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药大辞典
17068100000027

第27章 四画(9)

乌蔹莓见《新修本草》。为葡萄科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Thunb.)Gagn.的全草或根。分布于华东、中南及西南各地。

【异名】五爪龙草、赤葛、母猪藤、五叶茑、血五甲、过山龙、地老鼠、五将草、野葡萄藤、止血藤。

【性味归经】苦、酸,寒。归心、肝、胃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疮疡肿毒,单用其根或叶捣烂敷患处,或研末与凡士林调敷,亦可与木芙蓉绞汁,对酒服;用于毒蛇咬伤,可用鲜品绞汁服;用于臁疮,常配生猪油捣膏涂敷。利尿清热:用于湿热下注,小便不利,尿道涩痛,尿中带血,常配伍车前草、萹蓄、白茅根等。

现代常用于化脓性感染、骨折、尿路感染、蛇咬伤等。治疗骨折,可用鲜根500g,糯米饭半碗,千捶成膏敷患处。

【用法用量】煎服:25~50g;研末、浸酒或捣汁。外用:捣敷。

【现代研究】全草含阿聚糖、甾醇、氨基酸、酚性成分及黄酮类;根含生物碱、鞣质。在体外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志贺菌属、大肠埃希菌、钩端螺旋体的生长。

乌龙摆尾见《湖南药物志》。为蔷薇科落叶蔓性灌木灰白毛莓Rubus tephrodes Hance的根,叶。分布于华东,中南及贵州等地。

【异名】蛇乌苞、黑乌泡、倒水莲、乌泡、红泡勒。

【性味归经】酸、涩,温。归肝、肾、大肠经。

【功效应用】活血散瘀:用瘀血阻滞之经闭腹痛,腰痛,跌打损伤,单用水煎服。祛风通络:用于风湿痹痛,麻木不仁,单用水煎服。此外,若与金樱子根同煎加糖服,可治痢疾。

现代常用于经闭、痛经、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10~20g。

乌桕根皮见《新修本草》。为大戟科植物乌桕Sapium sebiferum(L.)Roxb.的根皮。

【异名】卷根白皮、卷子根。

【性味归经】苦,微温。有毒。归肺、肾、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泻下逐水:用于水肿臌胀,二便不通,单用,或与粳米水煎加糖饮服,或与黄芪、党参同用。解毒消肿:用于疔毒痈肿,毒蛇咬伤,常用鲜二层皮捣烂,或烤干研粉,加冰片少许,蛋清调敷。杀虫止痒:用于湿疹,疥癣,单用浓煎外洗患处。

现代常用于血吸虫病腹水、肝硬化腹水、湿疹、疥癣、荨麻疹、疮肿、蛇咬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9~1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现代研究】含白蒿香豆精、东莨菪素、花椒油素等。

凤仙花见《救荒本草》。为凤仙花科植物凤仙Impatiens balsaminaL.的花。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

【异名】金凤花、灯盏花、指甲花、好女儿花、海莲花、指甲桃花、金童花、竹盏花。

【性昧归经】甘、微苦,温。有小毒。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活血调经:用于月经不调。行经腹痛,产后瘀血不尽之少腹作痛,跌打损伤,可与当归、丹参等同用。祛风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肢体偏废,可与柏子仁、朴硝、木瓜煎汤洗浴;治腰胁疼痛,常晒干研末,酒送服。解毒消肿:用于疔疮痈疽,灰指甲,鹅掌风,常单味捣敷,或外擦。

现代常用于月经不调、痛经、跌打骨折、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用量】煎服:1.5~3g(鲜品3~9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含多种花色苷、山柰酚、槲皮素等。水浸液在体外能抑制某些致病真菌的生长。煎剂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沙门菌、志贺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

凤尾草见《植物名实图考》。为凤尾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凤尾草Pteris multifida Poir.的全草或根。分布于华东、中南及河北、陕西、甘肃、四川、贵州等地。

【异名】井口边草、铁脚鸡、凤凰草、凤尾蕨、金鸡尾、金鸡爪、井栏茜、小凤尾、背阴草。

【性味归经】甘、淡、微苦,凉。归肝、肾、大肠经。

【功效应用】清热利湿:用于湿热黄疸,泄泻,痢疾,带下,淋浊,湿疹,单用水煎,或捣汁服。治黄疸,可配伍虎杖、蔊菜等;治泻痢,可配伍马齿苋、地锦草等;治淋浊带下,可配伍车前草、白鸡冠花等。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之鼻衄、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单用煎水服,或与大蓟、小蓟、白茅根、侧柏叶等配伍。解毒消肿:用于火热壅盛之咽喉肿痛,咳嗽,吐黄稠痰,牙龈肿痛,痈肿疮毒,皮肤风疹,单用,或配伍蒲公英、板蓝根等,煎服或捣敷。若与酢浆草嫩叶捣烂外敷,可治蛇咬伤。此外,与半边莲、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同用,又治热毒型恶性肿瘤。

现代常用于痢疾、病毒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胆结石、泌尿系感染、急性肠炎、肺部感染、扁桃体炎、腮腺炎、疥疮、湿疹、荨麻疹、面神经麻痹、磷中毒、狂犬病、烧烫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9~18g(鲜品50~100g);研末或捣汁饮。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虚寒证忌服。孕妇不宜服。

【现代研究】含蕨素B、C、F,大叶凤尾苷等。对钩端螺旋体、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菌属、大肠埃希菌、结核分枝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又有抗肿瘤作用。

凤眼草见《本草品汇精要》。为苦木科植物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Mill.)Swingle的翅果。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异名】椿荚、樗荚、凤眼子、樗树凸凸、樗树子、臭椿子、春铃子。

【性味归经】苦、涩,寒。归大肠、肝经。

【功效应用】清热燥湿:用于湿热泻痢,常与黄桕、白头翁、马齿苋、槐花等配伍;用于带下腥臭,常与黄柏、鸡冠花共煎服。若治小便不利,可单用煎服,或与车前子等同用。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单用煎服,或配方。此外,单用研粉制蜜丸服,又有祛痰止咳作用,可治咳嗽痰稠。

现代常用于细菌性痢疾、肠炎、带下症、尿道炎、慢性气管炎、高血压。治高血压,可单用水煎冲红糖服。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研末。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便溏者慎用。

【现代研究】含脂肪油,苦味成分等。对志贺菌属、伤寒沙门菌有杀菌作用,还有杀灭阴道滴虫的作用。

凤凰衣见《医学人门·本草》。为雉科动物家鸡Gailus gallus doraesticus Brisson的卵壳内膜。

【异名】鸡子白皮、凤凰退、鸡蛋膜衣、鸡蛋衣。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肺、脾、胃经。

【功效应用】养阴润肺,止咳开音:用于肺阴虚之久咳,可与麻黄为末服;用于咽痛失音,可与人中白、橄榄核、孩儿茶各等份,研细,加冰片少许,吹搽患处,即凤凰散(《卫生鸿宝》);亦可与桔梗、诃子同煎服。敛疮生肌:用于诸疮肿痛,可与冰片为散搽患处,或用猪胆汁、麻油调敷患处,或与黄连、轻粉、冰片研粉干撒,或用鸭子清调敷,如凤衣散(《医学入门》)。用于溃疡不敛,可用新鲜凤凰衣直接贴敷。此外,与蛇蜕、蝉蜕各等份,研极细末点眼,可治目翳;单用研粉服,或配以其他续筋接骨药,可治跌扑骨折。

现代常用于角膜溃疡、鼻黏膜溃疡、慢性咽喉炎、肺结核,骨折“迟缓愈合”。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人散剂。外用:敷贴或研末撒。

【现代研究】主含角蛋白,其中杂有少量黏蛋白纤维。

火秧竻见《生草药性备要》。为大戟科植物金刚纂Euphorbia antiquorum L.的茎叶或液汁。分布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福建、台湾、四川等地。

【异名】霸王鞭、阿黎树、羊不揩、火虹、杨丫、金刚树、纯阳草、千年剑、火焰、苔哥刺。

【性味归经】苦,寒。有毒。归肾、大肠经。

【功效应用】逐水消肿:用于水肿臌胀,小便不通,取汁,与炒米粉、百草霜和匀为丸服。泻下通便:用于便秘,单用取汁,与番薯粉制丸服用。杀虫疗癣:用于疥癣,单用鲜茎,去皮捣汁涂抹,或与枯矾、樟脑、雄黄等同用。此外,捣烂同酒糟炒热敷,可治痈肿疮毒;火秧劣心切黄豆大,龙眼肉包裹,于发作前5小时吞服,又治疟疾。

现代常用于肝硬化腹水、急性胃肠炎、疟疾、疥疮等。

【用法用量】煎服:3~6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内服必与大米炒焦后方可服用。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含蒲公英赛醇、蒲公英赛酮等。

火麻仁见《神农本草经》。为桑科1年生草本植物大麻Cannabissativa L.的种仁。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异名】麻子、麻子仁、大麻子、大麻仁、白麻子、冬麻子、火麻子。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润肠通便,滋养补虚:用于年老体弱,妇女产后由于津亏血少所致肠燥便秘,可单用捣烂,加米煮粥食,或与大黄、枳实、杏仁、白芍、厚朴同用,即麻子仁丸(《伤寒论》)。通淋活血:用于小便淋漓涩痛,可与米煮粥,着葱、椒煮熟空腹食;用于月经不调,可与桃仁、红花等同用。此外,若与黄柏、栀子共研调涂,可治水火烫伤。

现代常用于老年性便秘、尿路感染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榨油涂。

【使用注意】脾肾不足之泄泻,阳痿,遗精,带下者忌用。

【使用注意】畏牡蛎、白薇,恶茯苓。食入过量可致中毒,产生恶心、呕吐、腹泻、四肢麻木、哭闹、失去定向力、瞳孔散大、抽风,甚至昏迷。

【现代研究】含脂肪油、蛋白质、维生素、卵磷脂等。火麻仁有刺激肠黏膜作用,使分泌增多,蠕动加快。醇提取物有缓慢而显著降低麻醉猫及正常大鼠血压的作用。

火炭母草见《本草图经》。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火炭母草Polygonum chinense L.的全草。分布于台湾、福建、江西、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和贵州等地。

【异名】火炭毛、乌炭子、运药、山荞麦草、黄鳝藤、乌白饭草、火炭星、赤地利、红梅子叶、老鼠蔗、大叶沙滩子、晕药。

【性味归经】辛、苦,凉。有毒。归肝、胆、脾、肺、大肠经。

【功效应用】清热利湿:用于泄泻,痢疾,黄疸,带下。治泄痢,可与凤尾草、布楂叶等量,或加十大功劳煎服;治黄疸,可与鸡骨草等量配伍;治带下,可与鸡冠花3~5朵同用。凉血解毒:用于痈肿湿疮,可单用水煎内服,外洗或捣敷;治阴痒,可煎水熏洗,并取药粉局部喷撒;治咽喉肿痛,可单用煎服。明目退翳:用于角膜云翳,目赤肿痛,单用,或与十大功劳等量煎水滴眼用。

现代常用于痢疾、肠炎、肝炎、咽喉炎、扁桃体炎、疖肿、跌打扭伤、皮炎、湿疹等。

【用法用量】煎服:25~30g(鲜品50~10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现代研究】含β-谷甾醇,山柰酚,槲皮素等。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炭疽芽胞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棒状杆菌、伤寒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作用。还有抗乙肝病毒和降压作用。

巴豆见《神农本草经》。为大戟科常绿乔木巴豆Croton tiglium L.的种子。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四川、湖北等地。

【异名】巴菽、刚子、江子、老阳子、双眼龙、猛子仁、巴果、双眼虾、八百力、芒子、豆贡、巴豆霜。

【性味归经】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温下寒积:用于寒积便秘,可单用巴豆霜装胶囊服,或与干姜、大黄研末蜜丸服,如三物备急丸(《金匮要略》);用于小儿痰食壅滞,疳疾,常与胆星、朱砂、神曲等同用。逐水消肿:用于腹水臌胀,常与杏仁泥为丸,开水送服;或取霜3g,与轻粉1.5g,隔数层纱布贴肚脐上。解毒疗疮:用于疮疡疔毒,脓成未溃,常与乳香共捣为膏,敷贴患处。若与雄黄按10:1配伍,研磨成糊,用纱布3~4层包裹外擦患处,又治顽癣。祛痰利咽:用于喉痹痰阻,呼吸困难,可单用巴豆霜,吹入喉中引起呕吐,排出痰涎即愈。

现代常用于便秘,痢疾,白喉,血吸虫病腹水,肝硬化腹水,疥癣,喉梗阻,支气管哮喘,急、慢性肠炎,急性阑尾炎,神经性皮炎等。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0.1~0.3g(用巴豆霜)。外用:适量,捣膏涂;或以绢包擦患处。

【使用注意】巴豆有大毒,内服多去油取霜用,名巴豆霜。无寒实积滞、孕妇及体弱者忌服。不宜与牵牛子同用。

【现代研究】含巴豆油、蛋白质、巴豆苷、氨基酸等。巴豆油对皮肤及黏膜均有极强的刺激作用。口服半滴至1滴即可产生口腔黏膜的烧灼感及呕吐,并有大量水泻和剧烈腹痛。外用,可引起皮肤发红,甚至坏死。巴豆油乳剂对感染乙型脑炎病毒的小鼠有保护作用。煎剂或水浸剂能杀灭钉螺。

巴戟天见《神农本草经》。为茜草科藤本植物巴戟天Morindaofficinalis How的根。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异名】巴戟、鸡肠风、兔子肠、巴戟肉。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肝、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