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会战
柏林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军同德军之间进行的一场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到1945年3月底4月初,德国法西斯已处在最终灭亡的前夕。除了东方的日本,德国在世界上已没有任何盟国,被彻底孤立起来。这时,德国的经济完全破产,法西斯政权摇摇欲坠。军事上,在东线维斯瓦一奥得河战役、匈牙利战役、东普鲁士战役和东波美拉尼亚战役结束后,苏军已进抵奥得河一尼斯河一线,开始积极准备攻克柏林;在西线,美、英、加、法军队于3月间先后渡过莱茵河。4月中旬,西方盟军向易北河方向挺进,先头部队于12日到达马格德堡,接着解放了莱比锡和纽伦堡地区。德军在东西两线大批地被歼灭,控制的领土急剧缩小。
为了粉碎防守柏林方向的法西斯德军集团,攻占德首都柏林,并在战役结束前进抵易北河与盟军会师,苏军决定进行最后一次决战性进攻战役——柏林战役。这时,苏军距柏林仅60公里。参加战役的部队有白俄罗斯方面军、波罗的海舰队部分兵力、空军远程航空兵、国土防空军及第聂伯河区舰队,还有波兰军,合计兵力250万人。
希特勒知道柏林战役将最终决定德国法西斯及其本人的命运,所以从1945年2月开始,便强迫当地居民、战俘和被强制到德国服役的外国工人,在奥得河一线和柏林周围构筑防御工事,以图垂死挣扎。德国在柏林以东建成三道防御阵地:第一道是北起柏林湖东岸,沿奥得河延伸到尼斯河一线;从此往西10至20公里是第二道防线,其中以泽劳弗高地为主要阵地;再往西10至20公里是第三道防线。另外,环绕柏林城构筑了三层防御:最外一层距离市中心半径为24至40公里,是沿着柏林的环城铁路修成的。希特勒还把柏林市区划成9个防御区,分兵防守。当时,希特勒集中到柏林周围的兵力近100万人。希特勒企图在奥得河一线粉碎苏军的进攻,如果失败则死守柏林城,目的是把战争拖延下去,或将
柏林交给美英军队,或一旦美英军队与苏军冲突起来从中渔利。然而,这一切都是他的痴心妄想。
1945年4月16日凌晨5时整,朱可夫下达了苏军对柏林发起总攻命令。苏军的炮弹呼啸着倾泻到德军的防御阵地上。20分钟后,140多个探照灯一下子全部亮了起来,把德军阵地照得通明,德军士兵们目眩眼花,苏军乘机向对方阵地冲去。很快,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突破了德军在柏林外围的第一道防御地带。随后,当天中午即进抵到德军第二道防御地带。但是,遭到德军的顽强抵抗。
4月17日晨,朱可夫几乎集中了几乎所有炮火,在猛烈的炮火准备后,近千辆坦克排成一列纵队向前推进,前面的一批坦克被击中起火,后面的顶走它继续前进。4月18日晨,苏军终于攻占了泽劳弗高地,继续向柏林城挺进。20日晨,苏军抵达柏林近郊,使整个柏林城市区处于其榴弹炮和加农炮的射程之内。至此,德军在奥德河一尼斯河的防御体系被苏军突破,苏军开始对柏林实施合围。
4月26日清晨,在柏林上空,苏军数千架飞机再一次投下了成千上万吨的炸弹和汽油弹。在地上,平均每英里已部署到近千门的各种火炮集中射击,柏林转眼间成了一个昏暗的世界。但越是接近市中心,苏军前进越艰难。坚固的楼房、隐蔽的地下室、地下铁道、排水沟壕等等,都为德军提供了发扬火力的支撑点。因此,苏军不得不逐栋楼房争夺,逐条街道攻取,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4月29日,争夺国会大厦的激烈战斗开始。妄图顽抗到底的希特勒既无后备军,也无援军了。苏军战士不顾巨大的牺牲,人人奋勇向前,双方进行激烈的“肉搏战”。30日,苏军胜利的红旗飘扬在国会大厦的上空。这一天,柏林集团已被分割成孤立的几个部分。至5月2日15时,敌人完全停止了抵抗,柏林城防司令魏德林将军率守军残部投降。法西斯德军的抵抗终于被彻底粉碎了。1945年5月8日,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在卡尔斯霍斯特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法西斯德国遂告灭亡。
29日凌晨1时,希特勒已清醒地意识到由他发动的战争走到了尽头,他拒绝离开柏林,要在这里坚持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希特勒宣布与等了他12年的爱娃·布劳恩举行婚礼。婚礼之后,希特勒口述了他的遗嘱,指定海军元帅邓尼茨为他的接班人。他决定自杀,并希望他们夫妇的遗体在总理府进行火化。30日下午3点30分,希特勒与结婚才1天的妻子在地下暗堡的寝室里双双服毒自杀,希特勒在服毒的同苏联红军把红旗插在德国国会大厦尖顶时,还举枪对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接着,戈培尔等人将希特勒和爱娃的遗体抬到总理府花园的一个弹坑里,浇上汽油进行火化。
柏林会战,苏军以辉煌的胜利而告结束。苏军在战役过程中歼灭敌军70个步兵师、23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自4月16日至5月7日,共俘虏敌军48万人,缴获坦克和强击火炮1500余辆,飞机4500架,以及其他种种技术装备。同时,苏军也付出了30万人牺牲的代价。3个月后,随着日本的战败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以同盟国的彻底胜利而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破坏性最大的一次战争。仅在欧洲,战争破坏造成的物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即达2600亿美元(按1938年价值);各交战国的直接军费支出占其国民总收入的60%一70%。军队死亡1690余万人,居民死亡3430余万人,合计死亡5120余万人,仅苏联就达2000余万人。这对人类物质文明是一次巨大摧残。
50年代中期,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英国谍报机关合作,从西柏林到东柏林开凿了一条长达400米的秘密隧道,在里面窃听一些东欧国家用电报和电话向莫斯科报告的军事与政治情报。俄国人一开始就发现了美英合作的这个窃听计划。但是,为了获得西方先进的窃听技术和分析设备,他们故意不露声色,以掩护一个克格勃间谍来搞清其中的奥妙。等到美国和英国花费将近3000万美元的代价建成这条秘密隧道,并开始投入使用的时候,苏联才把事情公布于世。这成了当代世界最有名的一起窃听案件。
在大国眼里,它们是不起眼的小国,不为人所重视。但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他们毫不示弱,万众一心.爆发出火山般的激情……
吹响东南亚胜利的号角
——奠边府之战
奠边府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人民为争取国家独立,反对法国侵略者的民族解放战争。
二次大战前,东南亚在印度和中国的对比下黯然失色,不大为西方所注目,但它同样没有逃脱被殖民被奴役的命运。在1858年的《天津条约》中,当时作为中国藩属的越南成为法国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越南作为日本“大东亚共荣圈”的猎物而备受法西斯铁蹄的蹂躏,越南人民民族独立的热情遂在日本的压迫下如火山般爆发。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在印度支那共产党领胡志明导下,越南爆发八月革命,光复了河内、顺化和西贡等城市。9月-2日,以胡志明为主席的临时政府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并宣布与法国脱离殖民关系。同时柬埔寨和老挝的民族解放运动也日益高涨。10月老挝宣布独立。
然而法国并不甘心放弃它在印度支那原有的殖民统治。法国政府宣布拒绝承认越南独立。在美英的支持下,1945年9月23日法军占领西贡,设立殖民统治机构,越南人民从此展开了从1945年到1954年持续九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法民族解放战争。
在越南人民的坚决抵抗下,1946年2月法国侵略者被迫与越南民主共和国谈判,3月6日签订法越初步协定,法国承认越南是一个自由国家,越南则同意加入法兰西联邦。但法国此举仅是缓兵之计。
11月20日,完成战争准备的法国公然撕毁协定,侵占越南的海防和谅山。12月19日又对河内发起总进攻。同时法军在10月侵占柬埔寨,年底侵人老挝。于是印度支那三国人民为保卫民族独立全面展开了抗法民族解放战争。
抗战初期,战火的点燃和蔓延完全是法国预谋和挑衅的结果,法国凭着现代化装备横行一时,妄图速战速决。团结在越南独立同盟旗帜下的越南人民起来浴血奋战,采取持久战战略,建立和巩固抗战根据地,在外得到了中国等国的援助,逐渐克服了经济力量的薄弱和军事技术的落后等劣势,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在主战场取得一系列的胜利。
法国急欲寻找出路,纳瓦尔将军任印度支那法军总司令后,为了实现他在11个月内挽救危机的梦想,1953年11月,他派伞兵部队占领了位于老挝边境、被群山和稻田环抱的奠边府高地,并且投入大量的兵力、装备,使之成为长12公里、宽6公里的集团据点,作为攻占越南西北解放区和控制老挝的基地。
但之后的法国犹如强弩之末,它在越南、老挝、柬埔寨战场上的不断失利使奠边府成为孤立的据点,无法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越南在以韦国清为首的中国军事顾问团的帮助下,于1954年3月13日发动了奠边府战役。
纳瓦尔将军早已做好了与共产党游击队摊牌的准备,从容地迎击对奠边府的进攻。害怕共产党的胜利会在亚洲引起连锁反应的美国开始积极支援法国,向法国提供了至少达7.5亿美元的直接或间接的援助。
是年3月15日,法军外层的加里布埃尔防线在越盟的猛攻下被击溃。3月23日,越盟向奠边府防线发动第一次大规模进攻,卡斯特里上校的比阿特利斯战线瓦解。3月30日,越盟发起第二次进攻,在持续的战斗中,法国的艾当和多米尼克防线六次易主。
其后,共产党游击队不断向前推进,并加紧对奠边府机场周围的封锁,使法国陷于绝境之中。恶劣的天气和越军火力,给法军向被围困地区空运物资造成许多困难,而法军用投掷凝固汽油弹等办法却无法阻止苏联汽车在没铺路面的道路上接连不断地从中国运来救援物资。
5月2日,越盟发动第三次进攻。5月4日,法军又一道防线在白刃战中失陷。5月6日,越盟发动第四次进攻,突破法国的伊莎贝尔防线。5月7日,奠边府法军要塞落入了武元甲将军领导下的越盟手中。越军取得了奠边府战役的辉煌胜利,全歼守敌16000余人,缴获武器、装备、军用品
成万吨,活捉法军司令官戴卡斯特利,彻底粉碎了纳瓦尔计划,法国则得到了一个令人难堪的失败。
法军用船只撤出死伤者
奠边府战役的影响远不止如此。法国因为输掉了这场战役,从而输掉了整个的这场战争,被迫于1954年7月21日在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上签字。沿着纬线17度,越南被一分为二,共产党占领北部,而傀儡保大在法国的支持下占领南部。这不是完美的和平协定,致使越南在以后的几十年里战争风波叠起。但奠边府战役的胜利在越南史上写下了民族独立的光辉篇章。
印支人民抗法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方舞台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印度支那三国军民贯彻正确的战略战术,以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相配合,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呼应,逐步由游击战发展到运动战和阵地攻坚战,歼敌14万多人,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恢复了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印度支那三国人民的胜利,给世界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人民以巨大鼓舞,对战后世界反殖民主义运动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
老挝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国民收入的40%来自外援,1991年人均国民收入仅为180美元。老挝是个典型的农业国家,经济基本上仍属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农业生产方式带有浓厚的地区甚至村寨封闭式的性质。主要的粮食作物是糯稻,一年耕种一季,技术十分落后,主要靠天吃饭。
在饱受200年殖民统治之苦后。她终于摆脱枷锁,获得独立。然而,英国人在撤出这块东方土地之前没有忘记埋下一颗恶毒的种子。于是,南亚次大陆的上空布满了阴云……
分而治之的“恶果”
——印巴战争
印巴战争是指1947年印度、巴基斯坦分治后两国间发生的三次战争。
1947年面对日益高涨的印度民族独立运动,英国决定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于6月3日公布蒙巴顿方案,根据居民宗教信仰,把印度分为印度教的印度联邦和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各土邦可自行决定加入任何一方。8月14日和15日,巴基斯坦自治领和印度自治领先后成立,正式实行分治。
因蒙巴顿方案授予各土邦决定它们加入哪一部的选择权,从而使查谟一克什米尔(简称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成为悬案。
克什米尔位于南亚次大陆北部山区,介于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中国之间,北部紧靠苏联,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在印巴分治以前,克什米尔地区一直由一些土邦统治,并一度出现佛教和印度教长期并存的局面,但到14世纪初的时候,伊斯兰教逐渐占据统治地位,达500年之久,这是目前穆斯林在克什米尔占多数的重要原因。从1846年开始,克什米尔一直处于多格拉王朝的直接控制之下。19世纪下半叶以后,整个南亚次大陆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克什米尔也掀起了民族民主运动。
1885年12月28日,印度国民大会党(简称国大党)在孟买成立。1906年12月,全印穆斯林联盟在孟加拉成立。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国大党与穆斯林联盟曾几次合作,又数度发生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