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108影响人类的重要战争
17066300000020

第20章 海上霸权的易手(3)

古斯塔夫从小就潜心研究军事,自17岁就为推行侵略性的波罗的海政策而战。他的帝国靠波罗的海舰队维系,军队纪律严明。瑞典国家收入的主要部分都用于维持这支军队。它由强迫人伍的流浪汉,加上采用抽签方法从所有15至60岁的男子中征集的10%的人员组成。他认为西班牙式的老一套军事布阵已经落伍,并在实战中总结出一套新的进攻、防御及筑城等战略战术。瑞军共有47000人,其队形不同于旧式的方阵,而采取与敌人平行的战斗序列,使火枪兵可以从阵中鱼贯而出,放射排枪之后,再退回原处装弹待命,形成火枪兵和长矛兵相互支持、交替掩护的战斗队形。这些战术和技术方面的革新,连同古斯塔夫的领导才能,对战争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1631年,两军在布莱登费尔德交战。两军开战后,瑞典军队用强于对方3倍以上的密集火力对联盟军进行猛烈炮轰,使联盟军局面非常被动。尤其是提利麾下的巴本汉将军指挥的左翼被炮火轰击得抬不起头来,他感到非常恼火。于是,他没有向提利做任何请示,便擅自率领5000名骑兵向瑞典军的右翼冲去,连续进行了7次冲锋,都被雨点般的炮火击退。

本来战局对瑞军极其有利,但在进行第8次冲锋时,局面突然发生逆转。原来,联盟军右翼误以为巴本汉组织的冲锋是全线进攻的信号,便同时也向瑞典阵中左翼的莱比锡军冲击。两军刚一交手,莱比锡军将领约翰·乔治便向爱伦堡方向逃去,该军全体随之落荒而逃。瑞军突然丧失了左翼,总兵力一下子减员1/3以上。提利抓住战机,命令中路部队突然向右斜进,然后向左迂回,攻击瑞军已经暴露的左侧,并向瑞军侧后打击。

关键时刻,古斯塔夫显示出了一位优秀统帅的才华。他下令以强大的炮火压制对方,并立即调整布局,从中央二线抽出兵力增援左翼;又令瑞军的长矛兵在火力掩护下实施冲锋。天主教联盟军顿时乱了方寸,部队陷入混乱。古斯塔夫抓住战机,亲自带领4个骑兵团向山坡上的敌军冲击。同时,瑞军的预备队炮兵也开始向联盟军密集的西班牙式方阵狂轰滥炸。联盟军完全丧失了抵抗能力,大败而逃。9月19日,在梅尔斯堡,瑞军又俘获3000名联盟军的官兵。至此,瑞军彻底击溃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

瑞军对德国腹地的威胁,迫使腓迪南不得不召回被免职的瓦伦斯坦,瓦伦斯坦的条件是绝对控制军队和皇帝发布命令必须先征得他的同意。他重新占领波希米亚,军队扩大到60000人。他的征兵方法是让农村青年在金钱和绞索之间做出选择。1632年,瓦伦斯坦率领的德军在吕岑与古斯塔夫的瑞军遭遇。瑞军夺取了战略上的主动权,并且达成了完全的突然性。瓦伦斯坦当时患着痛风,不愿作战,整夜拼命挖壕固守。在雾气朦胧的清晨,古斯塔夫把军队排成两列横队,由骑兵掩护两翼;但不幸在雾中行进时,他被敌人的一名巡逻兵击毙。但是这没有瓦解他的训练有素的军队,反而使他们悲愤欲狂,在战斗中瑞典人所向披靡,瑞典的威胁也随之解除。不久,天主教联盟与新教联盟在威斯特伐利亚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彻底结束了这场混战。

德国“三十年战争”是大宗教外衣下的一场争权夺利的战争。战争的结果是天主教诸侯并没有改变北方新教徒的信仰,而反倒使法国、瑞典等外国势力介入,使德意志丧失了一部分领土。战争中德意志人口减少了一半,大多数城市被夷为平地或遭到严重的破坏。对双方来讲这都是一场得不偿失的战争。

瑞典最能吸引游客的文物之一是一艘名叫“瓦萨”号的船,该船在处女航出发不到数小时即告沉没。1660年,瑞典人冯·特莱班是最早进行打捞的人,他使用早期的潜水钟捞起大部分铜炮。但是整艘船直到1961年,即沉船后330年才打捞到水面上?经重新修理,此船现放在斯德哥尔摩的瓦萨博物馆。

年轻的彼得大帝渴望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他有一句著名的话:“水域——这就是俄国所需要的”.

争夺出海口之战

——北方战争

北方战争是俄国为争夺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同瑞典进行的战争。这场战争从1700年开始,到1721年以俄国取胜结束。

17世纪时,俄国基本上是个内陆国家,南方的黑海被土耳其控制,北方的波罗的海为瑞典所掌握。俄国当时仍然是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农奴制在西欧一些国家已经走向崩溃,但在俄国却仍然处于发展中。1689年,彼得大帝开始亲政。他认为,要想把贫穷的俄国变成先进的强国,一是必须在国内进行重大改革,二是必须要打开两个出海口,让西方的风吹进俄国。

1696年彼得亲率万大军进攻土耳其的亚速港。土耳其战败求和,彼得首次获得黑海的出口。这一战俄国虽胜,但其军事上的弱点使彼得深深感到必须向西方学习。他化名为彼得·米哈依洛夫,以下士身份随同俄国考察团前往德国、荷兰、英国及奥地利等国,虚心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彼得大帝

回到莫斯科之后,彼得开始在俄国进行全面改革,他把权力完全集中到中央,使皇帝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他先后开办了冶金、纺织、造船等200多家工场,开凿了运河,建设了通商口岸,开办了工程技术、航海、造船、海军等各种专门学校。他大力兴办兵工厂,造船、铸炮,改善军队的武器装备。同时大举征兵,建立了一支拥有130个兵团、20万士兵的强大陆军和一支拥有48艘战舰的海军。

考察期间,他得知瑞典国王查理十一去世,即位的查理十二世年仅15岁,便决定趁此机会,向波罗的海扩张。1699年年底,俄国、波兰及丹麦结成了反瑞典的“北方联盟”,三国商定,趁瑞典的少年皇帝刚刚即位之际,对瑞典宣战,共同瓜分瑞典。

然而,他们谁也没有料到,这位年仅十六七岁的瑞典国王是个英勇无畏、很有军事谋略的少年天才。当查理十二得知有3个国家对瑞典宣战时,他决定:攻击先挑战的国家,然后各个击破。

最先挑战的是丹麦。1700年5月8日,查理十二率领43艘战舰、1.5000名精锐部队离开斯德哥尔摩,出其不意地向西渡过厄革海峡,在哥本哈根登陆。面对神兵天降般的瑞典军队,丹麦国王菲特烈四世不敢出战,被迫签订和约,废除其与俄、波的同盟,退出战争。

彼得对此尚无察觉,俄国大军仍按原来的计划向波罗的海沿岸进攻。10月中旬,4万俄军包围了纳尔瓦城(今属爱沙尼亚),10月20日,俄国以150门大炮的火力,猛烈轰击纳尔瓦,连续轰击两个星期,炮弹、火药几乎用光,仍打不开缺口。就在对纳尔瓦的围攻久攻不克之时,查理十二已制服了丹麦,火速回师北上,于11月19日出其不意地出现在纳尔瓦附近。直至这时,彼得才如梦初醒,知道西线的战事不妙,急忙把指挥权交给部将,自己和哥哥罗芬元帅一起逃离。查理十二亲率精锐8000人,在暴风雪的掩护下,悄悄地逼进俄军阵地,随后发起攻击。面对5倍于自己的敌军,查理十二毫无惧色,身先士卒杀人敌阵。俄军人数虽多,但缺乏斗志,仅过了半个小时就被打垮,几乎全军覆没。

惨重的失败没有使彼得丧失信心。为了复仇,他狂热地发展军事工业,并颁布新兵征募制度,大举征兵。彼得大帝说:“金钱是战争的动脉。”他把赋税提高了4倍,命令每3个教堂交出一口铜钟来铸炮。一年之后,俄国铸出了300门大炮,并建立了一支强大的炮兵军队,增加了10个龙骑兵团。

1707年9月,查理十二率领1.7万装备精良的远征军讨伐俄国。早有叛意的乌克兰大统领马齐巴与查理十二签订了密约,准备率军暴动策应查理十二,条件是瑞典保证乌克兰从俄国独立出来。但查理十二过于心急,在乌克兰暴动之前,就率军越过第聂伯河,寻找俄军主力。而彼得接受了上次的教训,采用避免决战,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他把波罗的海沿岸和俄国边界的居民统统强行迁移,坚壁清野,用空旷、寒冷和饥饿来拖垮敌人。

查理十二孤军深入,不见俄军一兵一卒。部将建议等待李文豪特将军率领的辎重部队和援军,但查理十二急于南下乌克兰,拒绝了这一建议,以致李文豪特的部队遭到俄军截击,在与国王会师时1.6万精兵仅剩6700人,还丢了全部辎重。这使瑞军陷入了一无给养,二无援军的困境。

更糟的是,乌克兰大统领马齐巴为了策应查理十二,轻率地带着仅有的1500人离开乌克兰首府巴库林,前往戈尔基与查理十二会师。彼得闻信,便派兵以最快的速度占领了巴库林,使那里储存的大量军火成了彼得囊中之物。5天以后,马齐巴的乌克兰大统领职务被别人顶替,乌克兰独立的计划成为泡影。

祸不单行,那年冬天偏偏又遇到了百年未见的寒冬。查理十二不愧为杰出的统帅,严冬中他自己裹着毛毯睡在地上,与士兵同甘共苦,和他们吃相同的口粮,以他的个人魅力赢得了士兵们的信任和崇敬。11月,瑞军占领了隆尼,这里有丰富的补给和温暖的房屋,足以抵御严寒。假如瑞军能在此养精蓄锐,等度过严冬后再战,实属上策。然而,在俄军不断的骚扰挑逗下,这位27岁的年轻国王终于按捺不住,领兵去解救受到俄国威胁的格德兹,致使隆尼丢失。这使瑞军处于流动之中,士兵减员达半数以上。

瑞典将领都劝查理十二退回波兰,重整旗鼓。但查理十二的自信、轻敌和虚荣心使他拒纳忠言,他决心围攻波塔瓦城。这里是通向乌克兰的交通枢纽。但查理十二对城内守军兵力估计不足,围攻了6个星期,还未攻下。这时,俄军主力已向波塔瓦方向集结。1709年6月,查理十二在前方侦察时,遭到俄军射击,脚上中了一枪。彼得得知查理十二受伤,就决心在波塔瓦与他决战。此时俄国有40000人,瑞军仅有12000人。

彼得在阵地前精心设计和修筑了6个碉堡,俄军骑兵、步兵在碉堡后面展开。1709年6月28日,决战打响了。拂晓,瑞军开始进攻。由于碉堡的阻隔,本来排成严整进攻队形的瑞军只能分成左右两路纵队,使查理十二无法进行统一指挥。左翼纵队顺利从碉堡中间通过,但右翼纵队违背了查理十二的战术意图,未能通过甬道,反而被俄军包围。面对占绝对优势的俄军,查理十二毫无畏惧,下令向列阵的俄军冲锋。4000余名瑞典步兵在两翼骑兵的掩护下,向俄军冲去。这些早已疲惫的精锐之师,竟奇迹般地突破了俄军的中央阵地,眼看俄军就要崩溃。关键时刻,俄军的炮兵赶到了,100多门大炮朝瑞军猛烈轰击,瑞军再也无法保持队形了。紧接着,他们又遭到俄军人海战术的围攻。

混战中,查理十二两次负伤,但两次他都命令士兵用担架把他抬到阵地前沿,亲自指挥作战。正午时分,瑞军终于惨败,查理十二在一批士兵护卫下逃出了战场。

从士兵的素质、统帅的才华上讲,瑞典都要比俄国强得多。然而时隔9年,这两场战争的结局却完全相反。这其实也并非偶然。俄国在彼得大帝领导下,经过政治、经济的改革,其巨大的土地和人口资源优势逐渐发挥出来,军事力量也大为加强。而瑞典走的是单纯军事强国的道路,它的军力、人力和经济力量都经受不起长时间的战争,因此它的最终失败就不可避免了。胜负导致了这两个国家完全不同的命运。俄国的胜利,不仅解决了北方出海口的问题,而且使它进入欧洲强国之列。而失败之后的瑞典却从此衰败,并将芬兰、利福尼亚、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及部分的卡勒洛芬等割让给俄国,从欧洲强国的行列中消失了。从此以后,沙皇俄国凭借其大国地位,不断地干预欧洲事务,进一步向外扩张。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内,有一座极其富丽堂皇的兵器陈列馆,在蒙古入侵时期,据说那里就已经是武器库。贵族和人民可以随时拿起武器反抗蒙古人的入侵。其主体建筑是16世纪建成,18世纪加以完善成为俄国历史和艺术的著名博物馆。它之所以闻名于世,是因为馆内陈列着俄罗斯帝国时期历代沙皇所珍藏的各种兵器、马匹的华丽装饰、金银器皿、珠宝、服装等众多的文化和艺术珍品。它是俄罗斯历史文化展示的窗口,是俄罗斯人民的骄傲?

如果,法兰西和西班牙两个王国能合二为一,法兰西的百合花旗将飘扬在整个欧洲的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