑造影技术上,他的同事认为国内没有资料,是一个难度极大的课题,而王忠诚知难而上,潜心研究,用十年著就新中国第一部神经外科专著。当面临一例非常复杂的病例时,同事们都说不考虑手术治疗,王忠诚以其顽强的信念,最终取得手术的成功。记得有人说过,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王忠诚却一次次地击败这个敌人,实现对自己的超越。学生们毕业的典礼上,硕士帽、博士帽漫天飞舞,此起彼伏,男生深情地鞠躬,眼神默默地注视,表示对老师的敬意。女生胆大的亲吻,亲切的拥抱,表示对老师深深的爱。

以上是三种特色编导手法,与所要表达的内容相得益彰,共同展现了这位世界神经外科的传奇人物。

影片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编导在取材方面过于繁琐,使人感到是好人好事的罗列,每件事情都面面俱到,而缺乏对某些重要事件的深层次开掘,缺乏人物间灵魂的撞击,因而片中主要人物还显得不够深刻,不够透彻。

另外,影片的结构有些平铺直叙,缺乏那种大起大落,荡气回肠的艺术感染力,让观众为之动情、揪心的情节和细节不多。比如围绕王忠诚与亲人之间、病人之间就有很多“情”可以纠葛,造成对比,造成冲突。但是影片在这个“情”字上,戏做得不足。

瑕不掩瑜,就整个影片来说,在主题的开掘和深化上,在主人公内在精神境界的表现上,在所采用的编导拍摄手法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王忠诚用手术刀谱写了生命的华彩乐章,导演用手中的摄像机唱出了生命的咏叹调。

写于2003年5月31日,改定于2010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