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时尚社交礼仪(时尚生活指南)
17069100000027

第27章 应对特殊话题的口才(1)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令我们不快或者感到无聊的话题,如果我们仅仅保持沉默,有时并不合适。因此,我们必须学习一些说话技巧,来应对这些特殊的话题,在社交中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展示我们的智慧与口才。

一、应对隐私话题的口才

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会无事找事地“关心”你的私人问题。对别人凡是涉及到你个人隐私的提问皆缄口不答是有失礼貌的,这时不妨采用一些技巧来回答问题,谢绝别人多余的“关心”,这样既能保护自己的隐私,又可以避免冒犯别人。下面向大家推荐几种这样的方法。

1.偷梁换柱

这种方法是指别人问的是甲问题,而你却用乙答案回复对方,这是一种转移话题、巧拒“关心”的好方法。例如:

问:“小李,你什么时候结婚?”

答:“你放心,我结婚一定会请你参加。”

婚恋是个隐私问题,尤其是年轻女子,在没有确定个人的婚姻问题时,是不愿轻易公开这方面消息的。这个例子中的回答巧妙地偷换了对方问题的实质,把“何时结婚”换成了“结婚的时候”,让提问者在没有满足愿望的同时又能感受到一份热情和友善。

2.笼统作答

这种方法就是对对方的提问作一种宽泛、笼统的回答,不涉及任何具体问题。例如:

问:“你的儿子为什么转学了?是学习上有问题吗?”

答:“很多这样年纪的孩子都有这方面的问题。”

学习上有问题是转学原因中的一种。回答者儿子转学的原因完全有可能是不便张扬的。一句笼统的回答,对提问者的推断做了一定意义上的肯定,但又不那么确切明了,相信对方不会再寻根究底。

3.夸大其词

这种方法是指不向对方透露真实情况,作一种明显的、不切实际的回答。例如:

问:“铁道部那笔生意。你赚了多少钱?”

答:“怎么还不赚个十亿八亿的。”

那笔生意显然不可能有“十亿八亿”的利润,答问者通过不着边际的夸张。让对方明白,这是他不愿告诉别人的隐私。

4.节外生枝

这种方法要求答问者能灵活地把对方的提问岔到与之相关但于己影响不大的方向。例如:

问:“小郑,听说你不再节食了?”

答:“我最近看到一本书上说,最有效的减肥方法是每天散步半小时。”

有些人打探别人的隐私,并没有什么不正当目的,而完全是出于一种好奇心。但有时我们不想公开自己的“行动计划”,便可以顾左右而言他。

5.巧言回避

以“你所提问题的答案我也不知道”来摆脱别人的纠缠,是一种既巧妙又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使用。例如:

问:“你这半年的利润怎么样?”

答:“最近我还没算过。”

许多人不希望外人知道关于自己赚多少钱这样的隐私,可是碍于面子,不能直接作出拒绝性回答,便可以巧妙地找一个借口回避问题。一句“我还没算过”,就等于拒绝了。

6.避实就虚

避开问题的实质所在,扩充问题的范围,以虚晃一枪的形式,不给对方提供明确实在的答案。例如:

秘书:“你更喜欢小吴呢还是更喜欢小李?”

经理:“你放心,只要是我们公司的职员,我都喜欢。”

经理更喜欢谁完全是他个人的私事,用不着做秘书的关心。经理的回答,妙在避开了秘书“小吴”、“小李”两者必居其一的框框设定,而从“虚”的一面把“喜欢”的对象确定为“公司职员”和“非公司职员”的大范围,避免了偏爱之嫌。

7.难得糊涂

好奇者可能会问你一些不愿意回答的问题,你又不能直言相告“这个问题我不能回答”,那么就最好装糊涂,把话题岔到别的地方。例如:

问:“单位今年发给你多少年终奖金?”

答:“实话告诉你吧,一块金子也没奖我,我只是得到了我应该得到的一些人民币。”

这种答问方法似答非答,故意把“奖金”的“金”理解为“金子”,一下子抛开了问题的实质。后半句话更是封住了对方的嘴,不容他继续追问。

8.幽默调侃

让对方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打消继续追问的念头,白缄其口,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谢绝方法。例如:

朋友问:“听说你们公司正在开发一个新产品,是什么新产品?”

经理说:“如果你知道了这个商业秘密会告诉别人吗?”

朋友答:“请你相信,我的习惯是,知道秘密后不会告诉任何人。”

经理说:“我也有这种习惯。”

朋友的提问已经涉及公司的商业机密了,经理的一句“我也有这种习惯”,就等于告诉对方“我不能告诉你”。不仅做到了保密,而且照顾了朋友的面子,还让朋友意识到所提问题的严重性!

二、应对令人不快话题的口才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听到令人不快的话语。这些话语或妒忌或嘲讽,或污辱……总之,让我们猝不及防,尴尬难堪。下面列举这些话语和几种应对的选择,或许会让你轻松自如地处理这种尴尬,走出窘境。

1.简直是对牛弹琴

对你说这种话的人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希望你接受他的观点,而你却无动于衷,他心怀强烈不满,便以此语发泄,让你难堪;二是他阐述的某个问题、道理你一时搞不懂,他无可奈何,便以此语讽刺、挖苦你。不管是哪种情况。最终的结果都是使你陷入尴尬的境地。应对的选择如下:

(1)针锋相对但笑容可掬:对,牛在弹琴!

(2)反唇相讥:是吗?据我所知,聪明的人是绝不会对牛弹琴的。

(3)恭维中藏讥讽:可是你是知道的,高妙的琴师弹出的曲调也能使最蠢笨的牛心领神会。

(4)顺水推舟:不错,我也有同感。

(5)以退为攻:我不懂你的话。你能告诉我对牛弹琴一语的出处、故事情节和比喻意义吗?

2.你这人怎么这么蠢

说这种话的人多以取笑他人为乐事,他很少考虑对方的感受。显然,你的回答应该证明自己并不蠢,并尽量置对方于难堪的境地。下面的方法可供借鉴:

(1)你既然不是神仙,怎么这么了解我?

(2)是的。不过,人无完人,谁都有蠢的时候,包括你在内。你说呢?

(3)给他讲这样一个故事: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曾在门槛两边凿了一大一小两个洞,有人路过,问他:“为什么凿两个洞?他说:大洞给大狗走,小洞给小狗走,我们家养了大小两只狗呀。”你说爱迪生是聪明还是愚蠢呢?

(4)的确这样。不过我以为,承认自己蠢本身也是明智的表现,最起码有自知之明。

(5)告诉我,怎样才能像你这样绝顶聪明呢?

(6)真行啊你!在我接触的所有人中,你是唯一一个说我蠢的人。

(7)也许是吧,以前我可从未意识到自己蠢,多亏你今天提醒了我。

3.你真行啊,领导如此器重你

说这话的人一般都带有较强烈的妒意,言语中不乏讥讽的意味。你的回答要么增添他的妒意,使他进一步失去心理平衡,要么直接给他难堪。

增添他的妒意:

(1)不错,我也有同感。

(2)这是我自己努力的结果啊!

(3)真是巧啦,许多人都这么对我说。

(4)也许真像你说的这样,领导昨天还找过我呢!

(5)你真行啊,什么都瞒不过你的眼睛。

给他难堪:

(1)我怎么就不知道呢?看来你关心我胜过关心你自己。

(2)天哪,我可从来没考虑这个问题,你竟然都替我考虑到了。

(3)要证实你的感觉,最好是去问问咱们领导。

4.你眼睛在喘气啊

如果对方是陌生人,说这种话是因为你妨碍了他而对你进行的污辱性咒骂。对这种人,最好是别继续惹怒他以免引祸上身。最保险最安全的做法是道声“对不起”并赶紧躲开。如果你觉得这样点头哈腰地赔礼道歉太低三下四,不妨这样回答他:

(1)息事宁人:也许是吧,感谢你敏锐地发现并坦诚地指出了我的毛病。

(2)幽默中透锋芒:谢谢你。据我所知。有特异功能的人才有这种本领。

(3)恭维中含讥讽:嗬,有你的!心气要由眼来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啊!昨天著名眼科专家才这么对我说。

(4)谦卑中藏杀机:糟糕,我一着急就看不清东西,是该去医院检查检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