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108影响人类的重要战争
17066300000013

第13章 保卫“上帝的正义"(2)

但是巴耶赛特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因屡战屡胜而骄傲轻敌,不仅忽略了双方兵力数量上的差距,也忽视了帖木儿战术的奸诈多变和善于用兵,因而轻易地使用了他的近卫军,以为单凭勇猛就可以取胜。面对不利局面,身经百战的帖木儿明白,如果只靠硬拼很难击退这支凶悍的土耳其劲旅。此时,他一面利用兵力优势牵制敌军,一面派兵截断了土耳其军队的水道。时间一久,土耳其军队士兵实在无法忍受干渴之苦,有的开了小差,有的倒戈投降,军心开始动摇,只有近卫军等部队仍然在坚持战斗。

帖木儿见土耳其大军已显出颓势,又施展出了他最为惯用的招数,令中亚游牧骑兵从两翼包抄,发动总攻,并亲自率队冲锋。土耳其大军本来已干渴缺水到了忍耐的极限,在这些潮水般的骑兵面前很快就全线溃败。骁勇的苏丹巴耶赛特也被生俘,不久就在囚禁中忧郁身亡。

安哥拉之战是帖木儿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之间的争夺,然而,拜占廷帝国却因巴耶赛特的惨败而逃过一劫,继续生存了半个世纪。欧洲也为土耳其人被挫败松了口气,英王亨利四世致信帖木儿祝贺他战胜了欧洲的大敌土耳其人。帖木儿乘胜又征服了埃及和西亚其余的领土,然后把奥斯曼帝国兼并的小亚细亚各公国归还原主,把奥斯曼帝国余下的领土分给巴耶赛特的3个儿子。他于1404年夏回到撒马尔罕。帖木儿帝国最鼎盛时,其疆域西至地中海,东抵葱岭与恒河,南到北非,北达俄罗斯中部,成为横跨欧亚的一大帝国,几乎囊括了蒙古大帝国的全部领土。

安哥拉之战刚刚结束,帖木儿就决定下一步大举进攻中国。当时的中国正是明成祖统治时期。为此他详细探察了进军路线,集合了草原上所有的部队,以明朝推翻元朝、驱逐成吉思汗的后人为借口,发布了征伐中国的命令,企图恢复昔日蒙古大帝国的版图。1404年冬,帖木儿率领远征军渡过冰封的锡尔河,但在奇姆肯特城附近突发热病,卧床不起。次年1月他在军营中死去,远征中国也只好不了了之。

随着帖木儿的死,他掀起的那股横扫亚洲大陆的狂飙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像一切骤然兴起和衰亡的游牧民族军事政权一样,他死后不久,庞大的帖木儿帝国也迅速衰落了。仅仅过了不到一个世纪,显赫一时的帖木儿王朝就覆灭了。倒是他的第六代子孙中的一支,即费尔干纳的统治者巴布尔,率领一支人马经阿富汗

帖木儿的陵墓往上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攻人印度,在那儿建立了莫卧儿王朝,统治印度300多年。

帖木儿帝国是建立在暴力的征服之上的。帖木儿帝国的统治者在征讨、侵略过程中烧杀抢掠,破坏极为严重。但是又在中亚、西亚建设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与其他凶悍落后的游牧民族是有所不同的。

帖木儿与其子孙在经济、文化建设与东西方的交

帖木儿的军队由40个蒙古部落所构成。各个部落按照其人数调发士卒。一切后勤物资以及运输所需的牲畜,都要由民间征集而来。兵种有先锋队、轻装部队、骑兵、流动督察部队等,还有管理军事机械的技术人员。军队中也有外国人。帖木儿招募兵士不限国籍、不限地位,连败军的士卒也使用。

面对侵略者的暴行,老人们的控诉,妇女们的眼泪,民众的悲伤,祖国的苦难……她戴盔披甲,腰悬宝剑,手执长矛,跨着白马,以神的力量指引着人们走向光明。

“天使”在人问

——英法百年战争

这是一场在战争史上不多见的战争,它断断续续地延续了100多年。从公元1337至1453年,英法两国先为王位继承问题展开争权夺利,尔后演变为英国对法国的入侵,法国则被迫进行反击,战争性质从封建王朝混战变化到侵略与反侵略的卫国战争。

中世纪,历代英王都有与法王通婚的传统。英王通过与法王的一系列联姻,成了法王大片领地上的主要领主。1328年,法国卡佩王朝绝嗣,支裔华洛瓦家族的腓力六世继位,英王爱德华三世以卡佩王朝前国王腓力四世外孙的资格,争夺卡佩王朝继承权。1337年爱德华三世称王法兰西,腓力六世则宣布收回英国在法境内的全部领土,派兵占领耶讷,战争遂起。

这场战争除王位继承原因外,还为了争夺在法国境内的富庶的佛兰德尔和阿基坦地区。这个地区与英国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法国于1328年占领该地,英王爱德华三世遂下令禁止羊毛向该地出口。佛兰德尔地区为了保持原料来源,转而支持英国的反法政策,承认爱德华三世为法国国王和佛兰德尔的最高领主,使英法两国矛盾进一步加深。这也是导致战争发生的一个基本原因。

这次战争分四个阶段:

战争的第一阶段(1337—1360),英法双方争夺佛兰德尔和基恩。在斯吕斯海战中,英海军重创法海军,夺得制海权。在1346年8月的克勒西会战中,英军又取得了陆上的优势,并经11个月的围攻占领了海岸要塞加来港。将近10年的休战之后,在普瓦提埃战役中法军再次被击败。英国人无限度地征收苛捐杂税和法国内部经济陷于完全破坏的状态,从而导致了法国人民的起义——马赛领导的巴黎起义和扎克雷起义。法国被迫于1360年在布勒丁签订和约,和约条款极为苛刻,其中规定把从卢瓦尔河至比利牛斯山以南的领土割让给英国。

战争的第二阶段(1369—1380),为了夺回英占领区,法王查理五世改编了军队,整顿了税制。他用雇佣步兵取代部分骑士民团,并建立了野战炮兵和新的舰队。法军采用突袭和游击战术,到70年代末已逐步迫使英军退到沿海一带。为了保住在法国的几个沿海港埠和波尔多与巴荣讷间的部分地区,并鉴于国内形势恶化,英国遂与法国签订了停战协定。

战争的第三阶段(1415—1424),法国因国内矛盾加剧(勃艮第派和阿曼雅克派两个封建主集团发生内讧;农民和市民举行新的起义)而遭到削弱,英国乘机重启战端。

1415年,英军在阿金库尔战役中击败法军,并在与其结成同盟的勃艮第公爵的援助下占领法国北部,从而迫使法国于1420年5月21日在特鲁瓦签订丧权辱国的和约。按照和约条款规定,法国沦为英法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英王亨利五世宣布自己为法国摄政王,并有权在法王查理六世死后继承法国王位。但是,查理六世和亨利五世于1.422年都先后猝然死去。由于争夺王位斗争加剧,法国遭到侵略者的洗劫和瓜分,处境十分困难。苛捐杂税和赔款沉重地压在英占区的居民的身上。因此,对法国来说,争夺王位的战争已转变为民族解放战争。

战争的第四阶段(1424—1453),随着人民群众的参战,游击战更加广泛地展开。战争的性质变了——就法国方面来说,是反抗英国侵略的正义战争,而英国方面则是进行侵略性的非正义战争。领导这场斗争的是贞德。

贞德出生在法国北部香槟与洛林交界处的杜列米村,1428年,她3次求见王太子,陈述她的救国大计。1429年4月27日,王太子授予贞德以“战争总指挥”的头衔。她全身甲胄,腰悬宝剑,捧圣女贞德着一面大旗,上面绣着“耶稣马利亚”字样,跨上战马,率领3000—4000人,向

奥尔良进发。奥尔良已被英军包围达半年之久。贞德先从英军围城的薄弱环节发动猛烈进攻,英军难以抵挡,四散逃窜。4月29日晚8时,贞德骑着一匹白马,在锦旗的前导下进入了奥尔良,全城军民燃着火炬来欢迎她。奥尔良解放之钟声敲响了!

贞德率领士气高昂的法军,迅速攻克了圣罗普要塞、奥古斯丁要塞、托里斯要塞,敌人闻风丧胆,听到贞德的名字就吓得发抖。人们高唱赞美诗,歌颂贞德的战功,称她为“奥尔良姑娘”。5月8日,被英军包围209天的奥尔良终于解了围。奥尔良战役的胜利,扭转了法国在整个战争中的危难局面,从此战争朝着有利于法国的方向发展。接着,贞德又率军收复了许多北方领土。贞德已经变成了“天使”,人们到处都在歌颂她,称她是“圣人”。

但是,宫廷贵族和查理七世的将军们却不满意这位“平凡的农民丫头”影响的扩大,他们害怕人民比害怕英国人还厉害,便蓄意谋害贞德。1430年在康边城附近的战斗中,当贞德及其部队被英军所逼、撤退回城时,这些封建主把她关在城外,最后竟以4万法郎将她卖给了英国人。贞德宁死不屈,她说:“为了法兰西,我视死如归!”1431年5月29日上午,贞德备受酷刑之后在卢昂城下被活活烧死,她的骨灰被投到塞纳河中。死时,贞德还不满20岁。

贞德之死激起了法国人民极大义愤和高度爱国热情,在人民运动的压力下,法国当局对军队进行了整顿。1437年法军攻取巴黎,1441年收复香槟,1450年夺回曼恩和诺曼底,1453年又收复基恩。1453年10月19日,英军在波尔多投降,战争至此结束。

百年战争持续了116年,给法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也促进了法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不仅使法国摆脱了侵略者的统治,而且还使法国人民团结起来,民族感情迅速增强了,国王受到了臣民的忠心支持。由此封建君主政体演变成了电影《圣女贞德》的海报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王权进一步加强了。战后的英国,在经历了一段内部的政治纷争后,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

1365年,法国的勃艮第公爵为了借用一批大炮,奉送了一座城堡。当时这位公爵向沙特尔镇借了几门大炮,用来攻打沙特尔镇附近的康罗耶城堡,不久就把城堡攻陷,、康罗耶城堡的陷落标志着中世纪闭城固守的战略已经过时。公爵把那座打坏了的城堡送给了沙特尔镇的人,算是还清了借用大炮的人情。

它曾星光灿烂。拥有无数的光荣s梦想。是人们心目中的天堂;它也曾遭受磨难,拥有无数的痛苦与伤痕,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永久的疤痕。

东罗马帝国的终结

——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

公元395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死后,国土分给他的两个儿子,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西罗马帝国(首都罗马)和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476年9月,西罗马帝国灭亡。但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的东罗马帝国,还存在了近千年之久。

中世纪的君士坦丁堡,作为千年的帝王之都和东西商路上最大的经济中心,不仅聚集了大量的财富,充满了富庶繁华,而且收集了大量的古希腊、罗马的艺术珍品,建造了图书馆,荟萃着许多学者,积淀着丰厚的文化,是中世纪东西文化的汇合之处。但拜占廷帝国的国势早已衰落,四周的敌人不断地侵扰。特别是东方的土耳其人建立的奥斯曼帝国兴起之后,拜占廷就更难以应付。面对土耳其人的步步进逼,拜占廷军队节节败退,国土也一天天缩小,最后只剩下君士坦丁堡这一座孤城了。

土耳其人要吞并拜占廷蓄谋已久。在几次进攻未能得手之后,1453年4月,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调集了20万大军、300艘战船以及攻城的重炮,又对君士坦丁堡发动了一次规模更大的围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