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茶道与酒文化(时尚生活指南)
17069400000016

第16章 茶道礼仪(2)

收杯谢客

红茶性情温和,收敛性差,易于交融,因此通常用之调饮。祁门工夫红茶同样适于凋饮。然清饮更能领略祁门工夫红茶先特殊的”祁门香”香气,领略其独特的内质、隽永的回味、明艳的汤色。

传统泡法

十特色:

道具简单,泡法自由十分适合大众饮用。

冲泡步骤:

烫壶:

将沸水冲入壶中至溢满为止。

倒水:

将壶内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置茶:

这是比较讲究的置茶方式,将一茶漏斗放在壶口处,然后用茶匙拨茶人壶。

注水:

将烧的水注入壶中,至泡沫溢出壶口。

倒茶:

先提壶沿茶船沿逆行转圈,用意在于刮去壶底的水滴,俗称“关公巡城”(是因为一般壶都是红色,刚从茶池中提出时热气腾腾,有如关公威风凛凛,带兵巡城),注意磨壶时的方向,右手执壶的欢迎喝茶时要逆时针方向磨,送客时则往顺时针方向磨,如是左手提壶,则反之。

将壶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汤均匀。

另一种均匀茶的方法是在用茶壶轮流给几杯同时倒茶,当将要倒完时,把剩下的茶汤分别点入各杯中,俗称“韩信点兵”。注意倒茶时不能一次倒满一杯,至七分满处为好。

分茶:

将茶中的茶汤到入茶杯中,以七分满为宜。

奉茶:

自由取饮,或由专人奉上。

去渣:

用渣匙将壶中茶渣清出。

净具:

客人离去后,洗杯,洗壶以备下次用。

潮州泡法

特色:针对较粗制的茶,使价格不高的一般茶叶能泡出不凡的风味。讲究一气呵成,在泡茶过程中不允许说话,尽量避免干扰,使精、气、神三者达到统一的境界。对于茶具的选用,动作,时间以及茶汤的变化都有极高的要求。(类似于日本茶道,只比其逊于对器具的选用)。

冲泡步骤:

备茶具:

泡茶者端坐,静气凝神,右边大腿上放包壶巾,左边大腿上放擦杯白巾,桌面上放两面方巾间放中深的茶匙。

温壶、温盅:

滚沸的热水倒入壶内,再倒入茶盅。

干壶:

持壶在包壶用巾布上拍打,水滴尽后轻轻甩壶,向摇扇一样,手腕要柔,直至壶中水份完全干为止。

置茶:

以手抓茶,视其干燥程度以定烘茶长短。

烘茶:

置茶入壶后,若茶叶在抓茶时,感觉未受潮,不烘也可以,若有受潮,则可多烘几次。烘茶并非就火炉烤,而是以水温烘烤,如此能使粗制的陈茶,霉味消失,有新鲜感,香味上扬,滋味迅速溢出。(潮州式所用的茶壶密封性要很好,透气孔要能禁水,烘茶时可先用水抹湿接合处,以防冲水时水份渗进。)

洗杯:

烘茶时,将茶盅内的水倒入杯中。

冲水:

烘茶后,把壶从池中提起,用壶布包住,摇动,使壶内外温度配合均匀,然后将壶放入茶池中,在将适温的水倒入壶中。

摇壶:

冲水满后,迅速提起,置于桌面巾上,按住气孔,快速左右摇晃,其用意在使茶叶浸出物浸出量均匀。若第一泡摇四下,则第二泡,第三泡则顺序减一。

倒茶:

按住壶孔摇晃后,随即倒入茶海。第一泡茶汤倒完后,就用布包裹,用力抖动,使壶内上下湿度均匀。抖壶的次数与摇次数相反。第一泡摇多抖少,往后则摇少抖多。

分杯:

潮州式以三泡为止,其要求是,三泡的茶汤须一致,所以在泡茶过程中不可分神,三泡完成后,才可与客人分杯品茗。

注:以上只是潮州的杂派泡法。

宜兴泡法

特色此种泡法是融合各地的方法,研究出的一套合乎逻辑的流畅泡法,讲究水的温度。

冲泡步骤:

赏茶:

由茶罐直接将茶倒入茶荷(盛茶的专用器皿,类似小碟)。由专人奉至饮者面前,以供其观看茶形,闻取茶香。

温壶:

将热水冲入壶中至半满即可,再将壶内的水倒入茶池。

置茶:

将茶荷的茶叶拨入壶中。

温润泡:

注水入壶到满为至,盖上壶盖后立将水倒入茶公道杯中;(目的是为茶叶吸收水份并可洗去茶的不洁之嫌。)

温杯烫盏:

将公道杯中的水再倒入茶盅,以提高杯的温度,有利于更好的泡制茶叶;

第一泡:

将适温的热水冲入壶中,注意时间以所泡茶叶的品质而定。

干壶:

执起茶壶,先将壶底部在茶巾上沾一下,拭去壶底的水滴。

倒茶:

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

分茶:将公道杯的茶汤倒入茶杯中,以七分满为宜。

洗壶、去渣:

先将壶中的残茶取出,再冲入水将剩余茶渣清出倒入池中

倒水:

将茶池中的水倒掉。清洗一切用具,以备再用。

诏安泡法

特色:

用于冲泡陈茶,在纸巾上分出茶形,以及洗杯的讲究。

冲泡步骤:

备具:

首先将布巾折叠整齐,放在泡茶者习惯位置,茶盘放在壶的正因泡茶所用的者是陈年茶,碎渣较多,所以要整形,将茶置于纸方巾上,折合轻抖,粗细自然分开。整理完茶形,将茶叶置放桌上,请客人鉴赏。

烫壶:

烫壶时,盖斜置壶门,连壶盖一起烫。

置茶:

烫壶用的水倒掉后,盖放在杯上,等到壶身水气一干即可置茶,将细末倒在低处,粗形倒近流门,避免阻塞。

冲水:

泡沫满溢壶口为止。

洗杯:

诏安式所用茶杯为蛋壳杯,极薄极轻,洗杯时将杯排放小盘中央,每杯注水约三分之一,洗杯时双手迅速将前面两杯水倒入后两杯,中指托杯底,拇指拨动,食指控制平衡,在杯上洗杯,动作必须俐落灵巧、运用自如,泡茶的功夫高低从洗杯动作就可断定。

沼安式以洗杯来记量茶汤浓度,第一泡以双手洗一遍,第二泡以双手洗一来回,第三泡则以单手洗一循环,主人喝的留在最后,水溢杯后,用中指擦掉一小部份水,食指、拇指捏拿倒掉。

倒茶:

特别注意要轻斟慢倒,不缓不急,以巡戈式倒法,第一杯留给自己,因为含渣机会可能比较大,茶流成滴即应停止。以三巡为止,焙火较重的茶,三巡后,香味尽去,皆不取。

清洁茶具:

以备后用。

绿茶泡法

绿茶在我国南方地区非常流行,是人们普遍爱饮的茶类、其饮法也随不同茶品、不同地区而异。

高级绿茶(包括各种名茶),一般习惯于用透明的玻璃杯冲泡,以显示出茶叶的品质特色,便于观赏。普通的眉茶、珠茶,往往采用瓷质茶杯冲泡。瓷杯保温性能强于玻璃杯,使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容易浸出,可以得到比较浓厚的茶汤。低级茶叶及绿茶未,又多用壶饮法,以便于茶汤与茶渣分离,饮用方便。

江浙一带,人们大多喜欢龙井、碧螺春等名茶和高级眉茶。饮用时,十分讲究茶具的洁净和用水的质量。

乌龙茶饮法(家常)

乌龙茶采制工艺有许多独到之处,而泡饮方法更为讲究。

我国福建、广东两地都偏爱乌龙茶。特别是闽南人、潮汕人,在喝乌龙茶时,对茶品、茶水、茶具和冲泡技巧都十分注意。喝的大多是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等乌龙茶上品;泡茶时选用的是干净的溪水、泉水;茶具配套,小巧精致,称为“四宝”,即:玉书碾(开水壶)、潮山烘炉(火炉)、孟臣罐(茶壶)、若琛瓯(茅杯)。玉书是扁形的薄瓷壶,能容水4两;潮山烘炉,用白铁制成,小巧玲珑,以硬炭作燃料,也有用甘蔗或橄榄核当作燃料的,注意防止烟味冒入壶口;孟臣罐多出自宜兴,颜色以紫为贵,容水约2两;若琛瓯是白色的小瓷杯,容水不过二三钱,多用景德镇等地产品。饮茶时,把炉子放在墙边,上搁玉书硬煮水,同时用清水洗涤茶具;当水汽从碾中徐徐冒出时,即用沸水烫热孟臣罐和若琛瓯,再把乌龙茶放入罐内,茶量约占罐容量的六七成左右,冲入开水后,用壶盖刮去面上浮沫,然后把盖盖上,再用开水在盖上淋浴,并把若琛瓯烫热;二三分钟后,把茶汤均匀地倾入各个杯中,通常一壶茶分注四杯,每杯先倾一半,周而复始,逐渐加至八成,使每杯茶汤气味均匀。这时,一边慢慢品啜,一边又把清水放入碾里,准备冲泡第二壶茶。这种泡法,茶汤颜色极浓,揭开壶盖,只见满壶茶叶,汤量却很少。一只若琛瓯只能容二三钱茶汤,也许不满一口,不过此饮法可细细品尝,回味悠长,满口生香,此饮法亦称功夫茶。

品饮乌龙茶时,拿看茶杯,从鼻端慢慢移到嘴边,乘热闻香,细品其味。特别的香,闻香时不是把茶杯久置鼻端,而是慢慢由远及近,来回往复,即觉阵阵茶香扑面而来,品饮时甘香适口,余韵不绝。

花茶泡法

花茶,大多是选用芳香浓郁的鲜花和经过精工细制的绿茶窨制而成,茶引花香。花茶中以茉莉花茶为多,也最受人们的喜爱。泡饮花茶多用瓷杯,取一撮花茶置于杯内,用沸水冲泡,加盖四五分钟后即可品饮。如饮茶人数较多,往往采用壶饮法,即将适量的花茶置于壶内,冲泡四五分钟后,倾入茶杯或茶碗中饮用。

花茶的饮法,与普通绿茶相仿,但需特别注意防止香气的散失,使用的茶具、茶水要洁净无异味,最好选用白瓷有盖茶杯,以衬托花茶固有的汤色,保持花茶的芳香。

砖茶泡法

砖茶,亦称茶砖,是将茶叶紧固成像砖一样的形状,它是我国边疆兄弟民族极为喜爱的茶种。藏族习惯将砖茶制成酥油茶饮用,而蒙古族和维吾尔族又喜欢饮用奶茶。

藏族同胞烹煮酥油茶的方法是:先将砖茶切开捣碎,加水烹煮,然后滤清茶汁,倒入预先放有酥油和食盐的搅拌器中,不断搅拌,使茶汁与酥油充分混和成乳白色的汁液。之后,将它倾入茶壶,以供食用。藏胞多用早茶,饮过数杯后,在最后一杯饮到一半时,即在茶中加入黑麦粉,调成粉糊,俗称糟粑。午饭时喝茶,一般多加麦面、奶油及糖凋成糊状热食。

蒙古族同胞的饮茶,除城市和农业区采用泡茶以外,牧区几乎都用铁锅(铜壶)熬煮,放入少量食盐,称为咸茶,这是日常的饮法。遇有宾客来临或遇节日喜日,则多饮奶茶。奶茶烹煮方法是,先将砖茶切开捣碎,用水煮沸数分钟,除去茶渣,放进大锅,掺入牛奶,加水煮沸,然后放进铜壶,再加适量的食盐,即可成成甜可口的奶茶。有的还在茶汤中加入适量经过炒焙的炒米(类似于小米)。蒙古族牧民一般每天要喝三次茶。晨午两次当饭,晚上一次才算是饮茶。

维吾尔族同胞的煮茶与蒙古族同胞类似,但饮法上有自己的特点,像我们平常吃青菜一样,连汤带汁一起下肚,以弥补水果、蔬菜的不足。